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閣,劉洋
(本溪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遼寧 本溪 117000)
1)規劃范圍:規劃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托里縣哈圖鎮。規劃范圍東以規劃6號路為界,北以規劃三號路為界,西、南以哈圖鎮行政界線和奎阿高速公路為界,面積約3.6km2,其中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3.6km2;2)規劃目標:緊扣“開發融合、綠色發展、魅力宜居”發展關鍵詞,完善城鎮功能,促進縣域、區域產業聯動,維護生態安全,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將規劃區打造為托克合作的橋頭堡、托里縣經濟增長極,建成“黃金門戶、工貿美鎮”;3)規劃定位:全疆建材市場生產集散的組成部分、塔城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節點、托里縣生態友好型工業基地、臨克拉瑪依的黃金后花園。
哈圖鎮于2021年9月2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設立,位于新疆托里縣東部,毗鄰克拉瑪依市,鎮域面積約2 743km2。哈圖鎮區距克拉瑪依中心城區僅4.5km,是托里縣的東部門戶,《托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將哈圖鎮定位為商貿型重點鎮,同時也是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重要產業節點。對外交通聯系便捷,是哈圖鎮現狀最為重要的特質,也是其發展重要的依托。哈圖鎮區緊鄰奎阿高速克拉瑪依西高速出入口,通過高速公路網絡,可實現與外界的快速通勤;同時,得益于毗鄰克拉瑪依的優勢區位,依托克拉瑪依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哈圖鎮可實現與外界的多渠道快速聯系:從鎮區出發,15min即可達克拉瑪依火車站,連接鐵路運輸網絡,30min即可達克拉瑪依機場,銜接空中運輸[1]。
哈圖鎮現狀產業具有特色,黃金、建材和商貿物流是產業的關鍵詞。哈圖鎮域有金礦分布,其哈圖金礦處于安齊成礦帶上,至今已有100多年的開采歷史,并于1983年建成新疆第一座現代化黃金礦山,也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黃金礦山,據最新手段探測,金礦儲量為56t,遠景儲量接近500t,阿拉山口-哈圖金礦重點勘查區也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列為塔城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勘查區;哈圖鎮域分布多種建材類礦產,初勘鎮區北側山體可開采量超過2億t,盛產托里紅、深沽、菊花黃等石材產品。目前哈圖鎮區共有37家企業,其中建材及倉儲物流庫房23家,石材廠16家。目前,鎮區還進駐了食用油加工企業,引進特色蘑菇加工產業并計劃建設投產,逐步推動城鎮工業化起步和發展。
目前,鎮區人口初具規模,生產生活配套基本完善。鎮域常住居民約1 800人,大部分居住在哈圖鎮區,若將農牧“兩棲人口”加入統計,則哈圖鎮冬季人口約6 000人,夏季人口約3 000人;鎮區配備幼兒園、小學,鎮衛生院和日間照料中心正在建設當中,建有35kV變電站和自來水廠,生活及生產用水、用電供應穩定,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為城鎮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較好基礎[2]。
產業基礎薄弱、招商困難。目前,哈圖鎮的產業以農牧業、采掘業、石材加工及配套物流運輸為主,鎮區集聚少量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產業鏈條短、未形成產業體系,將對未來工業化及城鎮化形成制約。與托里縣城的通勤時間較長。現狀哈圖鎮須通過S201和S318,取道鐵廠溝鎮到達托里縣城,用時約2.5h,大大制約了哈圖鎮作為托里縣門戶,聯動克拉瑪依與托里,助力縣域經濟發展作用的發揮。亟需加快推進托里至克拉瑪依公路的建設。城鎮形象有待提升。哈圖鎮的現狀產業基礎決定其城鎮形象暫時粗放、散亂。隨著哈圖鎮對低效企業進行清退、并實施幸福小區等城鎮項目建設,城市形象有所改善,但總體城鎮形象吸引力不足,制約了其對人才和企業的集聚和進一步發展[3]。
3.2.1 區域協調,融入區域發展大格局
1)擁克發展,主動分析并對接克拉瑪依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融入克奎獨烏一體化發展區建設,推進與克拉瑪依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建設;2)借力試驗區建設,積極把握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契機,以托里工業園(金準區)為抓手,大力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3)縣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托克一級公路建設,加強與托里縣中心城區、鐵廠溝鎮、廟爾溝鎮的社會、經濟與空間聯系,共同構建開發開放新格局。
3.2.2 生態筑底,強化生態保護與治理
1)嚴守生態安全底線,立足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堅持底線思維,重點保護白楊河谷、達爾布特河生態廊道等生態重點地區;2)加強生態治理與修復,加強防風固沙林帶建設,重點在瑪依塔斯風區奎塔高速沿線、水土流失極敏感區等區域建設和維護防風固沙林帶。重視生態退化區域的治理與修復,針對林地、草地嚴重退化區域開展修復工作;3)重視礦山環境治理,加強哈圖金礦等金屬礦產以及建材類礦山的管理與采后恢復治理。
3.2.3 特色提升,打造風貌宜人的魅力小鎮
1)強化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哈圖鎮草原特色、牧民文化、民族文化等自然人文特征,結合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策劃礦山主題文化休閑活動,提升鎮域知名度;2)完善公服配套,致力于提升人居生活品質,匹配產業發展訴求,增強城鎮服務供給,引導人口和產業集聚發展。
3.2.4 鄉村振興,推進鎮村共同富裕
1)堅持集約發展,嚴格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和管控建設用地供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積極開展國土綜合整治與農用地整理,釋放存量土地資源,引導城鎮和村莊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2)持續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提高鄉村人居環境品質,支持鄉村完善醫療、養老、環衛、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需求,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農業生產污染防治,建設更高品質的農村生活圈,增強鄉村地區發展活力[4]。
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背靠托里縣域產業體系,面向克拉瑪依,錯位發展產業。依托托里縣良好的農業基礎,大力發展與克拉瑪依互補的農副產品加工以及商貿物流,引進相關企業;升級所處建材業的產業環節,在鎮區布局建材展銷功能;依托“黃金”特色名片,發展融合農牧、礦產特色主題的、緊抓親子體驗熱點的全域旅游,面向區域打造“黃金門戶”旅游熱點。
繼續加強交通建設。一方面,強化與托里縣城的對接,推動托里至克拉瑪依公路的建設,提升哈圖鎮的門戶作用;另一方面,加強鎮區的交通網絡建設,打造城鎮空間擴展的骨架,應對未來城鎮發展。
提升城市形象和人居環境水平。面向未來城市的有序擴張,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產品以及生產生活配套,補充建設與未來城鎮發展規模配套的、高水平的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夯實市政基礎設施,吸引人才、企業和對應資金、技術在哈圖鎮集聚。
探索政策創新。針對產業招商進行政策的探索創新,積極探索新疆塔城開發開放實驗區背景下,產業企業組織管理、土地供應、人才吸引扶持等多方面政策創新的可行性,爭取有益于企業落地、人才安居城市發展的政策支撐,推動哈圖鎮未來規范健康發展。
哈圖鎮位于托里縣東部,毗鄰克拉瑪依市區,距離克拉瑪依火車站車程15min、機場車程30min,處于克拉瑪依都市區的強輻射范圍內。哈圖鎮與托里縣城直線距離100km,待規劃的托克一級公路建成后,兩地間通行時間將極大縮短。屆時,哈圖鎮將成為托里縣向東發展的重要門戶,也將成為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塔城地區融入區域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目前,哈圖鎮現狀產業規模小,且多以倉儲物流、建材初加工為主,無法承接克拉瑪依外溢的產業需求;同時,公共配套短缺,居住環境一般,難以吸引克拉瑪依的外流人口。在空間上與托里縣城以及塔城市距離遠,可享受的紅利有限。尚未全面融入克奎烏一體化發展區、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重大發展平臺,區域協同有待加強[5]。
哈圖鎮域范圍內分布有塔城白楊河煤礦礦區、托里哈圖-薩爾托海金礦、托里包古圖3個國家級規劃礦區,托里哈圖-薩爾托海金礦、托里包古圖金礦、塔城白楊河煤炭3個自治區重點開采區,以及加甫沙爾蘇花崗巖礦區一處建材類礦產開采區,整體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優勢突出。但目前開采技術落后,加工方式單一,多為基礎的石料開采與建材初級加工,產業附加值低,對于鎮域經濟的帶動能力弱,開發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哈圖鎮草地資源十分豐富,草地面積約2 650hm2,占鎮域總面積的97%。但草地質量整體較差,從草地產能上評價,哈圖鎮均為中產及中產以下草地,沒有高產草地;從草種質量上來說,優質草地占比僅為38%。草地資源對于畜牧業發展支撐有限,目前哈圖鎮畜牧養殖多以散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化的養殖產業。此外,與自然資源相關的旅游產品較為匱乏,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產業的局面尚未形成。
哈圖設鎮后,哈拉蘇村、旦木村、薩爾塔勒村、土孜托浪格村4個村莊一并被納入其行政管理范圍。但從空間上看,哈圖鎮區位于托里縣東部,哈拉蘇村等4個村莊集中分布于縣域東北角,毗鄰額敏縣與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鎮區與4個村莊之間的直線距離超過65km,實際道路聯系需要經由鐵廠溝鎮中轉,難以有效發揮鎮區對于村莊的鄉村振興帶動作用。
5.1.1 持續加強與克拉瑪依發展協同
充分利用毗鄰克拉瑪依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克奎獨烏一體化發展區建設。對接克拉瑪依石油化工集聚區和制造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相關原料開采與初加工等產業;融入克拉瑪依區域物流樞紐建設,完善、優化哈圖鎮物流配送體系,借力發展商貿、倉儲、物流等產業;加強與克拉瑪依間的社會交流、人員往來,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5.1.2 積極參與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
緊緊把握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契機,發揮包古圖金礦、哈圖-薩爾托金礦、白楊河煤礦礦區等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創建試驗區制造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高質量發展有色金屬、煤礦、石材等礦產資源開采及精深加工產業;依托克拉瑪依—塔城—阿亞古茲出疆鐵路通道,積極對接試驗區塔北經濟走廊,參與礦產資源開采及精深加工基地建設;依托白楊河濕地生態人文景區打造邊境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融入試驗區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一體化格局。
5.1.3 主動融入托里縣發展戰略格局
深度參與構建托里縣“兩屏多廊、三片協同、一群三點”的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積極推進牧區規模化養殖,打造現代畜牧業生產基地;鎮區依托礦產、交通資源,推進臨克經濟示范區、商貿物流與工業發展基地建設,支撐托里縣“一群三點”城鎮發展格局構建,努力成為托里縣新的經濟增長極。
5.2.1 總體空間格局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底線約束要求,銜接托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要求,立足縣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結論、自然地理格局等空間本底特征,綜合考慮哈圖鎮整體發展定位與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對鎮域國土空間資源要素進行優化配置,構建“一廊一帶多片、一心兩軸多點”的保護開發總體格局。
保育“一廊一帶多片”的國土空間保護格局。“一廊”為連接縣域西部加依爾山-瑪依勒山生態屏障與東部白楊河谷生態保護區的達爾布特河生態廊道;“一帶”為瑪依塔斯風區范圍內沿克塔高速線狀分布的防風林帶;“多片”包括鎮域中部生態牧業示范片區、東北部的白楊河谷生態保育片區、草原生態保育區。
構建“一心兩軸多點”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一心”為臨克的哈圖鎮區,是經濟、產業、現代服務功能集中布局的核心區域;“兩軸”為沿克塔高速經濟發展軸和沿托克公路城鄉發展軸;“多點”為零散分布的礦產能源發展區。
5.2.2 生態安全格局
堅決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充分發揮哈圖鎮豐富的草地資源優勢,融入托里縣生態保護大格局,構建“一廊一帶兩片”的生態安全格局。
一廊:達爾布特河生態廊道。連接縣域西部加依爾山-瑪依勒山生態屏障與東部白楊河谷生態保護區,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生物遷徙的重要廊道。
一帶:瑪依塔斯風區克塔高速沿線防風林帶。是防止土地沙化、維護克塔高速沿線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屏障。
兩片:東北部河谷生態片區、中部草原生態片區。是哈圖鎮生態系統的重要基質、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構成。
5.2.3 農業生產格局
立足哈圖鎮現狀資源稟賦,農業著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構建“中部生態牧業示范區”的農業生產格局。
充分發揮臨克的區位優勢和礦產豐富的資源優勢,把握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契機,依托克塔高速、托克公路等重要交通干道,構建“一心兩軸多點”的城鎮發展格局。
“一心”:哈圖鎮區。主動對接克拉瑪依產業布局,依托托里工業區(金準區)建設平臺,大力發展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商貿、物流倉儲等產業,是哈圖鎮經濟、產業、現代服務功能集中布局的核心區域。
“兩軸”:沿克塔高速經濟發展軸和沿托克公路城鄉發展軸。沿克塔高速經濟發展軸是哈圖鎮融入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克奎獨烏一體化發展區建設接入點,也是雙向開放、發展哈圖商貿物流產業的重要經濟通道;沿托克公路城鄉發展軸是哈圖連接縣域中心的通道,也是優化城鄉資源分配、統籌城鄉共同發展的重要軸帶。
“多點”:鎮域范圍內零散分布的礦產資源開采與加工區。是哈圖鎮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1)依托縣域農牧業基礎,打造面向克拉瑪依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充分發揮托里縣廣袤草原天然牧場的農牧資源優勢和哈圖鎮東部門戶的區位交通優勢,結合托里縣三大農業示范區建設,遵循托里縣“鄉鎮建棚,縣城建廠,哈圖建庫”的農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思路,重點在哈圖鎮建設冷鏈物流倉儲批發基地,實現托里縣特色農產品種產銷一體化,讓特色農產品走出托里;2)大力發展建材加工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依托哈圖鎮礦產資源本底與石材開采產業基礎,瞄準與托里縣及克拉瑪依市主要工業產品的差異,從錯位發展、產業互補的角度出發,引導哈圖鎮建材加工產業精深化發展,同時延鏈強鏈,進一步發展大宗建材的專業化商貿。此外,依托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建設,搶位布局培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3)融入克拉瑪依旅游發展格局,打造托里旅游導流節點。參與構建托里縣9+20+4旅游體系,積極推進楊河景區、達爾布特河景區等景區和哈圖鎮旅游服務中心建設。同時,差異化開發金礦、汽車越野等主題的特色旅游產品,接入克拉瑪依旅游體系。
打造銜接克拉瑪依的托里旅游導流節點。哈圖鎮位于托里縣魅力空間格局中休閑度假軸的末端,利用毗鄰克拉瑪依的區位優勢及托克公路通道建設,西連托里縣城,東接克拉瑪依,打造銜接克拉瑪依的托里旅游導流節點。
構建“一主兩廊三區”的鎮域產業空間布局。“一主”:哈圖鎮鎮區產業主中心。重點發展建材加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產業,是鎮域第二、三產業集中分布的區域。
“兩廊”:1)沿克塔高速對外通道經濟走廊,串聯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核心區與克奎獨烏一體化發展區核心區;2)沿托克公路城鄉聯動走廊,協同托里縣中心城區發展。
“三區”:1)生態人文旅游區,分布于鎮域東北部,主要依托白楊河濕地生態人文風景區和哈薩克民族聚居村落,以民族文化、牧民文化和濕地自然風光為特色發展生態旅游、人文旅游;2)礦產資源儲備區,是分布于哈圖鎮境內的哈圖-薩爾托海金礦國家級規劃礦區一部分;3)草原生態保育區,是鎮域中部的大量天然草地分布區,以自然保育,維持生態系統功能健康穩定為主。
通過本規劃研究,真正找到哈圖鎮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發展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統籌優化產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出有特色的黃金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