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4.04.016
葡萄作為世界范圍內廣泛種植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不僅在農業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葡萄酒、果汁、干果等多種高附加值產品的主要原料,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貢獻。近年來,隨著葡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年限逐漸增長,葡萄園土壤管理和生態環境的維護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分利用效率低以及病蟲害頻發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葡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傳統的土壤管理模式,如清耕和化學除草,不僅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生物多樣性,導致果園土壤貧瘠板結,還加劇了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因此,探索一種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提升土壤質量的土壤管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國外一些國家自上世紀中旬就開始使用生草技術進行果園土壤管理,使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保持在2%以上,而我國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大多低于此數值。要提升我國果園土壤質量,除了施用有機肥外,果園生草也是一條重要的途徑[1]。果園生草指在果樹行間播種有益草本植物種或選留原生有益雜草,使其完全覆蓋地表,以提高土地復種指數、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分、豐富微生物群落、促進果樹生長發育、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達到果草互補的效果,屬于果園土壤管理模式的一種[2-3]。本文將詳細介紹葡萄園生草技術,明晰草種選擇注意事項及播種技術要點,分析葡萄園生草的生態與經濟效益,為葡萄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參考。
1 葡萄園生草的意義
果園生草技術的應用為果園耕作制度帶來了一場技術革新,該技術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創造適宜的果園生態環境,提高果實品質和果品產量等多個方面都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和潛力[4]。
1.1 坡地種草可減少水土流失 坡地果園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條件,降雨時容易產生地表徑流。地表徑流不僅會導致水土流失,還可能帶走土壤中的養分,對果園的生態環境和果樹生長產生不良影響。生草后,草體可通過有效截留避免水流沖刷,從而維護水土穩固,以此防止水土流失所引發的土壤貧瘠問題[5]。
1.2 避免土壤板結 果園實施生草措施后,每逢降雨,雨水會順著草根系統滲透至土壤深層,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同時,由于地表被草層覆蓋,土壤的水分蒸發顯著減少,有助于土壤長期維持濕潤的狀態。因此,果園生草不僅降低了果園的澆水頻次,還有利于維護土壤的通透性,從而有效預防土壤出現板結現象。
1.3 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資源,提高土壤的經濟效益 果園若長期維持清耕狀態,會導致大片土地裸露,浪費土地及光能資源。生草后,草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之后通過刈割和深翻轉變為土壤中的有機質,為葡萄植株生長提供營養,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1.4 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 果園進行生草后,短期內會使土壤孔隙度增加,透氣性增強,從而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葡萄根系呼吸。生草多年后,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會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提高果實產量及品質。
1.5 減少病蟲危害 果園人工生草后,其草葉密集覆蓋地表,能有效阻擋降雨時泥水飛濺,避免果樹葉片和果穗受到污染。因此,依靠風雨傳播的病菌,如白腐病和霜霉病的病原菌,就減少了侵染果樹的機會,從而降低了病害的發生率。同時,果園行間生草還能吸引一部分害蟲在草叢中聚集,使它們不再上樹造成危害,進而減少了對果樹的直接威脅,也降低了農藥使用的頻率[6]。
1.6 調節生態環境,改善果園小氣候 在夏秋季節,生有草本植被的果園園內溫度通常比未生草的果園低3~5 ℃。這種溫度差異能夠有效防止果實和葉片因高溫而遭受日灼傷害,因此人工生草技術在葡萄園尤其是丘陵坡地的葡萄園中值得大力推廣。
2 草種選擇與播種技術
2.1 草種選擇 葡萄園人工種草應選用耐干旱、耐踐踏的草種,同時要求草種生長迅速,對肥水需求量少且與葡萄肥水需求期不同,沒有易感染葡萄的病蟲害發生。常選用禾本科和豆科草種,其中禾本科草種有草地早熟禾、黑麥草、鴨茅、貓尾草、羊茅屬的紫羊茅和葦狀羊茅、狗牙草、地毯草等;豆科草種有紫花苜蓿、三葉草、百脈根、羽扇豆等[7]。生產中使用較多的紅三葉和白三葉均屬于三葉草屬,該屬草種生長較快,產草量高,較耐蔭且木質纖維含量少,是進行果園生草的理想草種。一般在草長到30~40 cm左右時,及時刈割,全年可多次割草,并中耕翻壓或覆蓋樹盤。
2.2 播種技術
2.2.1 時期 在北方地區,春季干旱少雨且氣溫較高,播種容易失敗,所以一般選擇雨量較大且天氣涼爽的夏秋季節進行人工生草,該時期草種易發芽生根且生長較迅速。
2.2.2 用種量 三葉草(紅三葉和白三葉)每667 m2 用量0.75~1.00 kg。
2.2.3 方法 播種前徹底清除行間雜草,并深翻行間土地,之后耬平,以備播種草籽。將準備好的三葉草種子與細沙按1∶20的比例攪拌均勻,均勻撒在行間并耬平。夏秋季節,雨量較大,草種容易生根發芽,播種深度以0.5~1.0 cm為宜,不可過深,否則不易出苗。
2.2.4 播后管理 三葉草種子播種后3~5 d即可發芽出土,要及時除掉其它雜草。初夏播種時,當年初秋刈割1次;秋季播種時,當年不刈割,從第2年開始每年刈割2次,持續割6年左右。當草種根系衰老后進行翻耕,1年后再播種。刈割下的草葉覆蓋到葡萄栽植溝內,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酵腐爛成為有機肥,從而草種與葡萄產生共生效應,進而改善果園生態環境。
3 結語
綜上所述,葡萄園生草技術作為一種新型土壤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應對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等挑戰,還顯著提升了果園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通過科學合理的草種選擇與播種管理,果園生草技術為葡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推廣與優化,果園生草必將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保障生態安全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 悅.賀蘭山東麓葡萄園自然生草對土壤理化性質和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D].寧夏:寧夏大學,2023.
[2] 寇建村,楊文權,韓明玉,等.我國果園生草研究進展[J].草業科學,2010,27(7):154-159.
[3] Zhao Q,Chen Y.A meta-analysis of front-line therapy of osimertinib in treat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2,42:e53 221.
[4] Ma X,Liao J,Zhao J.Experiment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grass cultivation in the orchard on fruit yield and quality[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43:e95 122.
[5] 丁婷婷,段廷玉.果園綠肥對果樹-土壤-微生物系統影響研究進展[J].果樹學報,2021,38(12):2 196-2 208.
[6] 肖云麗,蔡志平,張興瑞.果園功能植物的篩選、配置及應用[J].應用昆蟲學報,2020,57(1):49-58.
[7] 焦潤安,張舒涵,李 毅,等.生草影響果樹生長發育及果園環境的研究進展[J].果樹學報,2017,34(12):1 610-1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