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梁建英再次來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梁建英與中國高鐵的故事,已經持續了29年。從青絲到白發,她見證了中國高鐵每一次“飛躍”的時刻。
“讓自己成為巨人”,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高速列車
2022年9月,被譽為“地表最高速”的高速磁浮列車震撼亮相。高速磁浮列車技術的突破,意味著我國具備實現構建航空、高速磁浮、高鐵,城市市運交通、城市軌道交通以及公共汽車“五位一體”的立體化綜合交通布局的能力。
1990年代初,中國鐵路還處在“綠皮車”時代,列車最高運營速度不超過時速120公里。當時,發達國家已經設計出了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2004年,國家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正式拉開發展高速鐵路的大幕。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引進時速200公里動車組,開始進行高鐵列車的引進和消化吸收。
當時32歲的梁建英參與了這項工作。“外方會告訴你如何做,但絕不會說為什么。”在引進過程中,梁建英深切地感受到,產品可以買來,但技術創新能力買不來。“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一定能搞出來!”
2006年,中車青島四方公司啟動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自主研發項目,梁建英擔任主任設計師,這也是她第一次設計高速列車。梁建英與研發團隊從關鍵技術研究到方案設計,從仿真分析到試驗驗證,跨過了數不清的溝溝坎坎,將一個個設計靈感變成切實可行的方案。歷經1000多個日日夜夜,在成功攻克了空氣動力學、系統集成、車體、轉向架等技術難關后,2007年12月,由中車青島四方公司自主研制的國內首列時速300-350公里動車組成功問世,讓“中國高鐵”享譽世界。
“不馳于空想、不懈于奮斗”,助力中國高鐵一路飛馳
梁建英從小就和鐵路有著不解之緣。她是鐵路工人的女兒,她的家距離火車站直線距離僅兩三百米。1991年,在老師和家人的支持下,梁建英報考了上海鐵道學院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后就來到了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說話干脆,有干勁。”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于延尊記得20多年前,梁建英剛畢業入廠時給他留下的印象。
“她很多思路都很獨到。”在此后的工作中,于延尊更加看到了梁建英的天賦和努力,“一般的設計師從畢業到能獨立設計整車的電氣原理圖,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時間,而她僅用了短短3年。”
“不馳于空想、不懈于奮斗”是梁建英給青年人的忠告,也是她近30年工作的真實描繪。她總說:“高速列車不僅是設計出來的,更是試驗出來的。”
2008年,和諧號CRH380A高速動車組開始研發,梁建英再次擔任主任設計師。40℃高溫的車廂、零下20℃的雪地,高寒高冷、高濕高熱的極限環境……為了取得精確的參數,梁建英和團隊無一不往。2010年12月,和諧號CRH380A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跑出了時速486.1公里。
做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從豆蔻芳華到鬢發斑白,梁建英奮斗了近30年,一步一個腳印,將夢想變為現實。截至2022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從2012年的0.9萬公里增長到4.2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
如今,一列列“中國制造”的高速列車,不僅飛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也早已沖出了國門,閃耀世界。2023年9月7日,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合作建設的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開通運行,兩地間最快旅行時間由3.5小時壓縮至40分鐘。
如今,由梁建英及其團隊親手設計制造的動車組已經讓全世界領略到中國“智”造的力量。“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足夠的資源,也有了足夠的底氣,向全世界說,我們可以為全世界的用戶提供所需的任何產品。”梁建英自豪地說。
與此同時,創新步伐從未減緩。梁建英對中國高鐵的未來發展還有很多設想:第一,會更注重廣義上的速度提升,進一步擴大更高速度運行范圍,來達到高鐵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要求;其次,會在高速列車智能化、節能環保、人本設計等方面下功夫,更加適應乘客需求;第三,要堅定走出去,加大國際化標準規范建設力度,提高國際話語權,持續創新引領世界鐵路發展。
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專業學科帶頭人,再到現在的“國字號”的技術研發負責人,梁建英成為中國高鐵的深度見證和參與者。對于梁建英來說,火車從來不是一個冰冷的機器,她在做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而這樣的“浪漫”,同事陳大偉也感同身受。“在車型研發過程中,我們所做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個設計,都體現著我們的理念,而當它們真正被設計出來,生產出來,最終疾馳在軌道上,改變了大家的生活,讓大家的生活更為方便,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浪漫。”
(本刊據《中國婦女報》等媒體資料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