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光 邊步榮 朱軍
摘要:南京某地鐵車站深基坑采用“地連墻+內(nèi)支撐”的支撐體系,為了研究地連墻的剛度對于圍護結構側移和內(nèi)支撐受力的影響,以車站深基坑的標準段為研究載體,建立二維數(shù)值分析模型,對比分析并且總結圍護結構剛度變化引起地下連續(xù)墻側向位移,內(nèi)支撐彎矩變化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圍護結構剛度增加后,地下連續(xù)墻水平側移最大值所在位置下移,圍護結構剛度提升對于減小圍護結構水平側移效果不顯著;混凝土支撐正彎矩值隨著圍護墻剛度的增大而減小,負彎矩值隨著圍護墻剛度增大而增大,設計時通過增加圍護墻剛度來控制混凝土支撐彎矩是不經(jīng)濟的。
關鍵詞:圍護結構剛度;地下墻側移;數(shù)值分析;內(nèi)支撐彎矩
0? ?引言
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交通擁堵問題成為限制城市發(fā)展的重要瓶頸之一,為了緩解這一問題,以地鐵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因旅客運輸量大、準點率高和環(huán)境影響效應低等優(yōu)勢,在我國大中型城市得到了快速發(fā)展[1]。
地鐵車站通成修筑在城市中心區(qū)域或近郊,周邊環(huán)境復雜,各種構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給地鐵車站的修建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地鐵車站規(guī)模大、結構復雜、工序繁瑣,也給地鐵車站修筑過程中的變形控制帶來了諸多困難[2],尤其是軟土高壓縮性、強度低、承載力低的土體特性,更是給地鐵車站的施工帶來了很多困擾,因此在地鐵車站基坑開挖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基坑的變形監(jiān)測與控制[3]。
為了給車站基坑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需要在基坑施工前,根據(jù)項目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支撐形式和施工工序,準確預測基坑的變形和受力形式。近年來眾多學者對基坑開挖引起的地表變形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路林海等[4]建立了考慮土與結構協(xié)同工作的三維數(shù)值模型,研究了支護結構與主體結構相結合設計方案下基坑的圍護樁側移、坑外地表土體沉降和坑底土體回彈規(guī)律,為類似工程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慕煥東等[5]對基坑開挖過程中,支護結構側向位移變化規(guī)律開展3組小比尺模型試驗,探討基坑開挖后基坑支護樁身位移變化規(guī)律,對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理論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任建西等以西安黃土地區(qū)首個半幅鋪蓋法地鐵車站基坑為工程背景,對中立柱的變形機理及變形規(guī)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坑底土體隆起影響最為顯著。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撐加路面板組成的臨時路面系統(tǒng)和分八步實施的施工工序,可減小中立柱沉降值。
上述研究內(nèi)容為本文車站深基坑車站維護結構的分析提供了良好參考。但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qū)地質(zhì)條件差異大,本文以南京市某地鐵車站深基坑進行規(guī)律進行施工模擬,得到了不同工況下深基坑的變形規(guī)律。在模型中對地連墻剛度進行了多種情況對比,以分析圍護結構剛度對于圍護結構的側移和圍護結構內(nèi)力的影響,研究結果可為地連墻設計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1? ?工程概況
南京某地鐵車站為地下二層標準車站,車站外包總長169m,標準段寬度19.7m,基坑開挖深度16.7~18.2m。開挖范圍內(nèi)土層主要是黏土和粉質(zhì)黏土。車站開挖施工采用半蓋挖法施工,共設置29根格構柱。主體圍護結構采用800mm地下連續(xù)墻,較基坑底部深28.46~30.05m。標準段及端頭井采用4道支撐加一道換撐,第一道采用800mm×1200mm混凝土支撐,標準段第二至四道采用Φ609、16mm厚鋼管撐,水平間距3m。
2? ?有限元模型分析
2.1? ?計算模型建立
對應于車站基坑實際開挖方法,取地鐵車站標準段作為分析對象,建立2D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分析先施工地連墻和格構柱,然后依次進行基坑開挖。
為了模擬方便,將實際第一層土方開挖從冠梁底部改為從地面開始開挖,每一次開挖都隨挖隨撐。第一次開挖至1.6m,第二次開挖到6.58m,第三次開挖到10.3m,第四次開挖到12.5m,第五次開挖到基坑底。模型選取范圍與基坑的開挖深度,土層的性質(zhì)以及基坑的形狀有關[6-7],一般情況下對模型豎向的取值范圍約在1~2倍的基坑開挖深度[8]。
基坑的開挖深度為16.9m。取模型的尺寸為56.5m×
90m×16.9m。對于模型進行如下假設:
土體和支護結構的材料為各向同性,土體的本構模型選用修正摩爾庫倫,混凝土和鋼結構設置為彈性模型[9]。
定義土體屬性為2D實體單元,地下連續(xù)墻及鋼筋混凝土水平支撐為1D梁單元,水平鋼支撐為1D桁架單元[10-11]。不考慮排水固結及地下水滲流的影響。
2.2? ?參數(shù)選取
現(xiàn)場的地質(zhì)情況較為復雜,現(xiàn)結合開挖現(xiàn)場地質(zhì)報告,將模型的土體進行合理簡化,得到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如表1所示。
2.3? ?方案設計
設置3種不同的圍護墻剛度,來研究圍護墻剛度對基坑變形的影響。該基坑地連墻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連續(xù)墻厚度為800mm,將剛度設置為EI,設置以下3種工況研究地連墻剛度對基坑變形的影響。
方案一:地連墻選用C35混凝土,厚度為800mm。剛度為EI;方案二:地連墻選用C30混凝土,厚度為650mm。剛度約為0.75EI;方案三:地連墻選用C35混凝土,厚度為1000mm。剛度為1.25EI。
3? ?結果分析
3.1? ?不同剛度下圍護墻側移分析
不同圍護結構剛度下圍護結構水平位移如圖2所示。在第五次開挖完成后,各個方案下地連墻水平側移最大值位于基坑開挖深度0.9~1.1倍之間。在原剛度EI條件下,地下連續(xù)墻最大水平偏移值為10.38mm。當?shù)叵逻B續(xù)墻剛度變成原來的0.75倍時,地下連續(xù)墻最大水平偏移值為12.2mm,與原剛度下結果相比增大了約10.53%。而當?shù)叵逻B續(xù)墻的剛度變成原來的1.25倍時,地下連續(xù)墻最大水平側移值為9.58mm,比原剛度結果小了7.7%。且隨著地連墻剛度的增加,地連墻最大水平側移值所在位置下移。
3.2? ?不同剛度下圍護結構內(nèi)力分析
圍護結構內(nèi)力在不同的圍護結構剛度下有著不同的分布狀況,通過上述3種圍護墻剛度下的數(shù)值分析模型,分析開挖完成后標準段某處圍護結構的內(nèi)力。各圍護墻剛度下混凝土支撐彎矩分布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混凝土支撐的正彎矩隨著圍護墻剛度的增大而減小,混凝土支撐負彎矩則隨著圍護強度增加而增大。但是3種圍護墻剛度下混凝土支撐正負彎矩最大值絕對值之和變化很小。可以近似的認為,混凝土支撐彎矩分布隨著圍護墻剛度的增大,彎矩曲線沿著彈性混凝土支撐單元截面上移。
當圍護墻剛度為0.75EI時,跨中彎矩為2441.42kN·m。原圍護墻剛度為EI時,跨中彎矩為2398.06kN·m。而當圍護墻剛度變?yōu)?.25EI時,跨中彎矩為2257.57kN·m。
4? ?結束語
為了研究地連墻的剛度對于圍護結構側移和內(nèi)支撐受力的影響,以車站深基坑的標準段為研究載體,建立二維數(shù)值分析模型,對比分析并且總結圍護結構剛度變化引起地下連續(xù)墻側向位移,內(nèi)支撐彎矩變化規(guī)律。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1.25EI圍護結構剛度下的水平位移與原剛度EI下相比的減小了7.7%左右,即圍護結構剛度增大25%時,變化幅度很小。圍護結構剛度增加后,水平側移最大值所在位置會下移。由此說明,只增大圍護墻剛度來調(diào)整圍護結構的水平位移是不經(jīng)濟的。在實際施工中還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注重調(diào)整整個支護體系的布置以達到控制基坑變形的目的。
混凝土支撐正彎矩值隨著圍護墻剛度的增大而減小,負彎矩值隨著圍護墻剛度增大而增大。EI下混凝土支撐跨中彎矩比0.75EI下的結果降低1.81%,1.25EI下混凝土支撐跨中彎矩比EI下的結果降低5.88%,圍護墻剛度的增加對減少混凝土支撐彎矩影響很小。設計時可通過增加圍護墻剛度,來控制混凝土支撐彎矩是不經(jīng)濟的。
參考文獻
[1] 劉浩,種記鑫,李甲森,等. 地鐵盾構施工對鄰近區(qū)域的擾
動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22,18(S1):312-317.
[2] 臧延偉.軟土層厚度和基坑寬度對地鐵車站基坑變形的影
響[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2,25(9): 105-110.
[3] 劉方明,郭幪.軟土地區(qū)復雜環(huán)境下帶聯(lián)絡線地鐵車站深基
坑支護方案研究[J].隧道建設(中英文),2021,41(S2): 421-
428.
[4] 路林海,孫紅,王國富,等.地鐵車站支護與主體結構相結
合深基坑變形[J].中國鐵道科學,2021,42(1): 9-14.
[5] 慕煥東,鄧亞虹,張文棟,等.洛陽地鐵車站基坑支護變形
特性模型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21.43(S1):198-203.
[6] 余剛剛.深基坑工程支護方案優(yōu)選與可靠性分析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7] 丁聲敏,康愛群.巖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問題探究[J].
世界有色金屬,2016(1): 34-35.
[8] 王明.建筑深基坑支護優(yōu)化設計及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fā),
2021,48(18):142-144.
[9] 尹光明.城市隧道臨近建筑物超深基坑支護理論與安全控
制技術研究[D].武漢:中南大學,2012.
[10] 崔廣芹,徐煌華.承壓水深大基坑不同降水及支護數(shù)值模
擬分析[J].工程建設,2022,54(9): 8-12.
[11] 梁爾斌.既有暗挖車站上蓋增層基坑圍護結構力學效應研
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2,25(4):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