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
每個人都有兩個家,一是祖上的原生家庭,二是自己創建的新家庭。這兩個家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家風意義上看,甚至可以說新家庭就是原生家庭的延續。我的原生家庭,是以我的祖父為中心的一個大家庭。祖父是一名知識分子,更是一個共產黨員,他注重從書香氛圍和家國情懷兩個方面對子孫進行教育,這已經形成了我們的家風。在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我倍感責任重大,不敢稍稍懈怠,也希望從這兩個方面加強對女兒們的培養。
以大女兒的分級閱讀為例,先說說我們家的書香故事吧!

在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閱讀未必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有助于筑牢精神的底子,能夠使人快樂成長,走進一個多姿多彩的書香世界。親子共讀是一個孩子閱讀的起點,然后才是孩子的獨立閱讀。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是質的飛躍。獨立閱讀以后,仍然可以有親子共讀,因為閱讀需要分享,需要交流,需要學習。打造一個書香家庭,是我們共同的夢想。這個書香氛圍,就需要親子共讀來實現。我非常注重閱讀對于孩子成長的作用,有著明確的分級閱讀主張,對各種圖書的品質和版本有嚴格的要求。
大女兒尚在胎兒階段,我就曾采用胎教的方法,給她朗讀童話和兒歌。她出生后,我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制定了完整的游戲計劃和閱讀計劃。0—1歲的時候,給她閱讀玩具書,讓她體驗書的形式、質感,并以大量兒歌對她進行文學啟蒙、音樂啟蒙。在她1—2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親子閱讀韓國的《成長之路:韓國家庭親子教育第一方案》叢書,讓她初步認識各種顏色、形狀等,并樹立安全意識、衛生意識等。在2—3歲的時候,大女兒開始閱讀簡單的低幼繪本,并接觸豐子愷兒童漫畫。在4歲上小班的時候,她已經閱讀了近千種繪本,包括楊永青系列、中國圖畫書典藏系列、數學爆米花系列、你好科學系列等大型叢書,都是文學、藝術和科普方面的幼兒繪本。
當大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我便開始著重培養她的拼音書閱讀能力。她的拼音書閱讀,從一開始的每天幾頁,到二十頁,再到七十頁,甚至一百頁,有了一個快速提升的過程。二年級的時候,我又開始培養她的文字書閱讀能力,先從文字量少的繪本、橋梁書等入手。當逐漸適應純文字書以后,她很快進入每天閱讀數萬字文字書的狀態。在她完全能夠獨立閱讀文字書,進入中年級以后,我不再刻意督促和監督閱讀,而是把握大的方向和閱讀范圍,只是推薦經典的作品,具體由她自己安排時間完成,這樣她的閱讀就進入自己把握的世界。
除了營造書香氛圍,我還特別注重在細節方面對孩子進行培根鑄魂,讓她們從小就有家國意識。比如她們的名字,就飽含家國情懷,我經常給她們講名字的由來。今年,小女兒班上要求人人寫一篇《我名字的由來》,我輔助小女兒寫道:“我姓梅,名美頌。說到我的名字梅美頌,必須先說說我姐姐的名字,因為我的名字與她的名字相關。我的姐姐叫梅雅頌。‘雅頌來自于《詩經》里的‘風雅頌。《詩經》里‘雅頌類詩歌,寓意都是歌頌、贊美祖國,風格端莊、典雅,充滿正能量。在‘雅頌之前冠以‘梅字,也可以理解為歌頌、贊美梅花的品格高雅、高潔。我的姐姐既然叫梅雅頌,那么我也應該有一個內涵差不多的名字。雅頌的本意,就是美頌,于是爸爸給我取名美頌。我衷心美贊、歌頌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世世代代繁榮昌盛。這就是我名字的由來。”通過名字的由來的講述,我希望她們牢牢記住要做一個高潔的人,有家國情懷的人。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但它又是有形的,不信,可以觀察一家幾代人,是不是能夠得出一些教訓呢!我寫下這篇文字,只當一種個人的總結,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長大后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多少年后,當她們看到爸爸寫這篇文字,不至于慚愧就好。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