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孟牡
摘要:智能會計是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新型會計模式,對傳統會計模式進行了顛覆性變革。智能會計的產生對財會監督機制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智能會計能夠幫助財會人員準確快速地對數據進行處理,大大提高了財會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準確率;另一方面,智能會計能夠幫助財會人員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問題,使財會人員工作更加高效。在智能會計背景下,財會監督機制的創新是當前財務管理的重點內容。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必須建立完善的智能會計制度體系。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會計的主要特征和應用范圍,然后提出了智能會計下的財會監督機制創新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智能會計;財務監督機制;機制創新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智能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智能會計作為一種新型會計模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具有信息處理能力強、計算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點。與傳統會計模式相比,智能會計實現了更高效率的數據處理、更高準確率的數據分析、更快反應速度的數據決策。因此,智能會計逐漸成為財務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逐漸融入企業管理過程中。當前,我國會計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傳統會計模式的影響,這就使財會監督機制面臨著嚴峻挑戰。為了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必須積極推動財會監督機制創新發展,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智能會計
(一)主要特征
1. 以數據為驅動,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
傳統會計中,財務人員主要通過手工錄入數據進行會計核算工作,而在智能會計模式下,財務人員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海量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將企業內外部信息進行融合,將企業內外部的各類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加工和處理,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信息。以大數據為基礎對財務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可幫助財務人員從海量會計數據中挖掘價值信息,使其從“核算”向“管理”轉變。
2. 以會計數據為基礎,從數據中挖掘價值信息
智能會計以會計數據為基礎,通過對數據的加工和處理,實現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分析與預測。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企業能夠獲取更加全面、準確、及時的信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財務信息的自動生成與輸出。此外,在財務分析中,智能機器人可以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與預測。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企業能夠將海量的數據轉換成有用信息,使管理層及時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和市場趨勢。
(二)應用范圍
智能會計應用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內部審計、成本管理、財務管理等領域。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智能會計將逐步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智能財務是指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和財務大數據,對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的業務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并對生成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挖掘,輔助企業決策者進行決策的智能化技術應用。
智能財務將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智能化稅務管理,隨著國家稅務部門對數據共享要求的提高,稅務管理逐漸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通過智能稅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稅務信息采集、存儲、傳輸、加工、分析和反饋等過程自動化處理,并以財務數據為基礎提供實時稅收信息與分析結果;智能化審計,智能審計是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企業內部控制流程中出現的漏洞和缺陷進行識別和修復,從而減少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智能化成本管理系統對其各項成本支出進行管控,從而實現企業降本增效的目的。
智能財務共享是指利用財務信息系統和物聯網技術將企業內部不同部門和分支機構之間的會計信息進行集成,并實現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分析和報告的一種系統設計方法與技術體系。智能財務共享將通過將各部門及分支機構之間會計信息進行集成,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業務處理自動化以及資源共享等功能,并對會計數據進行整合、處理與分析,以提供更加精準、可靠的財務信息,提升企業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響應能力與應變能力。
三、智能會計下財會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智能會計的監督內容不全面
智能會計的出現對財會監督機制產生了重要影響,傳統財會監督機制需要工作人員根據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和財務收支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監督方案,但在智能會計下,財會人員需要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并且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這就要求財會人員能夠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問題,但是很多財會人員由于工作經驗不足或者專業能力有限,導致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此外,智能會計的出現還需要財會人員能夠在企業中應用和推廣財務數據分析軟件,這就對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國當前的智能會計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大部分企業尚未配備專業的財務數據分析軟件,所以在智能會計背景下,財會監督機制的內容需要更加全面。
(二)智能會計下財會監督工作不到位
隨著智能會計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廣泛應用,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于智能會計技術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智能會計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不佳。管理層對于智能會計技術的認識不足,很多管理者認為智能會計技術只是一種新型會計模式,因此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管理層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在傳統模式下,財務部門人員需要與業務部門人員共同參與到企業各項業務中,因此企業管理層能夠掌握一定的財務信息和業務知識,但在智能會計背景下,由于其數據處理能力較強、數據存儲量較大等優勢,從而使得管理層無法全面掌握企業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
(三)財會監督工作缺乏科學性
傳統財會監督機制主要以人為監督主體,該機制能夠確保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出來,但是在智能化背景下這種監督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財會監督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管理水平,而部分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并未重視財務部門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升;財會監督工作缺乏科學性,這是由于大部分企業并未配備專業財務數據分析軟件以及財會人員開展智能化財務監督工作時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所導致的;財會監督工作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和保障措施,由于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財會監督機制和保障措施,因此在使用智能會計技術對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時存在一定風險和隱患,從而導致智能會計技術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四)財會監督機制存在局限
傳統財會監管機制主要以財務報表為基礎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該機制在智能化背景下雖然能夠滿足智能化管理需求,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智能會計技術應用對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影響較大,傳統模式下企業財務信息是以紙質形式保存在企業內部 ERP系統中,這種方式雖然能夠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但是不利于智能會計技術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目前部分智能會計技術應用系統存在安全漏洞、信息泄露、數據篡改等風險,導致一些企業利用智能會計技術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進而影響了財會監督機制的正常運行。
四、基于智能會計的財會監督機制創新策略
(一)加強智能會計基礎建設
1. 完善智能會計體系
當前,我國的會計基礎工作依然薄弱,在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化建設中,“數據孤島”問題突出,而智能會計系統的建設需要大量數據資源支持。因此,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存儲,確保相關信息的完整和準確性。此外,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財務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在智能會計系統建設中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模塊。智能會計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與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系相結合,針對不同企業、事業單位的業務特點進行分析和設計,確保相關信息能夠真實反映企業、事業單位的發展現狀。此外,要根據智能會計系統建設特點及要求對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并將智能會計系統與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相結合,確保信息共享。
2. 建立數據安全保障機制
在數據安全保障機制中,要提高對數據安全風險的重視程度,增強對數據泄露、篡改等問題的處理能力。在大數據技術下,通過云計算等技術搭建智能化系統,可以有效防范系統出現故障問題或漏洞。此外,要加大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確保工作人員掌握智能會計系統中的數據安全和信息保密等方面知識;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保護制度以及管理體系,將相關責任落實到工作人員身上,這樣可以有效確保智能會計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會出現數據泄露、篡改等問題。
3. 強化業務流程管理
在智能會計系統建設中要充分結合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和設計;要明確智能會計系統中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要制定完善的業務流程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業務流程和業務標準;在業務流程管理制度中要明確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以及責任劃分;在業務標準制定過程中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和調整。
4. 建設智能會計系統
在智能會計系統建設過程中要對傳統會計系統進行優化和改進,通過智能會計技術創新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通過信息技術創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加強財務管理監督等方面來保證智能會計系統在實際應用中不會出現問題。此外,要結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財務管理監督等方面特點進行分析和設計。
5. 強化政府監管職能
在智能會計系統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監管職能作用,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制定完善相關法規制度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以及信用監管體系。除此之外,還要對信息安全、數據保密等方面進行嚴格監管,使其能夠為智能會計系統建設提供保障。政府監管部門在進行監管時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著手加強對企業財務信息、業務數據等方面進行全面監督和管理。
(二)構建智能化財會監督體系
在智能會計技術下,會計行業的監督工作要以財務數據為中心,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和處理,并將其轉化為具有決策能力的信息反饋給相關人員,進而提高財會監督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智能會計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財會監督工作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確保監督工作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智能化財會監督體系,財會部門可以及時將問題反饋給相關人員并給出解決方案。例如,財務部門可以通過智能化會計技術獲取企業的經營信息、運營狀況等數據,并結合相關數據來制定合理的財務計劃;通過智能化財會監督體系,財會部門還可以通過智能會計技術將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并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此外,智能化財會監督體系還能夠根據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財務政策和會計政策,并確保會計信息與企業實際情況相匹配。
1. 建立大數據財會監督平臺
智能會計技術可以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采集,進而形成完整的財會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和處理,進而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財會監督工作。而智能會計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財會監督工作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還能夠提高財會監督的效率。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財會監督工作要以大數據為中心,將大數據技術融入智能化財會監督體系中,從而提高財會監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具體而言,要建立大數據財會監督平臺,這是大數據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基礎;要建立大數據財會監督機制,這是大數據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核心;要建立大數據會計信息系統,這是大數據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保障。通過上述方式能夠在智能會計技術的支持下有效構建大數據財會監督平臺,從而提高大數據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2. 制定完善的財會監督法律法規
智能會計技術能夠為財會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也能夠提高財會監督工作的效率,但是智能化財會監督體系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智能會計技術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企業在開展財會監督工作時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決策,那么智能會計技術可能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智能會計技術需要借助計算機、網絡等設備才能夠運行,這就導致智能會計技術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智能會計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企業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做好風險控制工作,那么就會導致智能會計技術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家應該盡快制定完善的財會監督法律法規,保障財會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在進行財會監督時,相關部門可以結合當前智能會計技術發展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監督措施;同時在進行財會監督時,相關部門還應該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和實施細則,讓智能會計技術能夠為財會監督工作提供更多服務。
(三)構建財會監督技術支持體系
由于智能會計技術在財會監督中的應用,財會監督對象、內容以及手段等均會發生變化,因而需要對會計核算和管理制度體系進行調整與完善,以適應新形勢下智能會計技術在財會監督中的應用。要加快智能會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普及和推廣,推動智能會計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通過智能會計技術,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并將企業財務信息和業務數據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對企業運營情況的動態監測。
智能會計技術在企業財務信息管理中的應用需要依賴于良好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智能會計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需要通過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安全保障機制來實現對企業財務信息和業務數據的全面監控和管理。首先要從技術層面上來保障企業財務信息系統、業務數據系統和管理軟件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并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問題;其次要建立健全財會監督檢查機制,對財會人員在執行財經紀律方面所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有效處理;最后還要構建完善、高效的財會監督預警機制,能夠及時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隱患。通過構建健全、高效的財會監督預警機制,可以將智能會計技術對企業財務信息和業務數據進行全面監控和管理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要確保智能化財會監督技術能夠在智能會計技術應用過程中發揮其應有價值。
(四)培養復合型財會監督人才
財會監督機制的創新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智能會計的背景下,傳統會計人員應具備專業的財會監督知識,而智能會計則可以實現財會監督數據的實時獲取和處理。因此,財務人員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知識結構,主動學習智能會計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養和培訓,使其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智能會計軟件,在工作中不斷地創新和實踐,真正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此外,企業還可以與高校聯合開展智能會計和財會監督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實習,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平臺,而且還可以促進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
1. 強化財會監督人才的培養
企業應該加大對財會監督人才的培養力度,注重培養復合型財會監督人才。在財會監督工作中,需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同時也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企業應該重視對復合型財會監督人才的培養。企業應該定期組織財會監督相關培訓,使財務人員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企業應積極開展財會監督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鼓勵財務人員積極參加各種財會監督方面的學術研討會和培訓班;企業還可以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積極開展與高校之間的校企合作活動,通過高校對財務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指導,幫助財務人員更好地適應智能會計時代下的財會監督工作。
2. 加強財會監督人才與智能會計之間的交流合作
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出高質量的財會監督人才,企業可以定期組織財會監督人才與智能會計的交流合作活動,從而不斷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企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使財會監督人才能夠及時獲取和處理智能會計的信息數據,從而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以便更好地開展財會監督工作。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智能會計為財會監督提供服務支持,使財會監督人員可以通過智能會計獲取大量的數據信息和其他業務信息,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地監督和控制,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五、結語
在智能會計的背景下,財會監督機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財會監督機制已經不能滿足智能會計的需要,必須進行創新。智能會計能夠幫助財會人員快速處理大量數據,減少工作強度和壓力,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率;智能會計能夠及時發現財務數據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反饋給相關部門,大大提高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智能會計能夠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在智能會計背景下,財會監督機制要及時轉變觀念、創新管理方法;要建立健全財會監督體系,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訓與教育,不斷提高其專業素養;要加快對財會監督機制的完善與創新,在保證質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監督機制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對智能會計技術的研究力度,通過不斷完善智能會計系統來保證其正常運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智能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喻凱.借鑒共享模式創新監督路徑構建政府組織財會監督新體系[J].預算管理與會計,2021(07):59-66.
[2]續慧泓,楊周南,董木欣.基于會計管理活動論的智能會計宏觀作用機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7(05):48-58.
[3]董月軒,邢菁.基于智能財務的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金融文壇,2021(08):131-133.
[4]楊素芹,韓開軍.基于ⅡA三線模型的地方高校財會監督與審計監督協同機制研究[J].會計師,2022(04):31-35.
[5]卿文潔,張貽旺,祝子麗.財會監督與其他監督的數字化協同機制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22,38(04):84-100.
[6]董木欣,續慧泓,楊周南.智能財會監督體系構建:基于智能化環境論視角[J].會計與經濟研究,2022,36(03):12-18.
[7]曹維娜.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究——以閩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學與信息化,2022(18):153-155.
[8]黃芳.基于智能財務共享平臺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10):76-78.
[9]王廷.關于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會監督機制的思考——基于湖南省婁底市的調研分析[J].財政監督,2020(20):51-58.
[10]陸峰,汪鴻翔.新形勢下創新預算單位財會監督管理的思考——以大荔縣為例[J].西部財會,2022(12):74-76.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PYTHON在財務管理案例中的應用課程建設”(項目編號:220600116201331)。
(作者單位:海南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