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延翩,趙鯤鵬,申趙勇,譚大文,侯春堯
(1.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2.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4;3.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0;4.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10;5.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湖北 宜昌 443100;6.三峽金沙江川云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永善溪洛渡電廠,云南 永善 657300)
近年來,隨著溪洛渡、烏東德等高拱壩的投產運行,壩后水墊塘運行與檢修方式也逐漸得到重視。水墊塘檢修完成后,為避免泄洪干砸底板,汛前一般采用抽水設備從下游河道抽水完成水墊塘反充水。如西南某電站壩后水墊塘總容量約190萬m3,運行10年來水墊塘多次抽干檢修,常規抽水方式的滿充歷時達35~40 d,嚴重制約了檢修工期及水庫調度等。如果利用壩身深孔小開度開啟下泄,則可明顯提高充水效率,但由于深孔至消力池底板落差達150 m,存在水舌落差大、摻氣劇烈等問題。
截至目前,國內高拱壩水墊塘設計一般以大流量、深水墊為研究對象,偏重研究泄洪工況安全,對于小流量、薄水舌、淺水墊或無水墊情況的研究較少,應用也較少,一般認為薄水舌的沿程散裂和摻氣更為強烈,對結構影響較輕微,但缺少定量計算與分析。傳統水力學經驗公式未考慮空氣阻力、摻氣作用,偏保守;因此有必要通過水氣兩相流數值模擬,開展薄水舌、高落差泄流的結構影響分析。
本文以西南某水電站為例,研究深孔小開度開啟時,在空氣阻力、水舌撕裂等作用下,薄水舌水力特性及對水墊塘底板的結構影響。
某水電站由混凝土雙曲拱壩、泄洪消能建筑物和地下引水發電系統組成,拱壩壩身布置多個表孔和深孔,岸邊布置泄洪洞,設壩后水墊塘和二道壩。樞紐總體布置見圖1。
根據調度規程要求,水庫汛期應按防洪限制水位控制運行,壩后水墊塘內應充滿水。電站投產以來,水墊塘已在5個枯水期排干檢查,抽水強度約550~830 m3/h,排空或反充水需歷時35~40 d。
根據調度規程要求及水庫歷年運行、檢修情況,本文以防洪限制水作為本項研究的庫水位條件,2018年~2021年入庫流量和庫水位過程線如圖2所示。

圖2 2018年~2021年入庫流量和庫水位過程線
參考水工模型試驗成果,選擇靠近泄洪中心線的4、5號深孔作為充水孔,理由如下:①落點基本位于水墊塘底板,對岸坡影響較小,可充分利用淺水墊消能;②射程最遠、縱向擴散最大,水舌受空氣切割散裂和摻氣消能較充分。4號深孔流道結構見圖3,汛限水位560 m時深孔水舌形態見圖4。

圖3 4號深孔流道結構(高程:m)

圖4 汛限水位時深孔開啟水舌形態
由于深孔水頭較高,為避免深孔局部開啟產生弧門流激震動,一般不允許深孔弧門長時間局部開啟。根據以往高水頭泄洪中孔/深孔弧形門流激振動原型觀測結果,隨著作用水頭的減小,流激振動的不利影響可顯著降低;部分弧門的相對開度≤10%時,閘門振動不利影響也可能顯著降低[1-2]。因此,本節暫以深孔開度0.25 m(相對開度3.7%)作為推薦開度。
目前,國內工程及學術界對底板沖擊動水壓力計算方法有不同的認識。NB/T 10870—2021《混凝土拱壩設計規范》附錄E.4和《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給出了底板臨底流速和動水壓力計算公式;劉沛清等人通過整理二灘、小灣、構皮灘工程的模型試驗成果,給出了沖擊動水壓力經驗公式,并與試驗數據吻合較好;許多鳴等通過對入水角40°~50°的淹沒沖擊射流展開試驗,崔廣濤等通過對入水角60°~65°的淹沒沖擊射流展開試驗,均得到相應沖擊動水壓力經驗公式[3]。
3.1.1 規范公式計算底板動水壓力
根據艾克明[4]、崔廣濤[5]、安蕓周一[4]、石川忠晴[4]等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落點處水墊深度td大于20倍水舌厚度h0時(即td≥20h0),落點上、游水墊都起到實際消能作用,上下游無明顯水位差,水舌可按軸對稱的二元擴散處理。
深孔開度為0.25 m時,采用水力學公式計算臨底處水舌厚約0.05 m,按照td≥20h0原則,即下游水深>1 m左右時,落點上、下游水墊都起到實際消能作用。故按NB/T 10870—2021《混凝土拱壩設計規范》附錄E.4[6]或《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7]式4-3-20~21,計算底板沖擊流速v2及動水壓力pd為
(1)
(2)
式中,td為塘內水墊厚度,m;v1為入水前流速,m/s;h0為水舌落至水面時的厚度,m,根據單寬流量q、入水前流速v1計算;γw為水的容重,kN/m3;β為水舌入射角,(°)。
3.1.2 劉沛清經驗公式
劉沛清[3,8]等人通過整理二灘、小灣、構皮灘工程的模型試驗成果,提出沖擊動水壓力經驗公式
(3)



表1 深孔局部開啟0.25 m時的水力要素計算成果

在高拱壩跌流中的細觀水氣作用如圖5所示。水流從孔口出射后與空氣摩擦,射流表面的湍流迅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發生摻氣。氣體摻入后以氣泡的形式存在,并受湍流擴散和浮力作用與水相對運動,同時還會發生破碎、聚合以及變形。對摻氣水流進行計算仿真,主要需要考慮水氣界面的追蹤、自由水面摻氣、兩相湍流的模擬、氣泡和水滴大小的估計、拖曳力的計算、湍流對氣泡的擴散,此外表面張力、壁面潤滑、虛擬質量力、相間湍流傳遞、氣泡上浮力等作用也均對流動有一定的影響[9]。

圖5 高拱壩跌流中的細觀水氣作用示意
高拱壩孔口局部開啟射流及水墊塘內水力特性非常復雜,且受沿程空氣影響顯著。規范公式未考慮空氣阻力、水舌摻氣與撕裂等作用,計算得到的水舌流速、底板沖擊壓力與實際有一定偏差[10-12];而劉沛清基于大流量模型試驗成果總結的經驗公式,在薄水舌、大落差情況下存在局限性。因此,有必要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對水力學計算成果進行驗證。
4.2.1 模擬思路
高拱壩跌流是一種流速、雷諾數均較高的水氣兩相流,且伴有強烈的水舌散裂和摻氣[11]。由于相關的研究較少,當前幾種流行的水氣兩相流模擬框架對其的適用性尚難判斷[13]。本研究作為高拱壩跌流數值模擬的探索,須考慮如下因素合理確定模擬方法:
(1)本研究中大壩及水墊塘在x、y、z等3個方向的空間跨度均在300 m左右,而閘門開度僅為0.25 m,兩者尺度跨越較大。綜合計算準確度要求和計算速度,網格尺寸選在0.5~1.5 m左右較為合適。
(2)如使用全三維的模型來對此流動進行模擬,總網格數將達2 700萬,計算量極其巨大。鑒于深孔水流在左右岸方向上每個縱剖面上的流動基本一致,故簡化為縱剖面上的二維問題進行模擬,總網格數在9萬左右。
(3)由于高拱壩跌流中兩相湍流、水/氣拖曳、氣泡和液滴動力學等模型非常復雜[14]且準確度尚無可靠的研究可借鑒,同時考慮這些模型會大大降低計算速度,故在本研究中暫不考慮這些因素。
本項研究僅考慮空氣阻力,并通過允許一定的數值擴散來反映水舌撕裂的影響,共使用以下兩種方法比分析水舌在不同空氣阻力特征時的水力特性:①采用FLOW-3D單相流模型計算水舌在真空中自由下落的水力特性,水舌沿程不發生摻氣和撕裂[15];②采用Ansys Fluent耗散界面VOF模型模擬水舌表面發生一定的摻氣和撕裂時的水力特性。
4.2.2 計算工況及模型構建
以庫水位560 m、4號中孔弧門局部開啟0.25 m、水墊塘無水作為計算工況,模型參數如表2所示。湍流模型采用RNGk-ε模型。

表2 模型參數
FLOW-3D模型網格尺度為0.25 m,孔口處局部加密為0.1 m,如圖6所示。計算時,動量預估采用一階精度方法求解,壓力方程采用GMRES方法求解,粘性力、自由面壓強和對流項均采用顯式求解。

圖6 FLOW-3D網格
Ansys Fluent數值模擬中,水墊塘內網格尺度約0.5 m,孔口處局部加密,如圖7所示。速度-壓力耦合求解方式為PISO,梯度項采用Green-Gauss Node Based離散,壓力項采用PRESTO離散,動量方程采用二階迎風格式,湍流方程則采用一階迎風格式離散,采用QUICK格式求解。

圖7 Ansys Fluent網格
4.3.1 水舌流態與摻氣狀態
不考慮空氣阻力、不允許水舌摻氣擴散VOF模型和考慮空氣阻力、允許水舌摻氣擴散VOF模型水舌流態分布見圖8。從圖8可以看出:

圖8 水舌流態分布
(1)FLOW-3D中的VOF模型由于不考慮空氣阻力,出射水流的射距較擴散VOF模型明顯偏大,落點穩定,由于算法人為抑制了水舌擴散,水舌逐步破碎為顆粒狀;整體來看,水舌的空間軌跡較為穩定。
(2)Ansys Fluent中的擴散VOF模型中水舌厚度明顯變大,水舌沿程摻氣達90%以上,水舌撕裂非常嚴重,呈水霧與空氣融為一體,在460 m高程以下呈不穩定飄散。
4.3.2 臨底流速和壓強
水舌流速分布和消力池底板沖擊壓強分布數值模擬結果見圖9、10。從圖9、10可以看出:

圖9 水舌流速分布

圖10 消力池底板沖擊壓強分布
(1)不考慮空氣阻力、水舌擴散撕裂VOF模型的臨底流速約60m/s;由于水舌脫落為顆粒狀與大氣接觸,因此其臨底處壓強水頭約0~1 m,偶見部分水滴撞擊底板處的時均壓強值超過15 m。
(2)考慮空氣阻力、水舌擴散撕裂VOF模型的臨底流速約45~50 m/s??紤]到VOF模型摻氣強烈,水舌沿程阻力較大,因此現象是合理的;該模型摻氣水舌較連續,底板處沖擊壓強也相對穩定,但臨底摻氣濃度達95%以上,水體容重顯著降低,因此底板沖擊區時均壓強值在3~4 m左右。
總體來看,水舌落地前在空中破碎或者劇烈摻氣,能量耗散較為充分,對底板沖擊時均壓強僅3~4 m左右,偶見超過15 m的壓強極值為點壓強,且為強行抑制水舌擴散時形成的“非物理現象”,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因此認為考慮空氣阻力后,水舌對底板安全不構成影響。
本文以某電站水墊塘為例,對深孔小開度泄流對水墊塘反充水過程中,薄水舌、大落差水力特性及結構影進行研究。先后采用水力學規范公式、劉培清公式,對薄水舌的水力特性及對水墊塘底板的結構影響進行分析,論證了水力學經驗公式在薄水舌、大落差時的局限性。采用數值模擬法對比分析空氣阻力和摻氣對薄水舌的水力特性影響,通過對比分析表明,考慮空氣作用后,水舌將劇烈摻氣,在水墊塘內呈不穩定飄散,水舌臨底流速、沖擊壓強受空氣阻力和摻氣影響也明顯降低。受水舌摻氣影響,水舌容重顯著降低,即使落點流速達45~50 m/s,底板沖擊區時均壓強較“不考慮空氣阻力、摻氣”時也明顯降低,滿足沖擊動壓控制指標。所得結論可為通過壩身孔口實現水墊塘反充水的思路提供理論支撐,為類似研究和工程應用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