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S664.1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4.04.019
1 天津北部山區氣候特點及果樹分布
薊州區地處天津市最北端,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為11.5 ℃,年日照2 757.7 h,年降水量400~700 mm,無霜期195 d,土壤以棕壤類和褐土類土壤為主,適宜各種樹木生長,全區果樹面積1.33萬hm2,其中核桃樹0.4萬余hm2,年產核桃堅果6 000多t,品種有綿核桃、遼系、綠嶺、大清香等,主要產區在下營、孫各莊、羅莊子等北部山區14個鄉鎮,多年來已具備一定的規模,是我區面積最大的果品,薊州區孫各莊滿族鄉被認定為黃花山核桃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黃花山核桃”被國家質監總局審定批準為地理標志性保護產品。核桃是重要的“木本糧油”生態樹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 核桃特性
核桃屬于核桃科核桃屬植物,樹為高大落葉喬木,自然生長樹高可達10~20 m,樹冠大壽命長,核桃屬于深根性樹種,主根深,側根水平伸展較廣,須根細長而密集,根系分布在地面以下20~60 cm,占總根量的80%。核桃樹根壓較大,修剪時期不當會出現傷流。
3 天津北部山區核桃現狀
我區核桃雖然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豐富、樹體高大,多年來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但隨著核桃樹齡逐漸增加,一直采用傳統的管理方法,核桃產業發展遲緩,產量和品質不佳。據調查,薊州北部山區核桃樹齡不等,十年以上樹齡居多,品種有遼系、綠嶺、綿核桃、麻核桃等,樹體高達5~9 m,枝干開張角度小,普遍直立,上強下弱,部分核桃園園內郁閉度達到80%以上,樹體冠幅直徑3 m以上,行間間距不足20 cm,株間枝葉交接40%以上,葉幕層過厚,樹形紊亂,樹體結構層次不清,輪生、重疊、并生、交叉、大枝多、小枝少,外圍和上部枝多,通風透光條件差,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嚴重,病蟲害與日俱增,地下基本不生雜草,這不僅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還給生產作業帶來不便,有時甚至因為修剪或采收造成人員傷亡事件,因此果農管理的積極性明顯下降。
4 改造技術要點
在區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技術人員經過2~3年的實踐摸索,通過采用間伐、樹體修剪改造、病蟲害綠色防控、增加土肥水管理等技術措施,核桃園郁閉現狀得到了改善,并取得明顯成效。
4.1 間伐 首先在郁閉核桃園整個園內和樹下觀察每株樹枝展情況,按照“隔株去株、整行間伐”的標準,確定留下的植株,使畝栽植株數降低。1次間伐后如果再次郁閉的,要進行2次、3次間伐,始終保持果園行間作業道不低于1.5 m,株間交叉重疊低于20%,確保行間通風透光,能機械化作業。
4.2 樹體修剪改造 根據樹體生長勢,土壤肥力、氣候特點、栽植密度等因素綜合考慮,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修剪改造,橫向方向改成開心形,多主枝改成少主枝,縮小冠徑,打開行間、樹體變瘦。縱向方向大樹落頭、多層改成少層、減少葉幕厚度、打開層間、樹體變薄。
4.2.1 核桃修剪時期 修剪分春秋剪和夏剪,春秋剪在采果后落葉前或春季萌芽后進行,因為核桃傷流比較嚴重,修剪時要避開傷流期,核桃傷流期一般在落葉后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春剪損失營養較多,易碰傷幼嫩枝葉,故結果樹以秋剪為宜,幼樹則可春剪。夏剪一般在核桃生長旺季進行,隨著技術不斷更新和果農管理水平的提高,核桃夏剪越來越受到重視,做好夏剪可以明顯減少春秋季修剪作業量。
4.2.2 采果后落葉前修剪
4.2.2.1 樹形 根據樹體情況,可以通過修剪將樹形改造成疏散分層形和自然開心形,疏散分層形留2~3層主枝,層與層之間間隔1 m左右為宜,形成上小下大的正圓錐形。如果2、3層主枝過高或層性差,可以逐年降低高度,經過3~5年,修剪成自然開心形。
4.2.2.2 修剪原則 降低樹高、通風透光、控制徒長、更新結果枝組,樹體修剪完成后樹體形狀上小下大,各主枝在樹體外圍長短錯落,呈波浪形,生長旺季樹體透光率不低于30%。
4.2.2.3 大樹落頭 為了安全生產,通風透光,我們首先對大樹落頭,使樹體高度不超過行距的80%。采用逐年落頭降低樹高,第1年將粗度和高度一樣的大枝去1個、縮1個、留1個,傷口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樹勢衰弱,出現根系大量死亡現象,一般1年去大枝數量不超過3個,以后逐年繼續去枝落頭。
4.2.2.4 主枝及枝組修剪 對于留下來的大主枝,首先去掉背上直立的徒長枝和背下強旺枝,如果有空間可以適當留下來,培養結果枝組,形成結果枝組群,增加結果量。枝組群修剪時大中小型結果枝組合理搭配,對衰弱的結果枝組及時更新復壯,可采取縮剪到強壯分枝處,去弱留強、疏花疏果等技術復壯結果枝組;對于過于衰弱不能復壯的結果枝組,可以從基部疏除,對于疏除后的空間,可利用周邊徒長枝、背下枝重新培養結果枝組。對于已經變弱的大中型枝組,可以采取回縮的方法復壯;同時還要控制結果枝組的長勢,避免形成樹上樹的現象。枝頭修剪要保持單軸延伸,留一個平緩向外生長的中庸頭。
4.2.2.5 修剪后處理 修剪時剪口要平滑,不能留樁,修剪后對直徑超過2 cm的傷口及時涂抹傷口愈合劑,愈合劑有殺菌、防治水分流失、促進愈傷組織生長的作用。
4.2.3 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可以采用摘心、疏枝、拉枝等方式,對骨干枝和結果枝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摘心:分2次進行。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進行第1次摘心,即核桃新梢長到50~70 cm時輕摘心,摘去新梢幼嫩部分5~10 cm,可以促進花芽分化;8月底進行第2次摘心,摘除未停長新梢的幼嫩部分,促進枝條木質化、以便安全越冬。二是拉枝:在5-7月進行,改變枝條的著生角度,能有效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分化;三是疏枝:在整個生長季節均可進行。適度疏除背上枝、并生枝、交叉枝、下垂枝、病蟲枝等,可增加透光率,減少休眠期修剪的作業量。
4.3 病蟲害綠色防控 經調研和監測,我地區核桃病蟲害主要有核桃炭疽病、細菌性黑斑病、褐斑病和舉肢蛾、刺蛾等,其中我區核桃炭疽病最為嚴重,其次是黑斑病和舉肢蛾危害,針對病蟲害類型,生產上采用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措施。生物防治上我們使用芽孢桿菌防治核桃炭疽病,同時結合其它殺蟲殺菌劑,防治效果更佳,可以全面殺死病菌和害蟲,芽孢桿菌不能和四霉素一起使用,以免降低藥效;如果當年雨季或高溫高濕天氣提前,要及早防治由細菌、真菌引起的“核桃黑”和舉肢蛾等病蟲害;5月開始懸掛黑光燈、誘蟲帶、粘蟲板等進行物理防治;此外每年生長季節可噴2次波爾多液保護性殺菌劑,噴波爾多液前7~10 d要噴1次殺蟲殺菌劑,從而減少全年打藥次數,實現農藥減量增效。還要做好秋冬季和春季清園工作,減少病蟲害發生。
4.4 土肥水管理 根據園區內土壤理化性質、核桃需肥特點、土壤墑情來確定肥料種類、翻耕方式和澆水次數。
4.4.1 土壤管理 翻耕熟化:核桃園土壤翻耕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盛果期的核桃園。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方通過深翻改良土壤,可為核桃根系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深翻在深秋初冬季節結合施基肥進行,作法是沿著大量須根分布的邊緣向外擴寬40~50 cm,深度為60 cm左右,挖成半圓形或圓形溝,然后把表土放在底層,底層土放上面;土壤條件好的或深翻有困難的地方,每年春秋季節進行1~2次淺翻,深度為20~30 cm,以樹干為中心,半徑為2~3 m的范圍內進行。通過深翻熟化摻入大量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透氣性和有機質含量,增加微生物菌群數量。
4.4.2 施肥
4.4.2.1 施肥原則 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少量化學肥料。
4.4.3 施肥時間 包括基肥和追肥。
4.4.3.1 基肥 在秋季施腐熟的有機肥,每667 m2施3 000 kg,施肥位置在樹冠外延滴水線一周,采用穴施或溝施、施肥深度在地面以下50~60 cm,秋季來不及施入的可在春季施入。
4.4.3.2 追肥 主要分3次進行,第1次春季萌芽前,施入氮肥和磷肥,促進芽子萌發,開花坐果,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50%以上;第2次追肥在雌花開花后,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滿足樹體生長、果實膨大、花芽分化所需營養,此次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30%;第3次在6月下旬硬核后進行,此次追肥以磷、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肥,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果實品質,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20%。
追肥方法:核桃追肥量因樹齡、樹勢、品種、土壤和肥料的不同而不同。盛果期每667 m2追施約75 kg復合肥,一般采用穴施,在樹冠投影處挖一圈小穴,穴寬深20 cm左右,穴分布要均勻,將肥料施入穴中埋好即可。
4.4.4 澆水 澆水時期根據核桃對水分的需求及當地的水源條件,氣候條件和土壤墑情來確定。一般在萌芽前后、花芽分化前的缺水干旱季節和果實采收后結合施肥進行。澆水方式根據灌溉條件具體實施。
5 實施效果
經過2~3年的合理改造,我區核桃郁閉狀態逐步得到改善,全園透光率達到50%以上,核桃樹體高度降到了4 m以內,從立體結果為主改成多層面結果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透氣性增加,果園地面可以實現覆草降溫保墑,核桃病蟲害發生率在可控范圍內,“核桃黑”病果較以前減少了40%,核桃產量和品質得到提升,增加了果農收入,為核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