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蓮 楊勇衛 王鵬雁 劉友德 潘偉
1煙臺市奇山醫院科教科,煙臺 246001;2煙臺市奇山醫院檢驗科,煙臺 246001;3煙臺市奇山醫院肝病二科,煙臺 246001;4煙臺市奇山醫院醫務科,煙臺 246001
肝細胞癌一般起病隱匿,其早期診斷依然是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我國肝細胞癌的首要起因[1]。血清纖維蛋白降解復合物(DR-70)具有抗炎、血管生成和趨化活性作用,有研究表明,DR-70水平在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中明顯升高[2-3]。殼酶蛋白隸屬殼多糖酶家族,有研究表明,肝纖維化程度越嚴重殼酶蛋白水平越高[4-5]。因此,血清殼酶蛋白水平對于患者肝纖維化進展嚴重程度的評估和疾病預后的監測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通過探討不同臨床類型HBV感染患者DR-70和殼酶蛋白表達水平與免疫功能的相關性,為HBV相關原發肝細胞癌的早診早治提供幫助。
回顧性選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在煙臺市奇山醫院住院及門診收治的HBV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病毒和免疫調解治療,排除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共173例,男114例,女59例,年齡(45.38±12.72)歲;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治指南(2015版)》[6]。再根據病情分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例、肝硬化患者31例和肝細胞癌患者32例。同期收集40例健康查體者作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9.15±14.95)歲],均為肝功能正常人群,排除其他疾病(各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心肺疾病等)。
本研究獲得煙臺市奇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煙臺市奇山醫院倫準202108號)。
⑴T淋巴細胞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分析,儀器和試劑均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⑵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雙抗體夾心法定量檢測血清DR-70水平,試劑購自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⑶應用CIA1200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江蘇澤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血清殼酶蛋白水平,試劑購自杭州普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有試劑在有效期內并按試劑說明書使用。
慢性HBV感染者CD3+表達水平從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組到肝細胞癌組逐漸降低;CD3+CD4+表達水平在慢性HBV感染者呈現升高的趨勢,且在肝硬化患者達到峰值,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CD3+CD8+表達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最低,與其他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慢性HBV感染者及對照組T淋巴細胞亞群占淋巴細胞百分比(%,)

表1 慢性HBV感染者及對照組T淋巴細胞亞群占淋巴細胞百分比(%,)
注:HBV為乙型肝炎病毒,對照組為健康體檢人員。a與對照組相比,P<0.05;b與肝硬化組相比,P<0.05;c與肝硬化組相比,P<0.01
組別肝細胞癌組肝硬化組慢性乙型肝炎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組對照組F值P值CD3+CD8+23.44±10.37b 17.89±9.15 24.23±9.11b 24.68±8.45b 24.44±7.32b 2.417 0.049例數22 41 51 59 40 CD3+61.43±19.26a 61.77±17.01a 65.05±11.43 66.13±14.23 67.13±9.90 1.623 0.098 CD3+CD4+35.25±15.62 37.16±13.84 35.14±8.23 35.22±7.29 33.12±8.33 1.162 0.187
表2 慢性HBV感染者及對照組外周血DR-70、殼酶蛋白水平檢測結果()

表2 慢性HBV感染者及對照組外周血DR-70、殼酶蛋白水平檢測結果()
注:HBV為乙型肝炎病毒,對照組為健康體檢人員。a與對照組相比,P<0.01;b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組相比,P<0.01;c與慢性乙型肝炎組相比,P<0.01;d與肝硬化組相比,P<0.01
殼酶蛋白213.11±39.76abcd 139.19±26.19abc 68.06±17.02a 59.72±18.14 30.69±14.68 64.651<0.001組別肝細胞癌組肝硬化組慢性乙型肝炎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組對照組F值P值例數32 31 51 59 40 DR-70 30.11±9.96abcd 17.14±8.33abc 8.89±4.34a 7.63±3.46 5.49±3.17 27.570<0.001
DR-70、殼酶蛋白表達水平隨患者病情惡化逐漸升高,且均在肝細胞癌組中表達水平達到峰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肝細胞癌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細胞表達占比與DR-70水平呈負相關(r=-0.291;P<0.05);CD3+CD4+、CD3+CD8+、CD4+/CD8+與DR-70和殼酶蛋白表達水平均無相關性(均P>0.05)。見表3。

表3 32例肝細胞癌患者外周血細胞因子與DR-70、殼酶蛋白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有研究表明,HBV感染肝細胞后會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導致肝臟炎性損傷,肝炎患者體內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細胞免疫功能紊亂[7-8];機體免疫反應可主動去除病毒,但機體免疫耐受或T細胞應答不足時導致不能清除HBV,致使感染長期存在,亦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者眾多的原因之一[9-11]。本研究發現,慢性HBV感染者CD3+表達水平從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組到肝細胞癌組逐漸降低,CD4+/CD8+卻不同程度升高,提示機體被HBV持續感染時,感染者在各臨床周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異常。
腫瘤細胞能促進纖維蛋白原及纖維蛋白的降解,導致血清中DR-70水平升高。殼酶蛋白參與炎癥反應,在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細胞癌階段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肝纖維化及肝細胞癌的發生發展中有一定診斷價值。本研究發現:DR-70和殼酶蛋白表達水平隨患者病情惡化逐漸升高,且均在肝細胞癌患者中的表達達到峰值。由此表明,血清DR-70和殼酶蛋白可能是一個敏感的原發性肝癌的檢測指標,對肝癌有較高診斷價值。與對照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組、肝硬化組和肝細胞癌組外周血中的DR-70和殼酶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均P<0.01),提示二者可能都參與了HBV感染慢性化,二者聯合可以作為肝癌早期診斷的一種無創指標,能夠提高肝癌的檢出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尤其是調節性T淋巴細胞的調節失調與慢性肝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2]。本研究亦發現,肝細胞癌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細胞表達占比與DR-70水平呈負相關(r=-0.291;P<0.05),表明DR-70參與了肝病的相關進程及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發展,可作為HBV相關肝癌的監測因子,有助于及時發現病情惡化。
綜上,機體免疫耐受或T淋巴細胞應答不足是造成乙肝病毒不能清除,致使感染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T淋巴細胞與DR-70、殼酶蛋白聯合檢測可動態監測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發生發展進程,有助于慢性乙肝的臨床診療,特別是對肝臟腫瘤的早期診斷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陳錫蓮、楊勇衛:論文撰寫,數據分析;王鵬雁、劉友德:文獻查閱,數據收集;潘偉:論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