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沛雨 佟光霽



摘?要:“適度進口”是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經濟成本是經貿關系達成并保持穩定的基礎。本文在選擇有典型代表性樣本大豆后,辨識了中國和世界大豆產品貿易總體狀況,對中國大豆產品貿易成本當量進行了測算分解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在分析期內整體呈上升趨勢;分區域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呈下降趨勢;自2018年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以來,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成本上升;多邊協定對中國大豆產生了明顯的貿易轉移效應,說明中國大豆貿易增長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長的貢獻。因此,應加強對外合作、遵守貿易規則,促進大豆產品的多元化拓展和替代,并實現進口多元化。
關鍵詞:大豆;食用植物油;貿易狀況;貿易成本;“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F752.6;F3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4)01-0143-10
收稿日期:2023-05-29
作者簡介:孫沛雨(198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佟光霽(1963—),本文通訊作者,男,遼寧沈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依托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動中俄農業合作升級研究”,項目編號:22JYH064。
①?國內消費量按照國內產量加上進口量減去出口量折算得到,數據來源為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
②?魏后凱等(2020)指出,要正確理解和科學看待我國糧食缺口,糧食缺口并非口糧缺口,主要是由于國內大豆產能有限所致(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8/t20200820_5172381.shtml)。
③?本文所統計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據范圍為通常的64個國家,下同。數據來源為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強調?“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積極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適度進口”已經成為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國際經貿關系受多種因素影響,但經濟成本是關系達成并保持穩定的基礎。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未見弱化等背景下,測度中國農產品貿易成本,分析其影響因素,對于保障我國農產品供給意義重大。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受制水、土地等要素的剛性約束,加之大豆單產低、比較效益不高,為保障供給,大豆進口量逐年增長[1]。我國大豆1996年首次出現貿易逆差(111萬噸),到2000年進口量超過千萬噸(1042萬噸),再到2020年進口量超過1億噸(10033萬噸),對外依存從1996年的7.8%增加到2021年的85.53%①。近年來我國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等三國進口的大豆占進口總量的95%左右,加之國際資本巨頭在產業鏈上全面控制了全球大豆的產供銷,并憑借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操縱著國際大豆價格,威脅著我國大豆有效供給和糧食安全。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大豆進口供應鏈穩定,實現多元化拓展,提升資源控制能力[2],至關重要。緊缺農產品有效供給是當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薄弱的環節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大豆產能合作,沿線國水土資源條件好、要素互補性強、具有很好的貿易合作潛力[3-4]。諸多學者和國家出臺的政策方向都認為我國應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豆產能合作,降低對美洲國家大豆進口的依賴[5-6]。但2018—2021年,我國對美洲大豆貿易額前五位國家的大豆貿易量年均增長了3.13%,而同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量卻年均減少10.18%③,究其原因,貿易成本的影響不可忽視[7]。綜上,大豆作為中國市場開放度、對外依存度和進口集中度居高,深度嵌入經濟社會的戰略性大宗農產品,在中國農產品貿易中極具典型性。因此,分析、認識貿易成本對我國大豆貿易的影響,不僅可以改善我國大豆貿易狀況,而且對提升我國農產品進口產業鏈控制能力,尋找更穩定的農產品進口來源地和替代產品,促進農產品進口多元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世界大豆產品貿易狀況分析
中國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飼料生產的豆粕消費[8-9]。2021年中國進口大豆9652萬噸,大豆油112萬噸,豆粕8萬噸[10],共生產了約1700萬噸大豆油和7000多萬噸豆粕。據此,有必要對世界大豆產品所統計的大豆產品包括大豆(HS1201)、大豆油(HS1507)和豆餅及豆粕(HS2304)。貿易情況進行系統梳理,以深刻認識中國在世界大豆產品貿易中的地位。
(一)世界大豆產品貿易總體狀況
2012—2021年,世界大豆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從2012年的935.88億美元和924.3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159.3億美元和1164.2億美元,年均增長2.41%和2.60%。大豆產品貿易額中,占比最大的是大豆,進出口貿易額占比從2012年的60.11%和57.72%增加到2021年的70.66%和65.35%;其次是豆餅及豆粕,進出口貿易額均由2012年的近30%減少到2021年的20%左右;大豆油進出口貿易額波動不大,進口保持在9%左右,出口保持在10%左右。
(二)世界大豆產品貿易結構
世界大豆油進出口均保持較高集中度,并且集中度還在逐漸增大。從貿易額狀況看,世界大豆油貿易額前八位國家的進出口額合計分別從2017年的54.6億美元和74.43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73.73億美元和111.31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7.8%和10.58%。近兩年的貿易市場結構顯示,大豆油主要出口國仍集中在美洲,主要進口國集中在亞洲。2021年阿根廷、巴西、美國等三國大豆油出口額占世界大豆油出口額的60%,大豆油CR8出口集中度達到81.42%;2021年印度和中國大豆油進口合計占到世界大豆油進口的58.35%,全世界大豆油CR8進口集中度達到74.15%。
世界豆餅及豆粕出口貿易集中度較高(見表1),近五年CR6出口額合計占比保持在80%以上,進口額合計占比超過30%。從貿易額看,世界大豆及豆餅CR6進出口貿易額從2017年的77.14億美元和199.47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93.08億美元和223.33億美元,年均增長4.81%和2.86%。從貿易市場結構看(見表2),巴西、阿根廷、美國等國是主要出口國,2021年三國出口額占世界總出口額的72%;進口市場相對分散,?。幔⒎▏?、菲律賓等國是主要進口國。中國的豆粕及豆餅進出口量均較低,2021年在世界進出口額中占比分別為1.77%和0.25%,這與中國大量進口大豆有關,從而減少了豆餅及豆粕的直接進口。
世界大豆貿易具有較高集中度(見表3),CR8出口貿易額占世界出口額比重常年保持在97%以上,進口貿易額占比保持在77%以上,其中中國進口貿易額占比常年保持在60%左右。從貿易額來看,世界大豆CR8進出口額從2007年的184.65億美元和224.39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690.86億美元和751.68億美元,年均增長10.68%和9.75%。從貿易市場結構看(見表4),巴西、美國、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等美洲國家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2021年五國大豆出口額占世界大豆出口額的97%;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21年中國進口占世界出口大豆的比重為65.35%,此外還有墨西哥、荷蘭、埃及、日本、西班牙、德國等也是世界重要大豆進口國。
(三)中國大豆進口狀況分析
從中國大豆進口來源地分析(見表5),2017—2021年中國大豆進口CR8來源國占比保持在99.96%以上,其中進口美洲五國大豆貿易量占中國大豆進口的99%以上,高度集中。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見表6)大豆進口量從2011年的0.37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61.01萬噸,年均增長66.7%;以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基期,截至2021年,年均增長31.46%。盡管我國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大豆增長速度較快,但仍不到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1%。而且我國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大豆也具有非常高的集中度,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三國。自2011年,中國進口俄、烏、哈三國的大豆占中國進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額的99%以上。
三、方法模型與數據來源
(一)方法模型
貿易成本是一個綜合指標測定值,貿易成本的測算方法,經歷了較長的演進過程。最初是用直接成本來表示貿易成本,但由于貿易活動的復雜性,直接成本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貿易成本,卻始終有一定誤差。Novy(2011)[11]在Anderson?&?Van?Wincoop(2004)[12]的基礎上,推導出數據易得、可直接計算貿易成本的測算方法,并分解出貿易增長的測算公式,分析了影響雙邊貿易增長的因素,且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文選擇Novy(2011)模型,用貿易成本當量(Trade?Cost?Mearsure)反映貿易成本的公式如下:
τij≡tijtjitiitjj12-1=xiixjjxijxji12(σ-1)-1(1)
其中,xii、xjj分別表示i國、j國的國內貿易,xij表示i國對j國的出口,tij表示i國和j國的雙邊貿易成本,σ為大于1的商品替代彈性。在兩國貿易成本不對稱的情況下(tij≠tji),Novy(2011)在Anderson?&Van?Wincoop(2004)模型基礎上,兩邊同乘j國對i國出口的引力方程,并對模型兩邊同時取對數再取一階差分后,得到從貿易成本角度對貿易增長進行因素分解后的(2)式:
100%=2ΔlnyiyjywΔln(xijxji)a+2(1-σ)Δln(1+τij)Δln(xijxji)b-2(1-σ)Δln(ΦiΦj)Δln(xijxji)c(2)
從(2)式可知,Novy(2011)對貿易成本的測度略去了對貿易成本具體影響因素的測算,并通過貿易量的相對變化間接反映貿易成本的變化情況,具體體現為:如兩個國家間的貿易量(xijxji)相對于各自國家區域內的貿易量(xiixjj)增加了,說明貿易成本在降低。在(2)式中,yi、yj分別代表i國和j國的收入,yw為世界收入之和,Φi和Φj分別表示i、j兩國的加權價格指數。可見,(2)式中雙邊貿易增長因素被分解成三部分:a為貿易雙邊國的收入增長對兩國貿易的促進作用;b為雙邊貿易成本下降對貿易增長的促進作用;c為多邊貿易阻力下降對貿易增長的影響,可理解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間貿易情況的變動對貿易雙邊國貿易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和數據來源
首先,分品種進行貿易成本當量對比分析。由于兩國間貿易成本當量的測算,進出口必須同時發生,才能進行測算和分解[13-14]。根據中國大豆產品和食用植物油貿易的實際,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選擇2007—2021年數據進行測算。在測算過程中,本文把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與地區視作單一經濟體,選擇大豆、大豆油、豆餅及豆粕進行貿易成本當量測算和分解,并比較分析油菜籽、油菜籽油、花生、花生油、棕櫚油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21年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對外依存度接近70%,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結構中,大豆油占比為45.13%,油菜籽油占比為21.25%,棕櫚油占比為13.86%、花生油占比為9.2%。的貿易成本當量。其次,分國別進行大豆貿易成本當量比較分析。根據表4,除中國外,選擇阿根廷、墨西哥、埃及、日本、西班牙和德國等六個世界大豆主要進口國,測算并對比分析六國與世界大豆的貿易成本當量。再次,分區域進行大豆貿易成本對比分析。根據我國進口來源國實際情況,選擇中國與世界;中國與美洲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烏拉圭等五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與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三國進行當量測算和分解分析。
由于各國國內貿易數據不能直接獲取,引用Wei(1996)[15]的處理方式,在市場出清時,把國內貿易量視作總產量減去總出口。各國大豆對世界的進出口數據和中國與各大豆貿易國進出口數據都源自UN?Comtrade數據庫。各國GDP數據源自世界銀行(World?Bank)數據庫。中國和世界各國大豆、大豆油、豆餅及豆粕、油菜籽、油菜籽油、花生、花生油、棕櫚油等產量數據源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庫、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FAO)和美國農業部數據庫(USDA)。替代彈性參考Anderson?&?Wincoop(2004)、許統生等(2012)[16]的做法,選取σ=8,另外選取產品替代彈性為5和10與σ=8作對比分析。由于貿易成本是一個數值比例,因此不受縮減指數影響,可不考慮通脹因素。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貿易成本當量測算分析
1.?2007—2021年分品種貿易成本當量測度和比較分析見表7。中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成本當量整體波動較大。
具體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整體從0.4328增加到0.5757,增幅為33%;大豆油從0.6368增加到0.9272,增幅為45.6%;豆粕從1.1713增加到1.4328,增幅為22.3%;油菜籽從1.5765增加到1.7406,增幅為10.41%;菜籽油從0.8835增加到1.1048,增幅為25.04%。花生從1.4724降低到0.8485,降幅為42.37%;花生油從1.1994降低到0.7868,降幅為34.4%;棕櫚油從0.7476降低到0.5354,降幅為52.91%。
比較我國大豆產品貿易成本當量均值,豆粕貿易成本當量均值為1.3803,大豆油為0.7988,大豆的貿易成本當量均值為0.4824。比較大豆、油菜籽、花生等三種油料作物均值,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均值最低,油菜籽貿易成本當量均值最高為1.7242,花生貿易成本當量均值居中為1.1643。比較食用植物油貿易成本當量均值,菜籽油貿易成本當量均值最高為1.005,其次是花生油為0.9223,再次是大豆油為0.7988,棕櫚油貿易成本當量均值最低為0.5354。簡單平均我國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歷年貿易成本當量,再按年份平均后為1.1237;簡單平均我國食用植物油大豆油、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等歷年貿易成本當量,再按年份平均后為0.9087。可見,我國油料作物貿易成本當量整體高于食用植物油。
2.分國別貿易成本當量測度和比較分析。由圖1可見,阿根廷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從0.4737波動增加到1.8166后,逐漸降低到0.5273;埃及從1.6799降低到0.9148;墨西哥從0.9908增加到1.1181;日本從0.9259增加到1.4973;西班牙從0.3610減少到0.3607;德國從0.3345增加到0.3850。分國別比較,阿根廷、埃及、墨西哥、日本貿易成本當量均值分別為0.9531、1.0517、1.2496、1.5145,均高于中國的0.4758,且整體波動較大。西班牙、德國的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均值分別為0.3473和0.3440,均低于中國的0.4758,且整體波動不大。
3.由表8可知,中國與美洲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烏拉圭等五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從0.6425增加到1.0492。特別是2018年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后,逆全球化趨勢加劇,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成本從2018年的0.6754波動增加到2021年的1.0492,上升了55.35%。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成本當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07年的1.8879降低到2020年的1.2460。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貿易成本當量從2013年的1.6803降低到2021年的1.246,下降幅度達到25.85%。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從2008年的3.2834降低到2021年的1.6543,但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后,貿易成本當量有增加趨勢,從2019年的1.2806增加到2021年的1.6543,上升了29.17%。
由中國與不同區域間大豆貿易成本當量的比較來看,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均值為0.7019,整體高于中國與世界大豆貿易成本當量的0.4824。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成本當量均值為1.6335,是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均值的2.33倍。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均值為1.9494,整體高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成本當量的均值。同時,以2021年為例,中國自美洲五國大豆進口量占中國大豆進口的99%以上,中國對美洲五國的大豆出口僅為1.5%;中國自俄烏哈三國大豆進口占中國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進口的99%,中國對俄烏哈三國的大豆出口占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比重為6.3%。因此,中國與美洲五國的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實際更能準確反映中國大豆貿易在進口端的成本變化情況;中國自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也更能準確反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在進口端的成本變化情況??梢?,中國大豆整體在進口端的貿易成本當量高于在出口端的貿易成本當量,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進口端的大豆貿易成本當量高于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出口端的貿易成本當量。
此外,經過檢驗,當σ=5和σ=10時,計算的貿易成本當量結果與σ=8雖結果不同,但貿易成本當量變化的整體方向和趨勢是一致的(限于篇幅,結果并未列出)。
(二)貿易增長分解分析
貿易量的增長或變化,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反映經濟距離和關稅等雙邊要素壁壘背后的貿易成本,僅是影響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另外,貿易互補性是兩國間貿易事實發生的原始動力,但在多國參與的國際貿易市場中,是可能發生貿易轉移,產生貿易轉移效應的,所以多邊貿易壁壘的變化情況對雙邊貿易發生也具有重要影響。基于Novy(2011)模型,本文主要考慮貿易雙方收入增長、貿易雙方成本下降和多邊協定阻力下降等三個因素對雙邊貿易增長的貢獻。
1.分品種貿易增長分解分析。按照中國大豆對外貿易自由化變化情況,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8年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對中國大豆貿易自由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故將分析期劃分為2007—2012年、2013—2017年、2018—2021年三個時段,選取σ=8作為商品替代彈性,按照公式(2)分別對中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分品種的貿易增長進行因素分解,結果如下:
從2007—2021年整個分析期看,收入增長和雙邊貿易成本下降對中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總體為正,多邊貿易協定的變動對其影響則為負(均值為-43.6)。貿易雙邊協定變化對中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最大,均值為106.24,其次為收入增長的貢獻,均值為37.36。簡單平均大豆、油菜籽、花生等三種油料作物分解數據,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油料作物貿易增長貢獻最大,為126.56,其次是收入增長,為40.36;簡單平均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櫚油四種植物油分解數據,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植物油貿易增長貢獻最大,為93.44,其次是收入增長的貢獻,為41.36;在整個分析期內,多邊貿易協定對中國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的貢獻都為負。此外,多邊協定對中國大豆產生了明顯的貿易轉移效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大豆關稅稅率為114%,按入世承諾大豆關稅稅率應逐步降到3%,到2007年大豆稅率降幅達到97.37%,大幅拉高進口。所以在2007—2021年整個分析期內,大豆關稅的門檻作用發揮有限,貿易雙邊協定降低的空間極其有限,但在整個分析期內,多邊協定的貿易壁壘明顯降低,對中國大豆產生了顯著的貿易轉移效應(-104.52)。所以盡管分析期內中國大豆貿易成本下降了87.31,但由于多邊協定下降明顯,抵消了貿易成本下降帶來的增長,最終貿易成本對中國大豆貿易增長的貢獻為-16.91(=87.61-104.52),說明中國大豆貿易增長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長的貢獻。
分階段看,2007—2012年,收入增長和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總體為正,均值為46.16和96.14,多邊協定為-42.31;收入增長和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大豆貿易增長的貢獻為86.58和100.92,多邊協定為-87.5。2013—2017年,收入增長和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均值為46.16和96.14,多邊協定為-13.6;收入增長和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大豆貿易增長的貢獻為125.37和92.66,多邊協定為-118.03。2018—2021年,收入增長和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均值為-14.88和110.41,多邊協定由負轉正為4.47。收入增長和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大豆貿易增長的貢獻為-85.06和115.9,多邊貿易協定由負轉正為69.17。第三階段多邊協定由負轉正,表明自2018年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國際多邊貿易壁壘增高,但中國不斷促進貿易多元化,對外大豆進口不降反增,在大豆等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對外貿易方面有所拓展。
2.分區域大豆貿易增長分解分析。根據中國大豆對外貿易實際情況,中國大豆進口主要集中在美洲五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進口又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三國。按照中國大豆主要進口區域,對中國與世界、中國與美洲五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增長進行因素分解,結果如下:
從中國與世界大豆貿易增長分解情況看,在分析期內,雙邊貿易協定對中國與世界大豆貿易增長的貢獻全為正,均值為93.73;收入增長在其中的貢獻有正有負,14個年份中有10個為正,4個為負,均值為59.07;多邊協定在14個年份中有11個為負,3個為正,均值為-52.8,整體表現出由負轉正的趨勢,與前述分階段分析結論一致。
從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增長分解情況看,在分析期內,雙邊貿易協定對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增長貢獻總體為正,均值為83.28;收入增長在其中的貢獻,14個年份有8個為正,6個為負,均值為14.68;多邊協定在14個年份中有6個為負,8個為正,均值為2.4,且近幾年都為正,整體表現出由負轉正的趨勢。表明自2018年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后,雖然中美大豆貿易減少,但中國自美洲其他大豆主產國的進口明顯增加,并且中國大豆進口總量逐漸增長,所以總體上多邊協定對中國和美洲五國大豆貿易產生了一定貢獻。
從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增長分解情況看,在分析期內,貿易雙方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增長貢獻均為正,均值為84.99;收入增長在其中的貢獻,13個年份中有2個為負,11個為正,均值為64%;多邊協定在其中的貢獻,13個年份中3個為正,10個為負,均值為-48.99%。整體看,雙邊貿易成本下降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
從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增長分解情況看,在分析期內,雙邊貿易協定在其中的貢獻總體為正,均值為88.05;其次是收入增長,11個年份中5個為負,6個為正,在其中的貢獻均值為21.6;多邊貿易協定在其中的貢獻,11個年份中4個為正,7個為負,均值為-9.65。近兩年,多邊協定對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產生了明顯的貿易轉移效應(-108.16和-191.47),貿易成本下降對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增長產生的貢獻分別為4.17和-108.08,表明收入增長是拉動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的最重要因素。
五、結論與啟示
基于以上實證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世界大豆產品貿易中,大豆、大豆油進出口都保持較高集中度;豆餅及豆粕則出口集中度較高,進口集中度相對較低。中國大豆進口總量大,進口貿易額占世界進口總額常年保持在60%左右;同時中國大豆進口集中度高,自美洲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烏拉圭等五國的進口量常年占中國大豆進口的99%以上。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進口增長速度較快,2013年起年均增長31.46%,但所占比例不到1%;其中,中國自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大豆進口額占中國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額的99%以上。
(2)總體看,中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呈逐漸上升趨勢。分品種比較看,中國大豆產品貿易成本當量從高到低依次是:豆粕、大豆油、大豆;中國油料作物貿易成本當量從高到低依次是:油菜籽、花生、大豆;中國食用植物油貿易成本當量從高到低依次是: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棕櫚油;總體看,中國油料作物貿易成本當量高于食用植物油貿易成本當量。分國別比較看,世界主要大豆進口國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從高到低依次是:日本、墨西哥、埃及、阿根廷、中國、西班牙、德國。分區域比較看,中國大豆貿易成本從高到低依次是:俄烏哈三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美洲五國。其中,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成本當量從2013年的1.6803降低到2021年的1.246,下降幅度達到25.85%;?2018年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后,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成本從2018年的0.6754波動增加到2021年的1.0492,上升55.35%。分貿易方向比較看,中國大豆整體在進口端的貿易成本當量高于在出口端的貿易成本當量。
(3)從2007—2021年的整個分析期看,收入增長和雙邊貿易成本下降對中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總體為正,均值分別為106.24和37.36,多邊貿易協定的變動對其影響為負,均值為-43.6。多邊協定對中國大豆產生了重要的貿易轉移效應,最終貿易成本對中國大豆貿易增長的貢獻為-16.91,說明中國大豆貿易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長帶來的貿易增長。分階段看,貿易雙邊協定對中國油料作物和相關植物油貿易增長的貢獻都為正,收入增長、多邊協定的貢獻由正轉負。分區域看,中國與美洲五國大豆貿易中雙邊貿易協定貢獻總體為正,收入增長和多邊協定在其中的貢獻有正有負,且近幾年呈現出由負轉正的趨勢,表明多邊協定對中國和美洲五國大豆貿易也有一定貢獻;雙邊貿易成本下降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多邊協定對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的貿易轉移效應影響明顯,貿易成本下降對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增長產生的貢獻為4.17和-108.08,表明收入增長是拉動中國與俄烏哈三國大豆貿易的最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結論,得出如下政策啟示:
(1)統籌供給端和需求端認識我國大豆參與國際貿易的現狀和形勢,應加強大豆對外產能合作,促進大豆進口多元化布局,合理調節、拓展進口貿易國和大豆進口數量,建立持續穩定的海外耕地開發種植、加工和銷售等合作關系。著力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豆產能合作,做好海外特別是重點國家農業及大豆生產研究和相關咨詢服務工作,講好中國與世界大豆產業安全共榮發展的故事,不斷降低國內大豆進口集中度。
(2)關注大豆對外合作中的全產業鏈運作機制,既要考慮“買得到”,也要考慮“運得回”,更要考慮“買得到”和“運得回”的成本,保障大豆有效供給。大豆對外合作的全產業鏈運作機制,要注重在海外種植和收購、倉儲設施、陸運通道、海運業務、港口運輸配套、物流網建設等的長遠謀劃、提前布局、增進協作,以減少貿易壁壘,縮短經濟距離,降低貿易成本。
(3)遵守WTO等多邊貿易規則,積極倡導和參與多邊國際農業合作的規則制定,提升國際糧農治理水平,以更加穩定、明晰的農業規則和貿易關系擴大海外大豆產能合作“朋友圈”,降低因多邊阻力下降對我國大豆進口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提高大豆貿易效率,促進合作穩定性。
(4)樹立大食物觀,根據實際需要和農產品的互補性、替代性特點,促進大豆產品的多元化拓展和替代,降低對大豆的直接需求。目前我國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飼料生產的豆粕需要,中國對于豆粕及豆餅進出口量均較低??山Y合我國實際,適度擴大對肉類、大豆油和豆粕的直接進口,做好飼料生產的豆粕減量替代,增加對菜籽油、花生油、棕櫚油等食用植物油的進口和相互調劑力度,達成多元化供給目標。
(5)大豆生產及其貿易格局的形成高度依賴土地等資源要素,實現進口多元化,改變當前具有較高集中度的貿易格局,難以一蹴而就,需要長遠謀劃、久久為功。大豆貿易的風險和效率存在對立統一關系,在促進大豆貿易多元化、降低進口風險的同時,將會帶來貿易成本的增加和貿易效率的降低。因此,需權衡當前和長遠、風險和效率、進口和國內自產的關系,穩定貿易預期,筑牢和拓展供應鏈。
參考文獻:
[1]?劉慧.?大豆問題調查[N].?經濟日報,2022-08-11(001).
[2]?姚林.?中美貿易摩擦下的中國大豆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油脂,2020,45(2):10-14.
[3]?孫致陸,張德鳳.?新形勢下中國加強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市場與資源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1,42(5):827-840.
[4]?陳秧分,王介勇,張鳳榮,等.全球化與糧食安全新格局[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6):1362-1380.
[5]?魏艷驕,張慧艷,朱晶.?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大豆進口依賴性風險及市場布局優化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21(12):66-86.
[6]?宋海英,姜長云.?中國拓展大豆進口來源的可能性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21(6):123-131.
[7]?王瑞峰,李爽.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大豆進口貿易成本的影響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0,42(8):47-53.
[8]?孫致陸.?世界大豆產品貿易變動及其效應分解[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2):84-96.
[9]?徐向梅.?全面提升油料生產能力[N].?經濟日報,2022-04-01(011).
[10]王瑞元.?2021年我國糧油產銷和進出口情況[J].?中國油脂,2022,47(6):1-7.
[11]Novy,?D.?Gravity?Redux:?Measuring?International?Trade?Costs?with?Panel?Data?[R].?CESifo?Working?Paper?Series?3616.?2011.
[12]Anderson?J.E.,Wincoop?E.V.Trade?Costs[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4(42):691-751.
[13]許統生,涂遠芬.中國貿易成本的數量、效應及其決定因素[J].當代財經,2010(3):95-101.
[14]賈偉,秦富.?中國谷物貿易成本測度及其對貿易增長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13(4):62-72.
[15]Wei?S.?Intra-national?Versus?International?Trade:?How?Stubborn?Are?Nations?in?Global?Integration??[R].?NBER?Working?Paper,1996:?1-41.
[16]許統生,李志萌,涂遠芬,等.中國農產品貿易成本測度[J].中國農村經濟,2012(3):14-24.
Cost?Measurement?and?Influencing?Factors?Analysis?of?Agricultural?Products
Trade?in?China——Based?on?Measurement?Comparison?of?Soybean?Trade
SUN?Peiyu,TONG?Guangqi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Moderate?import”?is?an?important?part?of?Chinas?food?security?strategy.?Economic?cost?is?the?basis?for?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to?reach?and?maintain?stability.?After?selecting?a?representative?sample?of?soybean,?the?general?situation?of?soybean?products?trade?between?China?and?the?world?was?identified,?and?the?cost?equivalent?of?soybean?products?trade?in?China?was?calculated,?decomposed?and?compar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st?equivalent?of?soybean?trade?in?China?showed?an?overall?upward?trend?during?the?analysis?period,?with?an?increase?rate?of?33%.?Regionally,?the?cost?equivalent?of?soybean?trade?between?China?and?the?countries?along?the?“the?belt?and?road?initiative”?showed?a?downward?trend,?with?a?drop?rate?of?25.85%.?Since?the?United?States?launched?a?trade?war?with?China?in?2018,?the?cost?of?soybean?trade?between?China?and?five?American?countries?has?increased?by?55.35%.?Multilateral?agreements?have?had?a?significant?trade?transfer?effect?on?soybean?in?China,?which?shows?that?the?growth?of?soybean?trade?in?China?mainly?depends?on?the?contribution?of?income?growth,?an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hese?suggestions?are?also?worth?learning?for?other?agricultural?products?trade?cooperation?in?China?with?the?same?domestic?and?foreign?environment?and?similar?supply?and?demand?relationship.
Key?words:soybean;?edible?vegetable?oil;?trade?situation;?trade?cost;?“the?belt?and?road?initiative”
(責任編輯:鄒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