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亮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民用建筑工程作為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支撐,其穩固性和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而基礎施工技術是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筑物的牢固性與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探討基礎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深入分析樁基施工質量與巖土勘察中的問題,介紹地基處理技術與剛性基礎施工技術,并提出相應的施工質量控制策略。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樁基施工質量和巖土勘察是影響基礎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不合格的樁基施工和不全面的巖土勘察會導致地基沉降和地質災害等問題,從而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為此,地基處理技術和剛性基礎施工技術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段。地基處理技術能夠有效改良土體性質和加固地基,剛性基礎施工技術則能夠提供穩定的基礎支撐。然而,要確保基礎施工的質量,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質量控制策略,包括關注施工質量問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加強施工隊伍管理[1]。
為此,將深入探討基礎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與效果,旨在為提升民用建筑工程質量提供有益參考,推動基礎施工技術的持續改進與創新。只有確保基礎施工技術的穩定與優質,才能構筑堅實的城市建筑基石,為人們創造更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常見樁基施工質量問題:樁基作為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見的地基處理技術,其質量對整個建筑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然而,樁基施工中常常出現以下質量問題:1)樁身強度不達標,施工中使用的樁材料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導致樁身承載力不足,影響整體承載能力;2)垂直度偏差,施工中樁基的垂直度偏差過大,使得建筑結構在豎向上產生位移,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3)錘擊能量不均勻,樁基施工中,施工設備的錘擊能量不均勻,導致樁的側阻力不一致,影響樁基的承載性能。
樁基施工質量問題涉及3個方面的因素影響:1)材料選擇與檢測,不合格的樁材料或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容易導致樁身強度不達標;2)施工工藝與操作,樁基施工過程中,施工工藝不當或操作不規范會引起垂直度偏差和錘擊能量不均勻;3)設備性能與維護,施工設備性能不穩定或缺乏定期維護,會影響施工質量。
巖土勘察的重要性:巖土勘察是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關鍵步驟,旨在全面了解地下土體的物理性質、力學特性及地下水等情況,為基礎施工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巖土勘察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基礎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常見勘察誤區與挑戰:1)勘察范圍不足,有些施工單位在進行巖土勘察時,未對勘察范圍進行充分覆蓋,導致勘察數據不全面;2)采樣與測試方法不當,不合理的采樣方法和測試方式會導致勘察數據不準確;3)地質復雜性,某些地區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巖土勘察面臨更大的挑戰,需要采用更加細致的勘察手段。
綜上所述,樁基施工質量問題和巖土勘察問題對民用建筑工程的基礎工程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必須加強對樁基施工和巖土勘察的質量控制,合理選擇施工材料與設備,確保施工過程規范和準確獲取地質數據,以保障建筑物的穩定與安全。
地基處理是指通過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對建筑物的基礎土體進行改良、加固或加厚,以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穩定性和變形性能,確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續使用。地基處理的目的在于滿足民用建筑工程對地基性能的要求,降低地基的沉降和變形,以及抵御地震、風力等自然力的作用。
1)合理性原則,地基處理方案必須經過科學的勘察和分析,確保所選措施適用于具體地質條件和建筑要求;2)經濟性原則,地基處理技術應綜合考慮投資和效益,確保在滿足工程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投資成本;3)可行性原則,地基處理技術在工程實踐中應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施工過程應簡單、有效;4)安全性原則,地基處理措施必須保證施工過程和后期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土體加固與改良技術深層加固法:采用灌注樁、靜壓灌注樁、鉆孔灌注樁等手段,將水泥漿、礫石等材料注入地下,形成加固層,提高土體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1)振動加固法,通過振動錘或振動板將能量傳遞到土體中,改善土體的結構和性質,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和壓縮性能;2)土體固化改良法,采用化學固化劑或水泥等材料與土體反應,形成固化層,增加土體的強度和穩定性;3)土體排浮改良法,對于地下含水層或松軟土層,采用排浮處理技術,降低土體的含水量,提高土體的承載能力[2]。
1)加厚地基法,對于土質較差或承載力不足的地基,采用加厚地基的方式,增加地基承載面積,分散建筑物荷載;2)預應力加固法,利用預應力技術,對地基進行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3)地基加筋技術,通過在地基中加入鋼筋、纖維等材料,增加地基的抗拉強度和抗裂性能;4)埋設地基隔離層,在地基中埋設隔離層,阻止地下水或有害物質對地基的侵蝕,保持地基穩定。
綜上所述,地基處理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選擇和應用地基處理技術,能夠有效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地基處理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工程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技術措施,并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3]。
剛性基礎是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基礎類型之一,其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適用于承受大荷載和抵抗地震、風力等自然力的建筑物。根據不同的建筑結構和地質條件,剛性基礎主要分為以下3類:1)打樁基礎,通過在地基中打入預制樁或灌注樁,使樁與土體共同承擔建筑物荷載,將荷載傳遞到較深的穩定土層,提高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2)地下連續墻,利用連續墻的連續性和剛性,將荷載傳遞到地下較深土層,適用于土質較差或建筑物高度較大的情況;3)混凝土澆筑基礎,直接在地基上鋪設鋼筋和模板,然后倒入混凝土,形成整體的承載基礎,適用于建筑物的較小荷載和較簡單結構。
打樁基礎施工技術,打樁基礎是一種常用的地基處理技術,適用于土質較差或建筑物荷載較大的情況。施工過程包括以下4個步驟:1)地基準備,清除地面上的障礙物和雜物,確保施工區域的平整和穩定;2)預制樁或灌注樁,根據設計要求,在地基中預制或灌注樁體,選用合適的樁材料和樁型;3)樁的安裝,采用振動錘或打樁機將預制樁或灌注樁打入地基中,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的埋置深度;4)樁頂處理,根據設計要求,對樁頂進行處理,通常在樁頂設置橫梁或鋼筋網,以便將荷載傳遞給建筑結構。
地下連續墻是一種垂直于地面的連續混凝土墻體,適用于抵抗土體的側向力和提供水平支撐。施工過程包括以下4個步驟:1)基坑開挖,根據設計要求,挖掘地下連續墻的基坑,確保基坑的平整和穩定;2)鋼筋和模板設置,在基坑中鋪設鋼筋網,并安裝用于支撐混凝土澆筑的模板;3)混凝土澆筑,將混凝土澆筑至模板中,形成連續墻體,同時進行振搗和抹平,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和均勻;4)連續墻聯接,在連續墻的端部進行連接,確保連續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混凝土澆筑是一種簡單常用的剛性基礎施工技術,適用于建筑物的較小荷載和較簡單結構。施工過程包括以下4個步驟:1)地基準備,清除地面上的障礙物和雜物,確保施工區域的平整和穩定;2)鋼筋和模板設置,在地基上鋪設鋼筋網,并安裝用于支撐混凝土澆筑的模板;3)混凝土澆筑,將預制的混凝土澆筑至模板中,同時進行振搗和抹平,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和均勻;4)養護,對澆筑的混凝土進行適當的養護,確保混凝土的強度和穩定性[4]。
綜上所述,剛性基礎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選擇和應用不同類型的剛性基礎,結合實際地質條件和建筑要求,能夠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續使用。
基礎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它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穩固性、安全性和持久性。以下是基礎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價值:1)提高承載能力,基礎施工技術能夠通過地基處理、剛性基礎施工等手段,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這使得建筑物能夠承受更大的荷載,適應不同類型的建筑設計和功能要求;2)增強抗震性能,在地震頻繁的地區,基礎施工技術尤為重要。合理的地基處理和剛性基礎施工可以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對建筑物的影響,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3)預防地基沉降,地基處理技術可以改善地下土體的性質,減少地基沉降,防止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傾斜、沉降等問題,延長建筑物的壽命;4)保護環境,基礎施工技術能夠針對地下水位、土壤條件等環境因素進行處理,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保護地下水資源和生態環境;5)提高建筑質量,基礎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確保建筑物的穩定性和結構完整性。優質的基礎施工有助于減少建筑物的維護和修繕,提高建筑質量,增加建筑的使用壽命;6)節約成本,通過采用合理的基礎施工技術,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有效的地基處理和剛性基礎施工能夠減少建筑物的基礎面積和用量,節約材料和人力資源;7)改善施工效率,基礎施工技術的先進應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建筑工期,從而減少建筑工程的投資風險;8)提升可持續性,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不僅影響建筑物的當下性能,更重要的是對建筑物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合理的基礎施工,能夠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增加建筑的環境友好性[5]。
綜上所述,基礎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價值不可忽視。它是保障建筑物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關鍵要素,對于提高建筑質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及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某城市建造1座高層住宅樓的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未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規范進行樁基施工,導致預制樁的強度不達標。隨著建筑物的使用,由于地基承載能力不足,逐漸出現了地基沉降問題。居民發現建筑物墻體出現裂縫,地面出現下陷現象,住宅樓的穩定性受到威脅。
解決方案:針對此案例,施工方立即對地基進行全面檢測和評估。發現問題后,應重新施工或采取補救措施,確保樁基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同時,應對住宅樓進行加固處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穩定。
在一城市修建1條地鐵隧道的建設項目。在施工前,勘察方僅進行了有限的巖土勘察,未充分了解地下的地質條件。施工過程中,因為缺乏對地質情況的全面認知,導致隧道遇到了不穩定的地層,發生地質災害,導致隧道坍塌,嚴重威脅了施工人員的安全。
解決方案:針對此案例,應該加強對地下地質條件的詳細勘察,采用多種勘察手段獲取充足的地質數據。對于復雜地質情況,采取相應的地質預報和支護措施,確保施工的安全進行。
樁基施工質量與巖土勘察是民用建筑基礎工程中的重要環節。我們必須關注施工質量問題,培養全員的質量意識,實施質量控制計劃,以確保施工質量。同時,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流程,強化質量檢查與驗收,能夠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加強施工隊伍管理,進行培訓與技能提升,加強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夠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推動民用建筑工程的健康發展。民用建筑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是保障建筑物穩固性和安全性的關鍵措施。通過地基加固與改良技術,能夠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通過地基加厚技術,能夠增加地基的承載面積,分散建筑物荷載。在地基處理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工程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技術措施,并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