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區塊鏈產業發展:經濟特性與中美路徑差異

2024-04-25 17:12:00李三希張明圣劉希
產業經濟評論 2024年2期

李三希 張明圣 劉希

摘 要: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兩大核心特征和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可匿名性四大衍生特征,并進一步引致出能夠作用于經濟領域的五大經濟特性: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組織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諾、生成新的價值標的、減少交易成本。區塊鏈是否能與產業良好融合是其能否有效發揮上述重要經濟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中美區塊鏈行業的對比分析發現,中國對于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態度更為審慎,同時也具有更強的政策導向,主要應用領域為實體經濟;而美國雖然對區塊鏈的政策導向不如中國明顯,但其在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區塊鏈應用規模在全球范圍內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總的來看,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面臨審慎的金融政策與區塊鏈特征不匹配、結合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配套設施相對缺失、區塊鏈適用領域有待細化、區塊鏈技術有待提升等問題。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需要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性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加強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究。

關鍵詞:區塊鏈;中美比較;數字經濟

DoI: 10.19313/icnki.cn10-1223/f.20240313.004

一、引 言

自比特幣(Bitcoin)問世以來,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得到迅速普及,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核心的區塊鏈產業也逐漸開始發展。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防篡改、可追溯、數據安全、信息透明、信息保護等特點(陳永偉,2020),能夠重組多個產業的價值創造與分配方式,具有被應用于多個領域的潛力。

截至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工業、農業、政府管理、公共治理等場景領域已實現眾多應用落地,并直接或間接創造了巨大經濟價值。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區塊鏈解決方案花費達到42 億美元,并預計到2024 年將增長到190 億美元(聶輝華和李靖,2021)。其中,加密貨幣是現階段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CoinMarketCap 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 月19 日,全球加密貨幣的種類超過2 萬種,包括穩定幣和代幣在內的加密貨幣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日成交量達到1 056 億美元,其中比特幣市值占比超過40%,以太幣市值占比約20%①。加密貨幣的繁榮促進了主權數字貨幣(CBDC)的發展,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報告,65 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中約86%已開展數字貨幣研究,正在進行實驗或概念驗證的央行比例從2019 年的42%增加到2020 年的60%。近年來,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在內的國家及歐央行均已逐步開展有關央行數字貨幣的戰略考量及部署,我國的數字人民幣也開始積極試點①。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步鋪開,如下有關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問題亟待回應:區塊鏈技術相較于傳統技術能體現出哪些重要的經濟特性?區塊鏈產業的國際發展,尤其是中美的區塊鏈產業發展是否存在差異?明晰上述問題,有助于更好地將區塊鏈技術與現實經濟相結合,并發揮出區塊鏈技術的獨特優勢。

二、區塊鏈簡介

2008 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首次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并構造了一種通過“點對點”交易的電子現金系統,實現了互聯網支付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機制,使得支付可以直接在交易雙方間進行,進而擺脫了第三方金融機構可能帶來的限制。區塊鏈即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

(一)區塊鏈的定義

作為一種新型技術而非嚴謹的學術研究概念,區塊鏈并沒有被賦予一個統一的嚴格定義,學者或相關研究主體大多基于自身研究需要來從不同角度對區塊鏈展開描述。IIM 信息的《全球及中國區塊鏈行業發展報告》將區塊鏈界定為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也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OECD 在其發布的《Blockchain at the Frontier: Impacts and Issues i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中說明,區塊鏈是一組保存相同數據集的網絡數據庫或“節點”,該網絡存在預定義規則以保證各節點對數據集中包含的數據達成一致,從而能夠自動、可預測地同意并記錄一組事實,而不需要中間人或中介的參與。聶輝華和李靖(2021)認為,區塊鏈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交易記賬方式,它通過公開的、分布式認證機制把一系列交易記錄模板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鏈條,他們并指出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防篡改和匿名性的特點。

雖然不同主體針對區塊鏈的描述方式略有差異,但無論在何種表述方式中,去中心化共識都是區塊鏈具有的重要特點。其中,Chen et al. (2020)更是將去中心化共識提煉為區塊鏈最重要的核心特征。綜合已有描述,本文認為,區塊鏈可被定義為一種基于密碼學原理構建的分布式共享數據庫,其本質是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

(二)區塊鏈的核心運行機制

由于區塊鏈是一種新型技術手段,要理解其主要特點,首先需要對區塊鏈技術的運行機制具有一定的了解。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記賬技術,其本質上是由若干個攜帶數據的區塊構成。每個區塊除了包括需要攜帶的數據外,還會包含代表上一個區塊的信息②,從而能夠依據時間戳依次連接形成鏈式數據結構。區塊鏈的分布式特征主要體現為鏈上的信息并不是由某個固定主體負責記錄,而是通過預設的證明機制來向多個參與主體分配記錄的權力。以比特幣系統為例,為了保證各節點所記錄信息的可信度,比特幣采用了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Proof of Work)作為預設規則來分配記錄權力。該證明機制要求比特幣系統中希望在某個節點上完成記錄的參與者使用自身的算力來求解一道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最先求出正確答案的參與者即擁有該節點的記錄權。擁有記錄權的參與者在成功記錄信息后將獲得一筆由記錄服務需求方支付的交易費用和區塊鏈系統提供的獎金,以激勵各節點持續參與該記錄過程。在這種證明機制下,最長的信息鏈條則是系統中各節點用實際行動構建出的共識信息鏈條。如果某個用戶要對信息序列進行修改(即在已有節點上重新構建一條新的信息鏈條),則其必須擁有非常強大的算力且支付高昂的成本。這保證了幾乎沒有用戶有能力和動機去修改信息序列。

此外,工作量證明機制并非區塊鏈系統的唯一證明機制,權益證明機制(PoS, Proof of Stake)、拜占庭將軍算法等也在區塊鏈技術中獲得了重要應用。然而,無論證明機制如何改變,信息系統的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所希望實現的主要目標。由于去中心化不僅體現在共識信息的形成過程上,還體現在共識信息的分發和存儲方式上(Chen et al., 2020),因此,在區塊鏈上的交易或信息傳遞等行為也需要采用非對稱密碼學(Asymmetric Cryptography)①方法來保證安全性。

(三)區塊鏈的經濟學研究

目前已有的關于區塊鏈的經濟學研究能夠被區分為區塊鏈運行的經濟原理和區塊鏈的現實應用這兩個主要板塊。

針對區塊鏈運行的經濟原理分析,主要集中從礦工挖礦策略、內外部攻擊和區塊鏈運行的角度出發展開分析。在挖礦策略方面,Eyal 和Sirer (2018) 說明了基于PoW 的自私挖礦策略(SelfishminingStrategy)有助于礦工獲得競爭優勢并增加挖礦獎勵。Nayak et al. (2016) 進一步比較了多種挖礦策略,說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固執挖礦具有優勢。Houy (2016) 說明了礦工在向區塊中加入更多交易所帶來的更高的獎勵和更慢的傳播速度之間存在權衡。

在區塊鏈可能面臨的內外部攻擊方面,Kroll et al. (2013) 指出,內部攻擊不僅要求攻擊者布置大量算力,還會導致加密貨幣的價值消散,激勵較外部攻擊更弱。Budish (2018) 進一步說明了不同技術手段和算力分布導致的攻擊成本收益差異。Saleh (2021) 認為權益證明機制下的礦工相較于工作量證明機制更有維護幣值穩定的動力。

關于區塊鏈運行的市場均衡分析主要關注礦池以及其他類似的集中化力量的崛起對區塊鏈運行的影響。Cong et al. (2021) 認為,占主導地位的礦池對新礦工的加入往往收取更多費用,從而導致吸引的礦工數量更少,增長速度也更為緩慢,因此,礦池的總量增長并不會伴隨著礦池的過度集中。Huberman et al. (2021) 對區塊鏈中的寡頭勢力展開研究,說明礦池等大型礦商無法通過控制交易費用產生顯著的盈利。Ma et al. (2018) 說明有許可網絡(即聯盟鏈)會為在位礦工提供租金,但并不會減少產品供給,只會影響系統的去中心化水平。在市場的需求端,Easley et al. (2019) 說明記賬服務的稀缺性是消費者愿意支付交易費的原因。

在區塊鏈的現實應用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管理、企業競爭、信任構建、代幣融資(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和數字貨幣等方面。在公司管理方面,Yermack (2015) 分別討論了區塊鏈在實時會計、公司透明度、股票交易、公司選舉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應用,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能夠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避免權力集中、提高公司治理效率。Chod et al. (2020) 認為,區塊鏈技術有助于高質量企業將自己與低質量企業區分開來,其采用區塊鏈技術、通過投資額發射信號,使得低質量企業模仿的成本更高,能夠減少融資扭曲,提高經濟效率。

在企業競爭方面,Cong and He (2019) 認為區塊鏈和智能合約一方面降低了進入者的進入門檻,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在位企業之間的互相監督,使合謀更加容易。龔強等(2021)指出,上鏈企業的數量和信息上鏈的容易程度都會影響到信息質量,從而對企業合謀產生影響。

在信任構建方面,陳凡和蔡振東(2020)指出,區塊鏈技術的迭代發展促成了強技術參與的社會信任模式的社會建構。宋華等(2022)探討了供應鏈金融網絡的構建及信任關系的形成,指出該構建過程是一個行動者沖突產生與化解的動態過程。宋曉晨和毛基業(2022)以數字供應鏈金融為研究情境,認為基于區塊鏈的聲譽系統與基于平臺的制度機制的有效結合可促進在線交易組織間信任的構建。

基于區塊鏈發行的代幣而實現的代幣融資的作用也是被廣泛討論的問題之一。Catalini 和Gans(2018)分析了ICO 可能的優劣點,一方面,由于區塊鏈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協調經濟活動的特點,代幣融資能夠顯著降低企業融資的摩擦;但另一方面,代幣融資也存在著道德風險、代幣價值不穩定、限制企業的后續融資方式等問題。Garratt 和Van (2021) 則認為ICO 融資能夠產生比傳統融資方式更高的凈現值。此外,還有部分文獻從實證角度說明現實中已經存在了一定規模的代幣融資(Catalini et al., 2017; Malinova 和Park, 2018)。

數字貨幣也是區塊鏈的一個主要應用方向。Christin (2013) 針對比特幣的現實應用情況進行了詳盡分析,并總結歸納了在不同階段比特幣的主要應用渠道。數字貨幣廣泛發展也引發了關于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討論。Brunnermeier et al. (2019) 指出,CBDC 的使用有助于克服私人數字貨幣產生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看,目前有關區塊鏈的現實應用的研究較為分散,缺少一個較為統一的框架說明在區塊鏈的現實應用中,區塊鏈的哪些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也沒有明確說明區塊鏈技術相較于傳統技術在特定行業中的優勢。本文聚焦于區塊鏈的現實應用,旨在提煉出區塊鏈的經濟特性,以建立一個統一框架說明區塊鏈在現實應用中的突出作用,并結合中美兩國發展經濟的不同模式,分析中美兩國區塊鏈發展模式存在的差異,從中提煉出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的未來發展建議。

三、區塊鏈的經濟特性

要明確區塊鏈對于現實經濟的重要意義,需要明確區塊鏈技術具有的經濟特性。因此,超越區塊鏈的基本技術細節來抽象提煉出區塊鏈的重要特征,是利用經濟學來解釋區塊鏈的現實應用的一個基礎步驟,也是構建一個統一的解釋框架所需的必要環節。

(一)區塊鏈的特征

區塊鏈的特征可以分為核心特征和衍生特征兩個部分,核心特征由區塊鏈的基本機制產生,因此,所有區塊鏈都具備;衍生特征由特定的區塊鏈在基本機制的基礎上施加額外設定產生,因此,并不是所有區塊鏈都具備。兩類特征在具體作用效果上不分主次,區別僅僅體現為是否是所有區塊鏈技術的共性。本文認為,去中心化和可追溯性是區塊鏈的核心特征,而區塊鏈的衍生特征主要包括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和可匿名性。

1.區塊鏈的核心特征

去中心化是指針對區塊鏈上信息的記錄和儲存等行為并不是由一個中心化的節點進行,而是依據給定的共識機制來由多個節點完成。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僅體現在共識形成本身,還體現在共識信息的分發和存儲方式上(Chen et al., 2020)。這意味著區塊鏈系統中的多個節點都具有區塊鏈的完整信息,因此,區塊鏈系統中不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中心節點。不過,不同類型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程度也會存在差異:在公有鏈中,區塊鏈中的任何節點都可以通過共識機制成為區塊鏈上的信息的記錄者,其去中心化程度最高;聯盟鏈會對能夠參與共識管理的節點有所限定,只有被預先指定的節點能夠參與信息記錄,去中心化程度次之;在私有鏈中,共識管理由一個中心化的節點完成,去中心化程度最弱。然而,即便對于私有鏈而言,形成共識后的信息仍然會被分發和存儲到被授權的各個節點,因此,與傳統的中心化管理相比,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顯著的去中心化特征。

可追溯性是指在區塊鏈中,由于多個節點都能夠觀察到區塊鏈從開始到最后的所有狀態數據,從而能夠對鏈上信息實現追溯。這一特性源自于區塊鏈采用了帶有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來存儲數據,從而使得區塊鏈數據具有很強的可驗證性和可追溯性。

2.區塊鏈的衍生特征

不可篡改是指由共識機制保證的區塊鏈上的共識信息難以被篡改。對于非私有鏈而言,該特征是非常顯著的,一方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意味著,對于非私有鏈而言,沒有一個中心化的結構有能力修改共識信息;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也能夠保證對于任何一個參與者而言,要篡改上鏈信息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對于私有鏈而言,由于共識管理是由一個中心化的節點完成的,因此無法保證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

去信任化是指在不需要信任實體背書的情況下,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能夠保證參與者對鏈上信息的客觀信任。對于公有鏈而言,由于區塊鏈中的共識是由去中心化結構形成的,在區塊鏈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區塊鏈中記錄的信息能夠保證準確、可信,因此保證了用戶對區塊鏈的信任。然而,在聯盟鏈和私有鏈的結構下,共識信息上鏈的過程是由存在一定中心化程度的節點完成的,因此鏈上的信任仍需要信任實體背書,并不能完全去信任化。

信息透明主要是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和可追溯性引致的,具體指區塊鏈上的數據信息和參與者對其進行的數據操作往往是高度透明的。然而,信息透明并不是所有區塊鏈都具備的特征,一方面,聯盟鏈和私有鏈能夠授權部分節點獲取信息,而其他節點無法獲得信息,從而導致信息并不完全透明;另一方面,區塊鏈用戶的策略性行為也可能進一步導致信息不透明。以比特幣交易為例,部分個人具有的匿名交易需求導致產生了多種隱藏交易信息的方法,比如部分個體匿名交易的需求使得部分機構充當“混合器”(Mixers)來混合實現多筆交易,從而進一步導致了信息不透明(B?hme et al., 2015)。

信息保護是指區塊鏈系統并不要求交易主體之間公開真實身份,也即匿名性。該性質并不是區塊鏈系統所必備的,一方面,匿名性設計并不是區塊鏈運行的必要機制,部分區塊鏈系統可能會對交易主體的身份進行核查,有關部門的監管壓力也會進一步強化對于賬戶身份的審核;另一方面,即便在不審核交易主體身份的情況下,用戶的真實身份也可能通過對照現實信息和鏈上交易記錄的方式識別出來,從而無法嚴格保證匿名性特征(Yermack, 2015)。

(二)由區塊鏈特征引致的經濟特性

區塊鏈具有的不同于此前技術的新經濟特性是其優勢所在,也是其能夠被廣泛應用于現實經濟中的重要原因。而區塊鏈的經濟特性往往是基于其擁有的具體特征而形成的。在給定區塊鏈具有的核心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將衍生特征靈活組合,能夠體現區塊鏈對于現實應用而言的經濟特性,具體包括如下五種:(1)減少信息不對稱;(2)降低組織的集中度;(3)提供可置信的承諾;(4)生成新的價值標的;(5)減少交易成本。

1.減少信息不對稱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和信息透明的特征有助于克服經濟運行中的信息不對稱。上述三個特征意味著區塊鏈中的多個節點都具有區塊鏈在不同時間點狀態的完整、準確、可信的信息,部分信息透明度較高的區塊鏈還允許區塊鏈中的各個節點都擁有并記錄節點信息。因此,合理使用區塊鏈技術將有效降低各經濟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稱是市場失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信息不對稱較為明顯的行業,區塊鏈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具體而言,由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結構的存在,信息不對稱是該領域的常見問題之一,而區塊鏈有潛力通過降低公司治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對公司的日常數據進行實時會計,讓該數據對股東、客戶、貸款人、債權人等其他利益相關方可見,并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所有權透明度,這有助于加強股東對公司的信任,防止惡意收購等投機行為,更好地實現投資資金的有效配置,并提升對管理者相對績效評估的有效性①(Yermack, 2015)。

另一方面,在非市場的司法和公共管理等領域,區塊鏈也能夠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信息質量帶來效率改進②。在司法方面,區塊鏈能夠通過提高信息質量,滿足信任構建、信息共享、多主體協作的需求。在公共管理領域,區塊鏈上的高質量信息能夠協助完成公共預警、身份認證、政務處理、電子證照等任務。

2. 降低組織的集中度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信息透明等特征一方面意味著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系統中的決策不一定由中心節點拍板,因此可以不依賴于中心節點運行,降低了組織的集中度,提升運作效率。以證券交易為例,區塊鏈帶來的組織集中度降低能減少證券交易的成本和時間,從而顯著提高證券的流動性,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當通過區塊鏈進行證券交易時,證券交易的速度僅僅取決于添加新區塊需要花費的時間,從而快于通過中間商完成交易的速度。此外,由于不需要經過中間商就能完成交易,因此也能夠減少傭金和價格磋商帶來的成本(Yermack, 2015)。

另一方面,區塊鏈還能夠避免由于信息不透明而讓管理層獲得操作決策結果的空間,進一步避免權力集中,防止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在公司選舉中,區塊鏈的選舉投票速度快、透明度高的特點有助于避免不清晰的結果,降低管理層操作結果的能力。此外,區塊鏈導致的股權透明度提高有助于防止空投票權(Empty Voting),即投資者在沒有購買股票的情況下通過借入股份或一定的衍生證券組合暫時獲得投票權 (Yermack, 2015)。

3. 提供可置信的承諾

區塊鏈能夠提供可置信承諾的經濟特性是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征的重要作用方式之一,主要由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實現。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基礎上構建的、以數字形式指定的一套承諾(陳永偉,2020),可用來向區塊鏈中的一方保證其交易對象將確定性地履行做出的承諾,從而有助于克服策略性違約①等道德風險問題,并且可以大幅降低驗證和執行成本等代理成本。

該經濟特性使得區塊鏈能夠為融資和企業間合作等傳統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就融資問題而言,智能合約的采用可以保證合約順利實施,加強了企業事前承諾在未來不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借貸者受到債務人的欺詐,這將進一步減少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問題,降低市場的借貸成本。在企業間合作方面,智能合約的使用有助于保證企業間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能夠避免“敲竹杠”等問題,從而提高專用性投資,提高生產效率。

4. 生成新的價值標的

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去信任化、不可篡改、信息透明為使用區塊鏈生產新的價值標的提供了條件。生成新的價值標的具體而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特點使企業能夠通過賦予在區塊鏈上發行的加密代幣(Coin)一定的價值,從而為融資提供新的融資標的;二是由于區塊鏈具有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的技術特征,從而能夠為過去難以衡量價值的許可等交易提供價值衡量,為價值交換提供基礎。

企業利用加密代幣作為融資標的的主要案例是代幣融資(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由于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特征,企業能夠在項目初期保證其未來產品僅能夠使用相應代幣進行交易,并基于此通過出售加密代幣來實現融資。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特征一方面部分克服了企業的道德風險行為,保證其承諾在未來是有效的,并且不會額外私發代幣;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場中出現偽造代幣的概率,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代幣價值的穩定性。

相較于傳統股權融資中企業股票的價格取決于企業未來利潤的貼現綜合,通過代幣融資發行的代幣價值更多地由未來的收入流情況決定。代幣融資有助于發揮區塊鏈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協調經濟活動的特點,顯著降低企業融資的摩擦(Catalini 和Gans, 2018),此外,由于ICO 的投資者從項目的銷售收入獲得收益而不從利潤獲得收益,這會促使企業管理者努力節約成本,從而使得代幣融資能夠產生比傳統融資方式更高的凈現值(Garratt 和Van, 2022)。不過,代幣融資也可能無法克服企業的道德風險,同時也可能面臨未來融資受到約束和幣值穩定性不足等問題(Catalini 和Gans, 2018)。

碳交易是區塊鏈為許可交易提供價值支撐的例子。區塊鏈具有的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征有助于支撐碳足跡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記錄,從而更加準確衡量碳排放權的價值,提供了更加穩定可信的價值標的。此外,區塊鏈的上述特點還能夠支撐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轉,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經濟的碳交易市場環境,以及可視、可信、可靠的監管環境,為碳排放領域的價值交換提供了技術支持。①

5. 減少交易成本

減少交易成本這一經濟特性主要源自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這三個特征。其中不可篡改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使得交易能夠直接依賴區塊鏈進行,而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有助于簡化交易方式、提高結算效率。

數字貨幣的出現直接源自對減少交易成本的訴求。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能夠保證交易的安全性,使得加密貨幣能夠作為合格的流通工具,從而發揮出貨幣的交易職能。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進一步體現出了其相較于傳統貨幣和依賴于銀行系統實現的線上支付的優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不僅避免了偽幣的出現,保證了支付系統的安全性,減少了校驗成本,還使得線上支付的達成不依賴某個中心化節點,顯著提升交易效率。以跨境支付為例,傳統跨境支付需要大量的人工對賬操作,而且銀行只在日終批量處理相關交易,從而使得每一筆交易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而區塊鏈數字貨幣減少了人工處理環節,能夠不間斷地提供服務,從而顯著提高了跨境支付速度。此外,通過區塊鏈數字貨幣進行跨境交易可以節省傳統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的支付處理、接收、財務運營和對賬等成本,有效降低了各環節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去中心化金融(DeFi)也是區塊鏈數字貨幣降低金融領域交易成本、助力形成更加透明高效的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例子(郭廣珍,2022)。

除上述特征外,相對較強的匿名性也是數字貨幣得到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在比特幣發展的早期,比特幣的使用者往往是希望利用比特幣較強的匿名性和沒有限制規則的特點來支付特殊產品和服務的交易以及賭博等違法行為(B?hme, 2015)。此外,由于比特幣本身沒有價值標的或者實體背書,其幣值波動較大,有極強的投機性。目前,為了充分發揮數字貨幣的優勢而盡量克服數字貨幣的可能缺點,多個國家已經在積極部署央行數字貨幣(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Brunnermeier, 2019)。

四、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中美路徑差異

(一)中美路徑差異

總體來看,中國對于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更加審慎,同時也具有更強的政策導向,區塊鏈的應用領域也主要在實體經濟;美國雖然對區塊鏈的政策導向不如中國明顯,但其在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區塊鏈應用規模在全球范圍內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①。

1. 中國對待數字貨幣更加審慎

中國對待數字貨幣及其相關數字金融資產的態度較為審慎。中國于2017 年9 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對于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針對虛擬貨幣交易、代幣融資等具有金融屬性的相關活動也加強了監管。

美國對區塊鏈的金融應用相較寬松,通過多項法規加強了針對數字貨幣和有關數字資產的監管,但并未禁止相應使用。美國于2014 年發布《紐約金融服務法律法規》開始對比特幣實施監管;2015 年,紐約金融服務部門(NYDFS)發布加密貨幣公司監管框架BitLicence,同年,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將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定義為大宗商品,并受到CFTC 的監管;2016 年,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發布“責任創新框架”以監管正在研究區塊鏈和其他金融技術的創業公司;2019 年,美國國稅局開始加強對加密貨幣稅收的監管;2021 年,美國國會出臺《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消除創新障礙法案》《贖金披露法案》及《制裁和組織勒索軟件法案》,進一步加強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并加強了加密貨幣領域對網絡犯罪的打擊;2024 年1 月10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準了現貨比特幣ETF,進一步拓展了數字貨幣的影響范圍。

2. 中國區塊鏈布局具有更強的政策導向

中國政府更重視對區塊鏈技術創新和應用的鼓勵,對于區塊鏈行業發展有明顯的引導,而美國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引導作用較弱。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形成了統一明確的發展思路,出臺了大量政策,對中國區塊鏈發展有很強的導向作用。2016 年12 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要加強區塊鏈等技術的創新、試驗和應用;2019 年1 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2020 年3 月,工信部發布《可信區塊鏈——基于區塊鏈的產品溯源應用規范》,為中國確立了首個可信區塊鏈行業應用標準;2021 年3 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發展、監管機制完善三大重點任務;2021 年6 月,工信部、網信辦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夯實我國區塊鏈發展基礎,加快技術應用規模化。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各地也針對區塊鏈發展出臺了相應政策,其中浙江省、山西省、上海市等地更將區塊鏈技術寫入了地方的“十四五”規劃。總的來看,中國央地多措并舉為區塊鏈構建良好的政策環境,形成了對區塊鏈產業發展較為良好的政策導向。

美國政府總體上鼓勵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但沒有形成較強的政策導向。2017 年,美國國會宣布成立國會區塊鏈決策委員會;同年,特朗普政府行政部門呼吁發展區塊鏈在公共部門中的應用;2018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關于數字資產證券發行與交易的聲明》,支持在遵守法律框架下的技術創新,同時鼓勵區塊鏈新興技術的創業者聘用法律顧問;2021 年,國會議員發起《2021 區塊鏈促進法案》《區塊鏈創新法案》和《2021 區塊鏈技術協調法案》等相關法案,以促進區塊鏈行業發展。總的來看,美國在近年逐漸重視鼓勵區塊鏈發展,但與中國相比,并沒有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形成較強的政策導向。

3. 美國企業在區塊鏈技術研發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區塊鏈行業的技術研發中,美國企業相較于中國企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專利方面,截至2019 年6 月27 日,中國在區塊鏈領域的67 項有效專利中的發明專利只占50%,且大部分是圍繞存證溯源、數字錢包等應用領域設計,較少涉及核心技術;在加密算法方面,零知識證明的代表算法,如Bulletproofs 和zk-SNARKs 等,都來自國外,尤其是美國,而美國全同態加密算法也領先于中國,國內往往只能采用難度更低的單同態算法;在與技術研發直接相關的開源代碼方面,中國的代碼貢獻量不足美國的三分之一,并且國內80%以上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是使用國外的開源技術的產品;在開源社區方面,國際上影響力較大的開源社區,如Linux 基金會和Apache 基金會的董事成員大多是美國企業(郭滕達和周代數,2020)。

4. 美國的區塊鏈人才領先于中國

除政府政策導向以外,人才對于區塊鏈這類前沿數字技術的發展而言也極為重要。就現狀來看,中國在區塊鏈技術人才方面仍然落后于美國。

在區塊鏈人才數量及增速方面,中國都落后于美國。根據《2022 全球區塊鏈領域人才報告——Web3.0 方向》的相關數據,截至2022 年6 月,中國人才增速僅為12%,遠低于美國的62%;此外,從人才數量上來看,美國人才總數位居全球第一,遠超位于第三的中國①。從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的情況來看,中國高校于2016 年才開始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比美國晚2 年;2019 年底,中國國內有33 所高校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②,而美國早在2018 年就有50 所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③。總而言之,中國的區塊鏈人才及人才培養與美國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5. 中國區塊鏈技術應用范圍更廣

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應用范圍相較于美國而言更廣。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在2018年發布的報告《Me, My Life, My Wallet》中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的包容度領先于以美國為代表的其他主要市場,這使得中國的區塊鏈應用具有優勢,同時,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網民基數也是中國區塊鏈應用得以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除了美國強調的區塊鏈在金融等方面的應用以外,中國還強調區塊鏈對于實業的賦能作用,其作用領域具體包括供應鏈管理、司法、政務服務、電子證照和“雙碳”戰略等方面。

(二)比較優勢下路徑差異成因

1. 政府力量

從政府力量來看,中國具有更強的國家能力,美國更加重視市場力量。中國與美國相比有較強的國家能力,從而使得中國比美國有更加明顯有效的政策導向。中國利用強大的國家能力迅速在各級政府中構建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統一認知,并能夠實現對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統一規劃。在國家層面出臺相應政策后,各級政府迅速響應,推出有關的地方政策,通過“央地結合”來廣泛構建區塊鏈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產生了有效的政策引導作用。

2. 政策目標

從政策目標來看,在中國強大國家能力的加持下,中國政府堅持科技導向、產業導向和民生導向,關注共同富裕和實體經濟發展,也成為了中國區塊鏈行業致力于實現“區塊鏈+社會”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重視市場機制在發展區塊鏈產業中起到的作用,在不斷完善針對加密資產的監管的同時,利用市場激勵機制將開拓區塊鏈業務的任務交給企業,從而使得區塊鏈產業以及以Coinbase 和Ripple 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獲得成長。區塊鏈產業的成長導致了社會較早地達成了對于區塊鏈重要性的認知,這一方面提高了以谷歌和微軟等為代表的龍頭數字企業積極構建區塊鏈生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促進了美國高校加強對區塊鏈技術人才的培養。

3. 金融開放度

從金融開放度來看,中國要求金融系統服務實體經濟,強調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與中國相比,美國具有更加雄厚的金融實力和更加開放的金融體系,美國金融體系也能夠在一定范圍內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因此,對于美國而言,將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相結合是發展區塊鏈產業的主要路徑。美國制定政策以不斷完善對于加密資產的監管,體現出其對于區塊鏈在金融領域中應用的重視,加密資產在美國也獲得了迅速發展。而中國則禁止了虛擬貨幣的非法發行,嚴格管控加密資產的發展,并將發展重心轉移到了更有優勢的實體經濟中來。

4. 市場條件

從人口條件與市場規模來看,與美國相比,中國人口具有更大的規模以及更高的技術接受度,因此區塊鏈在中國也具有更大的市場規模。巨大的本土人口和市場規模意味著中國企業擁有足夠的空間推廣區塊鏈應用,并從人口和市場規模中獲得紅利,有助于區塊鏈應用開發,而更高的技術接受度也使區塊鏈應用降低了推廣難度,使得中國在區塊鏈應用方面較美國存在著一定優勢,從而推動了中國“區塊鏈+社會”模式的發展。

5. 科技基礎

從科技基礎來看,美國強大的信息技術基礎是其相較于中國擁有的重要優勢之一。美國雄厚的底層科技優勢意味著美國能夠在區塊鏈相關的技術研發當中占據有利地位,從而將其在技術研發當中的優勢逐漸擴展到整個區塊鏈的開源生態環境中,例如提供更多的開源代碼、構建更多的更有影響力的開源平臺,從而在區塊鏈技術生態中扮演比中國更重要的角色。

五、中國區塊鏈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政策啟示

(一)區塊鏈行業面臨的挑戰

1. 審慎的金融政策限制了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發展空間

區塊鏈是一種數字技術,線上空間的應用能夠與區塊鏈進行較好的對接,從而能夠更好地展現出區塊鏈的經濟特性。對于實體經濟所存在的線下空間而言,要將其和區塊鏈相結合需要完成將信息從線下真實傳遞到鏈上這一過程,因此,要通過實體經濟展現出區塊鏈的良好經濟特性并將其應用于現實改進,是相對困難的。

對于金融行業而言,一方面,其在運作的過程中與線下空間產生的聯系較少,因此其能夠更好地結合區塊鏈相關技術;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公司決策失靈、契約簽訂困難、投融資難、交易成本高這些金融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恰好是區塊鏈能夠依靠其相應經濟特性加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區塊鏈的經濟特性較好地回應了金融行業的需求,區塊鏈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在美國,去中心化金融(DeFi)①和代幣融資(ICO)是區塊鏈數字貨幣促進金融領域發展的重要例子。

由于中國較為關注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和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施加較強的限制,從而導致與金融相關的區塊鏈行業無法快速發展。此外,雖然中國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但是由于實體經濟與區塊鏈技術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要在短期內促進區塊鏈產業的發展較為困難。

2. 結合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配套設施相對缺失

要將區塊鏈的經濟特性作用于實體經濟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套。雖然區塊鏈致力于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可信的信息系統,但其本身并無法保證上鏈信息的真實性(陳永偉,2020)。換言之,區塊鏈只能解決在信息保存和傳播環節的篡改問題,無法避免信息采集過程中的造假問題,從而仍然無法真正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要將實體經濟與區塊鏈相結合,需要大量的基礎配套設施,而這些配套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以基于區塊鏈構建的農產品供應鏈溯源為例,要讓該系統發揮出區塊鏈的經濟特性,必須要有配套的數字化物聯網和生產端的數字化設施。如果沒有這些配套設施,區塊鏈技術相對于傳統技術所能突顯出的優勢并不明顯,并沒有使用區塊鏈的必要,以政策為導向的強制推動區塊鏈的產業應用也難以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3. 區塊鏈的適用領域有待細化

雖然區塊鏈體現出的經濟特性展現出了其能夠改進現實經濟的種種可能,但是并不是任何領域都能夠與區塊鏈結合,并對區塊鏈的經濟特性加以有效利用。當前區塊鏈的應用存在“廣而不精”的情況,應用場景極其廣闊的同時又缺乏典型、規范、標準、成熟的應用案例。第一,以數字貨幣為代表的區塊鏈產品或服務還未大規模應用到現實經濟中,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潛在影響尚不明確。當前,區塊鏈對于大多數行業的適配性和具體適用場景尚不明晰。例如,區塊鏈雖然理論上能在農業產業鏈供應鏈中發揮作用,改善農業生產流水線與利益分成(尚杰和陳璽名,2022),但其具體效果如何、其他行業是否適用尚不明確。第二,由于區塊鏈技術涉及多方實體數據互聯互通,需協調多方機構進行應用落地及推廣,參與主體較多,且各主體之間信息化建設程度參差不齊,區塊鏈平臺建設和協調難度較大。最后,區塊鏈相對于其他數字技術的優勢還不突出,許多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為“偽需求”。例如,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雖然有一定作用,但其應用前景尚不明朗,突出優勢尚未體現(林楠,2019)。

4. 區塊鏈技術有待提升

由前述分析可見,與美國相比,我國區塊鏈發展的關鍵技術仍然存在明顯短板,異構多鏈的跨鏈體系、“去中心化”技術、鏈上鏈下協同及隱私密碼技術等仍有待發展。第一,區塊鏈的性能有待提高,諸如并行計算、跨鏈、多鏈、有向無環圖、分片等技術還有待提升。第二,區塊鏈的應用成本還需要進一步控制。雖然去中心化是公認的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優勢之一,但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出發,有能力大范圍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往往是中心化的組織,導致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普及相對困難。第三,區塊鏈技術產生時間尚短,仍面臨較多的安全隱患。一是區塊鏈技術所依賴的算法本身存在安全問題,隨著數學、密碼學和計算技術的發展,當前區塊鏈算法可能變得越來越脆弱;二是區塊鏈技術實現上仍存在大量安全漏洞,區塊鏈大量使用各種密碼學技術、P2P 網絡協議和分布式傳輸協議,不可避免會出現各類漏洞;三是密鑰管理存在隱患,私鑰是用戶生成并保管的,沒有第三方參與,一旦丟失便無法找回。

(二)政策啟示

1. 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

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規范應用,在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同時維持金融穩定。由于線上空間的應用能夠較為容易地和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并且區塊鏈的各種經濟特性能夠較好地解決金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因此,金融仍是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雖然央行數字貨幣(CBDC)不一定直接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但其能夠在維持金融系統穩定的情況下促進區塊鏈技術與金融行業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出區塊鏈的經濟特性,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率。此外,合理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發展還能夠克服私人數字貨幣帶來的不利影響,進一步降低金融系統的風險。

一般認為,私人數字貨幣的應用存在著如下問題(B?hme, 2015)。一是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沒有價值支撐和實體背書,幣值不穩定、價格波動性大,基于其構建的金融應用具有較大的風險。二是私人數字貨幣的發行和使用不受政府監管,為地下交易提供了條件,容易滋生違法行為。三是私人數字貨幣的大量發行使得交易可以脫離法定貨幣進行,損害了央行通過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的能力。最后,基于公有鏈構建的數字貨幣本身也存在問題,比如交易確認時間長、存在較大的交易風險,以及可能面臨分叉、雙花等技術性問題。

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從兩方面來克服私人數字貨幣的不利影響(Brunnermeier et al., 2019)。一方面,CBDC 為各種私人數字貨幣提供了貨幣錨,從而有助于維持數字經濟中貨幣的統一性,并有利于消除由于不同私人數字貨幣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CBDC 開辟了貨幣政策向公眾傳導的直接渠道,并保證了央行提供的記賬單位能夠和數字經濟保持良好的相關性。事實上,無論是否有私人數字貨幣存在,只要公眾在某些情況下習慣于使用CBDC,CBDC 就能夠作為記賬單位來與數字經濟活動產生聯系,傳統貨幣政策渠道仍會保持有效。

2. 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區塊鏈技術具有的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組織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諾、生成新的價值標的、減少交易成本等經濟特性對于經濟中的多個行業而言都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要讓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有效結合,從而發揮出這些經濟特性,需要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要積極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數字化。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有助于企業本身改進組織形式、優化生產方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物聯網等基礎設施還能為企業信息上線提供基礎,從而促進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對接。二是加強區塊鏈本身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規模經濟效應、降低應用成本。擴大區塊鏈覆蓋范圍,加強跨鏈互聯融合,推動區塊鏈與現有云、網、端網絡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形成具備擴展性、互聯性與融合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構建支持多端、多元化的區塊鏈應用。

3. 把握行業特征,針對性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

將區塊鏈應用于實體經濟的一大難點是判斷不同行業是否能夠和區塊鏈做到有效融合。因此,需要探索區塊鏈應用的有效布局,合理優化區塊鏈產業發展方向,將區塊鏈產業發展模式從“大水漫灌”逐漸轉移到專而精上來。具體而言,一是探索區塊鏈典型應用場景,推動區塊鏈融合創新應用示范。積極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示范工作,探索構建“區塊鏈+”在政務、出行、醫療、司法、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二是重視產業生態建設,加強扶持力度,提高部分地區和相關企業對區塊鏈的認知,鼓勵龍頭行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強區塊鏈技術與既有產品與服務的融合創新,以規模化的應用帶動技術產品迭代升級和產業生態的持續完善,推動廣大實體企業通過采用區塊鏈技術等方式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三是堅持科技向善的發展思路,引導區塊鏈相關企業或經濟主體秉承普惠理念,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標導向,如助力小微企業解決信用擔保難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將區塊鏈技術切實轉化為實惠便民的數字工具。

4. 加強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究

要進一步推進區塊鏈在現實中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究。一是加強基礎研究。需進一步加強共識機制、分布式計算與存儲、網絡協議、加密算法、智能合約、隱私保護、互操作等關鍵技術研發。二是推進協同攻關。加強開源社區建設,支持建設一批區塊鏈技術創新平臺,打造區塊鏈技術創新聯盟。三是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在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速、各國爭奪標準制定權的背景下,應當鼓勵支持區塊鏈公司和研究平臺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以此獲得更多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四是重視人才培養。出臺扶持政策,對研發自主可控區塊鏈技術的項目、主體和團隊進行重點支持。同時加強數學、物理、密碼學等基礎科學研究,加快培養一批高素質區塊鏈人才隊伍,從根基上提升我國區塊鏈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五、結 語

本文從區塊鏈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可匿名性等技術特征出發,說明了區塊鏈作用于現實經濟所具有的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組織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諾、生成新的價值標的、減少交易成本五大經濟特性。這五大經濟特性對于經濟中的多個行業而言都能夠帶來效率改進,因此,區塊鏈技術有潛力應用于多個行業,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有助于優化現實經濟的價值創造與分配方式。

區塊鏈是否能夠在不同行業發揮出其經濟特性依賴于其是否能夠與行業較好地融合。針對中美區塊鏈行業的對比分析表明,中國對于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更加審慎,同時也具有更強的政策導向,主要應用領域為實體經濟。由于區塊鏈作為一種線上技術,其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相較于與金融行業結合較為困難,要進一步推動區塊鏈行業建設,需要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性培育較好適配區塊鏈的行業,并進一步推進區塊鏈基礎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凡,蔡振東. 區塊鏈技術社會化的信任建構與社會調適[J]. 科學學研究,2020 年第12 期,第2121-2130 頁。

[2] 陳永偉. 區塊鏈通識:關于區塊鏈的111 個問題[M]. 2020 年,格致出版社。

[3] 龔強,班銘媛,張一林. 區塊鏈、企業數字化與供應鏈金融創新[J]. 管理世界,2021 年第 2 期,第22-34 頁。

[4] 郭廣珍. 區塊鏈經濟學[M]. 2022 年,格致出版社。

[5] 郭滕達,周代數.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發展態勢分析——中美比較視角[J]. 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2020 年第8期,第1-5+14 頁。

[6] 林楠.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研究[J]. 新金融,2019 年第4 期,第51-55 頁。

[7] 聶輝華,李靖. 區塊鏈經濟學的形成與展望[J].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1 年第5 期,第66-76 頁。

[8] 尚杰,陳璽名.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區塊鏈與農業產業鏈融合[J]. 理論探討,2022 年第1 期,第159-164 頁。

[9] 宋華,韓思齊,劉文詣. 數字技術如何構建供應鏈金融網絡信任關系?[J]. 管理世界,2022 年第3 期,第182-200 頁。

[10] 宋曉晨,毛基業. 基于區塊鏈的組織間信任構建過程研究——以數字供應鏈金融模式為例[J]. 中國工業經濟,2022 年第11 期,第174-192 頁。

[11] B?hme, R., N. Christin, B. Edelman, and T. Moore, “Bitcoin: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Gover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 (2), 213-238.

[12] Brunnermeier, M. K., H. James, and J. P. Landau. “The Digitalization of Money”, NBER Working Paper, 2019.

[13] Budish, E. “The Economic Limits of Bitcoin and the Blockchain”, NBER Working Paper, 2018.

[14] Catalini, C., and J. S. Gans, “Initial coin offerings and the value of crypto tokens”, NBER Working Paper, 2018.

[15] Catalini, C., J. Boslego, and K. Zhang,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Bubbles and Innovation: The Dynamics of Initial Coin Offerings”, 2017.

[16] Chen, L., L. W. Cong, and Y. Xiao,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lockchain Economics”, Information for Efficient Decision Making, 2020.

[17] Chod, J., N. Trichakis, G. Tsoukalas, et al., “On the Financing Benefits of Supply Chain Transparency and Blockchain Adop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020, 66 (10), 4378-4396.

[18] Cong, L. W., and Z. He, “Blockchain disruption and smart contract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 (5),1754-1797.

[19] Cong, L. W., Z. He, and J. Li. "Decentralized Mining in Centralized Pool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1,34 (3), 1191-1235.

[20] Easley, D., M. O'Hara, and S. Basu, “From Mining to Markets: The Evolution of Bitcoin Transaction Fe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9, 134 (1), 91-109.

[21] Eyal, I., and E.G. Sirer, “Majority is Not Enough: Bitcoin Mining is Vulnerabl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8,61 (7), 95-102.

[22] Garratt, R. J., and M. R. C. Van Oordt, “Entrepreneurial incentives and the role of initial coin offering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22, 142, 104171.

[23] Houy, N., “The Bitcoin Mining Game”, Ledger, 2016, 13 (1), 53-68.

[24] Huberman, G., J. D. Leshno, and C. Moallemi, "Monopoly without a Monopolist: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Bitcoin Payment System",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21, 88 (6), 3011-3040.

[25] Kroll, J. A., I. C. Davey, and E. W. Felten, “The Economics of Bitcoin Mining, or Bitcoin in the Presence of Adversaries”, Proceedings of WEIS, 2013.

[26] Ma, J., J. S. Gans, and R. Tourky, “Market Structure in Bitcoin Mining”, NBER Working Paper, 2018.

[27] Malinova, K., and A. Park, “Tokenomics: When Tokens Beat Equity”, Management Science, 2023, 69 (11), 6568-6583.

[28] Nayak, K., S. Kumar, A. Miller, and E. Shi, “Stubborn Mining: Generalizing Selfish Mining and Combining with an Eclipse Attack”, 2016 IEEE European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EuroS&P), 2016, 305-320.

[29] OECD, “Blockchain at the Frontier: Impacts and Issues i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OECD Business and Finance Policy Papers, 2022.

[30] Saleh, F., “Blockchain without Waste: Proof-of-Stake”,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1, 34 (3), 1156-1190.

[31] Yermack, 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lockchains”, Review of Finance, 2017, 21 (1), 7-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新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夜夜操天天摸|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伊人色天堂| 免费无码网站|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爱爱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h视频在线播放|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迷奸在线看|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欧美精品v| 伊人欧美在线|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天堂成人av|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精品另类|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在线99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啪啪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亚洲黄网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Jizz国产色系免费|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a天堂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