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烽
摘要:本文旨在綜述農村體育治理方面的相關文獻,探討農村體育治理的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通過運用“Cite Space”(6.2.R2)軟件對CNKI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學分析,重點了解農村體育治理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通過系統梳理和分析已有文獻,為促進農村體育治理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發展方向,以促進農村體育治理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體育? 治理體系? 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4-060-3-TBB
引言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要求,并同時提出了“到2035年,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且有序”的宏偉目標。在這一背景下,農村體育治理作為鄉村治理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以各領域的整體推進、協同發展為手段,促進農村體育治理備受學術界廣泛關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體育在促進農民身心健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農村體育在管理主體、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等方面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因此,農村體育治理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在實現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的過程中,加強農村體育治理,完善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投入力度、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不僅有助于提升農村體育事業的水平和質量,也將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對于農村體育治理的研究和探討,將有助于為鄉村治理體系的健全和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形成提供有益借鑒和指導。
1、數據來源
本文獲取的數據均源于CNKI,檢索時間為2023年12月15日。操作步驟:在CNKI選擇高級檢索,選擇學術期刊,主題詞為“農村體育”、“體育治理”、“治理體系”、“治理模式”,時間范圍為2017-2023年,來源類別選擇“北大核心”“CSSCI”和“CSCD”進行檢索,共收集22條文獻。
2、研究工具
Cite Space是一種文獻計量的建模軟件。采用Cite Space[6.2.R2(64.bit)版本]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文獻進行可視化的知識圖譜繪制,梳理出我國農村體育治理的研究現狀和未來趨勢。
3、農村體育治理研究現狀
3.1、總體趨勢分析
通過對22篇數據樣本的分析發現,在2017-2023年間,有關農村體育治理研究的發文量逐年遞增。這種增長趨勢反映了農村體育治理在學術界和實踐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農村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農村社會轉型發展和構建農村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需求。近年來相關文獻數量的增加不僅表明農村體育治理問題引起了各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也反映了我國農村體育治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體育治理的現代化建設已成為推動農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這些研究成果的涌現為我們深入探討農村體育治理的現狀和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未來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村體育治理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論支持。因此,加強農村體育治理研究,促進學術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結合,將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村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建設現代化、文明化的鄉村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3.2、關鍵詞頻分析
學術文獻中的關鍵詞是能夠表達論文主題的,可反映出論文的研究重點、主要內容,出現頻次多的關鍵詞常被用來反映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為了全面地了解專家學者在農村體育教育領域的研究內容,在“Cite Space”(6.2.R2)軟件中設置詞頻閾值為≥2,提取24個關鍵詞,如圖1所示。
在圖1中,每個節點為1個關鍵詞,節點大小與關鍵詞出現頻次成正比,農村體育(15)、治理結構(9)、治理(8)、現代化(6)、治理模式(3)、多元主體(3)等關鍵詞出現頻次較多,說明這些方面是近年來農村體育治理研究的熱點問題。
3.3、農村體育治理問題
首先,在農村體育治理中,治理主體是首要問題,也就是“誰來治理”的根本性問題。如果治理主體不盡其責,導致治理主體無法有效代表廣大農村居民的根本體育利益,或者在治理過程憑借權力以權謀私,進而阻礙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進程。作為治理主體,在有決策權的同時,還應主動征集和聽取村民的體育意見與建議。同時,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溝通也是農村體育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溝通障礙會導致一些政策和措施不能順利執行,或在執行的過程中被弱化和扭曲。溝通不暢會導致政策無法有效執行,甚至被誤解和扭曲。因此,政府在制定農村體育政策時,應該注重與基層民眾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從而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和取得預期效果。只有政府與民眾緊密合作、共同努力,農村體育事業才能蓬勃發展,造福更多農村居民;
其次是治理能力問題。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村莊并不具備承接鄉村治理的能力,更不要說推進農村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一是農村居民數量逐年減少。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許多年輕人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這導致了農村的人口減少,從而影響了農村體育活動的參與人數和規模。缺乏足夠的參與者,限制了農村體育的發展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二是農村地區逐漸被邊緣化。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相對滯后,資源和投資更多地流向城市地區。這導致了農村的發展條件差,缺乏必要的人才和設備支持,從而使農村體育治理體系相對薄弱。此外,由于農村居民普遍缺乏終身體育的意識,很少有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加上專業人才和設備的缺乏,進一步加劇了農村體育治理的發展滯后現象;
最后,由于上述問題導致農村體育治理體系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和落實,使得農村體育事業在很多地方處于低水平狀態,影響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文化娛樂需求,制約了農村體育的發展和農村治理現代化轉型。農村體育設施缺乏、管理不善、服務不周成為制約農村體育發展的主要瓶頸,這也成為農村治理現代化轉型的一大難點。這種情況在許多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農村居民享受優質體育資源和參與體育活動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農民群眾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和文化娛樂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4、農村體育治理的優化路徑
4.1、創新農村體育治理理念
科學的理念能夠規范和引領主體的行為,也會改變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習慣。首先,政府需要樹立服務意識,要做到為民服務,保障民眾的日常體育需要和利益;其次,政府應樹立整體的治理理念,農村體育治理是一個整體的系統,要做到統籌兼顧,共同發展;最后,政府還需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調整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農村地區發展水平、文化傳統、自然環境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政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政府可以優先發展簡單易行的體育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提高農民的體育鍛煉意識;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政府可以推廣更加高級的體育項目,如羽毛球、跑步、游泳等,滿足農民對于體育運動多樣化的需求。
總之,政府在農村體育治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應當樹立服務意識,將農村體育事業納入整體治理的框架,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和方法。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村體育事業將得到全面發展,農民的體育文化素養將得到提升,從而促進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政府的關注和投入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品質,也有助于增強國家整體體育素質,實現全民健身目標。
4.2、健全農村體育治理制度
在農村體育治理中,健全和規范的制度起到重要的作用。制度可以為農村體育提供明確的指導和規定,告訴人們如何去開展體育活動,并且對各方面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這些制度不僅包括農村體育組織的設立和管理機制,還包括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以及體育賽事的組織和監管等方面。健全和規范的制度能夠明確目標、引導行為、規范管理,提高農村體育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健全和規范的制度還能夠為農村體育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支持和保障。通過建立完善的經費管理制度,確保資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制定科學的計劃和目標管理制度,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建立健全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這些制度的存在能夠為農村體育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并使其在面對新的要求和挑戰時能夠及時調整和適應。同時,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與時俱進,適應農村體育發展的新要求和挑戰,為農村體育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4.3、構建農村多元主體格局
構建農村多元主體格局是促進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多元主體構建不僅有利于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農村體育治理工作,還能夠激發農村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治意識,促進農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在這一多元主體格局中,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彼此之間需要建立起緊密的合作與協調機制。首先,政府在多元主體格局中承擔著重要的引導和監管職責。政府應加強政策制定和法規建設,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和專業指導,確保農村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政府還應加強對各方參與者的監管,確保各方遵守相關規定,推動農村體育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企業作為農村體育治理的重要力量,應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體育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企業可以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推動農村體育設施的改善和更新,舉辦體育賽事和活動,培養農村體育人才,促進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時,社會組織在多元主體構建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組織可以組織志愿者服務,開展體育培訓和健身指導等活動,促進農村居民的參與度和自發性。社會組織還可以協調各方資源,搭建平臺,促進各方合作,推動農村體育治理工作的協同發展。此外,個人作為基層參與者,在多元主體格局中也應發揮積極作用。個人可以參與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素質,豐富生活內容,同時也能夠傳承和弘揚農村體育文化。個人還可以積極參與體育決策和管理,通過形成自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整個農村社區的治理效能。
多元主體構建需要注重民主參與。在農村體育治理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和需求,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讓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到體育事業的管理和決策中來,實現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只有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合作與協作,以及民主參與的機制建設,才能促進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推動農村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5、結語
農村體育治理是促進農村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農村體育治理面臨諸多挑戰,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體育事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未來,為推動農村體育事業全面發展,需要加強政策支持,確立健全的政策體系,為農村體育事業提供更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同時,還需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對農村體育事業的資金投入,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維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讓更多農民受益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從而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服務,促進農民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推動農村體育事業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丁紅娜,代坤,趙述強,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我國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4).
[2]蒲畢文,鄧星華,景懷國.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我國農村體育多元主體治理結構、機制及路徑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4).
[3]萬義,李珂.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體育治理的現實困境、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05).
[4]呂鈳.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體育治理的實踐邏輯與因應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02).
[5]蔣全虎,陳家起,高奎亭,等.我國農村體育空間治理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基于D鎮“幸福鄉村規劃”的個案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07).
[6]謝正陽,周銘揚,湯際瀾.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體育治理的內在邏輯、模式選擇與優化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2,36(01).
[7]周銘揚,謝正陽,繆律,等.體育助力精準扶貧: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推進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01).
[8]劉紅建,高奎亭,郭修金.新時代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精準化治理路徑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47(02).
[9]胡慶山.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運行機制的學理構成、現實弊端及治理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11).
[10]李愛菊.網絡化農村體育精準治理模式及實施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0(05).
[11]彭國華,張莉,龐俊鵬.新時代背景下農村體育治理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基于公民參與的視角[J].體育文化導刊,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