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和 牛劍鋒(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乒乓球一直以來被譽為我國的國球。中國乒乓球隊從屢遭戰敗到現在長盛不衰,居于世界領先水平,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發展,運動員整體競技水平不斷提高,打法類型越來越多樣化,我國年輕運動員不斷嶄露頭角,如王曼昱(1999年出生)、孫穎莎(2000 年出生)。對于有極大潛力成為未來乒乓界的領軍人物的運動員來說,我們更要加強對乒乓球技戰術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要從新生代力量開始著手,為中國乒乓球隊提供有力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
孫穎莎(世界排名第一),右手橫握球怕,兩面反膠,快攻結合弧圈型打法運動員,心理素質過硬,技術打法先進。如今,規則的改變、比賽用球尺寸的變化,使女子技術男性化成為時代的“主流”,要求運動員在有回球質量的前提下,把身體素質加以提升,這在比賽中就暴露出了諸多問題。
對孫穎莎在2022 世乒聯冠軍賽乒乓球女子單打比賽,對陣中國選手王藝迪、中國香港選手杜凱琹、德國選手米特哈姆的技戰術特征為研究對象。
(1)錄像觀察法。
通過奧林匹克網站、CCTV5、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愛奇藝視頻平臺觀看孫穎莎在2022 世乒聯冠軍賽乒乓球女子單打比賽中對陣王藝迪、杜凱琹、米特哈姆三場比賽所運用的技戰術,觀察、分析并記錄孫穎莎在三場比賽中所運用的技戰術。
(2)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中國知網(CNKI)平臺、維普、萬方、Sport science、《運動》,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等平臺,以“孫穎莎”“乒乓球”“技戰術”為關鍵詞,大量查閱有關乒乓球相關數據統計分析的文獻著作、雜志以及相關內容的期刊,進行相關文獻的檢索及搜索與本文相關資料,并對有關的信息進行統計匯總。
(3)三段統計法。
本文采用傳統“三段統計法”對所選取的乒乓球三場比賽錄像中的(發球搶攻段)、接搶段(接發球搶攻段)、相持段分別進行數據統計以及總結歸納與分析,并將賽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進行統計。計算公式如下: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總得分+總失分)]×100%
(4)三段指標評估法。
本文運用“三段指標評估法”將所得數據與評估標準相結合,更直觀地研究技戰術表現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得出研究對象的優劣勢段,并從中找尋其優劣勢技戰術環節。
(1)孫穎莎對戰米特哈姆發搶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結合表1 數據,孫穎莎在整場比賽中,主要以發側上球至對方正手位短球為主,配合發長球或側下旋短球得分。除了利用發球得分外,一般采用發球搶攻技戰術得分,在本場比賽中的站位主要以正手位為主,配合臺內挑打以及反手擰拉技術,結合反手位大角度球,完成發球搶攻技戰術,在對米特哈姆造成較大威脅的同時奠定了孫穎莎在前四板球中搶攻得分率的優勢地位。

表1 孫穎莎對戰米特哈姆的三段技戰術統計
(2)孫穎莎對戰米特哈姆接搶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在接搶段中,米特哈姆對發球的弧線和落點控制不當,使得孫穎莎在接球時抓住空擋,從側面看出孫穎莎對于乒乓球的旋轉和落點的判斷較強,結合正手高質量的拉沖,給對手造成較大威脅。
(3)孫穎莎對戰米特哈姆相持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在相持段中,孫穎莎一般都以拉正手弧圈球得分,失分一般以反手偏多。被動的得分率較低,表示在相持的過程當中,攻防轉換成為了孫穎莎在相持中的劣勢。在相持段中反手的失誤率遠高于正手,造成孫穎莎被動相持段的主要失分原因為反手相持。
綜上所述,孫穎莎在前四板的明顯優勢決定了本場比賽的制勝點,大多聚焦在發搶段和接搶段,間接影響了相持段的使用情況,導致使用率占比較低,但通過前四板的優勢地位對于進入相持段的勝負結果具有正向影響,從而得分率相對較高。
通過表2 分析數據可以發現,孫穎莎在對戰杜凱琹的比賽中,三段之間有顯著的不同。在比賽中,通過數據發現相持不是孫穎莎在比賽中使用的主要戰術,反而發球與接發球后的搶攻戰術為重要的得分點。從孫穎莎對戰杜凱琹的整體分析數據來看,可以明顯發現孫穎莎在接搶段中的表現較為突出,能夠很好地把握進攻節奏。孫穎莎在相持段中的得分率較高,但使用率較低,由此可以得出,孫穎莎的前四板過硬,對對手造成極大的威脅。

表2 孫穎莎對戰杜凱琹的三段技戰術統計
(1)孫穎莎對戰杜凱琹發搶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通過錄像回放分析,可以總結出孫穎莎在發搶段中的主要得分點在于發球及發球搶攻技戰術。在發搶段中,從發球開始,到第三板的搶攻,孫穎莎能夠有效地去應對處理杜凱琹的接發球環節,對于回球的不同落點,把握精準,充分證明了孫穎莎在發球搶攻技戰術中的絕對優勢。從發球后控制來看,孫穎莎在無法進行發球搶攻技戰術時,臨場應變能力強,能夠在有限時間內迅速調整并高質量地回擊球,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當代乒乓球女子運動員的的臨場應變能力強,基本功過硬。
(2)孫穎莎對戰杜凱琹接搶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孫穎莎在接搶段中的整體表現優秀,在第二板接發球搶攻的控制上對杜凱琹有所牽制,通過臺內技術擺短與劈長,對杜凱琹在發球搶攻上造成一定的壓力,導致杜凱琹在發球搶攻方面的表現并不理想。從孫穎莎在第四板接發球后搶攻與接發球被攻的得分比率來看,在第四板中的處理上不如第二板球合理,從第四板的接發球后被攻與接發球后搶攻的對比來看,接發球搶攻的得分率與使用率較低,可以看出孫穎莎發球搶攻技戰術高于接發球搶攻技戰術。
(3)孫穎莎對戰杜凱琹相持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通過三種相持的使用率來看,孫穎莎在主動相持中表現優秀,較突出的是孫穎莎在主動相持中使用正手弧圈球,在主動相持過程中沒有出現明顯失分,在前四板對杜凱琹的伺機進攻進行有效的遏制,但在主動相持中反手的得分率低于正手,導致孫穎莎在被動相持過程中失誤的主要原因是,被杜凱琹抓住反手的漏洞,導致孫穎莎在反手的失誤率中有所提升。
根據表3 的數據可以分析出,相持段的得分率較低,發搶段和接搶段發揮正常,兩段的得分率較高。在與中國乒乓球員對抗中,發搶段雖然受使用率影響,但整體發揮出色。相持段整體相對較弱,得分率僅為35.3%,由此可以看出,在與中國球員強強對抗時,孫穎莎在相持段不占優勢,王藝迪對孫穎莎的短板較為了解。因此,在正常比賽中的回合較多,第四板以后孫穎莎在整場球中并不占優勢。

表3 孫穎莎對戰王藝迪的三段技戰術統計
(1)孫穎莎對戰王藝迪發搶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孫穎莎對戰王藝迪的比賽中,孫穎莎在發球上直接牽制王藝迪。孫穎莎在本場比賽中通常運用發側上旋至王藝迪中間偏反手位球,使王藝迪失位后進行搶攻,再配合發急長球直接進行搶攻。通過比較孫穎莎發球后控制的數據可以得出,王藝迪利用臺內技術牽制孫穎莎的發球搶攻技戰術。孫穎莎在發球被攻上表現較好,在面對中國國乒運動員時,發急長球被攻,可以說王藝迪對孫穎莎的技戰術十分了解,但這同樣也反映出孫穎莎在面對隊內循環時發球樣式的單一性。
(2)孫穎莎對戰王藝迪接搶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孫穎莎在接發球上具有一定優勢,對隊友王藝迪的發球中的旋轉落點十分了解,在接球后控制中,孫穎莎通過利用臺內技術,破壞王藝迪的第五板銜接,伺機化被動為主動,對王藝迪造成極大壓力。
(3)孫穎莎對戰王藝迪相持段技戰術數據分析。
通過分析,孫穎莎在相持段中明顯低于被動相持段的使用率。在主動相持中,孫穎莎的得分率高于被動相持的得分率,大幅度提升了孫穎莎在主動相持段中使用正手拉球得分的優勢,說明孫穎莎在主動相持的過程中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限制王藝迪的進攻。在一般相持與被動相持中,王藝迪抓住孫穎莎在相持過程中反手連續性差短板來進行反手對抗,使孫穎莎在整個相持過程中處于不利局面。
基于本文對于孫穎莎在三場球中的表現分析,總結出了孫穎莎在三段中的優勢段,并通過整合數據,可以分析出,孫穎莎在發搶段中的發球和發球搶攻技戰術環節表現突出。如表4所示,孫穎莎在每場比賽中都會產生發球直接得分,并在得分率中高達100%。通過錄像觀察,孫穎莎的發側上旋結合發急長球,構成直接得分的主要技戰術,并依靠不斷地變化旋轉與落點,使對手在接發球中產生被動的狀態。與此同時,通過發球優勢增加了孫穎莎在發球搶攻銜接上的技戰術自信,從而能夠更加快速、有效地發揮自身搶攻優勢。

表4 孫穎莎優勢段技戰術環節統計
基于表5 中的數據分析得出,孫穎莎在本次比賽中的劣勢段為相持段。如表5 所示,在失利局中,相持段的使用率明顯提高,但得分率較低,說明對手限制了孫穎莎在前四板中的優勢,將比賽的勝負點移至相持段,使其被迫進入相持階段。在相持過程中,對手通過調動落點,抓住孫穎莎反手技術的短板,進行連續性相持,讓其無法發揮出正手進攻的優勢。

表5 孫穎莎劣勢段統計
(1)孫穎莎在本次2022 世乒聯冠軍賽單打場次中,發搶段的使用率較高,且得分率較為出色。主要以發球的旋轉、落點以及長短變化制勝,并能夠通過發球的優勢,配合正手拉沖球為核心,進行發球搶攻技戰術,具有明顯優勢。其次,孫穎莎在發球搶攻中的戰術意識,為后續技戰術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充分表明孫穎莎在發搶段得分的絕對優勢;
(2)孫穎莎在本次2022 世乒聯冠軍賽單打場次中,接搶段的使用率與得分率發揮較好。首先,在接發球時的戰術意識,雖然被動,但通過自身對旋轉與落點的判斷,通過第二板臺內技術的控制,化被動為主動;其次,在接搶段第四板接發球被攻的得分率低,在遇到進攻能力強的運動員時,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劣勢環節;
(3)孫穎莎在本次2022 世乒聯冠軍賽單打場次中,相持段的整體表現較差,使用率以及得分率的效果一般。孫穎莎在主動相持中能夠保持正反手較高質量的回擊球,給予對手一定的威脅。孫穎莎在一般相持過程中,能夠利用搶攻的意識與對手形成相持,并能夠從中保證得分率,但在被動相持過程中,主要的失分點在于孫穎莎反手的擊球質量較低,連續性較差,降低了整體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