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彩花,陳 衛,牛麗梅,柴丹寧,張 莉,信龍飛,張艷玲**
(1.信陽農林學院 農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2.信陽農林學院 制藥工程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干燥根莖,別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爪哇草等[1]。最早在《名醫別錄》中記載并列為中品,繼而在《新修本草》中開始被稱為香附,后來被列入《本草綱目》草部芳草類,名為莎草香附。其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具有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之功效,可用于多種婦科疾病[2],被譽為“婦科之要藥”。香附通過加入不同輔料炮制能夠起到不同的藥理作用,并且炮制品的功效區別較大[3],全國18個省市地方藥材飲片標準中記載香附有醋制、酒制、四制、姜制、鹽炙等多種炮制方法,因香附經醋制后可引藥入肝,增強其疏肝解郁之功效[4],故以醋制法最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國藥典》)也僅收載醋制香附一種。經對比分析發現,雖名為“醋制”,但各地采用的醋制法亦有不同,如醋炙、醋蒸、醋煮等。目前,有關醋制香附的研究集中在以某一化學成分為指標進行炮制工藝研究方面[5-8],缺乏對其化學成分變化的具體分析,如醋制時,不同的醋制方法及悶潤時間對香附揮發油提取率及化學成分的影響。本研究設置了不同的悶潤時間,對比醋炙品和醋蒸品與生品中的化學成分變化,以期為香附的綜合開發利用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米醋(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0123H)、香附(購于河南禹州藥材市場,產地河南),經信陽農林學院農學院張艷玲副教授鑒定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干燥根莖。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Thermo公司,美國,型號:ISQ 7000);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FA2004);多功能粉碎機(永康市紅太陽機電有限公司,型號:800A);低溫冷卻液循環泵(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型號:DLSB-5L/30);揮發油提取器(鹽城新明特玻璃儀器有限公司,相對密度小于1型)。無水乙醚(鄭州派尼化學試劑廠,批號:20211226)。
1.2.1 香附炮制品的制備
取香附樣品,去除雜質,切片,作為生品(樣品a)。取香附飲片適量,加入20%的米醋拌勻,分別悶制 8 h、16 h、24 h,置 80 ℃ 炒制容器內進行翻炒,取出,放涼,粉碎,過40目篩,作為香附醋炙品(樣品b~d)。取香附飲片適量,加入20%的米醋拌勻,分別悶制 8 h、16 h、24 h,加入與米醋等量蒸餾水,蒸制 4 h,悶 2 h,取出,陰干,粉碎,過40目篩,作為醋蒸品(樣品e~g)。
1.2.2 香附揮發油的提取及提取率的測定
分別稱取不同炮制方法制備的香附粉各 50 g,在圓底燒瓶內加入 1250 mL 蒸餾水,按照2020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中2204揮發油測定法 (甲法) 測定炮制香附中揮發油的含量。將溫度設置為 150 ℃,緩緩加熱至沸騰。從沸騰后開始計時,提取 5 h。提取結束后,進行冷卻 1 h。冷卻結束,開啟測定器下端的活塞,緩緩將水放出,讀取揮發油體積并計算提取率(揮發油提取率=揮發油體積/香附粉重×100%)。放入冰箱 4 ℃ 進行冷藏保存備用[9-10]。
1.2.3 香附揮發油成分的分析
用移液槍取 10 μL 的香附揮發油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加入無水乙醚稀釋1000倍,搖均,備用。
GC條件:色譜柱為HP-5ms毛細管柱(30 m×0.25 mm×0.25 μm);進樣口溫度:280 ℃;載氣為高純氦氣,恒流,流速為 1.0 mL/min;程序升溫,初始柱溫為 60 ℃,保持 2 min,以 10 ℃/min 升溫速率升至 230 ℃,保持 1 min;進樣量為 1.0 μL,不分流。MS條件:離子源溫度:280 ℃;連接線溫度:250 ℃;電子源:EI;電離能量:70 eV;采集離子范圍:33~350 m/z。
由表1可知,樣品a(生品)揮發油提取率最高為1.18%,樣品b~d(醋炙品)和e~g(醋蒸品)香附揮發油提取率均低于樣品a(生品),這可能與揮發性成分本身的性質有關,香附在加醋悶潤的過程中可以使細胞壁軟化,此時藥材內部的揮發性成分隨之溶出,再進行加熱翻炒和蒸制更加速了成分的流失,導致揮發油得率較生品低。在加醋悶制時間相同的條件下,醋炙品揮發油的得率均高于醋蒸品,可能與藥材炮制過程中的受熱時間有關,炙法通常炮制15~20 min 即可完成,而蒸法卻需耗時4小時,其炮制時間遠遠大于炙法,揮發性成分損失較多引起。數據顯示,樣品f揮發油提取率最低為1.03%,可能由于該條件下香附中雜質溶出多而影響了揮發油的提取率。

表1 揮發油提取率比較
分別取“1.2”項下方法獲得的香附揮發油樣品,按“1.2.3”項下測定方法,分別取 1 μL進行測定,得總離子流圖(圖1~圖7)。將質譜所得的信息采用 NIST 14數據庫進行相似性檢索,對圖譜進行分析確定各個化學成分。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得出各化學成分在揮發油組成成分中的相對含量,結果見表2。分析可知,醋制香附揮發油中所含的共有化學成分主要為α-香附酮、香附烯酮和抗氧化劑BHT,現代研究[11]證實,香附具有抗痛經及鎮痛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正是α-香附酮和香附烯酮,因此醋制香附7個樣品中均含有這兩種成分,而抗氧化劑BHT相對含量較高但尚未見報道,化學成分6,9-愈創木二烯、(-)-α-古蕓烯、α-愈創木烯、Cypera-2,4-diene和β-巖蘭草烯含量相對較高,但并非所有樣品共有,可能是由于香附經過醋炙制和醋蒸制受到外界溫度、濕度、炮制時間等因素影響使其內部化學結構發生改變或成分揮發引起。

圖1 樣品a的總離子流圖

圖2 樣品b的總離子流圖

圖3 樣品c的總離子流圖

圖4 樣品d的總離子流圖

圖5 樣品e的總離子流圖

圖6 樣品f的總離子流圖

圖7 樣品g的總離子流圖

表2 醋制香附揮發油的GC-MS分析結果
由表3可知,67.07(醋蒸品 24 h)>66.74(醋蒸品 8 h)>65.60(醋炙品 16 h)>65.04(醋炙品 8 h)>63.55(醋炙品 24 h)>62.42(生品)>61.81(醋蒸品 16 h),所以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影響到香附揮發油得率及化學成分的相對含量。

表3 綜合評價表
香附多為野生,被李時珍稱為“女科之主帥”,是臨床上用于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中藥,現在多為醋制品[12]。本研究對比醋炙品和醋蒸品的揮發油得率和化學成分的相對含量進行綜合分析發現,不同醋制品表現出一定的差異。醋蒸制 8 h、16 h、24 h 后再進行炒制或蒸制所得的炮制品揮發油得率均低于生品,與文獻報道一致[13],其原因是在悶潤、炒制或蒸制過程中,受溫度、時間、濕度等外界條件的影響導致部分揮發性成分散失。但生品及醋制品中化學成分相對含量最高的均為香附烯酮而非α-香附酮,與文獻中的研究結果不一致[14],考慮可能是由于悶潤時間、藥材產地不同所致。由于臨床需求不同,在使用過程中建議綜合考慮揮發油得率和化學成分相對含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醋蒸品 24 h 綜合得分最高,醋蒸品 16 h 綜合得分最低,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悶制時間和炮制方法。藥材的炮制對藥性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在四氣五味和升降浮沉以及歸經這幾個方面,其目的主要在于改變藥材的藥效和療效。本試驗揮發油的提取方法已應用于實際生產,通過本課題的試驗,作了進一步的探究,可以為生產實踐提供一些更科學的指導意義,但本試驗僅從不同炮制方法對香附揮發油成分這一角度進行比較與分析,缺乏抑菌活性及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