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 月3 日舉行的上海市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透露,上海正在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輸出地及國內最大的智能制造核心裝備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了600 億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了1 000 億元。
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簡稱“經信委”)提出,2024年,上海計劃新建70 家市級智能工廠,其中達到示范性(L3 級)和標桿性(L4 級)智能工廠標準的比例力爭超過70%。
另據介紹,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環,智能制造已在上海持續推進多年,各項指標領先全國。在2023年年底工信部等五部委公布的2023年度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和“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上,上海共有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米其林輪胎有限公司等11 家單位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中化學華誼裝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在線運行監測”等33 家單位的62 個場景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獲評工廠數和場景數均高居全國城市首位,包攬了“雙料第一”。
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計培育3 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9家國家級示范性智能工廠,60 家單位的111 個場景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在上海已建成的智能工廠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
據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智能工廠建設已進入到分級分類構建“產業大腦”的層面。所謂“產業大腦”,就是以AI 為驅動,在智能工廠“機器換人”基礎上作進一步躍升,可分為終端級、工廠級、企業級、產業級、行業級,也涉及汽車、船舶、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等不同分類。不同級別的智能工廠,需要配置相應的“產業大腦”,如L3級示范性和L4 級標桿性智能工廠,前者適合裝上“產業級大腦”,后者則應配以“行業級大腦”。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對“產業大腦”的內涵進行了詮釋。他說,“產業大腦”就是引導實體企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智造新實體”;通過數據協同與AI 賦能,構建集市場需求、研發設計、原料采購、資源配置、生產制造、綠色低碳為一體,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準匹配的“智慧大腦”。錢鋒認為,數實融合將為產業新賽道注入新動能,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基底,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格局。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在會上強調,2024年智能工廠建設重點工作在分級分類推動智能工廠梯度建設的同時,將推動智能工廠全場景賦能,力爭新建智能工廠中達到示范性和標桿性比例超70%。
在具體操作中,2024年,上海將具體做好5 個到位:
一是“一業一策”謀劃到位,根據具體行業特性,推出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二是“一業一?!敝蔚轿唬瑖@全市六大重點產業,組建相應的智能制造專委會;
三是“一業一標”規范到位,支持鏈主企業制定全產業鏈智能工廠建設指南,帶動上下游整體水平的提升;
四是“一業一融”服務到位,鼓勵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加強產融合作;
五是“一業一群”發展到位,引導各區彰顯特色,以集群式的發展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此外,上海市智能制造產融合作生態聯合體在會上宣告成立。上海通過搭建“需求發布+揭榜掛帥+產融合作”平臺,已累計為智能制造創新企業和智能工廠建設提供超500 億元專項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