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負責的便攜5G 基站開通
青年突擊隊是青年鍛煉成長的熔爐,在一線生產建設、創新攻關前沿、搶險救災等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急、難、險、重、新”等任務面前充分彰顯了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了青年在國家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優秀的青年突擊隊,他們為企業、為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此,本刊專門采訪了4 個來自一線的優秀青年突擊隊。
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
通信保障一線的青春力量
哪里有挑戰,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是一支專業的應急保障隊伍,是北京聯通重要通信保障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重大自然災害的緊急通信保障、大型事件活動的信號引流。自成立以來,突擊隊先后完成了兩會、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北京冬奧會、黨的二十大等重要通信保障工作。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通過無人機基站、空天地一體化通信體系等新技術、新知識,在各項重大活動的通信保障任務中積極作為。
2023 年7 月29 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災害。面對汛情、險情及艱巨的搶險任務,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聞“汛”而動,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突擊隊隊員在北京聯通機動局黨委統一調度下,分赴房山、門頭溝等救災一線,主動請纓隨搶險隊伍進山探路,肩扛手提幾十斤重的基站設備、油機,率先用衛星設備開通宏站。經過10余天不眠不休、連續作戰,他們共計完成41 個鄉鎮、村落、社區的通信支撐,在深山中架起應急通信“生命線”,及時滿足受災群眾的通信需求,用行動踐行“重要時刻,從不缺席”的青春誓言。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期間,10 月12 日至19 日,突擊隊隊員分別在釣魚臺、國家會議中心、奧林匹克公園、華濱國際大酒店、廣場等地現場值守,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以保證論壇的高質量傳輸。他們每天進行測試信號、路由,毫不懈怠,直至大會勝利閉幕,用飽滿的精神完成了此次盛會的轉播任務,為各國媒體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
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不僅在應急重保中展現了青春的力量,也在科技攻關中展示了青春的模樣。借助創新工作室,隊員們牽頭并參與北京聯通機動局各項創新及保障工作,緊跟重大活動事件的通信需求,聚焦提升應急通信的保障能力和手段開展技術攻關,“行進式5G 基站”“多網絡融合通信”“5G+高通量衛星傳輸”等技術創新成果在各項重大活動和災害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行業內外的高度認可。
2023 年11 月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全國應急通信演練比武中,中國聯通應急通信青年突擊隊斬獲佳績,突擊隊員梁晨、石凱、佟志遠負責的微波通信+5G 便攜基站開通榮獲“微波通信+5G 便攜基站開通”單項獎。此項目十分考驗隊員的力量、耐力、技巧等多方面技術能力,更檢驗著團隊協作與配合程度,三人團結協作用汗水和堅毅充分展現了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競技精神和青春豪邁、永不言敗的頑強斗志。
燕山石化消防中心青年突擊隊
應急救援中的“急先鋒”
“一……二……三……四……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一……二……三……四……”訓練場上,燕山石化消防中心(應急救援中心)青年突擊隊的指戰員們正在進行日常訓練,口號聲響徹整個訓練場。燕山石化消防中心作為唯一一支地處北京的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同時肩負北京市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的職責,履行保衛人民群眾和維護企業安全生產的使命。
李志勇想起昨天那趕他出的經理,心里不免有些緊張,萬一被認了出來,豈不認為我無理取鬧?他定了定心,繼續堅持道: “你們經理說了不算,叫你們老板來!”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期間,突擊隊成員駐守延慶賽區雪車雪橇館,全程負責場館液氨(制冷劑)系統的安全戒備、隱患排查和險情處置。冬殘奧會期間,又承擔起保障氫氣能源、延慶4 座氫氣加注站及氫能源車輛加注等安全運行工作,圓滿完成了賽事的保障工作。
2023 年7 月31 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襲擊。燕山地區部分道路受損,電力供電中斷,山水沿道路不斷涌入生產廠房和居民區,為城市正常運行帶來威脅。險情就是命令。10 時07 分,燕山石化消防中心青年突擊隊接到報警:“燕山向陽路附近有人員被困,請迅速調派一臺消防車出動。”放下電話后不到一分鐘時間,青年突擊隊緊急出動,火速趕往現場,第一時間高效開展搶險救援行動。此時現場已是一片澤國,積水最深處達到2 米,縱深30 余米。突擊隊隊長劉學濤勘查完地勢后,立即制定營救措施。突擊隊員薛鵬攜帶50 米救援繩利用樹木搭建了約15 米長的救援通道,馮新靖、李昊霖等隊員攜帶救援繩、救生衣、安全帶等救援裝備進入水中,將南側收費大廳中的4 名群眾先行救出。由于積水較深,傳達室的門從里面已經打不開了,隊員們只好從外面將門撬開,救出3 名群眾并將他們送至安全地帶。“里面還有人!”聽到被救群眾焦急的話語,隊員們再次返回被洪水圍困的樓房。經過35 分鐘的緊急施救,又有7 名被困群眾獲救。此時,雨依然下個不停,水位不斷上漲,可還有十幾名群眾被困在辦公樓里。考慮到貿然疏散群眾也存在一定安全風險,隊員們一邊等外援,一邊堅守在現場。11 時05 分,水位下降,突擊隊員再次進入水中,利用救援繩索建立了一條救援通道,逐個將被困群眾運送至安全地帶。急流之上攀繩救援,洪水之中搭建生命橋梁,他們利用救援繩索建立繩橋,為群眾傳遞信心,托舉希望。經過70 分鐘的緊急救援,29 名被困人員全部獲救。在“23·7”特大暴雨洪水救援中,青年突擊隊累計完成排水、搶險、救援等任務18 次,出動救援車輛66 臺次,指戰員252 人次,排水46175 立方米,解救涉水車輛并清理路口倒塌樹木。
作為煉化企業的消防衛士,燕山石化消防中心青年突擊隊以守護企業安穩為己任,切實提升能力素質,建立以冬季體能訓練為基礎、夏季技能訓練為提升、日常考核為抓手、戰術訓練為驗證、比賽活動為載體的常態化練兵體系,不斷提升應急效能,有力保障了企業安全。2024 年1 月,燕山石化公司消防中心青年突擊隊榮獲“北京市青年突擊隊”榮譽稱號。
北京市政路橋總承包二部國道109 新線高速項目“青年文明號”
京西之地,鍛造攻堅“鐵軍團”
去歲今初,北京最西端偏遠山區的凜冽寒風中,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迎來了在這里的的第5 個年頭。山深路僻寒風冽,山區的苦寒并沒有阻止國道109 新線高速項目“青年文明號”的職工學習、探討業務的步伐,在這里可以深切感受到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國道109 新線高速項目是北京里程最長、工程規模最大、投資額最高的京西地區首條高速公路,是實現京津冀一體化交通先行戰略、暢通京西門戶的重要道路。其中,該項目第十一工區位于北京最西端,與河北省接壤,堪稱北京最遠的工地,工程承擔著全線安全風險最高、生態環境最脆弱、單洞掘進最長的小龍門隧道建設任務。

北京市政路橋總承包二部國道109 新線高速項目“青年文明號”隊員合影
面對環境、施工、環保等多重考驗,“青年文明號”隊員沖鋒在項目建設第一線,每天往返工地、市區近300 公里。當天無法返回時,隊員們就在零下十四五攝氏度的樹林、空地中搭設簡易帳篷休息,遇到極端寒冷天氣,就暫時在臨近的公共衛生間取暖。無論條件多么艱苦,沒有一個隊員打退堂鼓。憑借堅定的信念,他們短短兩個月便完成了占地線復核、駐地建設等前期工作,為項目工程后續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國道109 新線高速全線為“三橋四隧”控制性工程,面對其“隧道長、通風難、斷層多、地溫高、巖爆繁”等難點,“青年文明號”借助青年人才力量,激活人才創新活力,組織研發了隧道地震波超前地質預報系統、三維非接觸量測新技術,水封法爆破、超粘聚性噴射混凝土、邏輯開關法隧道施工照明系統等技術創新;積極推動“智能建造”施工,并在預制梁場實施應用,先后研發出智能臺座、張拉、壓漿、噴淋系統,被評為國道109 新線高速公路工程全線的樣板并在全線推廣學習。通過智能建造的推廣應用,僅在預制梁施工中便節約成本近400 萬元,同時加快了制梁速度,提高了制梁質量,完成了全線第一座橋梁架設施工,得到各參建單位的一致好評。
以青春之名,擔時代之責。“青年文明號”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沉甸甸責任。在接下來的工程建設當中,國道109 項目“青年文明號”將繼續弘揚“敬業、協作、創優、奉獻”的青年精神,在“急、難、險、重”面前,克服壓力,勇挑重擔,為打通京西交通大動脈貢獻青春力量。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川藏鐵路項目青年突擊隊
心系“民之所向”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一首《雪域高原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往,一睹雪山流云的絕美芳華。在通往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嶺中,一條承載著少數民族同胞殷切期望的民生之路、致富之路,初具雛形。川藏鐵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世紀性戰略工程”,這條被譽為“世界上最難修建的鐵路”的建設者正是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川藏鐵路項目青年突擊隊。他們組建于2021 年,共有57 人。他們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海拔高境界更高”為職業追求,譜寫筑夢雪域高原的青春贊歌。
在高海拔的雪域高原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工程,并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長期的低溫缺氧、超20 度的溫差、交替頻繁干濕空氣、連續“爆表”的紫外線……混凝土開裂成了全線參建單位面臨的“大考”。
控制混凝土開裂難題重點在于有效控制混凝土收縮,項目團隊充分借助工程研究院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力量,組建高原鐵路青年創新創效工作室,并與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聯合研究機制,建立了“水化——溫度——濕度——約束”多場耦合機制的收縮模型,解決了高原混凝土開裂風險難評估的科學問題。針對高原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高、內外溫差大兩大世界性難題,項目團隊堅持“對癥下藥”,通過26 個混凝土配比優化設計、1210 塊試件力學試驗、500 余次混凝土抵抗凍融測試及多次大型結構模型試驗,建立了極端環境混凝土墩身溫度控制綜合技術,最大限度減小了短、長期開裂風險。
從首根樁基、首個承臺、首個墩身施工,到全線首個完成橋梁墩身施工任務的工區,三工區始終保持中國建筑9 標段建設第一的優異成績。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有青年突擊隊攻堅克難、使命必達的精神支撐,也離不開廣大藏民同胞支持。
構筑民心“幸福橋”,是青年突擊隊踐行“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責任與擔當。語言不通,風俗不同,給項目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高原生態的破壞,青年突擊隊把植被恢復納入工序管理,創造性地采用“單元施工模式”,移植草皮的成活率高達100%。如今,一座座墩身橫臥于兩山之間,在高原之巔盡顯力與美。那一抹美麗又獨特的“高原紅”與“中建藍”交相輝映,如同一枚耀眼的勛章,深深印在了青年突擊隊青年的臉上。青年突擊隊隊長表示,他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勇姿態,堅守在川西高原,將高原項目打造成國家一流精品示范工程,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川藏鐵路項目青年突擊隊開展環保減災“學雷鋒”青年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