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倩 黃正平 吳佐海
摘? 要? 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經驗,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起來,不斷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更是新時代黨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的必然要求。南通市瞄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目標,著力建設理論宣講高地,創造性推動理論宣講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黨的創新理論;理論宣講;啟示
中國共產黨是始終高度重視理論武裝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強調“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首要政治任務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南通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履行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全民性、全社會、全過程推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銘刻腦海、扎根心田、融入血脈,成為廣大黨員干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南通市瞄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目標,著力建設理論宣講高地,不斷向理論宣講高原、高峰邁進,推動理論宣講“南通現象”向理論宣講“南通經驗”轉變,進而形成理論宣講“南通范式”,《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予以關注報道。
一、南通理論宣講工作的主要經驗
(一)在理論宣講工作體系構建上,從培育“理論宣講名嘴群體”向打造“理論武裝共同體”邁進,實現“講學研”全程聯動、一體推進
南通市注重協調各方面力量,加強理論宣傳大格局建設,著力推進理論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
探索宣講新理念。始終重視理論宣講理念和實踐的雙向互動,在大量生動實踐基礎上,不斷更新提升理論宣講理念,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推動新實踐、新提升。先后總結形成了基層高質量的理論供給就在于高質量的理論工作,理論宣講中央有要求、基層有需求、理論宣講者有追求等開展理論宣講的十個理念,推動理論宣講向全民性、全過程、全社會發展。
壯大宣講品牌群。深入實施理論宣講品牌化戰略,使理論宣講既有活動流量,又確保內容質量。全市各地積極創新、因地制宜,集中涌現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形成了啟東市“理響東疆”、崇川區“青騎兵”、海安市“理論集市宣講超市”、如東縣“四支隊伍講理論”、海門區“紅燕送理”等縣市區級理論宣講品牌群以及海角之聲、青啟之聲、杏壇宣講團等鄉鎮街道級理論宣講品牌群。這些理論宣傳特色品牌,深受廣大干部群眾好評,有效解決了基層黨員群眾坐不住、聽不懂、學不進等問題,為南通建設宣講高地提供了有力基礎和支撐。
打造宣講共同體。積極把握理論宣講工作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整合資源、開展合作。南通市委宣傳部與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組建新時代理論武裝研究中心,交流理論學習體會,研究理論武裝規律,總結基層實踐經驗,培訓城鄉理論宣講骨干,讓基層理論宣講名嘴走進大學課堂,讓大學專家學者走進城鄉基層,發揮地方和高校的雙重主動性和積極性,打造理論宣講“講學研”共同體,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武裝規律性認識,提升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由南通大學新時代理論武裝研究中心申報的課題《新時代基層理論武裝的實踐及經驗研究》《中國共產黨理論武裝的百年歷程及基本經驗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形成了《培育“名嘴群” 說好“百家話”》等一批高質量理論武裝工作研究成果,為做好理論武裝工作提供了有力學理支撐。同時,理論宣講共同體正穩步有序地從本市向本省、全國拓展,如皋市姚呈明理論武裝工作室先后在陜西省漢中市洋縣、青海省貴德縣設立工作站,通州區曹榮琪理論宣講工作室在宿遷市宿豫區、浙江省瑞安市建立合作關系,均在省內外產生了積極效應。
(二)在理論宣講人才隊伍建設上,從強調規模效應向賡續奮斗精神邁進,實現“宣講員”全面發展、薪火相傳
南通市始終將組建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文化知識廣博、職業道德高尚、宣講本領出眾的理論工作隊伍作為重要任務來抓,持續加大教育培訓,強化激勵引導,涌現出一批批常年活躍在群眾身邊的宣講骨干、百姓名嘴。
優化三維結構。在市級層面選培“十”位理論宣講名師、縣級層面培育“百”位理論宣講名嘴、鎮村層面培養“千”名理論宣講員,組建以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領軍,各地各部門專家學者、黨員干部、百姓名嘴等6000多人組成的常態化宣講隊伍——南通市黨的創新理論“燎原”宣講團,構建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機關部門協調互動、理論宣講員相互帶動的理論工作隊伍建設格局,推動理論傳播星火燎原、深入人心。
創新三項機制。建立激勵引導機制,積極開展“名師、名嘴”階梯式評定,營造尊重、關愛理論人才的良好氛圍。建立導師指導機制,從黨校、高校專家教授中遴選9位政治強、學術優、宣講好的理論名師,成立“理論名師工作室”。依托各地宣講骨干,建設23家 “理論武裝工作室”“理論宣講名嘴孵化工作室” “ ‘四史宣講工作室”等,通過“青藍工程”“導師制”等方式,建強宣講隊伍。建立“賽、訓、研、備、審、講、悟”為一體的“鏈式”百姓名嘴群體孵化機制,特別是在集體備課、課件評審中把牢政治導向。組織實施百姓名嘴“30×50孵化工程”(30名百姓名嘴每人培養50名理論宣講員),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集訓營”活動,讓百姓名嘴群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賡續“三心”基因。南通市始終把德才兼備作為理論宣講員培養的“黃金標準”,理論宣講群體在長期的理論宣講實踐中積淀形成了對黨忠心、對理論專心、對宣講熱心的優良傳統。在百姓名嘴師徒結對中,一群群名嘴育人先垂范、傳藝更傳德,推動理論宣講員立業先立志、講理更講德。同時,圍繞理論要點、時事熱點、思想疑點和工作重點,積極舉辦各類政治理論學習、系列化“理論沙龍”“學習研討班”等,展開自由研討、頭腦風暴,相互學習、互相啟迪,提升政治自覺、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在理論宣講分眾傳播實踐上,從滿足黨員干部需求向創造全社會理論需求邁進,實現“供需配”全面精準、良性互動
聚焦不同對象特點和群體需求,南通市注重從供給端入手,推進理論宣講結構性改革,著力通過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傳宣講,在提升“精準度”上下功夫,增強輻射力、感染力。
宣講活動對象化。在理論宣講主體上,廣泛開展“請進來、聚起來、送下去、走出去”活動,組織領導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深入講、理論骨干示范講、鄉賢能人廣泛講、文藝骨干說唱講、先進典型巡回講、黨員群眾參與講、青年學生競賽講、企業商圈輪流講、鄰里同行互動講;在理論宣講受眾上,由黨員干部延伸到全社會,實現全民性理論宣講。針對“兩新”組織、企業職工,側重從經濟形勢切入;針對青年學生,側重從黨史國史切入;針對外國來華留學生,側重從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等切入,連續3年組織本地院校外國留學生參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路線、觀看京劇表演、舉辦新年聯歡會等活動,在跨文化交流中講好黨的故事、傳播黨的聲音,《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宣傳推介。
宣講內容分眾化。集中全市力量、堅持集體攻關,在分眾化宣講的基礎性工作、規范化運行上持續探索、綿綿發力。2023年,組建由黨校高校理論教師、基層理論名嘴、相關行業系統負責同志參與的工作團隊,以委托課題方式,緊扣分眾化、對象化要求,編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眾化宣講提綱匯編》,為開展農村群眾、企業職工、機關干部、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婦女群眾、青少年八類群體的理論宣講,量身打造可資借鑒的備課指南,讓廣大干部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同感持續升溫,推動“燎原式”理論宣講品牌靶向傳播、精準覆蓋。
宣講形式互動化。結合基層干部群眾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和接受能力,通過面對面式、圍聊座談式、集市點單式等方式,結合有獎問答、道情說唱、評彈山歌、快板演繹等形式開展分眾化宣講,用群眾熟悉的話語體系和喜歡的表達形式把黨的創新理論說清楚、講明白,確保講到群眾“心窩里”,在心中扎根、發芽,從而催生新的理論需求。啟東市創新開展“從冬奧看中國”微宣講,推出“我在‘墩墩家里講冬奧”系列微視頻22集,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時代,使冬訓宣講既“講理”又“潮炫”。海安市運用“理論+文藝”,以傳統唱鳳凰、黃梅戲、水鄉道情、評書等藝術形式展現聯系和結合本地實際的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活講新黨的創新理論。海門區組建了“紅色大喇叭”“小巷黨課”“文藝輕騎兵”“黨建小場心”等40多個基層理論宣講隊,覆蓋全區298個基層村(居)民委員會,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小故事闡釋大道理。
(四)在理論宣講傳播媒介拓展上,從有形陣地覆蓋向有效空間覆蓋邁進,實現“理論圈”全面融合、無縫對接
南通市大力延伸和拓展理論觸角,構筑傳播順暢的理論“船”和思想“橋”,做到理論傳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有形、有力、有效“三覆蓋”。
傳統陣地“活”起來。在注重盤活傳統理論宣講陣地“存量”的同時,又高度重視創設新的增量,讓“存量”變成“大量”,讓“變量”變成“增量”,形成一大批目的明確、創新性強、互動性強的理論武裝“眾傳空間”,推動“理論之氧”及時輸送到城鄉基層“毛細血管”。打造生產一線型陣地,在鄉村、工廠企業搭講臺、建平臺,形成了如東縣車間課堂、船頭課堂以及海安市23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品牌。打造群眾身邊型陣地,在社區小巷、村居鄰里搭講臺、建平臺,涌現了海安市“老兄弟圍聊會”、海門區“奮斗學習社”、啟東市“鎮村史館講理論”等典型。打造理論沙龍型陣地,在機關企事業單位搭講臺、建平臺,形成了市委宣傳部“理論沙龍”、市委辦公室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等特色載體。打造“三堂融合”(理論講堂、社科講堂、道德講堂)型陣地,在城市中心、繁榮商圈搭講臺、建平臺,形成了崇川區“江海大講壇”、如皋市“東皋大講堂”等知名陣地。
線上線下“串”起來。堅持以“系統思維”為引領,發揮媒體理論宣傳主渠道作用,融合“報、刊、臺、網、端、微”等媒體,構建起全天候、立體化理論傳播矩陣,開設理論傳播專題專欄,開展網上云宣講、現場云直播。連續多年通過理論名師精心策劃、宣講名嘴精準表達、線上線下精細傳播等方式,從線下走到線上、從線上回到線下,策劃制作《從“三只雞”看解放思想》《新思想·名嘴說》《學黨史開新局·青年名嘴悟思想》等微視頻,上線“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組建微視頻巡講團開展線下巡回宣講。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精心制作《新思想·名嘴說》系列視頻。啟東市組織開展“理響東疆”云宣講研討會,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
理論空間“長”出來。通過高水平隊伍、有節奏安排、高密度頻次、大容量內容的理論宣講構筑起大量近距離、可參與的理論工作空間,達到有效覆蓋。緊扣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及歷次全會精神,發揮“十百千”理論宣講隊伍優勢,市縣兩級選優配強隊伍組建黨委宣講團,著力構建市委宣講團宣講到縣、縣委宣講團宣講到鎮、“百姓名嘴”宣講到基層一線的三級宣講網絡,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講活動,每年開展主題化、分眾化、對象化基層宣講萬場以上。組織開展“牢記諄諄囑托 建設幸福南通”“強國復興有我”主題活動,大力開展“學習新思想、迎慶二十大”萬場宣講進基層活動。在每年基層黨員冬訓期間,各級各類的宣講骨干更加活躍,各種各樣的工作空間不斷涌現,各式各樣的宣講活動鋪天蓋地,各色各樣的宣講形式競相斗艷,人們學理論、議理論、講理論、用理論的氛圍十分濃厚,成為一年一度江海大地黨員干部群眾期盼熱望的盛大“理論節日”,南通市連續多年獲評全省冬訓工作優秀組織單位。
(五)在理論宣講話語方式創新上,從“向下扎根”求實效向“百花齊放”成風格邁進,實現“方法論”全面集成、交融共享
理論工作的實際成效最終要看是否能走進群眾心坎、得到真心認同。南通市注重通過理論話語方式創新,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辦法,不斷提升理論傳播實際效果,將面上的“總體漫灌”和因人制宜的“精準滴灌”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全面精準第一位。理論宣講首先要解決“對不對”“準不準”的問題,然后解決“好不好”“美不美”的問題。南通市理論宣講工作者堅持理論宣講必須以理論學習、理論研究先行,樹立用學術講理論的意識,使理論宣講更有高度、深度和厚度。理論學習上要求“全面、持續、深入、系統”,理論研究上要求“專注、溯源、比較、廣博”,理論宣講上要求“全面、精準、重點、通透”,推動理論宣講者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不斷提升把理論大餐化為群眾口糧的能力。
全面領會講精彩。南通市廣大基層理論宣講者堅持“得其門而入,更要悟其道而出”。理論宣講工作的第一步是“就文本讀文本”,就是學原著讀原文,這是講準理論的前提,必須學懂、弄通、吃透。第二步是“離開文本看文本”,結合理論宣講對象的實際情況、社會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歷史縱向和空間橫向比較,提升對文本的認識深度、高度和廣度。三是“回到文本講文本”,宣講時緊扣文本內容和觀點。基層理論宣講者只有在學習和鉆研基礎上,才能夠一朝頓悟,功到自然成,發他人所未發之秘,辟他人所未辟之境。
全心傳播理論美。理論之美,在于展呈心心相悅的溝通之美,南通市基層理論宣講者把聽眾看成充滿思想活力的生動個體,以崇高呼喚崇高,以力量催生力量,以激情點燃激情,聽眾感受到的是霧霾散盡、撥云見日般暢快。理論之美,在于體現不斷精進的節奏之美,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需要有強烈的宣傳節奏,踩準節點,高潮迭起,顯現出理論傳播的美好節奏。理論之美,在于傳達理論宣講的藝術之美,南通市理論宣講者追求既有定力又有活力的宣講效果,不斷學習和積累,讓每一場宣講都有新的理論、新的觀點、新的信息,讓聽眾百聽不厭,在有韻有味、有形有質中傳播理論、振奮人心。
二、南通理論宣講工作的有益啟示
(一)把講政治放在首位
理論宣講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作為理論宣講工作的參與者、實踐者、組織者和推動者,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掌握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科學的方法論,進一步深刻認識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站穩政治立場,以過硬政治素質完成首要政治任務,在堅決捍衛“兩個確立”、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中,不斷推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要把握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客觀規律,深入分析理論宣講的群眾訴求、基層需求和工作要求,把想說的和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挖掘、掌握干部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興趣和要求,努力在宣講的精準性上下功夫,在表達的精彩性上有突破,在受眾的滿意度上見成效,力求實現分眾化基礎上的大眾化,實現需求與供給一致,提高理論傳播針對性、有效性,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講進群眾心坎、講出時代強音,各級宣傳部門注重對理論需求進行仔細梳理、科學引導,幫助干部群眾樹立正確認識、動機、興趣,激發內生動力,實現精準灌溉,使干部群眾更廣泛的理論需求得到滿足,更多的理論問題得到解答,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起磅礴力量。
(三)學懂弄通做實理論
理論宣講要始終以理論為主體和底色。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者要帶頭學理論、講理論、用理論,做到真學真懂、真學真悟、真學真信、真學真用。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認認真真、逐字逐句研讀權威理論讀物,深入領會其中蘊含的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要強化問題導向,在書本中找答案,在調查中善歸納,在備課中尋思路,在交流中促靈感,在踐行中做表率,努力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講學研透徹。
(四)樹立系統推進觀念
理論宣講要樹立全局觀念、系統思維、長遠眼光,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者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理論宣講工作要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讓理論宣講工作各要素協調聯動、和諧互動。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有利因素、有效資源,凝聚廣泛共識、形成發展合力。通過構建理論宣講共同體,以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目標追求、共同的利益訴求、共同的高效行動,創造性推動理論宣講工作高質量開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發展中,實現最大范圍的大眾化、最大程度的通俗化。
本文系2020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立項一般項目“新時代基層理論武裝的實踐及經驗研究”(編號 20BDJ003)的階段性成果。
(戚小倩系中共南通市委黨校副教授,南通大學新時代理論武裝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黃正平系南通大學新時代理論武裝研究中心主任;吳佐海系南通大學新時代理論武裝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