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潘桑



什剎海街道舊鼓樓社區是北京極具特色之地,有著濃濃的煙火氣,又充滿了古韻氣息。社區內的居民有著強烈的歸屬感,社區風貌也呈現出十足的活力,這般祥和的景象與中軸線文化不無關系,更與社區黨委書記朱靜文扎根社區18 年辛勤勞作密不可分。這些年,為了營造美好社區,70 后的她率領社區工作者接續奮斗篤行不怠。她的團隊有16 人,其中13 人為女性,從70 后到00 后,可謂是“女性挑大梁”。歲月流轉,初心不改,朱靜文與同事們的身影常常穿梭在社區的胡同小巷,成為中軸線旁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說起對朱靜文的印象,76 歲的社區居民崔秀英用一句話概括,“她眼里閃著光,帶著大家把胡同變美了”。2017年北京市積極推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工作。“清理堆物堆料、拆除違法建設、整治地鎖和廢舊自行車……當時大家一起動手,胡同里頓時煥然一新。可是要維護整治成果,如何防止堆物堆料搶占公共空間可不是一次整治就能根除的。”朱靜文說,當時為了鞏固整治成果,他們沒少開議事協商會,最終設計制作了一組花箱擺放在胡同兩邊,讓“雜物”無處藏身。變美的胡同讓居民們自告奮勇當起了花匠。朱靜文以此為契機,牽頭組建了社區志愿者團隊,共同維護社區秩序,讓文明之風吹遍社區的街巷。
社區工作紛繁復雜,朱靜文卻一點也不慌,因為對轄區情況了如指掌,心中才有十足的底氣,也越干越帶勁。
街巷整治對于社區來說難點不少,舊鼓樓大街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關鍵點位,在整治中要求更為嚴格,標準更為精細,而負責推進工作的舊鼓樓社區更是感到責任重大。朱靜文經常給團隊鼓勁,“咱社工就得學會迎難而上,要有講好中軸線故事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這種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就是為居民做好服務。”2021 年,社區開始中軸線景觀改造升級,朱靜文身體力行,帶領社區工作者們持續開展背街小巷的日常管理維護以及街區內院落空間的騰退修繕,推動文化景觀建設及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
如今,經過整治后的舊鼓樓大街面貌煥然一新,尤其華燈初上時,整治后寬闊的人行道成了附近居民出門賞景、健身的好地方。熱愛社區家園的居民越來越多,把社區事當成自家事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提升治理水平,舊鼓樓社區還成立了“中軸線護衛隊”,每天五人輪值上崗,常態化巡視,負責維護街區環境,同時選拔優秀骨干建立“中軸線宣講團”,走訪老居民,探尋老故事,持續開展文化拾遺工作。
社區內有太極隊,書法班,合唱隊,定期組織活動,比如,書法班由社區書法家帶領成員每周三活動,參與人員的年齡從30 多歲到80 多歲,男女老少都有,展現出社區濃郁的文化氣質。
“我一直相信環境養人,也希望能通過社區建設,讓在此生活和工作以及路過的人都愛上這里,讓社區居民感到自豪和幸福。”朱靜文說著,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