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宇
人生天地間,有得必有失。常言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在此時此地遭到失敗或損失,而在彼時彼地得到成功或收獲。
《離騷》中言:“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睍r間像是一位駐足遠望的觀察者,觀察著我們的一舉一動,監視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光怪陸離的人世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終相信,那些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的人,那些接受生活中的種種艱難、坎坷依然為之奮斗的人,他們的人生會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唯有接受生活中的更替與翻新,接受并珍惜當下,方能看遍四海潮生;我們唯有努力和付出,才能夠收獲美味豐碩的果實。
孟浩然詩曰:“江山皆勝跡,我輩復登臨。”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紀忽然殘廢了雙腿,后來又患了尿毒癥。在遭受生活的暴擊后,他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反而用文學筑起一座座大廈,并依然熱愛生活。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又為他打開一扇窗。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金曉宇,由于對外語的熱愛,10年翻譯了22本書,成為了翻譯家。所以,我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定意志;我們要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p>
蘇東坡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圓、月缺,每一次變化都是為了迎接明天,每一次變化都充滿不確定性,每一次變化都無法阻止。圓月、殘月、半月,月月交替,年年如此,亙古不變。此乃人生至理,人的一生來往無數客,與萬物相遇、相知、相熟、相離,沒人能打破世事變遷的規則。所以,我們理應坦然于新舊更迭,沉潛于當下;我們理應有超然得失之心態,抵達萬里山河。
昨日的時光不能倒流,已落的余暉不能再次升起,凋零的花朵不能再次綻放,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并接受,不拘于往事之消逝,欣然于新物之萌芽。
漫漫人生,離離遠道。歲月不居,時光如水。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之欣然,失之坦然。
◆點評
作文主旨明晰,行文流暢連貫,自然通達;內容關聯緊密,井然有序;采用詩化語言行文,文采斐然。作為一篇議論性散文,本文說理委婉動人。
【本版習作作者為河南鶴壁淇縣第一中學學生,指導老師:張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