尹小偉
(山東華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2500)
交通工程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交通工程規模的日益擴大,傳統的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實際需要,甚至存在監管體系不完善、管理成本太高等諸多問題,如何在新時期探索更加創新的質量監督管理方法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難題。基于此,分析了當前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創新管理方法,以為今后的交通工程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項目位于山東省,公路路線設計的速度是80km/h,路邊部分為瀝青混凝土結構,橋涵和路基寬度相同,總長為59.4km。在實際施工中,該項目需要分兩期完成建設,第一期為新建工程,全長34km,第二期屬于舊路改造工程,總長為25.4km。基于此,就本次施工中的項目管理工作展開探討。
交通工程質量監督是指對交通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測、評價和管理,確保交通工程建設的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達到安全、可靠、經濟、環保等綜合目標的管理活動。而基于實際情況,質量監督是交通工程建設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環節,對于保障工程質量和社會利益都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提高交通工程建設質量。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設計、施工等環節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從而為工程質量提升提供保障,確保交通工程建設能夠達到預期效果。(2)保障公共安全。交通工程大都涉及眾多人員和交通設施,其質量好壞會直接關系到公共安全,比如,道路、橋梁、隧道的質量出現問題,就很有可能會導致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而通過質量監督,則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性,保證公共安全。(3)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可以有效避免因工程質量不合格而產生的大量資源浪費,節約大量資源和資金。而在此基礎上,交通工程質量監督還能確保其符合環保要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新時期,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逐漸增加了對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的力度,也已經取得了明顯進步。一方面,我國交通工程建設的監管標準越來越嚴格,各級政府都采取了更加有效的監管措施,更能確保交通工程建設的質量。另一方面,交通工程質量監督機制也在逐步完善中,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的技術手段也越來越先進,這不僅可以對交通工程建設過程進行更加細致的監督和檢查,還能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更加全面、精細。但是,當前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仍需得到完善和改進,才能切實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的效能。
目前,交通工程監督存在以下問題,具體問題如圖1。

圖1 交通工程質量監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如今,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仍不夠完善,監管手段單一的情況普遍存在。第一,現有的監督管理體系部分環節還不夠完備,相應的制度和流程也不夠清晰,再加上現有監管體系不能覆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存在一定的盲區,都會導致監管力度難以到位。第二,監管手段單一,當前工程質量的監督主要是依靠傳統的檢查和測試方法,缺乏科學的監管方法和手段,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工程建設的質量情況。第三,交通工程質量監管缺乏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也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智能化監管,會導致監管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夠,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目前,一些監管機構仍存在管理不力、執法不嚴、力度不夠的問題,對于違法行為和不合格產品缺乏嚴厲的處罰和懲戒措施,會導致一些質量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發現和處理。與此同時,一些施工單位和個別工程師也存在違規行為,但由于監管部門缺乏有效的執法手段和措施,無法及時制止和懲處違規行為,導致工程建設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若此類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很容易導致一些企業和個人對監管缺乏敬畏之心,甚至有的企業故意規避監管,為了爭取利益而采取不正當手段。
實際上,交通工程質量監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還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因此質量監督管理成本普遍較高,會為監管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在此基礎上,當前交通工程質量監督領域專業技術人才也十分匱乏,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專業背景結構不夠合理,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和綜合性,這會為人才隊伍的建設帶來一定挑戰,從而增加交通工程出現漏洞的可能性,致使工程建設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交通工程的建設和改造越來越重要,對于政府、投資方以及民眾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交通工程建設和改造過程中,質量問題一直是困擾大家的難題,甚至會導致交通安全事故。因此,要解決交通工程質量問題,就需要創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具體的創新方法分為以下幾種,具體創新方法如圖2。

圖2 新時代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創新方法
(1)需要建立全流程質量管理體系。基于現狀,交通工程質量管理涉及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工程驗收、維修保養等多個環節,這就要求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流程,明確職責和責任,才能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質量標準和要求。與此同時,相關政府單位也要建立健全質量監督管理機構,以加強對交通工程建設的監督和管理,實現從設計階段到驗收階段的全過程監督。
(2)創新多元化的監管手段。由于傳統的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手段較為單一,難以滿足現代交通工程需要,因此,在建立全流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還應創新多元化的監管手段。比如,相關建筑單位和監管單位既可以采用定期抽查、現場檢查、投訴舉報等多元化的監管手段,用以增強監管力度和有效性,也可以應用無人機、激光掃射儀等先進的技術設備實現對工程實際情況的高效監測和評估,切實提高監管的效率和準確性。
(3)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智能化監管。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運用信息化技術結合傳統的質量監管手段可以實現智能監管,提高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精準性和效率。比如,建立智能化質量監管平臺,可以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交通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從而實現智能化監管,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水平,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引入第三方監理機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可以※彌補政府監管不足,強化監管力度和有效性,有效地監督和管理交通工程質量。一方面,這種方式可以增加監督力度,對企業進行監督,確保其按規定在建設過程中質量可控、可預測、可持續,并對出現問題及時處理。與此同時,相關機構還可發揮獨立的執法角色,有效防止不合規行為的發生,從而提高監督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促進交通工程得到穩健發展。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監理機構還能對交通工程建設全過程進行監督,推動施工單位加強自我管理,進而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
吸引社會投資力度是提升交通工程質量的另一種有效方法,可以緩解當前質量監督管理成本高昂的問題。比如,在建設項目中,可以加大宣傳力度,適當引入投資機構、社會保險、金融機構、投資銀行等吸納社會資源,讓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對質量問題承擔相應責任,以提高投資方對項目的質量要求,進一步強化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的自律和約束。此外,為了保障交通工程質量,也要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質量把控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切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
合理控制經濟市場是提高交通工程質量的關鍵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方法,可以通過完善制度來實現。政府可以通過加強市場監管,建立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的評估機制,以規范市場秩序,減少不合格產品和服務的出現,從而提高交通工程建設的質量。與此同時,政府還可以建立健全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并及時對潛在風險因素進行處理和防范,以確保交通工程質量。
在本項目的質量監督管理中,不僅采用了定期抽查和現場檢查的新型監管方法,建立了智能化的質量監管平臺,有效地提升了監管質量和效率,還引入了第三方監理機構,建立了全面的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降低了因質量問題導致的風險,為整個項目的正常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通工程建設的質量監督管理也需要不斷創新。基于實際情況,新時期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方法的研究不僅是對傳統管理方法的顛覆和更新,更是對未來交通工程建設的新探索和新實踐,可以保證工程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為此,相關建筑公司、監管部門需要積極探尋多種創新方法,并積極投入使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