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菁
要看一篇記敘文是否內容具體充實、形象生動,關鍵在于是否有恰當的描寫。從描寫內容來看,可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如何讓描寫變得生動起來?下面,我們主要結合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進行分析。
一、人物描寫
要想讓人物栩栩如生地立在眼前,就必須在寫作前對人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把握細節,以精湛的描寫,突出人物特征。
1.肖像描寫
描寫外形,如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要抓住人物特征,以形傳神,揭示其身份、性格和內心特點。如,“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兒,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這一精湛的外貌描寫就成功地凸顯出了馬玉祥的善良、淳樸、熱心等特征。
2.語言描寫
生動的語言描寫要透露人物的內心秘密,并凸顯其個性特征。如文中,“我”說:“‘在炮兵連不是一樣打敵人嗎?‘那,不同!他說:‘離敵人越近,越覺得打得過癮,越覺得打得解恨!”從簡短的對話中可看出馬玉祥對敵人的痛恨。再如,“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么能不覺得……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這里則體現了戰士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
3.動作描寫
精彩的動作描寫應生動、具體,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文中,“他們把槍一摔,向敵人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摔”“撲”“抱住”“擋住”“摁倒”等一系列動詞,體現出了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時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同仇敵愾的精神。
4.心理描寫
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想象描寫,以及借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文中,營長在陣地上掩埋烈士的時候,掉了眼淚。但他接著說:“你不要以為我是為他們傷心,不,我是為他們驕傲!我覺得我們的戰士太偉大了,太可愛了。我不能不被他們感動得掉下淚來”,通過營長之口,表現出了戰士們的英勇偉大。同樣,在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緊貼在一塊巖石上,感覺天旋地轉。我想掉頭回去,但知道我絕對回不去了。這太遠,也太危險了;在懸崖的中途,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頂部的路看起來更遭——更高,更陡,更變化莫測,我肯定上不去。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在這里,作者想象了下懸崖和上懸崖的兩種情況,表現出“我”進退兩難、孤立無援的心理,甚至還出現了幻覺,“有人在哭泣、呻吟”,最后才發現那是自己。
二、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描寫。包括時序節令、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恰當的自然環境描寫可以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2.社會環境描寫。即反映社會生活特點的描寫。文中,“剛一進村,有幾架敵機襲過來,打了一陣機關炮,接著就扔下兩個大燃燒彈。有幾間房子著了火,火又盛,煙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這時候,他聽見煙火里有一個小孩子哇哇哭叫的聲音。屋門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經進不去人,門窗的紙已經燒著。”這一部分寫出了戰爭下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為下文寫馬玉祥奮不顧身地深入火場救人埋下伏筆。
三、場面描寫
場面描寫,指的是對某一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范圍內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的描寫。文中,關于“松骨峰戰斗”這一部分,作者從“面”上對這場戰役進行了整體描寫——“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同時也進行了“點”的結合,“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點面結合,烘托出戰爭殘酷的特點。
此外,還可以展開聯想,發揮想象,運用比喻、通感、比擬、夸張等修辭手法行文,這樣,可使描寫更加生動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