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金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記者會上,發改委主任鄭珊潔披露2024 年前2 個月全國統調發電量同比增長11.7%,工業用電量增長9.7%。發電量是經濟的先行指標,發電量的雙位數增長,也預示著宏觀經濟的回暖。國家能源局也發布了2023 年發電量的數據,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9224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為8909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從分產業用電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第二產業用電量60745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用電量16694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24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9%。
從裝機角度看,2023 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9.2 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火電裝機13.9 億千瓦,同比增長4.1%,煤電裝機占比降至39.9%,首次降至40% 以下;水電裝機4.2 億千瓦,同比增長1.8%;核電裝機0.57 億千瓦,同比增長2.4%;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 億千瓦,同比增長55.2%;風電裝機容量約4.4 億千瓦,同比增長20.7%。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從2022 年底的7.6 億千瓦,連續突破8 億千瓦、9 億千瓦、10 億千瓦大關,于2023 年底達到10.5 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不過,從發電量看,2023 年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
從投資機會來看,火電仍是電力供應的壓艙石,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的提升,火電將發揮更大的調節功能,為了體現火電的調節價值,容量電價政策2024 年開始實施,這將重塑火電的長期盈利模式,2024 年一季度平均煤價較2023 年一季度更低,火電成本端壓力緩解,未來火電盈利中樞抬升,火電周期性會弱化,更具有公用事業的屬性,火電股的價值重估行情已經開啟。2023年火電股的盈利能力已經大幅回升,但股價并沒有表現,隨著央企納入市值考核指標,2024 年火電股將迎來業績和估值的正向戴維斯雙擊行情,建議從兩個方向選擇火電股,一個是火電裝機規模大的龍頭股,一個是具備煤炭資源的煤電一體化的股票。
水電股則具備高股息盈利能力穩定的特性,是防御資產的代表,類債的屬性在市場大幅波動之時配置價值凸顯,今年以來龍頭水電股紛紛創出歷史新高。核電在行業重啟審批后,行業成長性開始顯現,核電是所有發電端中利用小時數最高的,今年以來兩大核電股也創出反彈新高,漲幅均超過20%。
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顯然是裝機增速最快的,預計2023 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裝機規模可能超越火電的裝機規模,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利用小時數相對核電、火電和水電是偏低的,好在目前風電和太陽能的組件成本處于低位,作為風電和太陽能電力的運營商還是明顯受益的,筆者在太陽能發電和風電中建議首選風電占比高的運營商。
當然更好的投資方式是新能源和傳統能源都去投,目前傳統能源的現金流充沛,分紅率也高,用傳統能源股產生的現金流去不斷加碼新能源是最佳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