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茹 黃涵 吳榮
摘 要:康養景觀作為康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美麗的環境。設計符號的運用是康養景觀的關鍵之一,它們通過形態、色彩、材質等傳達著空間的功能和理念。文化是康養景觀的靈魂,賦予了景觀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在康養景觀中體現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內涵,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進行設計。同時,還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整合與統一,關注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審美習慣。進行實踐案例分析,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以期為今后的康養景觀設計提供助力。
關鍵詞:康養景觀;設計符號;文化元素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在與日俱增。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渴求變得愈發強烈,從而推動了康養產業的蓬勃發展。作為康養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康養景觀致力于為大眾營造一個健康、舒適且宜人的環境,使人們能夠放松身心、重煥活力。
在康養景觀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全方位地考量自然環境、人文元素以及健康理念等多重因素[1],設計符號的巧妙運用在其間尤為關鍵。符號在表意過程中的基本動力,體現了一種文化的在場與歷史的延續。設計符號不僅承載著傳遞信息的重要功能,更是文化的傳承和展現[2]。借助設計符號的融入,康養景觀得以更好地與當地文化和歷史環境相融合,同時向公眾傳達出健康、養生、休閑等核心理念。
一、康養景觀與設計符號的關系
設計符號是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景觀設計中,符號可以傳達文化、歷史和意義,增強空間的識別性和記憶性。例如,紋樣、雕塑、建筑等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它們在景觀空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喚起人們的共鳴。同時,景觀空間是設計符號的載體,設計符號需要通過具體的物質載體來呈現,而景觀空間則為設計符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在景觀空間中,設計師可以通過對空間形態、色彩、材質等方面的設計,創造出具有象征意義和美感的符號,以表達特定的主題和意義。設計符號和景觀空間之間存在互動關系:設計符號可以影響景觀空間的氛圍和功能,使空間更加人性化、有趣味和活力;同時景觀空間也可以影響設計符號的解讀和認知,不同的空間背景和文化背景會影響人們對符號的感知和理解[3]。
康養景觀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個放松身心、促進健康的環境[4]。在這個環境中,設計符號的作用不容忽視。它們通過形態、色彩、材質等,傳達著空間的功能,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同時也在無形中塑造著人們的文化感知和情感體驗[5]。因此,在康養景觀的設計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設計符號,使其既能滿足功能需求,又能體現文化特色,成為設計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文化在康養景觀中的體現
(一)地域特色與文化傳承
在康養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差異決定了與之相匹配的康養元素的多樣性。設計師需深入挖掘各地區的獨特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和民俗活動,并將其巧妙融入景觀設計中。通過運用各種設計符號,如傳統建筑風格、雕刻技藝和繪畫元素等,康養景觀得以生動展現地域文化的精髓。這不僅賦予了景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而且強化了游客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康養景觀在傳承和展示地域文化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我國,以傳統建筑、雕刻和繪畫等符號形式展現的中華文化元素,已成為康養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標識,進一步彰顯了我國康養景觀的文化魅力與價值。
(二)文化交融與創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成為一種趨勢。康養景觀中的設計符號在體現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優秀元素,通過創新的方式呈現出更加多元的文化面貌。這種跨文化的交融,有助于創造出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國際視野的康養景觀。
(三)文化表達的策略
為了在康養景觀設計中更有效地融入和體現文化元素,設計師需進行一系列精心設計。首先,要進行深入的地域文化探究,準確把握并提煉出地域文化的核心內涵和最具辨識度的元素,將其作為設計的靈感來源和主要構成部分。其次,設計師應強調文化元素在整體設計中的和諧統一,通過巧妙組合與布局,防止元素之間的簡單堆砌和視覺上的沖突,從而確保景觀的文化表達既豐富又協調。此外,設計師還需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審美情趣,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調整,旨在使康養景觀不僅在功能上滿足使用需求,更在精神層面與使用者的文化認同和審美期待相契合。
三、實踐案例分析
(一)中國傳統園林
第一,拙政園。拙政園,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其設計與建造哲學深植于康養思想。在選址上,拙政園便秉持相地合宜的原則,精心考量自然環境、地理與氣候因素,以擇定最宜養生之地[6]。園內山水、植物等自然元素,均被巧妙運用,以促進身心健康。植物配置上,注重四季更迭與植物特性的結合,既能美化環境又兼具藥用價值,為園主提供健康保障[7]。同時,筑山理水的手法營造出和諧自然的氛圍,使園主能感受自然之韻,達養生延年之效[8]。此外,園中的精心規劃與設計體現了精在體宜、意在心生的理念,不僅滿足生活需求,更帶來舒適與愉悅感。園內文化氛圍的營造與景觀設置,皆使景致與心境相融,實現養生養心的目的[9]。在空間布局、造型及裝飾細節上,拙政園更是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中庸之道與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二,頤和園。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頤和園巧妙地融合了江南園林與北方宮殿的特色,堪稱大型皇家園林的杰作。其設計之精巧,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作為頤和園的標志性建筑,長廊的蘇式彩畫以其精美的雕刻和彩繪裝飾著廊柱,充分展現了中國藝術的獨特魅力。這些彩畫涉及人物、花鳥、山水、建筑、博古圖等,通過形象的畫面和寓意來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和吉祥的追求。人們不僅可以在視覺上享受到美的愉悅,還可以在心靈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頤和園植物造景著重于表現色彩、線條、空間、意境以及植物原真性,通過借景手法,將遠山、水面、地被等不同層次的景觀要素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形成山水相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整體。在選取植物時,根據歷史文學作品和園林的實際營建經驗選取代表性植物種類,不僅體現了園子的生態價值,而且能夠體現歷史風貌和造園者的審美情趣。頤和園的設計深刻體現了中國古代皇家文化的核心特征,即權力的彰顯與尊貴的象征。通過設計符號的巧妙運用,頤和園傳達了皇家的審美理念與哲學主張,同時也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二)歐洲特色康養小鎮
第一,德國巴登-巴登溫泉小鎮。巴登-巴登溫泉小鎮的康養景觀設計巧妙地融入了歐洲的歷史與文化元素。例如,當地最古老的溫泉浴場——弗里德里希國王溫泉浴場的內部裝飾是按照古羅馬時代的浴場風格布置的,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羅馬時期。這種設計手法不僅使游客在沐浴時能感受到古羅馬的文化氛圍,同時也為康養環境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與弗里德里希國王溫泉浴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卡拉卡拉浴場,其建筑風格更為現代,是一座通透、造型新穎的玻璃屋。浴池大廳內擺滿鮮花,為客人提供了一個清新、自然的沐浴環境。這種創新的設計手法與傳統的溫泉浴場相結合,使得巴登-巴登溫泉小鎮的康養景觀既有歷史的底蘊,又不失現代的時尚感。小鎮內的許多廳堂都是按照法國18世紀時巴洛克城堡的式樣布置的。這些建筑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一種高貴、典雅的氛圍。此外,小鎮還修建了眾多的歌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等藝術場館。這些設施不僅提升了小鎮的文藝屬性,還激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法國依云小鎮。法國依云小鎮因優質的天然水源而享有盛名,其獨特的水質賦予了該地礦泉水無可比擬的特色,進而催生了礦泉水產業。這一產業構成了小鎮的核心特色,為小鎮帶來了70%的財政收入。此外,小鎮還進一步發展了溫泉產業,這些溫泉和SPA會館所用的水均是來源于依云小鎮的天然礦泉水。這些設施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更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天然的保健和治療方式,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建筑風格方面,依云小鎮保留了19世紀建筑的典型特色,包括大教堂、博彩中心和市政廳等建筑。政府對建筑審批實施嚴格規范,確保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這種對歷史文化的尊重與保護,不僅提升了小鎮的整體風貌,還為當地現代康養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文化底蘊。在生態建設方面,依云小鎮以保護水資源為核心目標。為此,成立了APM協會,吸納了水源地周圍的村莊參與。協會通過出資鼓勵當地居民積極植樹、減少化肥使用,來保護與依云水相關的土壤和生態環境。這種社區參與和合作的理念,不僅增強了居民的環保意識,還有助于構建一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依云小鎮憑借其獨特的天然資源、歷史建筑、文化傳承以及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優勢,成功打造了一個集康養、休閑、文化于一體的特色小鎮。這種發展模式不僅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的康養體驗,還有助于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異同點
無論是中國古典園林,還是德國巴登-巴登溫泉小鎮、法國依云小鎮,都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如山、水、植物等,為游客營造與自然親近的環境,實現身心放松。景觀中的水池、建筑等,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這些案例均體現了康養理念,即提供健康、舒適的環境,滿足人們身心的需求。
我國古典園林體現了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思想,注重布局的精巧與意境的深遠;德國巴登-巴登小鎮則結合歐洲文化與現代旅游理念,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提供豐富的體驗活動;法國依云小鎮依靠獨特的水資源,包裝出屬于自己的品牌,秉持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社區參與與合作,形成綜合發展模式。
在方法與技術層面,我國古典園林強調與自然相融,設計上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技術上主要采用傳統方法,如堆石、挖池等。歐洲設計更為現代化,注重實用性與舒適性,技術上廣泛運用現代材料與工藝,同時融入歷史文化元素。
盡管文化背景、設計手法和功能目標存在差異,但這些案例均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和設計符號體現康養理念,滿足人們對健康、舒適環境的需求,反映了地區文化的獨特性。
四、結語
在康養景觀設計中,尊重與傳承地域文化至關重要。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民俗和傳統藝術元素,這些是構成地域特色的基礎。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康養景觀設計時,應當尊重和傳承地域文化,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并將其巧妙地運用到設計中。這不僅能夠增強景觀的地域特色,還能夠傳承和弘揚當地的文化遺產。同時,需要注重創新與發展,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為康養景觀注入現代感和時代特色。
在康養景觀設計中,追求布局、色彩、材質的統一和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也是關鍵。通過合理規劃布局,運用和諧的色彩搭配和環保的材質,可以使康養景觀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因此,設計師還需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和習慣,確保景觀設計既實用又具有美學價值。通過深入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設計師可以創造出真正符合人們內心期許的康養景觀。
康養景觀設計是一個綜合考慮地域文化、現代設計、環境和諧與用戶體驗的綜合性過程。只有在這四個方面做到平衡與協調,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康養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李蕓.針對亞健康人群的森林康養林規劃設計研究:以山西沁源永和水庫森林景觀設計為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21.
[2]趙毅衡.在場與不在場:符號表意過程的基本動力[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3):107-111.
[3]舒波,蘭芳.漫談規劃設計中的符號思維[J].規劃師,2011(7):108-111.
[4]溫全平,宋婉.森林康養步道設計理論探討[J].工業設計,2019(11):79-81.
[5]趙雪芳.傳統文化符號元素在建筑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20):161-163.
[6]宋欣陽,陳麗云,嚴世蕓.論五行、中和與中醫學[J].時珍國醫國藥,2016(12):2 964-2 967.
[7]盧春麗.園藝療法及其園林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3.
[8]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632-637.
[9]張學玲,李雪飛.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例[J].中國林,2019(6):28-33.
作者簡介:
劉碧茹,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與理論。
黃涵,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吳榮,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觀設計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