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婷

2月13日,春節假期的午后,我來到重慶市長壽區桃花溪畔(渡舟街道段)散步,春風吹來,柳枝擺動。河岸邊,樹的倒影隨風微微晃動,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襯著藍天白云,別有一番景致。
入春后,桃花溪兩岸的村民正在栽種樹苗,挖坑、放苗、填土、澆水……“這幾年,桃花溪的變化真的很大!垃圾不見了,河水清澈見底,道路修好了,河邊綠化也多了。”附近村民王志明對此感受很深,他停下手中的活兒繼續說道,“周邊還修建了不少休閑設施,我們農閑時也能在此鍛煉身體。現在給岸邊種些樹,也算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桃花溪河道全長68公里,承載了長壽區近一半人口的生活用水和32.6萬畝土地的農用水,為長壽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水利支撐,是長壽人名副其實的“母親河”。但是,多年前的桃花溪因為沿岸工農業污染以及周邊居民傾倒生活垃圾,水體污染嚴重,水生態頻亮“紅燈”。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長壽人,我記得小時候的桃花溪清澈見底,魚蝦特別多,水花打在身上清涼透頂,玩累了便坐在河邊,望著遠方落日緩緩下山……這一切構成了獨屬于我的快樂童年。后來因為讀書離家越來越遠,每次回家就會發現河里的水變得越來越渾濁,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4年,長壽區出臺《桃花溪污染整治攻堅工作方案》,先后實施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清漂、生態建設、水質提升、小城鎮污水管網整改等工程,嚴查污水亂排、岸線亂占、河道亂建等突出問題,同時,通過生態修復、綠化聯通、步道貫通,逐步推進桃花河城區段環境綜合整治綠化景觀工程。
穿城而過的桃花溪,已然從曾經的臭水溝變成休閑觀景的城市公園,成為群眾休閑玩樂的好去處。2023年,桃花溪還被成功納入全國15條幸福河湖創建。作為重慶去年唯一入選的河流,桃花溪迎來蝶變的良機。
如今,回家看到桃花溪畔,每一處都散發著美好,期待“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的美景復現,一汪清流,潺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