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寶雞蘋果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選好主栽品種,堅持“好看、好吃、好管”的“三好”標準,突出地域特色;二是做好低效園改造, 實施“三改三減四提升”(改品種、土壤、樹形,減化肥、農藥、用工,提升設施裝備、產后整理、經營管理、品牌營銷)綜合舉措;三是采用符合實際的生產經營模式;四是做好營銷宣傳。
關鍵詞? ?寶雞蘋果;品種、低效園改造;經營模式;營銷宣傳
蘋果是陜西寶雞規模最大的果樹產業,關于寶雞蘋果高質量發展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從品種、改造、模式、營銷等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1? ?關于主栽品種
寶雞現有57.5萬畝矮砧密植蘋果,在全國全省影響很大,成為現代蘋果產業發展的一個標志。進入新時代,面對市場升級、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挑戰,迫切需要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產品優勢,形成寶雞具有代表性的、獨特的品種和拳頭產品,占領市場,取得更大效益。在品種選擇上,要堅持“好看、好吃、好管”的“三好”標準。
好的品種,首先是“好看”,這是從市場需求上衡量的標準。水果市場已經從短缺向過剩轉變,加上冷藏貯運技術、設施栽培技術的加持,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大流通,消費者可選擇的水果極為豐富。如何在琳瑯滿目的產品中脫穎而出?首先看的是“顏值”。開花坐果期的低溫陰雨、著色采收期的秋雨影響了寶雞蘋果的“顏值”,倒逼寶雞蘋果向中早熟和極晚熟方向傾斜,變劣勢為優勢。
其次是“好吃”,這是從品質上衡量的標準。品質是核心,但“千人千口味”。要在產品“特色”上下功夫,以產品地域特色征服市場。寶雞水肥條件好,蘋果水分多、果肉脆、風味醇、香味濃,這就是特色。處在市場前沿的幾個新品種紅思尼克、美味、秦脆、瑞雪、瑞香紅在寶雞都有栽培,表現也很好,能夠體現出寶雞特色。現在關鍵是瞄準1~2個新優品種,迅速形成拳頭,形成規模。瑞香紅現在已經發展到1萬多畝,規模全國第一。
最后是“好管”,這是從生產效益上衡量的標準。品種再好看、再好吃,如果沒人愿意種,也無法推廣。矮砧密植的核心是便于機械化、輕簡化作務。現在果園用工最大的生產環節是套袋和除袋,在品種選擇上要重視管理簡單、免套袋,而且果形好、果面好的品種。
果樹品種的更新,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需要特別審慎。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品種,但有高度契合某個品種特色、體現地域特點的栽培管理技術體系。一是品種布局。寶雞的地域特點是山川塬皆有,要分類型指導。各縣區要立足區域自然、氣候特點,結合產業現狀,主推1~2個品種,形成特色。二是品種評價。品種大面積推廣前,需要技術推廣單位進行客觀評價。各蘋果主產縣技術推廣部門也要聯合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縣區新品種栽培觀察評價園。三是科技攻關。保持寶雞科技創新優勢,要在新品種的砧穗組合上下功夫。海升、木美土里將秦脆、瑞香紅等品種的經營權獨家買斷,要將這些新優品種在寶雞的無毒接穗繁育、栽培適應性技術研究透。要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蘋果試驗站、寶雞蘋果研究院等合作,開展技術聯合攻關。
2? ?關于低效園改造
2023年寶雞全市改造果園15.7萬畝,其中品種改良只有2.9萬畝,絕大部分是土壤改良,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針對老舊低效果園的改造,寶雞市提出了“三改三減四提升”(改品種、土壤、樹形,減化肥、農藥、用工,提升設施裝備、產后整理、經營管理、品牌營銷)綜合舉措,從實際運行看,重點要抓好三點。
1)抓品種改良。紅富士在寶雞發展了20多年,人老、樹老、品種老,需要根據果園實際進行更新換代,適應新的市場需要。富士系在寶雞占到70%以上,爭時、爭工現象突出,要支持經營主體進行品種改良。
寶雞有近10萬畝中早熟蘋果,有優勢,但也有不耐貯藏、不能周年供應的缺陷。扶風、岐山、鳳翔可以在老果園改造時適度發展中早熟蘋果。
改良品種不能跟風,不能盲目。比如維納斯黃金,全國栽培面積比較大,到底適應不適應寶雞栽培,尤其是它還存在果銹問題,發展要慎之又慎。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必須立足自身實際,取長補短。
2)抓土壤改良。重視地下管理、增施有機肥已成為共識。由于商品有機肥的含量、標準不統一,施用量上有人提出“斤果斤肥”,還有人提出“斤果1.5斤肥”,這需要研究,不能讓經銷商說了算。
有機肥主要的作用是改良土壤,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強樹勢。果實風味的提升還要靠生物菌肥。有關菌肥的研究,各方面還在探索,尤其是菌肥和有機肥的搭配使用要研究。寶雞的曹儒利用果園落果和殘次果發酵后的酵素,提升果實品質效果很好。
土壤改良不僅是增施有機肥,要綜合改良。各縣區農技、園藝部門要聯合肥料企業做試驗,不能一種肥料包打天下,要推出蘋果專用肥,甚至某個品種、某個地區的專用肥。
3)抓設施提升。發展設施農業是方向,提升果業裝備水平是老舊果園改造的重要手段。矮砧果園的優勢還在于設施裝備。水肥一體化要在寶雞率先普及,大面積推廣,實現節水節肥目標。防雹、防鳥、防凍設施裝備也要投入。這幾年果價不高,群眾在果園投入上明顯不足,需要財政項目支持引導。設施的投入一定要高起點,不能湊湊合合、修修補補,財政資金要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補貼,保證10年不落伍。
果園改造要分類實施。一是殘敗園。對于那些經營主體積極性不高、園主年齡大,果園已經荒廢的,堅決退出。二是老舊園。對于那些樹齡在20年左右,還是喬化樹的,產量低、果園密閉、樹體衰老的,要通過挖改重建、隔行間伐方式進行改造。三是低效園。對品種不純、不優,設施低下、土壤肥力不高、經營成本高,畝收入不足5 000元的果園,要通過高接換優、土壤改良、設施提升等進行綜合性提升。各縣區要分門別類摸清底數,按照整鎮推進、缺啥補啥的思路進行改造提升。果業與農民增收關系最大,一定要鞏固好果園面積,把握好政策導向,用足用活政策,通過進出平衡保住面積,通過改造林地增加面積。
3? ?關于果園經營模式
現代果業的發展方向是園區化、標準化、集約化。單家獨戶、零零散散的幾畝果園形不成規模,遲早會被市場淘汰。成千上萬畝的超大規模、經營主體單一的園區又因為精細化管理跟不上,賺不了錢。麟游縣把陜果的4 000多畝果園分包給長武、淳化等地20多個農戶,形成了“大園區+小業主”的經營模式,成效很明顯。
在果園經營模式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
一要把握產業園區的內涵。認為一個產業園區就是一個經營主體,這是片面的。眉縣獼猴桃雖然戶均4畝多,但集中連片30多萬畝,全縣就是一個大的獼猴桃產業園區。產業園區的內涵不是單一的經營主體,而是整個產業的聚集、功能的完善、鏈條的完整,是一個多種經營主體的聚合體。一個鎮、一個村,產業規模是否占到總面積的60%~70%,主栽品種是否明確,栽植標準是否一致,是否具備貯藏、銷售、經營服務等產業發展的條件或渠道,是否有企業或大戶作為領軍者,產業鏈條是否具備延伸和拓展的能力。如果有,就能形成園區。如果沒有,就要向這個方向發展、培育。果業園區應該是圍繞果業這個主導產業的多種經營主體的聚合體。
二要重視家庭農場的培育。要發揮龍頭企業做品種、做苗木、做標準、做服務、做營銷的優勢,把中間的生產環節讓給家庭農場做,政府給予大力扶持。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那些在果業企業打工的技術骨干承包果園、改造果園,按照企業標準生產,變為家庭農場主,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龍頭企業也要針對果業生產實際,完善內部經營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僅要在前后兩端為這些家庭農場服務,也要在中間環節,比如用藥、用肥、機械、產品回收等方面做好社會化服務,真正讓家庭農場成為企業合伙人,形成利益共同體。現代果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也離不開家庭農場。政府、企業都要想辦法讓家庭農場、讓農民真正參與進來,既不能讓企業包打天下,也不能讓果農置身事外,讓雇傭關系轉化為合伙關系,做到責權利真正統一。
三要發揮集體經濟優勢。有些村集體利用銜接資金建了一些果園,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后續投入不到位,吃大鍋飯,沒有效益。村集體與企業、家庭農場的合作,要發揮組織優勢。村集體與企業合作,可以針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境做一些補短板、延鏈條的工作,比如組織本村能人大戶開展勞務承包、農機服務、枝條回收利用、殘次果加工,還可以組織開展依托企業基地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業態,要依托企業創造新的產業,而不是簡單地把固定資產租給企業,自己收租金。農業本身利潤低、風險大,租金收入更難保證。村集體要建園,還要依托家庭農場。當地或外地的種植能手、大戶想擴大規模,但自身實力又不夠,可以利用銜接資金合作建園,在基礎設施方面予以投入,把產業培育起來。
“大園區+小業主”,就是圍繞果業,按照“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的思路,建設或改造提升的“現代蘋果產業園區”。這是一個方向,需要各方探索、實踐、總結。每個主產縣可以鎮為單位,打造一個產業聚集、標準統一、設施先進、利益聯結緊密的現代蘋果產業園區,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4? ?關于產品營銷
寶雞已經形成了以千陽、鳳翔為一體的矮砧栽培核心區,以隴縣、扶風為兩翼的規模化營銷,以鳳縣、陳倉西山、麟游為特色的“一體兩翼三區”蘋果產業構架,為提升品牌打下了基礎,下一步要做好四件事情。
一是產后整理。長期以來,地頭收購、混裝銷售、預冷滯后普遍存在。采后地頭蘋果堆積現象隨處可見,整園混裝銷售成為常態,銷售端果品成熟度、外在品相一致性差。全市蘋果采后預冷率不到1%,而山東省則高達45%,寶雞蘋果的貨架期普遍較山東煙臺少四五個月,難以做到周年銷售和按標準供應。分級分選設施利用率不高,智能選果線時常閑置。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果農的收入。要支持主產鎮建設產銷服務中心,讓蘋果能及時入庫預冷,讓客商收購果品更便捷、更節省成本。
二是基地認證。要開展地理標志、出口基地、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等認證,倒逼生產端提高綠色化生產能力。寶雞蘋果產業缺少大的營銷企業,要培育本土企業,也要引進一些企業。而要引進這些營銷企業,首先要和他們建立購銷關系,成為這些大的營銷企業的直采基地,進而把他們的貯藏、銷售公司引進來。
三是重視三產。這幾年生態游、康養游、研學游等很火爆。我們的果園要向這方面積極發展,變管理果園為經營果園,讓園區變為景區。要利用蘋果園開花、結果等不同生產階段展現的美麗風光,舉辦露天燒烤、野炊、采摘、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活動,開發一些以蘋果為主題元素的手工藝品、擺件等,不斷延伸鏈條,增加果園收益。
四是宣傳推介。要詳細了解本縣區企業、合作社客商,建立主銷地目錄,市上要組織統籌好各類展會,企業、合作社要有目標、有方向地合力辦好展會,擴大寶雞蘋果的品牌影響力。網絡營銷雖然占比不高,但線上沒有聲音就會影響線下銷售。各蘋果主產縣要積極開展果園小視頻大賽等活動,形成網上宣傳熱潮。各經營主體也要重視網絡這個渠道,主動上網、持續上網,不斷開拓市場。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才能不斷提高寶雞蘋果的市場影響力。
張小強,陜西省寶雞市果業蔬菜發展中心,郵編721000。
收稿日期: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