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珺,吉 凱,高 波,劉 琳,楊 婷
牙體牙髓病是牙體硬組織和牙髓組織疾病,表現為局部疼痛,影響咀嚼功能,食物咀嚼不充分,以至加重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無法進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常見的牙體牙髓病有牙髓壞死、根尖周炎、急慢性牙髓炎等,根管治療術目的在于封閉根管,清除死腔,預防再感染。在封閉根管中不同的充填材料、充填方法會對治療效果及患者咀嚼功能造成影響。目前,臨床上充填根管的方法有單尖法、冷牙膠側方加壓充填法、熱牙膠充填技法、常溫流動牙膠根管充填法、根尖屏障法等,其中,熱牙膠充填技法中的熱牙膠垂直加壓技術能加熱并軟化牙膠,使牙膠的流動性增強,更好地封閉根管。但也有研究發現,加熱過程中會損傷牙周膜,且加熱時間難以精準把控,具有一定局限性[1]。iRoot SP是一種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閉劑,具有較好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能,既往主要用于根管側穿的修補和根尖誘導成形術中。本研究探討iRoot SP冷側加壓用于根管治療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06至2020-06在解放軍總醫院京南醫療區就診的牙體牙髓病患者中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例。納入標準:(1)滿足根管治療指證,均行根管治療術;(2)年齡≥18周歲;(3)患者認知正常,基本溝通交流無障礙;(4)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合并慢性口腔炎癥;(2)患牙根管形態異常;(3)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4)合并凝血功能障礙;(5)根尖孔發育異常;(6)根管不通暢。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依據《全國根管治療技術規范和質量控制標準》[2],由同組經驗豐富的醫師完成根管治療術。術前拍攝口腔X線片,觀察病灶部位牙髓腔和根管形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常規開髓、拔髓,并清除髓腔內鈣化物質。預彎08號或10號不銹鋼K銼尖部,EDTA潤滑,然后將K銼從根管口向根尖方向來回旋轉,并小幅度提拉,確定主根管。測量根管工作長度,確定是否需要繼續擴管。深度清理根管,更換1次K銼即沖洗根管。完成預備工作后,行超聲波震蕩沖洗。插入主尖銼于主根管,拍攝牙X線片,觀察根管清理效果。用氫氧化鈣糊劑行根管封藥1周。1周后復查,觀察患處有無紅腫痛,若無,沖洗、干燥、充填根管。試驗組采用iRoot SP冷側法,在根管內注入iRoot SP,主根管和峽區分別用大錐度牙膠尖及0.02錐度#25牙膠尖進行側壓充填。對照組采用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將長度適宜的牙膠插入根管內部,電攜熱頭加熱牙膠,使牙膠軟化在根管內,進行垂直加壓,完成充填。最后拍攝X線片,觀察充填效果。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觀察指標 (1)充填效果。恰填,根尖封閉嚴密,充填材料距離根尖很近,僅0.5~2 mm;超填,充填材料超出根尖孔;欠填,根尖封閉不嚴密,充填材料距離根尖2 mm以上。(2)臨床療效。術后3個月復查,評估兩組(包括欠填患者)療效,療效標準參考《根管治療技術規范與療效評價標準》[3],顯效為根尖周組織恢復,患者牙齦疼痛、紅腫等消失;有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無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臨床總有效=顯效+有效。(3)疼痛情況。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治療后1個月進行評估。(4)咀嚼功能。治療前后評估患者咀嚼功能,包括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其中咬合力采用咬合力測定儀測定;咀嚼效率采取稱重法測定,操作前患者漱口3次,每次含漱1 s,清除口腔食物殘渣。取2 g花生讓患者咀嚼20下,吐出漱口,過目篩,殘渣干燥、稱重,咀嚼效率=(花生總重-未過篩量)/花生總重×100%。

2.1 充填效果 兩組充填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欠填患者后續已重新填充。

表2 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n=50)充填效果比較 (n;%)
2.2 臨床療效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2.3 疼痛情況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周及1個月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n=50;分;
2.4 咀嚼功能 兩組治療前咬合力及咀嚼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上述指標均優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治療前后咀嚼功能比較
牙體牙髓病臨床發病率較高,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致病菌包括乳桿菌、鏈球菌、放線菌等,多從牙體缺損處、牙周袋侵入,另外還受化學因素如藥物、填充物的刺激,物理因素如溫度、氣壓及創傷等因素影響[4,5]。根管治療術可以解除根尖周組織的刺激,促進病灶愈合,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療術的重要步驟,對控制感染及患者預后有較大影響。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是利用熱系統軟化牙膠,然后垂直加壓牙膠完成根管填充,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一種根管充填方法,相比冷牙膠側方加壓技術,對形態不規則的充填更具優勢。但有研究指出,在軟化牙膠過程中,持續的熱作用可能會灼傷牙周組織,加之加熱溫度高達200 ℃,部分患者自覺疼痛[6]。另外鑒于設備限制,熱牙膠垂直加壓法不適用于彎曲度過大的根管。
iRoot SP是近年來引入牙體牙髓專業的新型材料,原材料包括硅酸鈣、氫氧化鈣、氧化鋯等,在37 ℃及>95%相對濕度下,流動性和環氧樹脂類糊劑相當,加之顆粒細小,可以較好地充填側副根管、主尖和輔尖之間的間隙,封閉根尖孔[7]。另外,iRoot SP還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主要通過物理性粘接和化學性粘接實現。牙本質有親水性,同樣屬于親水性封閉糊劑的iRoot SP在毛細作用力下進入牙本質小管,二者之間形成結合力,達到無縫粘接。iRoot SP在吸水固化過程中產生的羥磷灰石能與牙本質和牙膠結合,形成較強的粘連,完成根管封閉[8]。此外,良好的生物學性能是理想根管封閉劑的必備條件,iRoot SP具有無三叉神經毒性、組織相容性、細胞相容性等特點,在根管充填中長期與根尖周組織接觸無明顯刺激和細胞毒性,不會產生炎癥,也無致畸風險。有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延長,Wistar大鼠皮下結締組織及骨組織對iRoot SP反應減弱[9]。從生物學活性來看,有研究發現,iRoot SP具有一定的成骨潛能,有利于修復根尖病變組織[10]。根管治療的核心是控制感染,在充填過程中還需選取具備抗菌性能的封閉劑以進一步消除根管內殘余感染,促進根尖周病變愈合。有研究認為,iRoot SP 的pH值11~12,具有一定抗菌活性[11]。iRoot SP還能避免牙根縱裂導致的拔牙。
本研究發現,iRoot SP冷側法與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均具有較好的充填和治療效果,與文獻[12]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殷溫玲等[13]的研究中iRoot SP冷側法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兩組VAS評分比較,試驗組更優,表明iRoot SP冷側法可緩解患者疼痛,可能是因為該方法無需加熱,減少牙周組織損傷,從而減輕了疼痛,這與殷溫玲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試驗組咀嚼功能優于對照組,提示iRoot SP冷側法用于根管充填可以改善患者咀嚼功能,與文獻[14, 15]報道結果一致??赡苁且驗閕Root SP冷側法密封性良好,加之具有一定的成骨潛能,有利于促進根尖周組織再生,從而改善患者咀嚼功能。
總之,iRoot SP冷側法與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均有良好的根管充填效果,但iRoot SP冷側法在改善患者疼痛和咀嚼功能方面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