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尚君
天水市秦州區水務局 甘肅 天水 741000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對于維持生命、保障農業、工業和城市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工業化進程加快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全球范圍內水資源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和挑戰。為了保護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維護生態平衡,生態水利工程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水資源管理手段得到了廣泛應用[1]。
水資源在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中具有關鍵作用。以下是水資源的幾個關鍵作用,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對于人類和所有生物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水支持著生態系統的運轉,維持著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時也是人類健康和發展的基礎。農業和糧食安全,農業是水資源利用的最大領域之一,農田灌溉依賴于水資源供應。穩定的水源對于農作物生長、農業產量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工業和能源生產,水被廣泛用于工業生產和能源發電。許多工業過程需要大量水資源,如制造、冷卻和清洗等。水資源也用于水力發電、核能發電和燃煤發電等能源生產過程。城市供水和生活用水,水是城市居民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水被用于飲水、洗浴、廁所沖洗、清潔衛生、工業用水等方面,城市供水系統的可靠性和水質安全對居民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水資源在維持生態平衡和保護環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水生態系統為眾多物種提供棲息地,并參與水循環、氣候調節和水土保持等關鍵生態功能[2]。
水資源面臨著許多威脅和挑戰,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問題,水資源短缺,全球范圍內,許多地區正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人口增長、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導致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而有限的水資源供應無法滿足需求。氣候變化也加劇了水資源的不穩定性,引發了干旱和水災等極端天氣事件,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問題。水污染,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城市污水和生活廢水等導致水質惡化的因素日益增加。水污染威脅到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常見的水污染物包括有機污染物、重金屬、農藥、化學物質和懸浮物等。生態系統退化,水生態系統是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關鍵組成部分。過度開發、水資源過度利用和水污染等因素導致濕地消失、河流流域退化和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還威脅到與之相關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水資源不均衡,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某些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原因,本身水資源就相對匱乏,而人口稠密地區、干旱地區或水源地受到污染的地區則更容易面臨水資源短缺和供水困難。跨界水資源管理,河流流域和跨界水資源的管理和合作是國家的重要議題。
生態水利工程是指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通過合理設計和實施工程措施,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種工程模式。它強調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損害,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生態水利工程的范圍廣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生態水利工程致力于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功能。通過恢復濕地、河流和湖泊的自然狀態,保護和改善水生物多樣性,維持水體的水質和水量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生態水利工程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水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全過程。在水資源開發過程中,考慮生態需求和生態環境容量,合理規劃水資源利用方案,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平衡分配。水污染治理與防控,生態水利工程重視水污染治理與防控,采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減少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改善水體質量,保護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生態水利工程強調對水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監測和評估。通過建立監測網絡和評價指標體系,實時監測水質、水量和生物多樣性等指標,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3]。
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是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下面是其中幾個重要設計原則,生態優先原則,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實施應以生態保護和恢復為首要目標。在各個環節中,必須優先考慮水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確保生物多樣性、水質和水量的維持。綜合協調原則,生態水利工程要充分考慮水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關系,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同發展。通過充分調研和評估,綜合考慮水資源的供需情況、生態環境容量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規劃和方案。預防為主原則,生態水利工程要注重預防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的發生,采取積極的防控措施,減少人為干擾對水生態系統的影響。強調源頭控制和減排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預防和減輕環境問題的發生。河流流域綜合治理原則,生態水利工程要將河流流域作為整體進行綜合治理,考慮上下游的相互關系和河流系統的整體性。綜合考慮水資源、水質、水量和生態需求,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復、河道整治等,實現河流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原則,生態水利工程要追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生態水利工程具有多種形式和應用領域,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形式和應用領域,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對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生態水利工程可以通過濕地保護和恢復,包括濕地保護區的建設、濕地生態系統的修復和水生物的保護,保護濕地的完整性和功能。河流生態修復,河流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水利工程可通過河道整治、岸線修復、水生態系統的恢復等手段,改善河流的生態環境狀況,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保護河流的水質和生物多樣性。水庫生態調控,水庫是重要的水資源調節和儲存設施,但其建設和運行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生態水利工程可以通過優化水庫調度、建立水庫生態補償機制、保護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等措施,實現水庫的生態調控,減少對下游生態系統的不良影響。生態河道修復與水土保持,在農業和城市化過程中,河道容易受到破壞和污染。生態水利工程可以通過河道修復、植被恢復、河岸防護等措施,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效率。海岸帶生態保護與恢復,海岸帶是重要的生態過渡帶,同時也是受到人類活動影響較大的區域。生態水利工程可以通過海岸防護工程的生態設計、海岸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等措施,保護和改善海岸帶的生態環境,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農田水利生態化,農田水利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水利工程可以通過農田水利設施的優化設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農田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等,實現農田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生態水利工程對水資源保護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之一是水質保護。下面是生態水利工程對水質保護的幾個方面影響,水體污染控制,生態水利工程通過采用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的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和工業污染治理手段,有效減少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其進入水體,從而保護水體的水質。水源地保護,生態水利工程注重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通過建設生態水源地保護區、實施水土保持措施、禁止破壞性開發等,減少土壤侵蝕和非點源污染,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破壞,確保水源地的水質清潔。水環境修復,生態水利工程通過河流湖泊的生態修復和水生態系統的恢復,改善水體的自凈能力,降低水體中污染物的濃度,促進水體自然修復過程,提高水質的穩定性和健康性。生態過濾與凈化,生態水利工程利用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特性,構建生態過濾和凈化系統。通過濕地的自然過濾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提高水質的凈化效果。水質監測與評估,生態水利工程強調水質監測和評估,建立水質監測網絡和評價指標體系,及時了解水體的污染狀況和水質變化趨勢,為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通過以上措施,生態水利工程能夠減少水體污染,保護和改善水質,確保人類可持續利用清潔的水資源,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
生態水利工程對水資源保護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水量調控與水資源節約。以下是生態水利工程在這方面的幾個方面影響,水量調控和調度,生態水利工程通過合理的水量調控和調度,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它可以通過水庫調度、灌溉管理、河流流量調控等手段,控制水資源的供應和分配,滿足不同需求,保障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生態水利工程倡導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例如滴灌、噴灌、微灌等,以減少農業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這些技術可以精確控制水量和灌溉時間,減少水分的浪費和淋溶,同時避免土壤鹽堿化和養分流失,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水資源循環利用,生態水利工程鼓勵和實施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例如城市污水地再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通過適當的處理和利用,將污水和雨水轉化為可再利用的水源,減輕對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賴,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水資源保護意識培養,生態水利工程通過開展水資源保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和節約用水意識。它可以通過推廣水資源保護知識、開展節水活動、制定水資源管理政策等手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水資源保護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節約水資源的良好氛圍。通過上述措施,生態水利工程能夠實現水量的合理調控和水資源的節約利用,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水資源的穩定供應和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以下是生態水利工程在這方面的幾個方面影響,水生態系統恢復,生態水利工程致力于恢復和改善受到干擾或破壞的水生態系統。通過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如河道的生態修復、湖泊的水質改善、濕地的保護與恢復等,促進水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過程,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提高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棲息地保護與改善,生態水利工程注重保護和改善水生物的棲息地。通過恢復濕地、改善河流和湖泊的棲息地質量,提供適宜的生境條件,為水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場所,保護和增加生物多樣性。水域生物保護,生態水利工程采取措施保護和管理水域中的生物資源,包括建立保護區、實施生態補償政策、控制捕撈活動等。通過限制捕撈量和種類、禁止濫捕濫獵等方式,維護水域中生物種群的穩定和多樣性。生物遷徙通道建設,生態水利工程關注水生物的遷徙需求,通過建設生物遷徙通道和魚道等設施,幫助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在河流和水庫間自由遷徙,維持物種的遺傳連通性,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水域生態監測與評估,生態水利工程重視水域生態監測與評估,建立水生態系統的監測網絡和評價指標體系,及時掌握水生態系統的狀況和生物多樣性變化,為科學管理和保護提供依據。通過上述措施,生態水利工程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保護和改善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維護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生態水利工程對水資源保護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水生態系統的綜合管理。以下是生態水利工程在這方面的幾個方面影響,水資源整合管理,生態水利工程倡導綜合水資源管理的理念,將不同水資源形式(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進行整合管理,確保水資源的協調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科學的水資源調度和優化配置,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過度開發。生態優先原則,生態水利工程強調以生態為重,倡導生態優先原則。在水資源管理和規劃中,將生態保護和恢復置于首位,確保水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通過設立生態保護區、限制開發活動、實施生態補償等措施,維護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功能。多功能水利設施建設,生態水利工程提倡多功能水利設施的建設。水利工程不僅僅是單一的水資源供給設施,還應具備多種功能,如生態保護、水域交通、灌溉、發電等。通過設計和建設具備多種功能的水利設施,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促進水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綜合防洪與防災措施,生態水利工程強調綜合防洪與防災措施。同時,注重自然防災和生態修復手段,如濕地恢復、灘涂保護等,提高水生態系統的抗災能力和恢復能力。水資源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生態水利工程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水資源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收集、整合和分析水資源相關數據,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和管理手段,實現水資源的精細管理和可持續利用。通過上述措施,生態水利工程能夠實現水生態系統的綜合管理,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維護水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實現水資源保護的綜合目標。
綜上所述,生態水利工程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水質保護、水量調控與水資源節約、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水生態系統綜合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生態水利工程促進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水資源保護是一項綜合而長期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未來,我們應進一步加強生態水利工程的研究和實踐,推動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相結合,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只有通過綜合管理和全社會的參與,我們才能確保未來世代能夠享有清潔的水資源,同時保護和恢復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