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鹽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趙朱恒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4 瓶“可樂”,如圖1,可是只有一瓶是真的!如此逼真的“可樂”是如何制作的?你知道怎么鑒別真假可樂嗎?

圖1
淀粉、碘酊、維生素C 片、色素、量杯、滴管、攪拌棒,如圖2。

圖2
1.在量杯中加入適量淀粉,倒入溫水,攪拌均勻,使淀粉溶解于水中,如圖3。

圖3
2.用滴管將碘酊和淀粉溶液滴入水中,不斷調整比例,直至混合液的顏色與可樂相近,如圖4。

圖4
3.在空的可樂瓶中加入少量色素,如圖5。這決定了假可樂恢復真身后的顏色。

圖5
4.用橡皮泥將維生素C 片固定在瓶蓋內,如圖6。

圖6
5.將混合液倒入可樂瓶,擰緊瓶蓋,灌裝成3 瓶假可樂。
將3 瓶假可樂與1 瓶真可樂放在一起,你知道如何鑒別嗎?
如圖7,上下搖晃瓶子,假可樂與蓋子里的維生素C 片充分接觸,幾分鐘后就露出了真面目。但是,不管怎么搖晃,有一個瓶子中的溶液始終沒有變色,還“呲呲”地冒出氣泡,真可樂就是它!

圖7
這個實驗簡單又神奇,看上去像“魔法”,其實是我們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學到的化學變化。
碘酊是一種以碘為主要成分的消毒劑,淀粉屬于糖類,兩者相遇會發生化學反應,使溶液變成類似可樂的顏色。
假可樂的顏色來自單質碘,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而維生素C 片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當維生素C 與假可樂相遇,單質碘就被還原成了碘離子,碘離子是無色的,所以溶液由有色變為無色。如圖8,搖晃后的假可樂呈現出不同顏色,這是之前加入的色素溶解于水的效果罷了。

圖8
注意:可樂雖好喝,但不能多喝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