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了實現臺灣欒樹科學育苗,培育園林綠化樹種,本文通過分析不同育苗密度下該苗木生長情況,研究育苗密度對該樹種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徑以及冠幅4個指標的影響。研究表明,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徑以及冠幅等4個指標的生長情況均有一定影響;在5個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處理3(9 cm×9 cm)、處理4(12 cm×12 cm)和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臺灣欒樹苗木成活率最佳;處理3(9 cm×9 cm)、處理4(12 cm×12 cm)和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臺灣欒樹苗木苗高生長最佳;處理4(12 cm×12 cm)、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臺灣欒樹苗木地徑生長最佳;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生長最佳。綜合分析可知,在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臺灣欒樹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徑和冠幅等4個指標的生長情況總體較好,適宜推廣。
關鍵詞 臺灣欒樹;育苗密度;生長指標
中圖分類號 S7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07-0062-04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ling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ZENG Dasheng
(Quanzhou Forestry Bureau, Quanzhou 36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scientific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and cultivate large landscaping tre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row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seedling densities, and studies the effects of seedling density on four indicators of survival rat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of the tree species.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eedling density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four indicators, including survival rat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Among 5 different seedling density treatments, the survival rate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was the best at seedling densities of Processing 3(9 cm × 9 cm),Processing 4(12 cm × 12 cm), and Processing 5(15 cm × 15 cm); The height grow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is optimal at seedling densities of Processing 3(9 cm × 9 cm),Processing 4(12 cm × 12 cm), and Processing 5(15 cm × 15 cm); The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is optimal under seedling densities of Processing 4(12 cm × 12 cm)and Processing 5(15 cm × 15 cm); The crown width grow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is optimal under a seedling density of Processing 5(15 cm × 15 cm).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under different seedling density treatments, the survival rat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of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s under a seedling density of Processing 5(15 cm × 15 cm) showed overall good growth, which wa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words Koelreuteria elegans; seedling density; growth indicators
臺灣欒樹[Koelreuteria elegans (Seem.) A. C. Smith subsp. formosana (Hayata) Meyer]為無患子科欒樹屬,又名苦楝舅、五色欒華,屬于落葉喬木[1-2],多在園林庭院綠化等方面推廣種植[3-4]。該樹種耐旱性強,生長較快,高可達10 m,樹干通直,主干明顯且分叉少,樹葉為二回羽狀復葉,樹冠為傘形,秋季開花,花期較長,花序為頂生圓錐花序,果實紅碩,果實干枯后呈褐色[5-6],經濟價值較高,具有較廣闊的市場[7]。該樹種喜高溫高濕環境,以濕潤肥沃土壤種植為佳,喜光照,宜春季種植,主要病蟲害有流膠病、欒樹蚜蟲和桃紅頸天牛等[8-9]。因臺灣欒樹具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耐旱性,且較適應鹽堿地條件,關于臺灣欒樹的研究主要關注鹽分脅迫、干旱脅迫對其幼苗生長的影響[10-11],部分學者對該樹種混交造林領域開展研究[12-13]。在苗圃實際生產過程中,影響臺灣欒樹苗木生長的因素有很多,如光照、水分、土壤以及施肥情況等,如何快速促進臺灣欒樹苗木成活、健壯成長,不同育苗密度怎樣影響臺灣欒樹苗木生長等問題也有待深入探究。當前,臺灣欒樹育苗密度相關研究較少[14-15],對臺灣欒樹進行育苗研究具有較高經濟價值[16-18]。因此,本文通過分析不同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生長的影響,研究其在不同育苗密度下的成活率、苗高、地徑以及冠幅指標,為該樹種樹苗培育生產提供一定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研究區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夏季多雨,氣候資源豐富,土壤類型多樣,以紅壤、磚紅壤為主。試驗地選擇泉州豐澤區清源街道清源山腳下營養肥沃、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及澆灌方便的試驗耕作苗圃,苗圃耕作前須進行一次殺菌消毒。試驗地年均降水量1 800 mm,年均氣溫23 ℃,年均日照時數1 880 h。
1.2 試驗方法
2021年春季,將飽滿健康無病蟲害種子進行一次消毒后,通過浸泡澆水促使種子發芽,然后將發芽的種子種植于苗圃。種子發芽后采用單因子隨機組合進行配置,設置5個不同育苗密度的試驗處理,分別為處理1(3 cm×3 cm)、處理2(6 cm×6 cm)、處理3(9 cm×9 cm)、處理4(12 cm×12 cm)和處理5(15 cm×15 cm)。每個處理種植100顆已萌芽的種子,各處理分別進行3次重復。試驗期間,雇傭苗圃工人看管樹苗,須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若發現雜草及時拔除。2022年春季,測量苗木發育情況,主要測量成活率、苗高、地徑和冠幅。研究分析不同育苗密度對相關指標的影響。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6等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苗密度對苗木成活率影響
成活率是育苗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直接影響苗木種植的經濟效益。不同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成活率生長的影響如圖1所示。育苗的成活率從大到小依次為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2>處理1,其中處理3的苗木成活率最大,處理1的苗木成活率最小。通過方差分析可知,處理3苗木成活率與處理4、處理5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處理5苗木成活率與處理2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2苗木成活率與處理1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成活率生長存在一定的影響,處理3的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成活最有利,但與處理4、處理5育苗密度下苗木成活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5個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9 cm×9 cm育苗密度下苗木成活率最高,且與12 cm×12 cm、15 cm×15 cm育苗密度間苗木成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育苗密度對苗木苗高影響
不同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苗高的影響如圖2所示。不同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苗高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其中處理5的苗木苗高最高,處理2的苗木苗高最低。通過方差分析可知,處理5育苗密度下苗木苗高分別與處理4、處理3育苗密度下苗木苗高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3育苗密度下苗木苗高與處理1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1育苗密度下苗木苗高與處理2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苗高有一定的影響,其中處理5的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苗高生長最有利,但與處理4、處理3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5個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15 cm×15 cm的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苗高生長最佳,與12 cm×12 cm、9 cm×9 cm育苗密度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育苗密度對苗木地徑影響
地徑是反映苗木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苗木地徑與移植栽培的成活率有關。不同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地徑的影響如圖3所示。不同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的地徑由大到小依次為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其中處理5育苗密度下樹苗地徑最大,處理1育苗密度下樹苗地徑最小。通過方差分析可知,處理5育苗密度下樹苗地徑與處理4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4育苗密度下樹苗地徑與處理3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3育苗密度下樹苗地徑與處理2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2育苗密度下樹苗地徑與處理1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地徑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處理5的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地徑生長最有利,但與處理4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5個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15 cm×15 cm的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地徑生長最佳,且與12 cm×12 cm的育苗密度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不同育苗密度對苗木冠幅影響
不同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生長的影響如圖4所示。不同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由大到小依次為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其中處理5育苗密度下苗木冠幅最大,處理1育苗密度下樹木冠幅最小。通過方差分析可知,處理5育苗密度下苗木冠幅與處理4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4育苗密度下苗木冠幅與處理3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3育苗密度下苗木冠幅與處理2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2育苗密度下苗木冠幅與處理1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生長有較大的影響,其中處理5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生長最有利,且與處理4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5個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15 cm×15 cm的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生長最佳,與其他不同育苗密度的處理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與討論
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徑以及冠幅4個指標能直觀反映臺灣欒樹苗木生長情況,影響苗木移栽成活率,故本文將這4個指標作為研究內容,為苗木生長及移植提供參考。通過試驗分析可知,育苗密度對臺灣欒樹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徑以及冠幅等4個指標的生長情況均有一定影響;在5個不同育苗密度處理中,處理3(9 cm×9 cm)、處理4(12 cm×12 cm)和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成活率最佳;處理3(9 cm×9 cm)、處理4(12 cm×12 cm)和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苗高生長最佳;處理4(12 cm×12 cm)、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地徑生長最佳;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冠幅生長最佳。通過綜合分析可知,處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下臺灣欒樹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徑以及冠幅等4個指標的生長情況總體較好,適宜推廣。
參考文獻
[1] 莊樹淵. 福建晉江常用園林樹種綜合評價分析[J]. 亞熱帶植物科學,2014,43(3):246-250.
[2] 李金良. 泉州市引種臺灣珍貴樹種試驗初報[J]. 林業勘察設計,2011(1):179-181.
[3] 林武星,朱煒,聶森,等. 臺灣海岸鄉土樹種引進應用的初步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3):59-65.
[4] 李新樂. 福州市綠化樹種的調查與分析[J]. 園藝與種苗,2014,34(10):38-43,54.
[5] 張文盛. 福州大學城行道樹綠化現狀調查與分析[J]. 防護林科技,2018(4):62-63.
[6] 李榮彩,周金火,黃碧麗,等. 泉州市區行道樹引種應用效果綜合評價[J]. 廣東園林,2012,34(2):72-77.
[7] 谷凌. 鹽分及干旱脅迫對臺灣海桐和臺灣欒樹的影響研究[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8] 湯宏標. 多視角下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初探:以龍巖大道為例[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61-64.
[9] 林文洪,劉文,曾曉輝,等. 珠三角濱海區抗風耐鹽堿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J]. 中國園藝文摘,2009,25(4):63-64.
[10] 林武星,黃雍容,朱煒,等. 干旱脅迫對臺灣欒樹幼苗生長和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4,12(5):52-56.
[11] 黃雍容,林武星,聶森,等. 鹽脅迫下臺灣海桐和臺灣欒樹抗氧化代謝和有機溶質積累的變化[J]. 生態學雜志,2014,33(12):3176-3183.
[12] 李茂瑾. 沙質海岸后側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造林初步研究[J]. 綠色科技,2016(17):61-62.
[13] 林武星,朱煒,林偉東,等. 沿海沙地木麻黃與臺灣欒樹混交造林技術研究[J]. 防護林科技,2022(4):33-34,38.
[14] 林武星,李秀明,葉功富,等. 臺灣欒樹苗木生長規律和育苗技術研究[J]. 防護林科技,2009(5):3-4,37.
[15] 孫佳婷,劉舒雅,陳云,等. 臺灣欒樹實生后代表型性狀遺傳多樣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種,2023,21(15):5160-5168.
[16] 王嵐,安勐潁,王自在,等. 12種綠化喬木苗期抗旱性評價[J]. 湖北農業科學,2017,56(7):1279-1283,1288.
[17] 林武星,聶森,谷凌,等. 干旱脅迫對臺灣欒樹幼苗營養吸收的影響[J]. 林業勘察設計,2016,36(1):16-18,23.
[18] 林武星,黃雍容,聶森,等. 臺灣欒樹幼苗生長及營養吸收對鹽脅迫的響應[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33(4):17-22.
(責編:張 蓓)
作者簡介 曾達勝(1986—),男,福建泉州人,林業技術員,從事營造林和林業執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