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勝良

△ 邵陽縣夫夷新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邵陽縣是革命老區縣,是全國建黨較早的地區之一,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在邵陽縣百年來的黨史中,涌現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英雄人物,讓邵陽縣的歷史更加波瀾壯闊。
向暄,邵陽縣下花橋鎮大觀村人,邵陽著名的工人運動領導人和中共邵陽地方組織負責人之一,寶慶縣總工會委員長。1921年,向暄考入湖南甲種工業學校,在學校初步接受了馬列主義教育,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23年,向暄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回到邵陽地區秘密開展黨的活動。1927年馬日事變后,邵陽反動當局懸賞200銀元捉拿向暄。向暄于7月21日外出避難,經五峰鋪姐姐家時,由于當地土豪告密,被團防局兵丁包圍,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捕。
敵人把向暄押回寶慶后,連夜審訊,用各種酷刑來折磨向暄,企圖得到地下黨員名單,但他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時任縣長駱鵬來勸降,遭到向暄痛斥:“你這狗腿子,有什么資格來跟我說話!”
眼見向暄鐵骨錚錚,敵人便用更殘酷的刑具折磨向暄。即使這樣,向暄回答的也只有一句話:“你們想知道的,我永遠不會說!”7月27日,向暄被國民黨殺害于寶慶大祥坪。就義前,向暄咬破手指,用鮮血在獄壁上寫下絕筆詩:
共產主義未行前,黑幕千層,壓迫千層!
官吏豪紳戰線聯,勢焰薰天,銅臭薰天!
余將幸福盡犧牲,為民平冤,竟先蒙冤!
從容就義意醒然,不要人憐,卻被人憐!
開國少將唐健如是邵陽縣人,他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歷練,歷任紅三軍團司令部文書、魯南軍區第一軍分區兼警備第八旅政治部副主任、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山東省軍區第三政治委員兼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政治委員、濟南軍區政治部顧問。1955年,唐健如被授予少將軍銜。
“困難留給自己,不給組織添麻煩”,唐健如嚴于律己的家風故事廣為傳頌。1969年元月,唐健如的侄女唐細云到山東濟南看望二叔,他十分高興,拿錢給侄女坐公共汽車到濟南城區游覽。有一天,為了省錢,也為圓坐一回小轎車的夢,唐細云便向二叔說:“二叔你去上班,我就搭一下你的順風車一起出去吧!”唐健如聽后,毫不含糊地說:“不行,這車是公家配給我辦事用的,你們不能隨便亂用。”就這樣,唐細云在濟南待了半個月,一次都未搭上唐健如的小轎車。1982年,唐健如回到闊別了50多年的家鄉邵陽縣城塘渡口鎮,受到地、縣領導的熱情接待。親人們喜出望外,想趁唐健如此次回鄉探親的機會請他幫助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侄女唐細云向二叔提出,因夫妻兩地分居,想請二叔講好話,讓領導批準把自己調到邵陽市工作。唐健如不但沒有講,反而回過頭來做侄女的思想工作,說:“你現在工作挺好,要安心工作,不要為此而受影響。有不少夫妻都是兩地分離的。現在領導不調你過來,自然有領導的難處,不能給領導添麻煩。”
幾十年來,唐健如不搞特殊化,不貪公家半點小便宜,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當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的時候,對夫人白士貞說:“我不行了,別的什么也不牽掛,只是還沒有把黨交給的工作盡力做好,深感遺憾。”他一再囑托:“我死后,把我工資節余的一部分交給黨,作為我最后一次黨費,一部分捐給鄉下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呂振羽,邵陽縣人,歷史學家,曾任劉少奇政治秘書、學習秘書,在中央馬列研究院任特別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東北人民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等職。
1938年,時任湖南省文化界抗敵后援會研究部主任的呂振羽向八路軍駐湘代表徐特立和中共湖南省工委建議,在武岡塘田創辦講學院,傳授馬克思主義和抗戰策略,培訓基層抗日干部。省工委負責人和徐特立非常贊同,當即向毛澤東等作了專題匯報,得到了黨中央的同意。同年7月,呂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回家鄉創辦塘田戰時講學院。呂振羽回鄉后,在開明士紳、武岡縣第九區區立小學校長呂遇文的幫助下,借用塘田席寶田的別墅為校址。通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講學院聘請國民黨司法院副院長覃振掛名擔任院長,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擔任名譽董事。張天翼、曹伯韓、楊卓然、雷一宇、李仲融、林居先、游宇、王西彥等都曾到塘田戰時講學院講課。作為創辦人和領導者的呂振羽任講學院副院長,張天翼任教務長,呂遇文任事務部主任。學校成立了黨支部和黨的三人小組,楊卓然任黨支部書記,呂振羽、游宇、閻丁南為黨的三人小組成員。同年9月15日,塘田戰時講學院正式開學,講學院以“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實施戰時教育,培養抗戰干部”為教育方針,研究班偏文史理論,補習班偏科技實踐,但均以中國革命運動史、抗日民族戰爭講座為共修課,課程教材大都由教師自編自寫。講學院學員主要來自省內各縣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除正常教學外,講學院還組織師生深入農村,開展校外抗日救亡宣傳,辦識字班,上街演戲,教唱革命歌曲,活動地區擴展到塘田周圍的白倉司、塘渡口等地。
講學院在短短7個多月的時間,為國家培養了250名進步青年,并在學生中培養發展了40多名共產黨員、100多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學員們先后奔赴抗戰前線或在敵后堅持斗爭,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1939年4月,塘田戰時講學院被國民黨武岡縣政府派兵以武力脅迫停辦,呂振羽又根據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繼續在距塘田不遠的油塘舉辦建黨訓練班。
除此之外,邵陽縣還涌現出被廣州軍區授予“戰斗英雄”的肖移成等英雄人物。在黨的領導下,在英雄人物的鼓舞感召下,邵陽縣大力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推動夫夷大地實現跨越時代的滄桑巨變。特別是新時代的十年,我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開創了史無前例的嶄新篇章。
我們奮力趕超、加速蛻變,經濟發展質效雙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財政收入邁上新臺階,榮獲“國家油茶標準化示范縣”“全省糧食生產標桿縣”等稱號,縣工業集中區成功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我們上下同心、力拔“窮根”,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實現鄉村振興良好開局。絕對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160個貧困村集體出列,16.6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零,整縣實現脫貧摘帽,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我縣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與全國人民一起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我們強基固本、久久為功,發展短板加快補齊,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成功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懷邵衡鐵路建成通車,邵陽縣進入高鐵時代;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庫推進順利;金江湖生態區被評為全省“美麗河湖”,天子湖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河湖長制工作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獎,砂石土礦整治工作被自然資源部作為縣域樣本向全國推介。我們以人為本、共享共治,民生畫卷暖人暖心,幸福指數逐年攀升。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養老保險參保率刷新紀錄;全省一流、全市領先的新一中、新人民醫院、新中醫院、五環體育中心相繼建成,村級服務中心、村文體廣場、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創新推行“微網格”基層治理模式和“三室一中心”信訪工作模式,獲評全省綜合治理工作先進縣,2021年成為全省唯一新授予的省級平安縣。我們守正創新、自我突破,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發展活力充分顯現。“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190個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至鄉鎮,在全省率先實現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出臺力度空前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50條》,成立政策兌現辦,作為全省唯一一個縣級代表在省政府全會作湘商回歸工作經驗介紹。我們育強隊伍、筑牢堡壘,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政治生態風清氣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已成為全縣黨員的自覺行動。全面落實好干部標準,注重從一線培養選拔干部,基層干部能擔當、敢作為、勇創業的精氣神持續提振。“南方抗大”黨性教育基地被評為省級示范基地,智慧黨建走在全省前列,科技幫扶工作被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宣傳。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推進“三興三區”建設,奮力打造“一城一帶一湖一園”四大增長極,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全力謀新篇、開新局、創新績,推動現代化邵陽縣建設邁上新臺階。

△ 邵陽縣河伯鄉五皇村千畝油菜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