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鄉土資源是幼兒園課程建構的重要內容來源,具有重要的兒童發展價值。將鄉土資源開發為幼兒園課程應該具有現代性思維,要超越只聚焦農村和民間文化的狹隘視角,以發展的眼光來定義鄉土資源及其課程開發過程。幼兒園應堅持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過程中內容的全面性、開放性、發展性以及幼兒參與的主體性,強調游戲和區域活動在鄉土課程實施中的作用,全面提升鄉土資源對幼兒經驗發展的促進價值。
[關鍵詞] 鄉土資源;鄉土課程;園本課程
充分利用各類地方資源促進幼兒學習是開展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1]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凡是有激動、贊嘆、驚奇的地方,就有對周圍世界的邏輯的認識和情緒的認識。蔚藍的、深遠的天空,披著各色盛裝的樹木,林間空地上和密林深處的早秋的鮮艷顏色,這一切都吸引著兒童的注意,而兒童對世界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環境中鮮明的形象以及現象之間的各種因果聯系,可以讓兒童在美的事物面前體驗到驚奇的感覺,并同時進行思考和分析。[2]鄉土資源是上述資源的集約表達,它既包含各類自然資源,也包含各類地方文化資源。如虞永平教授就認為,民間藝術的生活性、審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決定了民間藝術的教育價值。[3]鄉土資源天然具有自然和文化的雙重屬性,將其應用于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為了將幼兒培育成一個兼具理智和情感的、和諧發展的個體。[4][5][6]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鄉土的概念及其實踐場域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在討論利用鄉土資源來開發幼兒園課程時,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何為新時代背景下的鄉土資源及其與幼兒發展之間的關聯,我們必須重塑自身的認知與信念,將新的認識融到鄉土課程開發實踐中去。[7]
一、鄉土資源的內涵及其課程價值
鄉土既指人們出生的城市以外的某一個特定的地方,又蘊含著各種人文的要素,具有人、事、情、地方的四維結構。[8]事實上,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革已經極大地沖擊著我們對鄉土概念的理解,傳統意義上的鄉土人文空間和存在樣態已經不復存在,也難以復歸。如果我們仍憑著陳舊的觀念去認識鄉土并開展鄉土教育,那么它就可能只是為個體建構了一個水中月、鏡中花式的生活世界,雖美好,但卻難以觸動人的靈魂,關于鄉土的一切概念和物象都只能成為個體的一種體驗,而非他們的存在方式。因為諸如土地、民俗等事物已經不可能再成為兒童生活的日常,社區、工廠、商店、游樂場、電子游戲等才是他們日常生活的新常態。毫無疑問,鄉土資源不再只是鄉村意義上的空間概念,也不只僅承載歷史或者地方文化,而是具有鮮明的現代性,亦即對鄉土資源的定義必須突破原有的空間和文化概念,以發展的、現代的、整體的視角來審視其之于幼兒發展的意義。
第一,鄉土資源可為幼兒提供親自然的活動與成長空間。現代兒童成長空間的一大弊端就是自然的缺失。兒童長期與自然的疏遠與隔離不僅阻礙了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也阻滯了幼兒道德情操與思維素養的提升。[9]鄉土資源的回歸為兒童自然教育提供了一個窗口。一方面,鄉土資源為幼兒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提供了空間和對象。鄉土資源以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為基本內容,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泥土沙石、風雨雷電、山川大河、日月星辰等無不為幼兒認知、情感、思維等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分,讓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探究中獲得身心的成長,積累經驗和拓展技能。另一方面,鄉土資源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大自然向幼兒展現的物象是神奇和變化萬象的,它們各有姿態和品性。這種不拘一格、因人而異的品性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它們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去自由地建構他們自己的世界。
第二,鄉土資源可孕育幼兒深厚的人文精神。城市化、現代化對文化發展的沖擊使文化的傳統性與現代性之間出現了裂痕,這對個體發展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其發展失去了根。中國傳統社會是鄉土社會。鄉土不僅是一個地域空間概念,還是一個文化概念,它凝聚了中國傳統社會關于自然、社會以及人本身的普遍信念和具體行為,具有生產、文化、審美、休閑等多重社會功能。將鄉土資源引入幼兒園課程,用各種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人物風情來滋養幼兒可以孕育出幼兒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識。承載著豐富人文精神的鄉土資源可以涵養幼兒的文化品性,使他們能夠以更虔誠的心態去面對生命,懂得敬畏自然以及人類存在本身。具有鮮明民族特性的鄉土資源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民族意識和自我意識,使其成長為一個具有厚重歷史感的、有根的以及有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10]
第三,鄉土資源可助推幼兒現代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發展。新時期對鄉土資源的理解必然要將現代性納入其中。新概念下的鄉土資源不再只有鄉村文化和傳統文化,而是要將各種現代化的要素以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有機地呈現給他們。融入了現代性的鄉土課程資源能夠向幼兒傳遞一種對傳統文化充滿自信但又與時俱進的信念,可以塑造幼兒開放、自信、自立的公民品格和包容、創新的思維品質。在這樣一種新的鄉土課程內容體系中,幼兒不是固守傳統,而是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以發展的眼光辯證地看待自我的發展以及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因而其理性可以得到更為成熟的發展。
二、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會發展的城市化、現代化為鄉土資源教育價值的確立創設了先行條件,因為它重塑了現代兒童的生活形態和發展空間,回歸和傳承傳統文化成了當代教育應對現代生活與交往范式變革的重要手段。因此,當我們講鄉土資源、鄉土課程時,潛意識地就是對自然缺失、傳統文化失落的條件反射,談論鄉土資源其實也就是在談論我們對自身的生活與生存樣態以及人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的設想。但當我們將這一理念應用于幼兒園課程建設時,多數研究者的目光仍都只聚焦于農村或者傳統文化這兩個范疇,這種認知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必須拓展對鄉土資源的認識,并以此來重新統整鄉土資源的課程與兒童發展價值。
第一,對鄉土資源內涵的認識過于狹窄,缺乏現代性維度。傳統文化的回歸為鄉土資源的課程開發提供了認識依據和理論依據,其關于重建社會發展的文化邏輯對于文化的傳承以及培養有文化意識和民族意識的兒童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得以勃發和延續的關鍵在于創新,回溯過往也是為了更好地向前發展。當前我們在開發鄉土課程資源時缺乏一種與時俱進的現代性思維,只將鄉土理解為歷史的和農村的,對鄉土概念的理解以及鄉土資源的開發缺乏創新和適應性改造。例如,我們在闡述鄉土資源的價值時將批判農村幼兒園教育的“離農”傾向與危害作為起點,[11]但在批判的同時并未對解決幼兒園教育中的“離農”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強調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時,未能兼顧文化傳承的時代特色與時代要求。[12]
第二,對鄉土資源的課程開發與實踐過于碎片化,難以為幼兒提供完整的經驗體系。鄉土資源就是幼兒身邊的資源,這些資源具有生活性、易獲取性等特征。在實踐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更多地還是從鄉土資源的表現形式出發,抓住的是鄉土資源的具象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讓幼兒更好地理解自然、社會、文化及自我。也正是因為鄉土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性,鄉土資源課程開發的水平取決于幼兒園所在地區鄉土資源的豐富度以及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正因為教師還未能從課程的概念上理解鄉土資源價值的廣博性,以至于鄉土資源的開發還停留在本土物產、技藝、風俗等較為狹窄的層面,部分鄉土資源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無法支持幼兒經驗的有效建構和有效拓展。[13]這種碎片化的資源開發方式難以滿足幼兒從知識到行為、信念等的經驗體系的整體建構要求。
第三,對鄉土資源的利用過于淺顯,裝飾作用大于發展。鄉土課程資源的實踐方式有多種,如主題課程、實踐探索、環境裝飾等,但如何真正將鄉土資源的教育要素挖掘出來并應用于幼兒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鄉土資源是生活化的課程資源,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師對鄉土資源的教育價值及其切入角度、組織方式有著深刻的認識,而是將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理解為知識體系的梳理,未能有效回應鄉土資源與幼兒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結。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還存在另外一個誤區,就是將鄉土資源視為外在于幼兒之外的客觀對象,幼兒可以看、可以聽、可以討論這些物化對象,但卻沒有幼兒深刻的具身體驗,無法真正促進幼兒的有效發展。
三、幼兒園鄉土課程的實踐路徑
對鄉土資源的新的理解意味著其課程實踐要有新的視野、新的思維和新的過程,教師應把握鄉土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內容的全面性、開放性、發展性以及幼兒參與的主體性,推動鄉土課程的高質量發展。鄉土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建構了初始且完備的環境,要想發揮好鄉土資源的教育價值,教師必須對課程內容及其表征方式、實踐路徑進行適當的改造,使鄉土課程資源能夠滿足幼兒經驗持續發展的需要。[14]
第一,將鄉土課程開發過程視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方式,引導幼兒對鄉土資源的全方位感知。幼兒園課程是一直處于變化和生成當中的,對學前兒童來說,不存在一成不變的課程。鄉土資源以彌散的狀態存在于幼兒的生活當中,沒有幼兒的主體性參與,它們就不能成為一種課程資源。有了教師的組織而缺乏幼兒的具身體驗,鄉土資源同樣無法有效進入幼兒的經驗體系。更為重要的是,鄉土資源是以整體的方式存在的,其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是綜合性的,只有讓幼兒親身去體驗,他們才能多維感知鄉土資源所承載的信息。因此,幼兒園鄉土課程基本且首要的實施方式應該是幼兒對鄉土課程開發的參與,幼兒園教師要通過幼兒對課程開發的參與來激發他們對鄉土資源的全方位感知。
第二,通過游戲來實施鄉土課程,增強幼兒對鄉土課程的參與興趣。鄉土資源為幼兒游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對象,在自然和生活化的空間場域中,幼兒可以開展體育運動、角色扮演等多種類型的游戲。尤為重要的是,流傳于不同地區的民間游戲還蘊含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它們為幼兒自主參與這一類活動預設了良好的游戲情境。因此,幼兒園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搜集具有鄉土特色的民間游戲,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將具有游戲特質的鄉土資源開發為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內化鄉土資源所承載的教育信息,[15]全面發展幼兒的運動、語言、社會交往等能力以及自主、專注等學習品質。
第三,以主題的方式綜合實施鄉土課程,促進幼兒經驗的整體發展。區域活動以主題的方式來組織鄉土課程內容,可以針對性地發展幼兒的關鍵經驗,在幼兒理解鄉土資源及其思維拓展、行為塑造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幼兒經驗的整體性發展出發,教師可以設置兩類活動區來實施鄉土課程。第一類是開展科學區、益智區等專門的區域活動。例如:圍繞樹葉這一常見的鄉土資源,教師可以在科學區讓幼兒用放大鏡觀察各種樹葉的經脈并在紙上繪畫,利用樹枝、樹葉等材料進行沉浮游戲;在益智區讓幼兒用各種樹葉進行數的分解及排序游戲;在美工區讓幼兒用樹枝、樹葉等進行美食和美景的創意拼貼畫,如泗陽老街、泗陽大橋等具有泗陽特色的建筑;等等。第二類是在幼兒積累了關于鄉土資源的基本經驗之后,可以設置綜合活動區,讓幼兒在同一平臺和空間里去完成難度更高的學習活動,引領幼兒不斷突破其既有的認知框架。
參考文獻:
[1]王曉樊.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行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1-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92-94.
[3]虞永平.文化、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J].學前教育研究,2004(01):31-32.
[4]楊華俊.鄉村幼兒園“自然生活”課程的內涵、價值與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19(11):93-96.
[5]黃浩森.鄉土課程資源的界定及其開發原則[J].中國教育學刊,2009(01):81-84.
[6]李禮洪,陸虎.用鄉土資源滋養家國情懷素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28):72-75.
[7]周蕾,李旭.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價值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9):105-107+132.
[8]楊柳.幼兒園“成長教育”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23(09):87-90.
[9]湯廣全.兒童“自然缺失癥”的危害及教育干預[J].當代青年研究,2017(06):116-122.
[10]李華.我國大陸與臺灣幼兒園鄉土教育比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1-2.
[11]孫亞君,王冰.農村幼兒園課程“離農”現象及鄉土課程資源開發探析[J].廣西教育,2015(35):25-26+109.
[12]劉小紅.中國現當代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反思[D].重慶:西南大學,2013:274-276.
[13]張斌.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幾個誤區[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0(12):23-24.
[14]陳清淑,王雨晴,何京玉.基于傳統戲曲文化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J].學前教育研究,2023(04):87-90.
[15]潘麗華.課程游戲化視域下鄉土資源在親子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J].考試周刊,2023(45):1-5.
The Curriculum Value of Local Resources and Its Practical Strategies
PAN Lihua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of Huanghe Road Primary School, Siya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Suqian 223700 China)
Abstract: Local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content source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have important value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sources into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should have modern thinking, go beyond the narrow perspective of focusing only on rural and folk culture, and defin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ocal resources and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Kindergartens should adhere 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openness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ity of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emphasize the value of games and regional activ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curriculum,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promoting value of loc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xperience.
Key words: local resources; local curriculum;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責任編輯: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