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時間沒有談金地了,看到萬科A遇到了金地曾經相似的一幕,加班時刻,簡單說兩句。
除了環灣城32億、物業公司25億,以及正在落實的金地中心45億貸款外,金地2023年期末到現在持續加大了資產處置力度,從工商信息可以看到的上海嘉峯匯已經賣掉了60多的股權,徐行項目80%的股權已經基本處置完了,東莞原持有40%的青云境項目股權基本也處置完了,除了杭州新拿2塊、南京1塊的股權尚未處置,基本上2023年拿地的核心地塊股權都已處置了。綜合來看,僅以拿地成本衡量,這部分股權處置大致能回流50多億資金。
簡單相加,這些資金大概已有150億元,應該能夠覆蓋上半年的公開市場還債了。其實,金地的資產處置還是有一些空間的,壓箱底的應該還沒拿出來,包括深圳金地威新產業園,1、2、3期每年合計5億多元的收入,包括其他已經實現滿租的產業園。
最近看了看金地現有項目的施工進展,隨著新增土儲的大幅下降,2023年新增項目的大批量處置,剩下大部分在建項目都已處于后期裝修、竣備準備階段,金地2024年建設成本支出預計會大幅下降。
相較于其他還活著的房企,金地已經率先完成縮表過程了。這主要得益于金地規模適中、資產質量總體可控、新任管理層態勢比較堅決。
如果以萬科的體量,在市場沒有明顯回暖的情況下,純粹以市場化的方式完成縮表,可能性很小。但個人分析,萬科肯定不會暴雷,有關部門肯定會以特殊的方式給與支持。
完成縮表后的金地,短期內要回到曾經的100億利潤會是比較困難的。在一段時間內,金地會是以代建、產業園、物業、購物中心、辦公樓出租保持生存的公司。什么時候看到金地無抵押公開市場發債,表明住宅業務又可以啟動了,對金地盈利增長的預期可以增加一些。
不過好在現在大家的預期、參照基準比較低了。
只要金地凈資產是實的(已完成縮表和大規模計提,可信度在增加),在熬過現在的艱難時刻,依托金地仍然存在且優秀的品牌、產品能力、管理基礎,未來的盈利增長仍然是可預期的。
總結來說,一句話,金地不會暴雷,金地已經完成縮表,股價過度反應,未來仍然可期,只是需要一些耐心和時間。(作者:城北地帶)

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