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孟疆
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2021年,國內房屋施工面積15755km2,同比增長5.41%,房屋竣工面積4083km2,同比增長6.11%,約有從業人員5282.94萬人。建筑行業在穩步發展,創造經濟收益,產生社會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安全形勢,為保證施工活動正常開展,保障從業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管理團隊嘗試建立起全周期的安全管理機制,嘗試通過制度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漸次提升安全防護能力,減少安全事件發生。
明確建筑工程項目特點,有助于管理團隊從總體層面出發,準確把握安全管理基本要求,為后續安全管理體系的健全、管理方法的完善提供方向性引導,保證了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穩步開展。
與其他產業活動相比,建筑工程目標對象極為明確,施工地點固定、施工環境復雜、施工難度較高[1]。這就要施工企業在組織開展系列開發建設活動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設計圖紙,按照設計要求,綜合考量施工區域有關情況,進行相關施工作業。例如施工區域一旦出現軟土地質,由于軟土特殊屬性,開發建設環節出現地基沉降、結構裂縫、倒塌等問題的概率較高。為應對這種情況,往往需要施工團隊組合應用軟土換填施工、混凝土施工方案,在相關機械設備支持下,應對軟土地質產生對施工活動產生的影響。這種項目施工方式,固然可以提升建設質量,應對復雜施工環境的干擾,但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施工難度,推高了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管理團隊往往需要根據不同施工任務、施工工藝,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規劃,調配安全管理人員進駐現場進行管理,抬高了安全管理成本,增加安全管理漏洞發生概率。在現行建筑項目分工機制下,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大,施工任務結束后,有關人員離開施工現場[2]。同一建筑項目,往往需要鋼筋工、電焊工、木工、泥工等不同建筑工種的參與,從業人員構成的復雜性以及流動,對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從業人員年齡、學歷以及工作經歷等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安全培訓,從而保證相關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與防護能力,確保其對突發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水平,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產生的威脅。
系統梳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確保管理團隊能夠有效擺脫既有思想認知的錯誤影響,將安全管理與成本控制、周期調節等工作內容銜接起來,扎實推進安全管理的體系化與規范化。
安全管理的目標在于,借助行之有效的方法舉措,識別安全風險,處置安全隱患,保障從業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具體來看,以安全管理為基礎,施工企業在內部組建起較為完善的管理架構,通過布設安全防護網、制定安全管理方案等有關舉措,防范安全事故發生。但是部分施工團隊受到既有管理思維影響,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存在認知偏差,導致其在安全風險識別、處置等方面存在漏洞,誘發安全事故[3]。例如北京西西工程模板坍塌事故,在頂蓋模板支架腳注施工時,出現整體垮塌,造成8人死亡、21人受傷。該安全事故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模板支架施工方案沒有進行安全性評估,導致施工方案存在重大隱患。同時在模板支架架設過程中,沒有進行安全交底,也沒有按照有關要去,進行常規性安全檢查。
安全管理系列活動有序推進,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擾因素影響,營造良好施工環境,提升施工效率。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安全管理人員招聘、安全技術引進應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強調利用多元化管理方法,減少安全事故發生,實現人員、設備有序調配,最大限度地滿足建筑施工要求。根據某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在安全管理制度介入下,施工機械設備故障率下降10.4%,總體施工效率提高2.8%,充分表明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大作用[4]。經過長時間摸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逐步形成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模式,管理團隊對安全風險識別能力顯著提出,借助相關舉措,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發生,減少職業危害,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較為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建筑從業人員的流失。
結合以往經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體展現出綜合性、社會學、預防性、全面性等基本特征,推動了良好施工秩序的形成,強化施工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以安全管理為契機,大大降低了火災事故、坍塌事故發生概率,減少了施工企業相關方面的費用負擔,有效管控施工項目總體成本。以某建筑項目為例,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某建筑屋頂平臺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20m2,3名施工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0000元,醫療費用14200元。出現火災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人員沒有嚴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在工作期間吸煙,丟棄的煙蒂引燃空調外機包裝材料,進而引發火災。火災等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干擾正常施工活動,還帶來較大經濟損失,產生額外費用支出。為應對這種情況,管理團隊需要正視起安全管理的作用,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舉措,保障安全隱患處置能力,排除干擾因素的影響。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進行機制創新過程中,為確保管理質效,管理團隊要充分借鑒以往先進經驗,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角度出發,不斷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路徑,豐富安全管理手段,打造安全管理新模式。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機制創新環節,管理團隊應當率先做好在制度架構的搭建,以制度體系健全完善為基礎,推動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具體來看,管理團隊嚴格遵循國家政策法規,在內部設定安全管理職責機制,以更好地壓實安全管理責任,強化安全管理舉措落實。施工項目經理作為安全管理主要責任人,承擔制定安全管理目標,健全安全管理組織,監督安全管理成效的責任;項目總工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承擔施工技術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在大型建筑施工項目中,項目總工應當全程參與技術交底,制定施工技術安全管理方案,確保施工技術得到有效管控。安全員作為安全管理直接責任人,負責具體編制安全管理方案,監督安全管理方案執行,對建筑施工進行全程監督[5]。通過有效地責任劃分,形成立體化工作機制。同時安全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為保證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配合度,安全管理人員要持續加強信息溝通與共享能力,通過微信等信息化平臺,實時交流有關信息,增強安全風險預判、事故隱患識別能力。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過程中,為降低安全管理難度,管理團隊可以嘗試漸次引進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有效參與,實現安全管理智能化。具體來看,安全管理人員可以利用BIM技術,建立起虛擬化施工項目模型,綜合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建筑施工活動過程進行動態演示,實現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可視化,動態化,管理人員可以預先分析安全影響因素,制定針對性防范舉措,從而達到安全預控的目標。利用“平安卡”系統,為施工從業人員建立個人身份標識,創建信息檔案,對雇傭關系、安全生產培訓情況、年齡、學歷以及工作經歷等進行匯總,形成人員精細化管理,消除管理盲目性。
管理團隊要持續加大安全風險防控力度,采取現場監督的方式,保證安全風險識別、處置能力。具體來看,管理團隊從多個角度出發,設定應急保障機制,對人員、設備、工具等進行管理,并定期組織開展安全事件應急演練,確保從業人員熟練掌握安全事故處置技巧,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生產財產損失。在施工活動開始之前,管理團隊要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對達不到安全要求的項目,進行必要整改,整改合格后,組織開展相關施工。
建筑項目施工周期長、施工規模大,為提升各項安全管理舉措落實度,發揮安全管理的機制優勢,管理團隊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總結安全管理相關規律,優化調整方法舉措,穩步提升安全事件應對能力。
安全管理人員作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動參與主體,其人員素質、人員數量對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管理舉措的實踐有著深遠影響。基于這種內在聯系,施工企業應當著眼安全管理要求,組建起專業化安全管理團隊,確保其可以順利完成安全管理各項任務。具體來看,施工團隊要根據建筑施工項目的內容,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對各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鐵路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等安全管理人員資質等級、主要負責人數量、項目責任人數量、安全員數量進行明確,設定相關崗位,調配管理人員,確保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位。安全管理人員配備標準按資質類別等級分特級、一、二、三等級,主要負責人數量3人,項目負責人數量5人,安全員數量特級資質配備6人,一級資質配備4人,二級資質配備3人,三級資質配備3人,通過對安全管理人員的合理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優勢,防范安全管理盲區。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劃分,確定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安全員的權責界限,實現不同管理人員有效配合。
建筑施工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為保證穩步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安全能力,施工企業要在內部建立起相應的培訓機制,通過確立培訓目標,完善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式,推動安全生產培訓活動穩步有序開展,確保從業人員積累豐富的安全技能,科學應對突發情況,強化安全救援能力。以某施工企業為例,為保證安全生產培訓活動的有序開展,其根據自身實際,提前制定安全生產培訓計劃,通過上課的培訓方式對施工企業安全生產部門的安全員進行培訓,通過講解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及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及有關建筑施工安全的規程、規定,提高其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和安全生產技術專業知識。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意識及安全素質,提高重大事故防范應急救援的速度,應急救援措施及事故調查處理的方法,以及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通過明確培訓主體、培訓內容、培訓目標以及培訓方式,定向增強從業人員對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政策要求,熟悉建筑施工有關規定,掌握安全生產有關知識。同時借助考核上崗的方式,評估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與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從而筑牢安全生產準入關。
建筑施工安全問題的出現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從業人員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為有效防范安全事件發生,管控潛在安全風險,建筑企業應當快速轉換既有的安全理念,借助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以及管理人員的配置等系列手段,逐步構建起完備的安全問題防控體系,在確保建筑施工平穩有序開展的同時,實現現有施工管理體系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