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世有物,就有“玩物”之人,然而同樣是“玩物”,結局卻完全不同,為何?(尚未列出現象,就先給出“結局卻完全不同”的結論,順序上不合理。)
熟知科比的人都知道,科比愛好打籃球。他的父親也是一位籃球明星,在父親的熏陶和指導下,科比對籃球的熱愛超過了一切。于是他每天都在籃球場“玩”籃球,球技突飛猛進,最終成為NBA一顆閃耀的明星。他“玩”出名堂,使自己進入了成功的殿堂。可見,有方向、有態度且持久努力地“玩物”,能讓人收獲事業的成功。(本段闡述“玩物長志”的條件——“有方向、有態度且持久努力地‘玩物”。作為第一個分論點段,本段結構和內容都較為混亂。在升格時,要先點明分論點,然后對論據和論證進行梳理,把重復的內容進行精簡,對順序失當的地方進行調整。)
童年時期的藤本弘性格內向,不喜交際,他將想象的世界畫在紙上,后來專注于漫畫創作,即使經常食不果腹,依然將漫畫“玩”得風生水起,最終創作出風靡全球的《哆啦A夢》。藤本弘之所以能成為行家,正在于他對所玩之“物”的執著喜愛、矢志不渝。他“玩物”的過程,是學習鉆研的過程,也是磨礪自身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他對“物”的真心喜愛與全情投入,所以他才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拋棄、不放棄,長期堅持下來,做到真正駕馭所“玩”之物,而不為外在的名利所累。從這個意義上講,對于事業抱有純正的“玩”的態度,反倒更容易讓人取得成功。因為熱愛,所以能夠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不覺疲憊。(本段闡述的分論點不明確,在升格時要加以集中、明確。敘例、析例存在內容冗余、與論點貼合不緊密的情況,在升格時也要進行刪改。)
毋庸諱言,“玩物喪志”之人也有很多。如后唐莊宗李存勖承父遺命,攜三支短箭橫掃中原,可謂一世之雄。可國家安定后他醉心歌舞,玩物喪志,拋棄治國正事,死于伶人之手,可悲可嘆!此乃“玩物”之人被外物駕馭,迷失本心,忘記使命,無形中失去了掌控局面的能力。所以,悲劇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列舉的“玩物喪志”的現象應放在作文開頭,在結構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現實中有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有的人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甚至釀成了在網吧猝死的悲劇。這就不僅僅是“玩物喪志”,而是“玩物喪命”了!是什么使他們玩而無度,最終危害身心的呢?是非理性的狂熱把他們推向了深淵。所以把握自己很重要,不迷失于無限度的感官享樂,保持對看似好玩實則有害的事物的高度警覺,方能遠離危險。正所謂“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啊!(論點不明確,論證內容和前面的現象和論點不匹配,后面引用的名句與論證內容不完全匹配,只引“智勇多困于所溺”即可。)
總之,沉醉于積極向上的事物能催人長志,而沉迷于消極錯誤的事物會使人喪志。因此,有自制力者不會讓外物消磨掉進取之心,能在“玩物”之路上保持清醒,駕馭好外物,成就一番事業。(總結上文。)讓我們在“玩物”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有“眾里尋他千百度”的堅持和“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悔,這樣“玩物”才能迎來“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輝煌。(發出呼吁。)
◆升格建議
這篇議論文中心論點是“玩物未必喪志”,只要“在‘玩物之路上保持清醒,駕馭好外物”,就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其立論是切合題意的。其主要問題在于,缺少清晰的、有邏輯的思路推進——主體部分差不多每段都是“現象+原因”式呈現,雖然有著明顯的正反對比,但基本還是屬于不斷地自我重復;論證的思路前后顛倒,邏輯混亂。另外,各個分論點未能在段落開頭鮮明地亮出來,給人以“材料遮蓋了觀點(論點)”的不良印象。這就導致作文無論是整體的結構還是段內的架設,都很混亂。在升格時,考生要先調整思路,理順作文的章法、結構,可以采用由果到因的邏輯順序,也可以采用正反對比的邏輯順序。其次要對段內論證結構進行調整,先列出分論點,再給出論據,進行分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