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琳 劉 衛 張慧娟
鄭州大學藥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選擇來中國留學。留學生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藥物分析是藥學類本科專業四年制課程中的必修科目,實驗教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藥學專業留學生實驗課教學以老師講解、學生被動聽的線下模式為主,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留學生的培養質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2-3]。
2018—2021 年,教育部多次發文強調,高校本科教育要積極推廣混合式教學模式,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混合式教學的考核評價制度[4]。上述政策支持和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提供了新的突破口[5]。鄭州大學藥學院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和學術數據庫等信息化工具,對留學生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課前、課中、課后3 個環節進行針對性改革,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實現和現場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術,培養學生深度思考能力[6-7]。
鄭州大學已經連續6 年招收藥學專業留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尼泊爾、印度、津巴布韋、巴基斯坦等國家。不同國家的學生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和知識構成差異巨大[8]。因為留學生缺乏中文語言基礎,藥學院教師團隊一直采用全英文授課,但由于英語亦非全部留學生的母語,學生英語能力參差不齊,導致師生之間溝通難度增大[9]。
藥物分析作為藥學類留學生必修的主干專業課程,是學生掌握藥物質量分析規律和藥物分析基本方法的重要途徑,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10]。實驗教學作為藥物分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留學生深度思考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教學,留學生可以將藥物分析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技術方法的理解。同時,實驗教學也能夠培養留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實驗技巧和科學素養。通過不斷實踐,留學生可以逐漸掌握藥物分析的實驗操作技巧,并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因此,實驗教學在藥物分析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
在2017—2019 級的留學生藥物分析實驗課教學中,主要采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方式。老師首先講解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儀器試劑等,然后學生按照老師設計好的實驗步驟一步一步做,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完成實驗報告。在連續3 年的教學過程中,課程團隊老師發現傳統實驗課教學方法在留學生中存在以下幾個普遍問題:①主動學習能力較差,大部分同學課前不預習,對實驗原理理解不透徹;②學習基礎差,課中出錯多,對實驗操作及實驗現象缺乏深入理解;③上課紀律性不強,活躍度較高,注意力不集中;④課后書寫報告時,通常照抄實驗講義,不能深入分析實驗結果,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⑤由于語言溝通難度較大,授課老師與留學生互動較少,缺乏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了解。傳統藥物分析實驗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上述諸多問題使得藥學專業留學生的培養質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12]。
在教育部及學校相關政策支持下,藥物分析課程團隊開始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留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中的實踐(圖1),以解決上述傳統實驗課教學中面臨的諸多問題。

圖1 藥物分析實驗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方案
教師利用超星學習通智慧教學APP 進行藥物分析實驗線上課程資源建設,搭建具有“在線學習+靈活測試+數據反饋”特征的動態教育平臺體系(圖2)。該體系提供多形式的課程指導資源(如課前學習任務單、實驗微視頻、案例教學法案例庫、測試題庫等),引導留學生在課前進行針對性自主預習,培養其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增加實驗成功率[13]。

圖2 基于超星學習通搭建的藥物分析實驗線上課程特點
藥物分析實驗多使用大型且昂貴的分析儀器(如紫外/熒光分光光度計、液相/氣相色譜儀等)來實現對藥物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對儀器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如不提前預習留學生很難在課堂有限時間內充分掌握操作技巧[14]。線上課程平臺搭建好后,教師可將藥物分析實驗講義(英文版)、實驗操作微課視頻、基本儀器操作規程等教學資源及實驗測試題、線上作業等檢查學生預習效果的考核內容提前發布在平臺上。在實驗開課前一周,教師發布課前預習任務單,留學生即可通過手機端實時接收到通知,并可利用手機進行實驗預習并完成測試題[15]。
通過在課前自主學習藥物分析實驗基本原理、實驗操作微視頻和儀器操作方法,留學生可提前了解實驗內容和要求,對儀器操作有一定的掌握,增加了課堂上實驗操作的成功率,同時也減少了儀器損壞率。這很好地解決了留學生預習自覺性不高、帶著“空腦袋”進實驗室、課堂實驗操作出錯率高的問題。另外,學生如果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利用平臺的“私聊”功能隨時隨地向老師請教,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個性化的解答和指導,克服現場發揮的語言障礙,提高師生溝通效率和留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16]。再次,通過提前發布實驗資源讓學生預習,可以極大地節省課堂時間,有助于老師充分將課堂時間重點用于實驗互動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開展高階性的實驗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17]。總之,借助“智慧在線教學平臺”將實驗課資源提前發布在網上,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18]。
由于留學生與授課教師課前溝通較少,傳統實驗課教學方式導致教師無法全面知悉學生的預習狀況,出現信息溝通斷節現象。而在線學習平臺具備數據采集及分析功能,教師通過后臺數據反饋及時獲得學生預習時長、實驗操作微視頻觀看完成率、預習題答題正確率和易錯點、預習報告完成情況等數據,及時高效地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預習完成情況[19]。通過學生的預習題得分及錯題分布情況,可掌握學生對藥物分析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的理解程度,針對錯題集中的難點問題和學生反饋“不懂”的重點問題,及時調整課堂講解內容設計,最大程度提升實驗課堂的講解效率。
留學生在課堂上特別活躍、喜歡發言,但不擅長思考、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20]。而對于藥物分析實驗課程來講,實驗時長通常在3~4 h,如何在這么長的課堂時間持續吸引其注意力,并充分利用留學生優勢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是一難題。而在線學習平臺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簽到、選人、隨堂測試、主題討論等),課中教師通過“講解+互動”模式,利用該平臺間隔發布不同活動,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留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專注力[21]。另外,教師發布隨堂測試題后可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收集所有學生的回答,相比讓某一位同學回答的傳統實驗課提問方式,覆蓋面和效率都顯著提升[22]。再次,教師可設計研討性問題,引導留學生進行主題討論,通過頭腦風暴式的辯論,活躍課堂氣氛,鍛煉留學生研究性思維,讓學生從“照著做”模式變為“為何做/如何做”模式,最終實現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23-24]。
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操作與結果分析能力的綜合體現,反映了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留學生藥物分析實驗報告多數照抄實驗講義,由于實驗教材篇幅限制,其中包含的知識范圍很有限,因此如何讓留學生獲取更多學科知識深入系統分析該實驗的研究背景、原理與結果顯得尤為關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目前大多前沿的學術成果已匯編收錄在各種學術數據庫中,如中國知網、萬方知識服務平臺、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PubMed 等。因此,在實驗報告書寫中,指導留學生利用學術數據庫檢索實驗相關背景資料,并結合數據庫資料對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對提高留學生科研素養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在藥物分析實驗課程中,教師團隊首次通過讓留學生以“小論文”形式撰寫實驗報告,重點放在“引言”和“討論”。引言部分鍛煉留學生對文獻的綜述能力,了解所做實驗的研究背景,與實驗相關的既往研究方法并對其進行評述;討論部分考察其對所觀察到的現象、結果進行合理化推測或判斷能力等。基于學術數據庫完成課后“小論文”式實驗報告,很大程度上強化了留學生學術素養和創新能力[25]。
傳統的留學生藥物分析實驗課主要以實驗報告作為評分依據,實驗考核往往是“重結果、輕過程”,且混合式教學不同于線下教學,需加強對學生線上學習的檢查和督促,才能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26]。因此,教師團隊對現有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進,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驗課考核體系實現對留學生的全方位考評。留學生藥物分析實驗課最終成績的構成為考勤占10%、平臺線上成績占30%、課堂實驗操作占30%、小論文實驗報告占30%。其中學習通線上成績主要包括實驗課程音視頻觀看(20%)、預習題測驗(20%)、課程積分(40%)(參與投票、搶答、選人、主題討論、隨堂練習等課程活動)、作業(20%)。這種形成性評價方式有利于督促留學生主動預習實驗內容、多渠道掌握藥物分析實驗及分析儀器操作、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儀器操作規范性,同時使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定更加全面、客觀、準確[27]。
利用“超星學習通+學術數據庫”信息化工具,通過對實驗課程的課前、課中、課后3 個環節進行針對性改革,提高了留學生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大數據統計分析的強大功能,通過對“線上-線下”動態教學數據的及時分析,解決混合式教學中教學和學習效果與質量控制與反饋的問題。利用線上、線下信息的傳遞,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拓展間建立溝通橋梁,實施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