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杰夫·貝索斯 吳瑩 董 斌/譯
近日,亞馬遜和藍色起源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杰夫·貝索斯(下稱“貝索斯”)接受了萊克斯·弗里德曼(下稱“萊克斯”)的播客采訪。本文節選了貝索斯介紹管理亞馬遜的哲學思想部分。
萊克斯:1994年你辭去紐約的一份好工作,創辦了亞馬遜,當時你是什么感受?
貝索斯:非常害怕、焦慮,但也很興奮。我告訴所有的早期投資者,成功的概率只有30%,不過那也是事實,初創公司很容易失敗,盡早面對現實對我們都有好處,但這并不意味著你不能樂觀。
我的腦子里會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認識到創業很可能會失敗,另一種是忽略這種失敗的可能性,百分百信任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會成功,當時腦子里一直存在這個矛盾。但事實上這段創業之旅太令人興奮了,從1994年公司成立到1995年正式營業,亞馬遜一路走到今天,雖然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和挑戰,但對我來說并不痛苦,反而很享受,我非常高興自己擁有這樣一段時光。
萊克斯:你在第97封給亞馬遜股東的信中寫道“第二天是停滯期,然后是痛苦、衰退,最后死亡。這就是為什么它總是第一天”。這個“第一天”是什么意思?
貝索斯:這是關于更新和重生的古老想法,每一天都是“第一天”。每一天你都要決定要做什么,才不會被昨天的你或任何自我一致性所束縛。所以“第一天”的意思是,我們每天都重新開始,我們每天都會在客戶、發明、運營方式甚至是原則等方面做出新的決定。
當我們在亞馬遜做決策時,經常會列出一些比原則更具戰略性的方法,并在這些方法后面打上括號,除非你知道更好的解決方法,否則這就是最先要考慮的。我們不想被過去的經驗束縛,但也不意味著要拋棄過去,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很有價值,不過也不能盲目追隨過去的成功經驗,這就是“第一天”的核心,永遠在重新開始。
萊克斯:關于如何抵抗“第二天”的問題,你提到對慣性思維保持懷疑態度,這該如何理解?
貝索斯:當你有一個持續進行了許多年的項目,你會總結出一個指標來衡量項目進行的結果,比如這個指標是客戶滿意度,剛開始提出的時候,可能退貨率是客戶滿意度的衡量標準,但5年后,滿意度的衡量標準變成客戶的幸福感了,這時候再用這個指標時就很容易產生慣性思維,忘記了我們為什么要看這個指標的底層邏輯。所以我們要警惕,值得我們投入精力去跟蹤、改進和審查的關鍵指標,只有那些真正影響客戶的因素。
萊克斯:怎么去對抗這些慣性思維?這對我們來說不是一件感到舒服的事情。
貝索斯:人類并不是追求真理的動物,而是社會性動物,往往不想聽到真相,因為真相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尷尬或筋疲力盡,但任何高效率企業或組織都必須擁有支持講真話的機制。可以做的小事有很多,例如在每次公司會議上,我都是最后一個發言。經驗告訴我,如果我先發言,即使是意志非常堅定、非常聰明的員工也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有可能是我錯了,但他們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所以,如果你是房間里資歷最高的人,不妨最后一個發言,讓資歷淺的先說,這樣你就可以聽到每個人未經過濾的意見,事實上,很有可能我們就會在聽的過程中改變了觀點。
萊克斯:你在亞馬遜時曾經給客服打過電話,目的是驗證客服電話接通的時間?
貝索斯:當時我們正在審查每周的業務,發現從指標上來看客戶滿意度都達標,但事實上客戶并不滿意,他們反饋撥打亞馬遜客服電話時,等待接通的時間超過了我們規定的60秒。我們開始意識到數據出了問題,我撥打了客服電話,確實等待時間太長,這表明我們按照當時指標收集上來的數據有問題,沒有正確衡量客戶滿意度。
萊克斯:這也側面反映了亞馬遜對客戶體驗的極致追求,其實往往是一些小事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你是如何優化客戶體驗的?
貝索斯:亞馬遜內部有很多這樣的小問題,我們稱其為“paper cuts”,我們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那些重大決策上,但是這些重大決策往往比較集中和明顯,比如我知道亞馬遜零售業務即使是10年后,客戶仍然想要低價,快速送達,不會出現有人說我喜歡亞馬遜,希望它的東西漲價。而那些影響客戶體驗的“paper cuts”,確實很難集中注意力去解決,所以我們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團隊來解決這些問題。
萊克斯:你曾說書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解藥,后來你們推出了Kindle,那你如何理解技術改變生活?
貝索斯:我們與工具共同進化,我們發明了新工具,而后這些工具又改變了我們。人類的大腦是可以被塑造的,我還記得第一次玩俄羅斯方塊時,那段時間哪怕閉上眼睛,腦袋里也全是它。我們發明了手機,可以隨身攜帶,手機縮短了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的大腦逐漸習慣于處理碎片化信息,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習慣。但我還是建議要進行一些深度閱讀,對培養我們的專注力和獨立思考都有好處。
萊克斯:那你認為AI將會如何改變人類文明?
貝索斯:生成式AI、大模型、ChatGPT這些都是非常強大的技術。其實我覺得大模型不是發明,而是一項發現,因為AI并不像我們平時發明的望遠鏡、太空飛船那樣,有實際存在的工程,我們更像是在不斷發現AI的能力。所以人們一直在爭論AI對人類來說是否利大于弊。
我對AI的發展非常樂觀,雖然可能會遇到一些不確定因素,但這些強大的工具更可能是幫助或拯救我們,而不是毀滅我們。AI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好的藥物、工具、技術等,如果能親眼見證AI變革,我個人是非常興奮的。
(摘自“中國企業家雜志”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