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一項針對TikTok的法案,其內容要求中國字節(jié)跳動公司剝離對旗下應用程序TikTok的控制權,否則TikTok就會在美國遭到封禁。3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字節(jié)跳動出售TikTok。該法案下一步將提交美參議院審議。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何亞東3月14日回應表示,美方應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別國企業(yè),為各國企業(yè)在美投資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環(huán)境。相關方應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guī)。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據《國際商報》2月24日報道,持續(xù)近三個月的紅海危機對中國外貿企業(yè)穩(wěn)定經營、與主要伙伴的貿易往來造成一定影響,但目前受影響程度尚屬整體可控。
該報道指出,與紅海航線相比,繞道非洲好望角將使每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平均增加500美元左右,且大部分費用需由出口企業(yè)承擔。中國與歐洲及美東航線的貿易往來也受到危機沖擊。拿歐洲航線來說,由于運力緊張、運價上漲,紅海危機對中國出口至歐洲的工業(yè)制成品產生負面影響。第一大類商品是電機等除汽車外的機電產品。其運輸成本占比約為2.6%,按當前海運成本上漲50%計算,最終到岸價約上漲1.3%。第二大類產品以玩具、家居等耐用品為主。此類商品的運輸成本占比高于機電產品,導致最終到岸價約上漲2.5%。第三大類是汽車產品,其海運成本占比相對較高,紅海危機或使汽車到岸價上漲3%。由于前兩類商品的運輸成本占比和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小,且歐洲多國較為依賴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因此,紅海危機對其影響相對可控。但汽車運輸成本占比相對較大且較為依賴海運方式,紅海危機對中國汽車出口至歐洲產生一定影響。當然,也可預見紅海危機或將增大對中歐班列的需求。有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歐班列的艙位全部訂滿,運價也有所上漲。
2月26日至3月2日,首屆“香港綠色周”在港舉行。中國銀行研究院指出,此次“綠色周”有以下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綠色周”搭建全球綠色轉型關鍵議題交流平臺。本次“綠色周”圍繞綠色轉型中的兩大主要動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搭建國際化交流展示平臺,吸引超過5000位來自全球幾十個地區(qū)的代表參加。第二,香港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目前,香港已匯聚超過200家綠色科技公司,部分公司技術已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另外,香港政府通過“綠色和可持續(xù)金融資助計劃”,幫助全球相關主體在港累計發(fā)行超過340筆綠色和可持續(xù)債務工具,總額達1000億美元,其中綠色和可持續(xù)債券占亞洲市場1/3。第三,灣區(qū)綠色金融需要更加積極作為。“綠色周”對金融議題的重點關注,背后是全球綠色轉型巨大的金融需求。香港金管局預計,未來30年亞太地區(qū)需要的氣候相關投資金額高達66萬億美元。

3月18日,阿根廷央行確認,面值為1萬阿根廷比索和2萬阿根廷比索的紙幣將于今年6月正式進入流通。近年來,受持續(xù)高通膨和嚴重貨幣貶值影響,阿根廷發(fā)行的紙幣面值不斷增大。2016年和2017年,阿根廷先后發(fā)行了面值500比索和1000比索的紙幣。去年5月開始流通的2000比索紙幣是目前阿根廷市場上最大面額鈔票。

3月19日,日本央行決定結束負利率政策,將政策利率從-0.1%提高到0至0.1%范圍內。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來,時隔17年首次加息。當天,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貨幣政策會議上提出了關于結束負利率政策及其他轉變大規(guī)模金融寬松措施的議案。日本央行于2013年推出超寬松貨幣政策。2016年2月,日本央行開始實行負利率政策,將商業(yè)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由此前的0.1%降至-0.1%。日本央行是全球首個實施負利率政策的中央銀行。
分析認為,日本負利率政策退出對市場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匯市方面,日元可能升值;在債市方面,國債收益率可能上升。但是這些影響可能有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日本的負利率政策,它覆蓋的負利率存款范圍相當有限,因為它針對的是日本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實際上只有五萬億日元(大概300多億美元)。
也有觀點認為,日本投資者持有的海外金融資產接近4.4萬億美元,其資金流向足以對全球金融市場構成較大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密切關注數萬億美元的日元利差交易資本是否大規(guī)模回流日本,從而引發(fā)全球金融資產震蕩。
3月14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表示反對日本制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日本制鐵3月15日在官網上發(fā)布聲明稱,該公司“決心堅持到底,完成這筆交易”。
日本制鐵是日本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yè),粗鋼產量全球排名第四。美國鋼鐵公司成立于1901年,曾經是美國最大鋼鐵公司,但由于技術落后近年來其鋼鐵產量大幅下滑,公司市值大幅縮水。日本制鐵去年12月宣布,計劃收購該公司。
美聯(lián)社報道說,拜登已將美國制造業(yè)的恢復作為尋求連任的核心議程。日本媒體則指出,美方反對日本制鐵的收購計劃,有可能成為引發(fā)日美貿易摩擦的火苗。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這一收購計劃能否成功實施正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據外國媒體報道,3月10日,印度與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EFTA)簽署了貿易和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未來15年內,印度將從EFTA獲得1000億美元投資,并創(chuàng)造100萬個就業(yè)機會。
EFTA成立于1960年,由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四個成員國組成。印度是EFTA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美國、英國和中國。為換取巨額投資,未來印度將取消這四國工業(yè)產品的大部分進口關稅。印度與EFTA的談判歷時16年,在本次協(xié)議的談判中,關于“數據獨占權”的爭議成為談判最大的焦點與難點之一。“數據獨占權”涉及印度龐大的仿制藥產業(yè)。歐洲四國在協(xié)議中要求修改印度的專利和監(jiān)管法,授予藥品制造商六年的新藥試驗數據獨占權,這對全球最大仿制藥生產國印度而言無疑有著重大影響。報道稱,印度政府拒絕了EFTA這項要求。
巴西地理統(tǒng)計局3月1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字顯示,巴西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0.9萬億雷亞爾(約合2.1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地理統(tǒng)計局官員麗貝卡·帕利斯表示,農牧業(yè)是經濟增長重要驅動力,全年增長15.1%。此外主要由于石油天然氣行業(yè)和鐵礦業(yè)產值增長,采礦業(yè)增長8.7%。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則出現(xiàn)負增長,分別下滑1.3%和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