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建中
(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 江蘇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傳承千年,已經成為了當地一張閃亮的名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紫砂業復蘇后,宜興丁蜀的制陶氛圍逐漸濃郁,陶戶們以家庭式作坊煉泥制陶。走在蜀山老街,家家戶戶傳來敲敲打打的聲音,絡繹不絕、熱鬧不凡。這是手藝人敲打泥片的聲音,是藝術創作的聲音,也是勤勞致富的聲音。從明朝至今,從巔峰到戰亂,從復蘇到繁華,宜興紫砂的發展之路一直圍繞傳承與創新進行制作,因此紫砂壺造型百變、款式迭出,驚艷之作代代領風騷。
紫砂作為茶器,從礦石被磨成粉,從粉再被煉成泥,又被各種木頭、竹制工具做成千姿百態的造型,隨后又需要在上千度的高溫窯爐中煅燒。整個過程中,金、木、水、火、土元素全部齊全,因此紫砂壺被認為是有靈性的器皿,它能通情達意,傳遞美好的寓意,因此它既是功能齊全的紫砂茶器,又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工藝品。
在紫砂壺的各種造型中,花器是最能表達創作意圖與主旨的一大類器型,因為花器是以自然界萬物為題材進行仿生創作的。眾所周知,自然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國人尤其含蓄,并賦予了這些自然生命豐富的意義與情感,因此一花一世界,一葉而知秋,花草樹木、飛蟲走獸都擁有了象征意義。
紫砂“祝壽壺”(見圖1)就是以自然界的竹為元素進行創作的,將竹子的不同造型、不同部位組合在一起組成自然氣息濃郁、仿生效果極強的茶器。竹節清晰有力、蓬勃向上;竹葉翩躚而輕盈,婆娑而影動;竹筍成就了一段破土而出的新竹,躍躍欲試地展示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和無限的生機。所以竹子經常出現在壺藝創作中,豐富紫砂壺的造型,也帶給觀賞者不一樣的賞壺體驗。

圖1 祝壽壺
“祝壽壺”正是取材于竹這一在傳統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的自然植物的形態和深刻寓意來進行創作的。全壺以優質的紫泥制作,因此整體呈現暗紫色,樸實而淡雅,古韻十足。壺體采用貼花與捏塑技藝,將竹的元素自然融入到壺體中,壺身還采用了絞泥技藝進行圖紋裝飾,絢麗的色彩和圖案為樸實的作品增加了亮度和視覺美感。
紫砂“祝壽壺”處處可見竹元素,極富自然氣息。古拙的砂泥、雅致的造型、精美的裝飾,處處是精工巧制,將紫砂壺藝的本真、精細都表達的很全面。此壺的壺身呈半球狀,飽滿圓潤。壺底為平坦的圈足,使得整壺牢固而可靠。線條從壺底開始向上逐漸收斂,壺肩處收斂幅度增大,形成一段優美的壺頸線,并以線圈裝飾,既增加了美感,又增加了造型空間的層次感。壺嘴為一段短小的竹枝設計而成,微微形成一段弧線,嘴頭向下,出水效果很好。一段竹葉在壺嘴與壺身銜接處搖曳而出,貼著壺身翩翩起舞,耳邊也似乎想起了竹葉沙沙的聲音。壺把則是由竹節彎曲成環圓狀貼合壺身,大小合適,比例勻稱,拿捏也趁手。壺蓋為截蓋設計,和壺身嚴絲合縫的結合在一起,即使茶壺倒立也不會滲水。蓋面邊緣以竹節線裝飾,如平靜的水面蕩起的一圈漣漪,美感中又帶著韻律的節奏。壺鈕也是一截新生的竹筍造型,周圍一圈根芽點裝飾,代表了生長與活力。整壺都充分融入了竹的元素,將竹與茶壺和諧的結合于一體,壺流的竹節粗壯而有力,壺把的竹枝惟妙惟肖、比例協調,壺鈕的新竹造型更是充滿了生機活力。
壺身有著一圈一圈的如意紋裝飾,這是以絞泥工藝形成的自然紋路。紫砂絞泥技術源自唐代的絞胎瓷工藝,經過紫砂藝人的改良后成為了紫砂裝飾的一種獨特裝飾,以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紫砂泥絞合在一起經過揉壓、堆疊、鑲嵌等手法重新組合在一起,再通過拍打泥片的步驟使其成為壺體泥片的一部分,燒制成,不同泥料呈現不同色澤,彼此組合在一起,形成色彩鮮明、紋路自然的裝飾圖案。紫砂“祝壽壺”就是通過絞泥技藝在圓潤的壺身上形成了夸張演繹的如意圖案,并配以圓圈線條。每一個圖案雖然不是同樣大小,但肉眼所見幾乎無二致,這也是絞泥裝飾的樂趣所在。雖是人工所為,卻呈自然之趣,藝術效果更上一層樓。此壺的蓋面上圍繞壺鈕也有一圈絞泥裝飾的紋路,斑斕的色彩和紫砂壺樸素的色澤相比較,為整壺帶來了靈動、活潑、俏皮之感,使作品變得生動起來。
紫砂“祝壽壺”之所以選擇用竹子來表達“祝壽”的主題。一是和竹子的形態有關系,竹子在藝術創作中是經久不衰的主題,受到大眾一致的認可;二是和竹文化有關,竹文化在神州大地上綿亙了幾千年,在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意義,并且它在民間老百姓心目中也是美好的代名詞。老一輩常說“門前種竹,子孫享福”。不僅是因為竹子外表常青,可以美化環境,更是因為其美好的寓意。它的繁殖能力強,寓意著家庭興旺、子孫滿堂;它還有“竹報平安”的意思,農歷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放炮竹,可以驅趕瘟神,迎接美好的新年;同時竹與“祝”同音,因此在民俗圖案中常和蝙蝠結合在一起表達祝福之意。紫砂茶器“祝壽壺”就是借用竹的這一層民俗含義,并通過絞泥如意紋,兩者結合在一起,表達“祝壽”的含義。
紫砂“祝壽壺”將竹元素以砂泥的獨特方式表達出來,并傳遞了傳統文化的美好與吉祥。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手工藝術上的一次延續,也是紫砂壺藝創新的直接結果。從欣賞這件作品的造型、裝飾、寓意等可以明顯感受到紫砂壺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歷史的發展軌跡告訴我們,創新發展是藝術延續下去的動力,紫砂壺藝術也不例外。無數紫砂手藝人在紫砂創作之路上砥礪前行,留下了無數傳世經典。現代社會,紫砂藝術依然延續著這份經典傳承,并不斷通過開拓、創新,為紫砂造型注入新的活力,讓紫砂藝術煥發新的生機活力,讓其不斷流傳且綿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