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 顧大成 胡祎
摘要:為早期干預提供客觀依據,旨在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法對廣西8所小學1040名(7-9歲)兒童(男童565名,女童475名)進行大肌肉動作發展測試,對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TGMD-3)的信度、效度進行檢驗,發現評分者信度(r=0.973,P<0.01)、同質性信度(a=0.860)、重測信度較好(r=0.941,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該測驗工具結構效度較好;利用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大肌肉動作發展在年齡、性別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大肌肉動作發展在年齡×性別的交互作用上無顯著差異(P>0.05)。TGMD-3測評工具有較好的難度、信度、效度;7-9歲兒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在年齡、性別上存在差異;按年齡、性別分組建立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五等級等常模。
關鍵詞:兒童? 大肌肉動作? 測驗? 常模
中圖分類號:G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4-102-3-ZQ
引言
在不同時期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8歲是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的敏感期,孩子的大肌肉動作模式在這個時期變化是最大的。眾多研究表明,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熟練度會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其體質健康、體適能水平的提升。相反,大肌肉動作發展出現障礙,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定期對兒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
國外學者經過多年實驗的積累,研制出了多種評估兒童動作發展的成熟工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Ulrich學者2013年修訂的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第三版(TGMD-3)。我國部分地區如上海、太原和山東等,建立不同性別、年齡、類型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常模,研究發現各地原始分數差異較大,建立的常模不具有通用性,且廣西尚未建立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常模。因此,本研究以廣西8所小學7-9歲兒童為樣本,考察TGMD-3的應用信度、效度,并根據測試的實際得分,建立區域性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常模,為早期干預提供客觀依據,旨在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簡單整群抽樣法在廣西8所小學選取1040名7-9歲兒童作為受試對象,其中男童565名,女童475名。測試前向受試學校負責人、班主任和家長介紹清楚測試目的與意義,并請受試者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第三版(TGMD-3)對1040名(7-9歲)兒童進行測試,測試內容為移動技能和物體操控技能測兩個分測驗,其中移動技能內容由跑步、蹦跳、前滑步、立定跳遠、單腳跳和側滑步構成,物體操控技能由原地運球、雙手接球、腳踢固定球、肩上投球、下手拋球、雙手揮棒擊固定球和單手握拍擊反彈構成,共13個動作技能,每個動作技能都被分解成3-5個不等的標準分,測試對象能正確完成測試項目評分表上的一個動作標準,在評分表上給他打“1”分,不能正確地完成打“0”分,每個動作技能完成兩次,兩次得分相加為這個動作技能的最后得分。TGMD-3量表總分為100分,移動技能為46分,物體操控技能為54分。
1.3、數理統計法
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克隆巴赫α系數對TGMD-3的結構信度進行檢驗,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對測驗量表的效度進行檢驗,利用雙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年齡、性別和性別×年齡進行差異性分析,應用IBM SPSS 26.0軟件,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對TGMD-3測試原始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進行檢驗。
2、結果
2.1、信度檢驗
(1)評分者信度。
兩名評分員獨立評分所得分數相關系數(r)越接近1,表明評分者信度就越高,大于0.80表明較高,等于或大于0.90表明非常高。由表1可知,大肌肉動作發展的評分者相關系數分別為0.973,P<0.01,說明評分者間的評分具有非常高的信度。
(2)同質性信度。
同質性信度主要是使用克隆巴赫α系數對TGMD-3同質性信度進行驗證,α系數在0-1之間,α越接近1表示信度越好,0.8-0.9表示較好。由表2看出,不同性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信度系數較好(α=0.859-0.866),總體α系數為0.860,說明TGMD-3量表擁有較好的同質性信度。
(3)重測信度。
一般認為重測得分相關系數在0.7-0.8表示具有一定的相關性,0.80-0.9表示較高,等于或大于0.90表示非常高。在本研究中,大肌肉動作發展為0.941,P<0.01(見表3),表明TGMD-3量表重測得分有較高的相關性,重測信度較好。
2.2、結構效度檢驗
本研究先對所選取的樣本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的適應性檢驗,然后再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TGMD-3結構效度。吳明隆給出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值的度量標準:KMO值大于0.90表示非效度非常好,0.8-0.9表示效度較好,0.7-0.8表示效度適合;Bartlett球形檢驗P<0.05表明效度有意義。由表4可知,KMO值為0.878(KMO>0.8),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X2=5191.622,P<0.01,說明本研究選取的1040個樣本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使用IBM AMOS 26.0軟件檢驗數據與假設的雙因素結構模型的擬合程度,從而驗證TGMD-3的結構效度。通常認為,X2/df≤3,RMSEA≤0.05,0.9<CFI、GFI、AGFI、IFI、TLI,各子測試在相應分測驗標準化后的因子負荷值大于0.40,表明理論模型與數據擬合較好;X2/df≤5,RMSEA≤0.08,0.8CFI、GFI、AGFI、IFI、TLI<0.8可接受。從表5可知,X2/df=2.482(X2/df<3),CFI=0.849、IFI=0.852、TLI=0.816大于0.8,GFI=0.960(GFI>0.9)、AGFI=0.943(AGFI>0.9),RMSE=0.05小于0.08,標準化后的因子負荷值在0.49-0.80之間大于0.4。說明本研究建立的TGMD-3理論模型與所選取的樣本數據擬合較好,也驗證了TGMD-3理論結構較好。
2.3、7-9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特征
本研究以年齡、性別為自變量,大肌肉動作發展為因變量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MANOVA),分析年齡、性別對7-9歲兒童三個因變量得分的影響差異。結果顯示(見表6),大肌肉動作發展得分在年齡、性別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在年齡×性別的交互作用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1顯示不同年齡男女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得分情況,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移動技能和物體操控技能均呈上升趨勢,不同年齡兒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P<0.01),9歲兒童顯著(P<0.01)高于7歲和8歲兒童,8歲兒童顯著(P<0.01)高于7歲兒童;7-9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性別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鑒于此,本研究將按性別分組建立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常模。
2.4、7-9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五等級常模的建立
本研究先對7-9歲兒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分數進行正態性分布檢驗,根據表7,發現其峰度和偏度數值在-2-2之間,說明該年齡段兒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原始分數服從正態分布。因此,將這些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Z分數,得知標準Z分數的范圍在-3-3之間,再根據標準Z分數分層方法,將標準Z分數分為(-3,-2]、(-2,-1]、(-1,1]、(1,2]、(2,3]五層,最后構建不同年齡、性別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的五等級常模(見表8)。
3、討論
3.1、TGMD-3量表信度
本研究對大肌肉動作發展的評分者信度、同質性信度和重測信度進行了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兩名評分員對同一受試者獨立評分所得分數的一致性。在本研究中,大肌肉動作發展的評分者信度大于0.95,刁玉翠的研究結果超過了0.96,表明TGMD-3量表具有明清晰明確的評分標準。
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數對TGMD-3量表同質性信度進行檢驗,研究結果表明α系數大于0.81,具有較高的同質性信度,與李興盈研究結果一致,說明TGMD-3對于7-9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評估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根據重測信度的結果,第一次測試和第二次測試測的分數之間呈顯著相關。此外,第一次測試和第二次測試測之間的大肌肉動作發展高度正相關,表明該量表測試結果在時間跨度上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水平。
3.2、TGMD-3量表效度
在運用驗證因子分析檢驗結構效度的過程中,所選取的樣本數據能否進行因子分析是研究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因子分析的結果與樣本量密切相關,Hair等人建議做因子分析應滿足以下三個要求。第一,測試項目數量與受試者的比例至少是1:10;第二,樣本量不小于100;第三,KMO值大于0.5。TGMD-3包含13個測試項目,本研究的樣本量為1040,比值為1:80,KMO值為0.897>0.5,因此研究所選取的樣本量適合做因子分析。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對TGMD-3的結構效度進行驗證,研究結果表明所有擬合指數都是可接受的,說明本研究建立的TGMD-3雙因素模型與所選取的樣本數據擬合較好,驗證了TGMD-3理論結構較好,這與Estevan、Valentini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Wagner使用單因素模型、Mohammadi使用單因素模型和雙因素模型對TGMD-3的結構效度進行檢驗,發現模型的擬合指數較好,表明該量表跨文化同樣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3.3、7-9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特征
在本研究中,7-9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且各相近年齡段動作技能熟練度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符合Seefeldt的動作發展金字塔模型理論來闡述人類動作技能發展規律特征。兒童的動作技能熟練水平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須通過被教授、學習、不斷地練習和強化才能熟練掌握這些動作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穩定下來,這也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動作技能得分高的原因。
4、結論
(1)TGMD-3測評工具有較好的難度、區分度、信度和效度;
(2)7-9歲兒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在年齡上存在差異,在性別上存在差異,移動技能無性別差異。7、8、9歲組男童的大肌肉動作發展得分顯著高于女童;
(3)按年齡、性別分組建立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五等級等常模。
參考文獻:
[1]耿培新,梁國立,Greg payne.人類動作發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刁玉翠,董翠香,李靜.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上海市常模的建立[J].中國體育科技,2018,54(2).
[3]李敏.太原市7-12歲兒童動作技能發展測驗常模的建立[D].山西大學,2020.
[4]石萌.濟南市3-10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位移分測驗”常模的建立[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詹姆斯.R.莫羅,榮依群,祁國鷹.人體運動實驗測量與評估[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