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辦公廳2023年年底正式印發《上海市特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年—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到2026年上海的特色產業園區達60 個左右,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5 500 家,國家級和市級創新研發機構360 家以上,培育形成5 家千億級、20 家百億級特色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
“園區經濟”是上海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2020年和2021年,上海連續兩年共推出40 家特色產業園區。2022年6 月16 日,上海推出第三批13 家特色產業園區,重點聚焦“新賽道”載體,涵蓋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時尚消費品、先進材料6 大領域。
據介紹,本次發布的《行動方案》,重點任務包括五大行動,即集群化發展強化行動、園區創新能級提升行動、要素供給優化配置行動、園區主體賦能增效行動、政策創新增能行動。
《行動方案》明確,上海將實施一批補鏈固鏈強鏈重點項目,培育集成電路、創新藥和高端醫療裝備、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民用航空等標志性產業鏈10 條以上,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園區創新能級提升方面,《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將推動特色產業園區集聚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水平研發中心,提升園區“科技濃度”。同時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的學科溢出效應和實驗室平臺優勢,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機制。
在數字化領域,上海將實現特色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85%,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試點10 個以上;在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推動園區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節能技術改造,重點發展氫能、儲能、綠色材料等綠色低碳產業,推進先進技術和工藝突破,推廣綠色制造,開發綠色產品,培育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支持建設一批零碳創建企業(園區)。
《行動方案》明確,上海推進“工業上樓”、打造“智造空間”,鼓勵混合用地、產業綜合用地等復合用地方式,提高集約用地水平,明確制造業企業在符合環保、消防、安全等要求下,可入駐產業綜合用地進行生產制造。
此外,在政策創新增能方面,支持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創新中心、檢測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市級層面給予最高200 萬元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各區加大配套支持力度。
據介紹,此次新增的13 個特色產業園區中,先進材料領域,位于上海化工區的Innogreen 創新綠洲成為特色產業園區,將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科創研發、成果轉化、科創服務三大板塊,利用轉化服務、中試創新、專業孵化三大平臺,加快化工成果“最后一公里”轉化;在綠色低碳領域,有國際氫能谷、寶武(上海)碳中和產業園等入選。
在前兩批公布的40 個特色產業園區名單中,先進材料類別已有碳谷綠灣產業園、上海電子化學品專區、奉賢化工新材料產業園、超能新材科創園等入選特色產業園區。

上海化學工業區全景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