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榕
01
立春已過好幾日,枕溪鎮上家家戶戶門口大肚細頸酒缸的封蠟,仍未被刀削開。
“春神來晚了。”
這個消息已經傳遍了鎮上每只耳朵。
往年,大寒過后,當冬神回到四季山的時候,春神就會出發,往大地撒下春的種子。她吹上一口仙氣兒,種子很快就會發芽。芽里長出柔暖的風、清新的草、明艷的花兒,最終長成無數個細小的春,它們匯聚在一起,為大地迎來了春天。
大家都知道,風塵仆仆的春神在小鎮上歇腳的時候,喜歡喝點酒暖暖身子。
不同的小鎮各有拿手的酒,比如吹絮鎮的芒果酒、晴柳鎮的蒲公英酒、蒲楊鎮的花蜜酒、若夢鎮的清風酒,還有枕溪鎮的桃心酒,都是春神的心頭好。
每年,春神都會在立春那天到達枕溪鎮,喝上兩缸桃心酒,撒下滿滿一包種子,才會動身離開。
那包種子里,有一半能結出灼灼的桃花和甜甜的桃子。枕溪鎮上的人摘下桃子,挖去桃核,取出核附近最鮮嫩的桃肉,加上冰糖,放入缸中,再倒上醇厚的白酒,來年春神就有新酒喝了。
然然躲在被窩里,聽著窗外寒風呼嘯而過,擔憂地問爸爸:“春神會不會永遠不來了?那世界上是不是永遠不會再有春天了?”
爸爸搖搖頭:“可能春神在某個小鎮上喝醉了,她以前就喝醉過。明天我帶著鎮上人去找一找。”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就和幾個叔叔出發了,他們穿著厚重的皮靴和皮襖,將單薄的春衣背在行囊里。
一去十天,沒有消息傳來。街上、屋頂上、樹丫上、溪流中的冰凌卻一日比一日沉。
第十一天的早上,爸爸回來了,他的眼神里裝滿疲憊,說出的話令然然的心臟差一點就結冰:“春神沒來,她不在平日里經過的任何一個鎮子里。有一些鎮子,甚至已經被冰雪覆蓋了。”
爸爸凝重的臉色令然然不敢再問。
那個晚上,鎮上的狗叫個不停。很多人家都在連夜收拾行李,他們要在冰雪淹沒枕溪鎮前,到暖和的南方去。
爸爸在院子里踱步,長吁短嘆。
然然看見,他久久凝視著瓦當上爺爺雕刻的蝴蝶舞蓮圖案,滿眼不舍。
這座爺爺建起來的青磚黑瓦房,已經承載了三代人的美好時光。
02
天明時,眼圈泛黑的爸爸推門進屋,輕聲對媽媽說:“珠兒,收拾東西,我們趕緊走吧。”說罷,他將床底下的紅木箱子拖了出來,把家中值錢的物件往里頭放。
平日里干活麻利的媽媽此刻卻并沒有上手幫忙,只見她從閣樓上搬下了竹制繡架,用雞毛撣子拂去上頭的灰,再從柜子里取出一卷白綢繡布,將它拉直,穿線固定在繡架上,然然記得媽媽說過,這叫“上繃”。
“珠兒,你這是?”爸爸疑惑地望向媽媽。
然然知道,媽媽嫁給爸爸前,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巧繡娘,她繡的長幅人物山水圖,有錢人家爭相搶購。
只是嫁給爸爸后,她的時間被家務和育兒切成了碎片,不能長時間地坐在繡架前。
她偶爾會在小手帕上繡一些小貓小狗逗然然玩兒,又或是給然然繡一件繁花似錦的小馬褂。
她的刺繡靈動非凡,每當然然掏出繡著貓的小手帕,窗邊的小鳥總會驚起飛走。
媽媽沒有理會爸爸,又從衣柜底部的雕花箱子里抱出一大摞五光十色的蠶絲線,光是紅色線就有深深淺淺十幾種,看得然然眼花繚亂。
她將絲線按照顏色種類和深淺不同,一字排開擺在繡架邊。接著,手指輕輕在一根桃夭色線上一捋,劈出一根只有原線四十分之一粗細的線。起落間,媽媽將各色線劈出了不同的粗細。
“哇!”然然站在媽媽身邊,忍不住發出驚嘆。
“這叫劈絲,一會兒媽媽要刺繡,不同粗細的絲線混合使用,能令繡品細節更加生動。”媽媽眼含笑意。
“珠兒,我們沒時間刺繡了。”爸爸有些著急,“春神不知所終,我們得趕緊離開這里,去往溫暖的地方。”
“春神不見了,可是春天會回來的。”媽媽的語氣不容置疑,“等我繡完這幅圖再說。”
爸爸從未見過如此堅決的媽媽,他沒再說什么,走出屋子去,帶上了門。
然然留在屋子里,被媽媽方才的氣場震懾了,一言不發地坐在小板凳上。
只見媽媽用鉛筆迅速地在繡布上勾勒草圖,她時站時坐,花了整整一個上午才畫好。
爸爸為然然和媽媽端來了酒釀圓子和餛飩。
母女兩人吃完飯后,然然困得睡著了。
她睡過去前,迷迷糊糊地看到媽媽用蠶絲線穿過繡針,開始刺繡。
03
然然醒來時,天色已如一團化不開的濃墨。
媽媽仍坐在繡架前,聚精會神地繡著。
爸爸已經把熱騰騰的飯菜放在了桌子上。
“媽,吃飯吧。”然然連喊幾聲,媽媽都沒反應。
然然湊到媽媽跟前,看到一大片婀娜的桃林已經在繡布上舒枝展葉,就像有風吹過。
然然眼尖,瞅見鮮嫩欲滴的桃花瓣上爬過一只小瓢蟲,她伸手去捉,驚覺那蟲子竟是媽媽繡上去的。
這一刻,她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了“以假亂真”這個成語的含義。
媽媽正在繡一只小兔,她的手運針如飛,在兔子的額頭上細細密密地繡了十來層,而兔耳朵卻只繡了兩層。
針仿佛賦予了刺繡生命,兔子那蓬松的毛發纖毫畢現,活力十足。
然然永遠想不到媽媽的下一針會落在哪里,只得瞪大眼睛,不放過她的每一個細小動作。
在刺繡的間隙,媽媽給然然講解了一些刺繡的技法。
比如說,亂針線條錯綜復雜,能令畫面飽滿豐富;虛實針意蘊深遠,使得畫面虛實結合,余味無窮;散套針表現力極強,高低錯落,能夠將刺繡的細節很好地呈現。
繡一只兔子,媽媽竟然可以用上五六種針法。然然在心中默默記著、學著。
繡好了小兔子,媽媽才將繡針放下。然然的肚子已經咕嚕咕嚕叫了很久,但她要等媽媽一起吃飯。
等然然把放冷了的飯菜熱好回屋,媽媽已經累得趴在桌上睡著了。
然然心疼媽媽,不忍叫醒她,可媽媽還是掙扎著起了身,喃喃自語:“我不能睡,必須繡完……”
一邊吃著飯,然然一邊好奇地問:“媽媽,我們為什么要留下來?為什么您要刺繡呀?”
媽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然然講了一個故事。
家在蘇州的媽媽很小就跟著同一條街上的繡娘碧玉學起了刺繡。媽媽年紀雖小,領悟力卻很強,上手很快。
碧玉家里處處有蘇繡,媽媽在學習之余很喜歡待在她家里,觀賞那些靈動的作品。
有一天,媽媽在一幅錦鯉荷葉圖前站了很久,恍惚間那兩條錦鯉的尾巴似在搖擺,向她發出友善的邀請。
她心想:要是可以和錦鯉一道在池塘里玩耍就好了。想著想著,她就在畫下睡過去了。
夢中,一金一紅兩條錦鯉游到她的面前,尾巴在她身上輕輕拍了一下,她的雙腿變成了魚尾。
媽媽跟著兩條錦鯉,一起游進了刺繡之中。荷葉下,是青蛙們的宮殿,她在里面和青蛙王子跳了好多支舞,還品嘗了荷花蓮子湯。直到天黑,兩條錦鯉才將她送回去。
睜開眼時,媽媽瞥見兩條魚尾巴正鉆進繡布中。
她懷疑自己做了一場美夢,可舌尖還殘留著荷花蓮子湯的清香。
碧玉剛好走進來,媽媽連忙把方才的經歷說給她聽。
“哎呀,我的秘密被你知道了。”碧玉輕輕刮了一下媽媽的鼻子。
原來,在繡錦鯉的尾巴時,她用了一種古老的針法——傳神針,它能使刺繡擁有真正的生命。
只有心地澄澈的人才能學會傳神針,而媽媽正是這樣的人。
后來,碧玉將傳神針的技法傳授給了媽媽,可是她很少使用。她深知,把刺繡變成有生命的作品,必然會引來不少麻煩。而且,用傳神針法刺繡,要消耗繡娘大量元氣。
“這一次,我必須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傳神針。”媽媽說,“只是很多年沒有用了,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夠成功。不過,我必須努力,為了春天……”
04
足不出戶七天七夜,媽媽終于在第八天的黎明到來時,完成了刺繡作品,她的眼睛里布滿了血絲。
繡布上,碧草萋萋,鮮花艷艷,無數小動物在大地上嬉戲。
繽紛色彩,波光粼粼,在畫卷上躍動。
趁著天光正好,媽媽、然然和爸爸一起抬著繡布,走到了外頭。
陽光在繡布上跳動,植物、動物的色彩與陽光融合在一起,從繡布上流淌下來,在空氣中游走。
光到之處,堅冰融化,萬物生長。
媽媽繡的那只活潑伶俐的小兔子,轉身看了她們一眼,歡快地向遠方跑去……
媽媽的傳神針成功了。
鎮上還沒有離開的人嗅到了春的氣息,紛紛從家里走出來,擁抱遲來的春天。
“春神沒來,而你把春天帶來了。”爸爸摟著媽媽的肩膀。
媽媽微笑著,在他懷中沉沉睡去。
然然徜徉在錦繡帶來的春天里,在花香浮動中,她感覺到自己的媽媽比春神還要厲害。
傍晚時分,然然還坐在一棵大桃樹下,賞著桃花,不愿回家。
忽然眼前一團黑影閃過,一只絨球撞入了她的懷里。
呀!正是早上跑開的那只繡兔。
“春神來了!”繡兔竟然開口說話了。
不遠處,春神正在大步走過來。看到春天已經到來,她滿臉驚訝。
然然揮手請春神坐在自己身邊,將“媽媽巧手繡,喚得春天來”的故事說給她聽。
春神不好意思地道了歉:“都怪我太貪杯,走出四季山不遠就被枇杷山的山神拽住了,他非要我去嘗嘗他珍藏了十年的枇杷酒。山神的酒比人間的酒勁兒大,我沒喝兩杯就醉倒了。還好,有一只小兔子到山洞里,用它毛茸茸的耳朵撓醒了我……”
“哎,那只兔子是我媽媽繡出來的啊。”然然說,“到我家坐一坐吧。”
那個晚上,在欣賞了媽媽的作品后,春神向她發出了誠摯邀請。
春神希望,媽媽每一年都能帶著一幅錦繡,與她一道為大地增添春色。
“你繡出的春天,比我種子里結出的春天更豐富啊。”春神感嘆。
媽媽含笑頷首。
“媽媽,媽媽,我也想和您一起繡春天。您能不能教我傳神針呀?”春神走后,然然搖著媽媽的胳膊撒嬌。
“好呀,不過不能著急,得耐得住性子,從最基礎的針法開始學起。”媽媽摸著然然的小腦袋。
“沒問題!”然然一口答應。
她期待著,來年春天,自己的錦繡也能為大地帶來春色盎然……
非遺小課堂
刺繡是指用繡針引彩線,在紡織品上留下圖案花紋的一種工藝。關于刺繡最早的記載,可見于《尚書·虞書》,帝舜曾令大禹在裳上繡出火、宗彝等圖案,所謂“衣畫而裳繡”。在中國歷史上的每個朝代,刺繡工藝都在持續發展進步。宋朝時期,宋徽宗在翰林圖畫院設立繡畫專科,將刺繡與山水畫結合,把刺繡藝術推向新高峰。在我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中,與刺繡有關的項目共有77項,本篇故事中的主角蘇繡也名列其中。除了蘇繡,還有粵繡、蜀繡、苗繡、京繡等。刺繡成就了璀璨的中國服飾文化,也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然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一些刺繡非遺技藝陷入后繼無人的瀕危困境,做好傳承與保護工作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