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輝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作為隧道項目施工的重難點部分,隧道洞口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技術的應用水平將直接決定隧道的使用壽命與性能。對隧道施工技術的使用場景而言,有關人員既需要考慮地形、選線等條件影響,還要對隧道洞口施工可能出現的偏壓和淺埋風險加強重視力度,由此降低施工技術難度,確保項目施工具有安全性。
本次改擴建的高速公路,設計車速是120km/h,擴建路基整體寬42m,單幅寬13.25m,公路的起、終點分別位于東莞市懷德村、虎眼山南。其中,石洞一號隧道在森林公園內,凈空約11.75m×5.00m,左線575m長,右線910m長,埋深最大能夠達到144m,是典型的中隧道,洞身圍巖以花崗片麻巖為主。石洞二號隧道同樣在森林公園內,左線550m長,右線591m長,埋深最大可達90m。
洞口施工包括截水天溝施工、邊仰坡防護施工、套拱施工和明洞施工。施工前,需要先開挖截水溝,再澆筑C20混凝土。施工模式為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為保證洞口施工質量、速度達到理想水平,施工方分別針對邊仰坡防護、截水天溝施工等環節,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施工技術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2.1.1 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放樣→開挖截水天溝→安裝模板→澆筑混凝土→拆模養護→嵌縫。
2.1.2 施工操作方法
開挖截水天溝時,要保證截水天溝和邊仰坡開挖線之間的距離超過5m。安裝模板前,先仔細清理基底的樹根、虛土和浮渣,并保證模板一次安裝成功。如果現場需要分別澆筑溝壁和溝底,則應先澆筑溝底,待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再沿溝壁緩慢插入直徑16mm的螺紋鋼,保證其插入混凝土的部分和裸露在外的部分均為15cm。側模板選用竹膠板,其外側水平方向安裝有2根相同尺寸的木方,木方通過鋼釘固定在竹膠板上;垂直方向每隔1m安裝有長70cm的木方,木方通過鋼釘固定在檁條上,這樣做可以使竹膠板剛度得到增加,對提高施工質量具有重大意義[1]。此外,還要注意一點,即:模板安裝線應做到接縫嚴密、線形平順,凈空尺寸在60cm×60cm以上,厚度在30cm以上。安裝模板的環節結束后,分別在土石分界處、轉角處設置2cm寬的沉降縫,保證溝底、溝壁沉降縫處于同一垂直面,切記不得使用假縫代替沉降縫。隨后,澆筑C20混凝土,澆筑順序為先溝底再溝壁,保證溝壁所澆筑混凝土的高度差在20cm內。C20混凝土的強度達到2.5MPa后,便可以著手拆除非承重模板,拆除完畢,盡快在上方灑水并覆蓋土工布,開展為期14d的養護。
2.2.1 施工工藝流程
邊仰坡防護施工工藝分為:工料機準備→地質調查和測量放樣→截水天溝施工→洞口邊仰坡分級開挖、分級支護。
2.2.2 施工操作方法
(1)洞口明挖。洞口邊仰坡防護優先考慮錨噴防護,要用直徑22mm的砂漿錨桿、直徑6.5mm的鋼筋網和厚度為10cm的C25噴射混凝土,其中,砂漿錨桿布置成梅花狀,相鄰錨桿距離為1.2m,鋼筋網的網格距離為20cm。
施工流程和技術要點如下:首先,明挖法開挖邊仰坡,第一階段應開挖到臨時成洞面,以圍巖情況為依據,通過明挖+暗挖的方式,為施工人員預留進入隧道洞口的臺階[2]。而第二階段的任務是挖出剩余部分,期間要避免重疊開挖、掏底開挖,形成符合要求的永久性邊仰坡。其次,測量孔位并放樣,要求孔位偏差值在-150~+150mm間,孔深偏差值在0~50mm間,鉆頭直徑略大于錨桿直徑,差值以15mm為最佳。再次,清孔完畢,將注漿管緩慢插入錨桿眼,到達錨桿眼底后,打開閥門并注入M20水泥砂漿。在注漿的同時勻速提出注漿管。抽出注漿管后,盡快插入錨桿,使用錨固劑填充眼口,解決砂漿流失的問題。待安裝砂漿錨桿的工作告一段落,著手安裝鋼筋網,用扎絲固定網片搭接部位,焊接錨桿尾部、鋼筋網片的搭接處,以確保鋼筋網片能夠發揮應有作用。最后,噴射C25混凝土,噴射順序為由下至上,每段長度不得超過6m,噴射時,應保證噴嘴和巖面垂直,噴槍頭與噴射面之間的距離在0.6m~1.5m間,噴射風壓以0.2~0.7MPa為最佳,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整[3]。
(2)洞口蓋挖。通過洞口蓋挖法對邊仰坡防護進行施工,應注重以下方面:1)出于保護施工人員安全的考慮,保證邊仰坡每級開挖高度在1.5m左右,最高不得超過2.0m;2)開挖邊仰坡時,應盡量做到零開挖,避免邊坡高度超出允許范圍;3)鋼筋網、噴射混凝土和導管的規格,均要滿足項目要求;4)噴射混凝土前,先將坡面的虛土和浮石清理干凈,再整修坡面,保證坡面平整;5)初噴混凝土之前,應仔細排查坡面是否存在透水點、滲水點。
2.3.1 施工工藝流程
套拱施工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套拱施工工藝流程
2.3.2 施工操作方法
套拱施工需分兩步推進。第一步,對上部拱部展開施工,施工范圍是180°,高度是5.794m,第二步,對下部進行施工,高度是3.098m。施工技術方案所提出要求如下:
(1)使用彎拱機加工鋼架節段,按照開挖方式和設計尺寸確定各段長度,保證長度在4m內。節段兩端均通過雙面CO2保護焊這一方式與鋼板相連,表面不存在焊瘤、裂紋及其他質量缺陷。接頭處鋼板由等離子切割機負責切割,孔口處的鋼渣、毛刺,用砂輪機處理。
(2)本工程的拱腳基礎寬度為1.4m、高度為1.0m、長度為2.0m,開挖到設計方案所規定的高程后,盡快測試地基承載力,確保拱腳地基的實際承載力達到或超過250KPa。
(3)按照由下至上、由內向外的順序安裝拱架。安裝導向管時,應保證導向管與巖面相連。
(4)套拱模板由松木板支撐,鋼拱架負責提供下支撐。為確保套拱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光潔度,施工方對松木板的內模做出了調整,通過增設白色光面板的方式,使套拱混凝土整體呈現出的效果達到項目要求。
(5)對稱澆筑套拱混凝土的環節結束后,使用履帶潛孔鉆在管棚表面隔跳鉆孔,以免管棚受到擾動,出現塌孔或是其他安全問題。
(6)管棚由無縫管制成。安裝管棚時,應在鉆孔的同時頂管,避免出現塌孔的情況。管棚管接頭處應錯開1m,用壁厚6mm、直徑114mm的鋼套管連接。管棚鋼管內部設有鋼筋籠,該鋼筋籠由18螺紋鋼、固定環組成,其中,相鄰固定環的距離為150cm,整體尺寸是43mm×4mm[4]。
(7)管棚壓漿所使用水泥漿液的水灰比是1∶1,添加水玻璃體積為水泥漿液的5%,壓漿順序為由下至上,初壓、終壓分別是1MPa、2MPa。根據現場情況確定穩壓時長(通常為10~15min間),穩壓結束,便可以流轉至下一環節。
2.4.1 施工工藝流程
明洞施工的工藝流程為:工料機準備→地質調查和測量放樣→明洞仰拱開挖→低級承載力檢測→明洞仰拱、二襯施工→洞門墻施工→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施工→明洞回填及橫向截水溝施工。
2.4.2 施工操作方法
明洞施工步驟包括仰拱開挖—制作并安裝仰拱鋼筋—制作及安裝模板—安裝止水帶—澆筑混凝土。
(1)仰拱開挖。仰拱開挖需要施工人員在開挖的同時檢測控制點高度,以免出現超挖的情況。對于整體較為軟弱的圍巖,應先用挖掘機開挖,待開挖深度距離設計深度20cm時,再改為人工開挖。結束開挖后,檢查地基承載力,一般來說,明洞的地基承載力應達到250KPa。
(2)制作并安裝仰拱鋼筋。明洞仰拱全長5m,施工方計劃使用厚度60cm的C40鋼筋砼進行施工,其中,仰拱主筋為直徑22mm的螺紋鋼,相鄰螺紋鋼的間距為20cm,上、下層保護層的厚度分別在6.8cm、5.0cm左右。分布筋沿用螺紋鋼,直徑改為12mm,箍筋所使用圓鋼的直徑為8mm。鋼筋在工廠制作,運往洞口附近安裝,安裝時,要確保焊縫厚度、長度以及寬度與要求相符,每道鋼筋的距離基本相同,偏差不超過允許范圍。
(3)制作及安裝模板。模板由組合鋼模拼制而成,其平整度、剛度均有明確規定。如果模板局部存在拼縫不嚴的情況,則要盡快用膨脹膠封堵,以免澆筑混凝土時,模板由于漏漿而形成麻面。
(4)安裝止水帶。施工縫包括環向、縱向兩種,均要設置厚度為6mm的膩子止水帶。伸縮縫、沉降縫則要設置橡膠止水帶、背貼止水帶(厚度為10mm)。綁扎鋼筋之前,確定背貼止水帶位置并進行安裝。本項目規定止水帶寬度為30cm,施工人員需要根據襯砌厚度確定預埋位置,保證止水帶預埋部分、外露部分均為15cm。對于中埋止水帶,應使用鋼筋卡將其固定在鋼筋表面,并確保相鄰鋼筋卡的距離為50cm。
2.5.1 施工要求
關于洞口水土保持,應注意以下4點:1)前期準備階段,施工方復測現場地形及地貌,參考各單位代表所提出意見,調整施工技術方案;2)堅持以零開挖理念為導向,減小項目施工給山體帶來的擾動,酌情延長明洞的長度,保證坡體的穩定性;3)不得隨意砍伐施工現場的植被,開挖導洞時,應盡量保護山體,使洞門和人文景觀、自然環境成為一個整體;4)如果洞口附近的圍巖條件不理想,則要先對明洞進行施工,待明洞施工告一段落,再將重心轉向暗洞淺埋段。
2.5.2 技術要點
(1)開挖土石方。開挖洞口處的土石方時,切記不得大面積爆破,以免擾動土體或巖體,威脅現場人員安全。正式施工前,清理邊仰坡表面有滑塌風險的灌木、浮石和表土,修整凹坑及凸起。項目施工期間,應重視兩方面內容:1)邊仰坡需分階段開挖,避免出現重疊開挖、掏底開挖等情況;開挖時,時刻關注洞口狀況,保證邊仰坡整體穩定;靈活采用不同防護方案,為邊仰坡提供科學、有效的防護。如果洞口坡體存在覆蓋層厚、坡度陡或是穩定性不理想的情況,則要改用反壓回填、地表加固方案[5];2)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結束開挖的第一時間,沿洞口設置永久防護,并保證洞身附近不存在施工專用的水池。
(2)排水施工。關于排水工程,要做到以下幾點:1)先在邊仰坡附近開挖排水/截水溝,再開挖洞口的土石方,以免地面受到雨水沖刷,出現塌方或是落石的情況。排水/截水溝進水口既可以平行于原地面,也可以略低于地面高度,但要做到緊密銜接,出水口則與排水系統相連;2)除邊仰坡外的其他區域,若存在坑洼積水的情況,則要嚴格按照要求處理;3)路塹兩側所建造邊溝和排水設施相連接,保證排水過程暢通;4)對沖溝處洞門進行施工時,應保證路基邊溝、山溝邊溝和洞頂改溝科學連接,嚴格控制后截水溝的質量,既要杜絕出現滲透、滲漏等問題,還要保證地表水被有效攔截。
(3)臨時防護。施工技術方案中,關于臨時防護的內容有:1)開挖邊仰坡和洞門永久防護兩道工序的間隔時間相對較長,考慮到項目所在地區的雨季較長,為避免雨水滲透開挖面,導致坡體穩定性受到影響,需通過錨噴支護的方式,為邊仰坡提供及時且有效的防護;2)正式施工前,仔細清理巖面和坡面,確保巖面不存在危巖、浮渣;3)錨桿施工環節,先要根據坡面情況,對錨桿位置加以確定,鉆孔時,應嚴格控制孔徑及孔深,結束鉆孔后,盡快清除巖粉,為后續施工做準備;4)對于坡面有大量滲漏水、坡體含水量多或是施工現場存在地下水的情況,需酌情開設平孔、泄水孔,保證液態水能夠快速排出。
本工程技術方案的選擇充分考慮了石洞隧道洞口的地質條件、徑流情況和工期要求。對于復雜的地質條件,可以采用預拼裝技術,減少對地質環境的干擾和施工風險。施工期間展開了風險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預案,通過采取適當的施工方法還有監測手段,及時發現并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降低了施工風險。施工期間。人力、材料和設備等資源要合理配置,確保施工進度和質量。通過對項目施工的總結,以期為類似項目的施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