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冉
本文主人公
2024 年1 月2 日,熱播電視劇《繁花》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東方衛視東方劇場二輪播出。在上海舉行的“2023 電視劇品質盛典”舞臺上,劇中“爺叔”的扮演者游本昌受邀與胡歌、楊洋等晚輩歡聚一堂,共同參加中國電視劇界的這一重要盛會。90歲的游本昌精神矍鑠,笑容燦爛,當他獻唱的“鞋兒破,帽兒破”經典旋律響起,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
這位因出演《濟公》而走紅的老藝術家,如今還在和年輕人一起拍戲;“濟世為公”的人生信條,又讓他在演員身份之外成為慈善家……游本昌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1933 年,游本昌出生于江蘇泰州。小時候,他家里有兩尊佛像,一尊是彌勒佛,一尊是濟公佛。尤其是濟公佛像,通體瓷白,坐姿獨特,舌頭還能動,每天放學回家,游本昌最愛盯著看,總覺得這尊佛像是活的。冥冥之中,濟公就在游本昌的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
稍大后,游本昌才了解到,俗名叫李修緣的“濟公”是南宋高僧,法號道濟,他總是“破帽破扇破衣服”的打扮,卻仗義疏財,扶危濟困,除暴安良,被后人尊稱為“濟公活佛”。小時候的游本昌,就把濟公當成偶像。
兒時的游本昌體弱多病,父母在游本昌6 歲的時候,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法號乘培。游本昌在佛寺待到十四五歲,父母才把他接回家,還了俗,和其他同齡人一樣上學。
讀書的時候,游本昌經常跟著父母去茶館聽戲,很快愛上了這種藝術。放學后,他經常去聽上一段才舍得回家,然后還要給父母表演一番。因為太喜歡演戲了,高中畢業后他便在老師推薦下,去中央實驗話劇團跑龍套。
雖然當時的游本昌只有十幾歲,但每一次演出他都會傾盡全力,通宵達旦地研究劇本,仔細琢磨角色。即使每個角色都是小配角,他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心態,也漸漸領悟到:“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有了一番演出歷練后,游本昌被推薦到南京文工團,經常跟隨團隊出去表演,積累了一定的舞臺經驗。但游本昌覺得自己比起科班出身的人,還是少了些專業知識,后來又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深造。
畢業后,游本昌被分配到國家劇團,但因為資歷尚淺,他在劇團一直當配角。游本昌覺得自己就是個“佐料型”演員:“別人是魚是肉,我是配料是綠葉。可能因為我身材不夠高大,形象也不像什么英雄人物,所以很難有好的角色留給我。”
游本昌的“綠葉”生涯一直持續了20 年,才終于成為劇團的“角兒”,主演了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大風歌》等。游本昌經常以精彩的表演,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直到1981 年,48 歲的游本昌才有機會首次登上熒屏,在電視劇《孔乙己》里飾演孔乙己。由于平時愛鉆研啞劇藝術,他扮演的孔乙己往那一站,根本不用說話,就能通過表情、眼神和肢體語言,把一個落魄文人的形象表演得入木三分。
春晚導演看到游本昌扮演的孔乙己,眼前一亮,對他伸出了“橄欖枝”。1984 年,游本昌憑借啞劇《淋浴》登上春晚舞臺,表演十分成功,他也終于在國內有了名氣。
1985 年,準備籌拍《濟公》的導演張戈找到游本昌,想讓他出演濟公。見到游本昌本人后,導演心里又沒底了,因為游本昌給人的印象中規中矩,甚至有點木訥,這與張戈導演想尋找的“灑脫不羈的濟公”形象相差甚遠。
導演讓游本昌試了一段亭子里喝酒的戲,之前的顧慮頓時煙消云散了——當游本昌換上破長衫和草鞋,手拿酒葫蘆踉蹌而行時,瞬間就像真濟公出現在眼前,舉手投足之間全是戲。
此時的游本昌苦熬30 年,才等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機遇。與那個27 歲出家、不戒酒肉、衣衫襤褸的濟公,同樣歷經坎坷和低谷。對于游本昌來說,濟公已經在他的心里活了一遍又一遍。
“好,濟公就由你演了!”張戈導演坐在涼亭里猛地一拍大腿,目露驚艷宣布道。
面對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游本昌格外珍惜,從劇情到道具再到演技,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只為演好這個角色。
如果遇到劇本不合理的地方,游本昌會自告奮勇向導演提建議,還會親自為扇子和衣服做舊,隨手挖兩把土就往臉上抹。游本昌按照自己的理解,設計了人物獨特的動作和姿態,一個形象鮮活、有血有肉的濟公,立刻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拍《濟公》期間,游本昌不光每天要背劇本,揣摩人物,晚上還要總結一番,一天最多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有一次,游本昌在劇場打盹,導演喊他,他迷迷糊糊趿拉著鞋就跑過去。此刻的游本昌睡眼惺忪,走姿隨性,神情灑脫不羈,導演眼前一亮后猛然頓悟,這就是“風擺荷葉,腳踩棉花”,再配上“鞋兒破,帽兒破”的歌聲,一個活生生的濟公形象就呈現出來了啊!
一瞬間,游本昌也明白了:“濟公邋遢又灑脫的樣子,就該這樣演!”從那天開始,他調整了自己的狀態,漸入佳境之后,仿佛自己就成了濟公。劇中最經典的鏡頭,當屬濟公出家當天燒掉自己的房子。游本昌半哭半笑、五味雜陳的表情,至今無人超越。
而游本昌吃臭肉的鏡頭,一直被北京電影學院當作教材。
《濟公》里有一幕吃肘子的戲,雖然那個肘子看起來鮮美誘人,當游本昌吃下去的一剎那才知道,肉已經壞了!那個肘子是提前一天買好的,但因為天氣太熱了,已經變質。游本昌嘴里全是腐臭的味道,可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拍攝進度,不浪費膠卷,他直接忍著臭味開始“津津有味”地真吃了起來。游本昌用自己“豁出去”的表演,體現了一名演員的初心和認真對待演戲的精神。
《濟公》上映之后大火。游本昌于1986 年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這時的他已經名聲大噪,家喻戶曉,但游本昌并沒有趁著熱度瘋狂接戲,商演撈錢,反而是謹慎地選擇劇本,也拒絕了許多商業演出。無論多高的片酬,只要他覺得是粗制濫造的影視劇,都會一口回絕。
即使是話劇團的領導來勸,游本昌不愿意接的角色也堅決不接,一來二去,領導們都說游本昌不給情面,太愛擺譜!耿直的性格讓游本昌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話劇理念不合,最后他無奈退出了劇團。
沉寂一段時間后,游本昌出演了《寶蓮燈》《李獻計歷險記》《畫皮2》等高質量的影視劇,并成立了一家影視公司。擁有自己的公司后,游本昌為了實現他“濟世為公”的人生信條,拍攝了眾多沒有商業價值的公益片。
可想而知,這些片子大多反響平平,在73 歲時,游本昌幾乎為此賠光了全部家產。面對家人的反對和旁人的不理解,他呵呵一笑說:“人的私欲少一些,幸福就能多一些;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不能光想著索取,也要回報社會。”
2016 年,游本昌的公益作品獲得“微博十大視頻獎”;2017 年,他又榮獲“國劇盛典致敬表演藝術家”榮譽。
或許是受到濟公的影響,生活中的游本昌也是個灑脫之人。有一次,他和女兒游思涵一起去吃早點,游本昌提前付清了飯錢,但等到他們父女倆吃完早點要走時,老板又含笑請兩人付賬,顯然是老板生意太忙,忘記游本昌已經付過錢了。不少人也遇到過這種事,大多數都會據理力爭,甚至和店家發生爭吵。游本昌卻微微一笑,又付了8 元的早點錢。
“爸爸,您為什么要向那個小老板妥協,付他兩次飯錢呢?”女兒皺著眉頭問道。游本昌含笑解釋:“首先他不是故意要多收我們的飯錢,只是因為太忙,記不住了。再則,我正在思考一個劇本,不想為這點小事受干擾,乃至和人家爭吵一番。”
正所謂心大了,事就小了。生活中的游本昌和濟公一樣,活得很豁達。
從藝幾十年來,只要有義演,游本昌總是走在最前面。當南方發生水災,北方遇到泥石流等,游本昌不光一次次參與公益募捐演出,還把自己的積蓄捐贈給災區。游本昌也因此成為中華慈善總會的特邀理事。與此同時,他還十分關注少年兒童的教育,并專門為此拍攝了幾部公益短片。
游本昌主演過的一些教人向善的電視劇,則把首映式選擇到少管所和監獄進行。他說:“少年犯罪對我的沖擊很大,尤其少管所里的那些孩子,原本純潔得像一張白紙,卻因為懵懂無知,或受到了壞人的教唆,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淵,看得我好心痛。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
游本昌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女兒游思涵自小被他培養得品學兼優,也繼承了父親的熱心腸。游思涵多年從事少兒戲劇教育工作,后來成為一位優秀的女編劇,并和父親一起在影視劇中合作過幾次。游思涵由衷地說:“無論從藝還是做人,心懷大愛的老爸一直是我的偶像。”
2020 年,87 歲的游本昌獲得“終身成就獎”。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游本昌:“耄耋之年,毫無暮氣,游老爺子活得瀟灑,有滋有味。看似玩世不恭,恰有一份可貴的真:對藝術有真誠,哪怕跑龍套也像主角那樣自我高要求;對生活有真愛,活在世上不能只是謀生。人生正該如此,哪怕是不起眼的佐料,也能讓生活更有味道。”
近年來,短視頻平臺蓬勃發展,與時俱進的游本昌也經常拍攝短片,分享自己知足常樂的生活,與粉絲們互動。他每次在視頻里含笑喊那句“親愛的娃娃們”,都讓大家備感溫暖和親切。
出于對表演的熱愛,游本昌到了八九十歲,也一直沒有中斷拍戲。而且他在劇組中展露出的吃苦精神和友善,令晚輩演員們大為敬佩。88 歲時,游本昌主演了喜劇電影《測謊人》,并于當年底獲得中國國家話劇院“終身榮耀藝術家”稱號;次年,游本昌又出演了醫療情感關懷劇《謝謝你醫生》,以及《少年歌行》等。游本昌一輩子認真從藝,溫良做人,在圈內圈外都很受人尊敬。
2023 年3 月30 日,在上海舉辦的“電視劇品質盛典”中,游本昌獲得“品質劇匠”榮譽稱號。當晚,他受邀與胡歌、楊洋等晚輩歡聚一堂,共同參加中國電視劇界的這一重要盛會。90 歲的游本昌精神矍鑠,笑容燦爛,當他獻唱的“鞋兒破,帽兒破”經典旋律響起,一下子就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
2024 年1 月2 日,電視劇《繁花》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東方衛視東方劇場二輪播出,游本昌將劇中的“爺叔”演繹得令人印象深刻。
磕磕絆絆近百年,游本昌可謂矢志不渝,德藝雙馨,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演藝事業。面對紛至沓來的贊譽,游本昌說:“90 歲的我依然在演話劇和影視劇,作為一名演員,能死在舞臺上是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