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宏緬
三大常規,即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是通過檢測患者的血液、尿液、大便等基本指標,來大致確定患者是否患有相應的疾病。
血常規是最基礎的血液檢查項目,主要檢查的是血液中的細胞部分,血液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液體,另一個是有形細胞。血液中有3種細胞,分別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臨床醫生根據量的改變和形態學的分布,對病變進行診斷。
白細胞計數 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的正常值應該在(4.0~10.0)×109/L之間。白細胞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細菌感染,如感冒、扁桃體炎、肺炎等都會引起白細胞的升高,當細菌進入人體后,白細胞會迅速的吞噬細菌,將其殺死,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在急性感染、大手術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疾病中,中性粒細胞增多通常會伴隨著白細胞總數的增加。
紅細胞計數 正常人的紅細胞總數范圍: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在成人中,如果紅細胞數量超過6.8×1012/L,就要立馬進行治療;如果低于參考值,則考慮貧血,要及時詢問醫生找到貧血的原因;如果低于1.5×1012/L,就需要進行輸血了。需提醒的是,紅細胞數量單獨作為一個指標,其診斷意義不大。
血小板系統檢查 血小板負責修補損傷的血管,維持毛細血管壁的完整性,還負責凝血防止血液流失。正常人的血小板計數參考區間為:125~350×109/L。血小板數量減少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血小板生成障礙等;血小板數量增多常見于急性感染、急性失血、腫瘤等。
尿常規檢查在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監測、安全用藥監測、職業病輔助診斷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此外,人體內有許多蛋白質和化學成分的代謝物都是從腎臟排泄出來的,因此可以從腎臟中的物質來判斷體內的代謝是否正常。
腎臟病變主要是通過尿常規檢查來判斷的,如果尿液中的蛋白呈陽性,一般說明是腎炎;尿中的白細胞比較多,說明存在泌尿系感染;尿潛血和紅細胞呈陽性,說明患者存在泌尿系結石、感染、腫瘤等疾病;尿葡萄糖呈陽性,應考慮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要小心糖尿病。
通過便常規,可以知道消化道有沒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也可以幫助患者早期發現胃腸炎、肝病等疾病,同時也可以幫助患者做一些輔助檢查。在做便常規檢查時,還需要做一些細菌敏感試驗、潛血試驗(OB)及查蟲卵等項目。
正常成人的糞便,從形狀、顏色等方面來判斷,是一種黃褐色的軟便。如果糞便是黑色的,有可能是吃了什么動物的血液,但如果不是因為食物的原因,那就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比如胃出血,或者消化道的腫瘤。如果出現了不成形或者是食糜的情況,可能是由于急性腸炎引起的。
需要指出的是,便常規中的OB測試,對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有很大的幫助。糞便潛血檢測為陽性,說明有胃腸道出血,此時應及時找醫生進行治療。
“三大常規”是非常常用的生物化學檢查項目,不僅可以指導后續的治療,還能發現潛在的疾病,并與其他疾病進行區分。但要注意,單靠一份檢查結果并不能對病情作出準確的判斷,也不能對下一步的治療起到程序化的引導作用,通常還是要與專業醫生的判斷相結合,才能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