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峰
國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2
近年來,國家積極開展經濟建設,并大力支持工業、交通運輸業、建設行業的發展,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能源緊缺問題,對人們的健康生活構成威脅,也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面對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的改變,國家重點強調“生態建設”,并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撐,建筑行業向生態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若想貫徹落實“綠色建筑”理念,就必須有相應的管理工作作為支撐。對此,相關部門需積極尋找當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做出有針對、有計劃的調整,推動綠色建筑事業的蓬勃發展。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形成,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走向,是對傳統建筑管理模式的革新,是建筑行業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具體的工作中,綠色工程管理是以節約能源、生態保護為目標,對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全面的管理,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同時, 凸顯建筑工程的綠色、環保特征,做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圖1 綠色建筑區域效果圖
“綠色建筑”又稱之為可持續性建筑,其主要特征有三點。第一,強調居民居住環境的綠色、生態特征,為其提供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第二,強調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光能等,從而減少對能源的使用。第三,強調“可持續性發展”的建設目標,希望在滿足當代人生活、發展需要的同時,為后代創造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由此可以看出,在實施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時,必須盡全力減輕工程建設對環境的污染,并減少對能源的過度消耗。
現階段,能源緊缺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若無法及時做出控制,將會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一直以來,建筑行業都是產生能耗最多的領域之一,隨著建筑工程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所產生的能耗也在不斷地增加,阻礙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鑒于此,當前的工程管理應將“節能”作為第一目標,控制對耗能材料、設備的應用,并提升全員的節能意識。同時,要確保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突出建筑項目的“綠色”特征。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進而產生大量的施工垃圾。若將污染物隨意地丟棄或排放,便會對當地的土壤、水源、氣候等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使城市的生態系統受到破壞,不但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更會損害城市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因此,在開展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時,需要重點關注“防污”工作,例如,需要督促施工團隊建立科學排污系統,并及時地清理施工垃圾,對無污染的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等,嚴令禁止將廢水排入到河流、湖泊當中,并禁止隨意丟棄施工垃圾。
通常來說,建筑項目的規模相對較大,需要使用很多大型的施工設備,設備在使用時會發生高頻振動,從而產生噪聲污染,對周邊民眾的生活造成影響。現階段,社會發展節奏較快,人們生活壓力較大,若無法應用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將對居民的身體、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鑒于此,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必須注重對噪音的控制。例如,可在項目所在地的周邊進行民意調查,了解周圍群眾的學習、工作、作息時間,并以此作為根據,科學地制定大型設備的使用時間。同時,要科學地選擇施工設備,并對設備進行一定的防噪處理,減少其振動的幅度與頻率,全力減輕噪聲污染,體現綠色建筑項目的特征。
一般情況下,建筑項目會處于城市的中心地帶,周邊不但有大量的群眾,還會存在許多綠化項目,若綠色植物遭到污染,則會使其生態效用無法發揮,嚴重影響著城市的自然環境。因此,企業在制定綠色工程管理計劃時,需要考慮到周邊綠色植物的保護工作,例如,對綠化區域設置隔離、防護措施,避免粉塵對植物造成污染。還需禁止施工團隊將垃圾、廢料物體丟棄在周圍的花園、綠化帶當中。另外,若發現周圍施工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需在第一時間進行修復,以免生態破壞面積擴散,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周邊環境。
通過前文的分析能夠看出,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優化城市的自然環境、節省能源消耗,還可以推動行業的健康、蓬勃發展。然而,由于“綠色建筑”在我國的起步時間較晚,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發展模式,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此,相關人員需對各項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做出分析,為優化與完善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奠定基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行業迅速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行業及領域皆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在理念上、模式上均做出調整與更新,希望做到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并獲得長效發展的機會。但是,在建筑行業中,卻仍沿襲著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許多規章制度都源自20世紀,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腳步。關于綠色建筑方面,行業內部只有《節約能源法》《建筑法》作為依托,而其中的內容更為適合從前的工程建設。這就使得綠色建筑沒有健全的規章制度作為支撐,當發生問題時,也無法科學、有效地做出處理,使得綠色建筑工程管理長期停滯在粗放式階段,阻礙著行業的發展。
相較于傳統的管理工作,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建筑學、管理學相關知識,還需要對生態學、植物學有所涉獵,并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與文化底蘊,這樣才可以在綠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履行應盡的職責。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很多管理人員的素質并不達標,甚至并未掌握最基礎的建筑、管理類知識。建筑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管理人員需要對大量的施工人員進行管理,當其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達標時,便會降低在員工面前的信服力,管理工作便無法發揮實際的效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相關部門忽視了對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導致缺少勝任該項工作的人才。
在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各建筑企業很難對施工進行強有力的約束與控制。深入走進行業內部可以發現,很多建筑企業在招標時,只是設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安全標準,以此作為對承包商的要求,在條例當中,我們鮮少能夠看到關于綠色建筑的標準和內容,即便提出節能、環保相關要求,其具體的標準如何、實施的策略如何,并沒有明確的規定,當然,也沒有相應的環保室認證。在此情形下,作為第三方的監理單位自然不會加強對生態、環保方面的管理,導致“綠色建筑”理念在建筑項目中形同虛設。
專業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是行業發展的核心,關乎建筑行業是否可以真正向綠色、生態方向健康、有序地發展。目前,在綠色建筑理念不斷深入的態勢下,我國也制定了相關的評估規范,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行業內部的執行力似乎還遠遠達不到理想,且在評估體系的建設上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具體而言,相關部門所建立的評估體系只是合適于部分建筑項目,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無法適應所有的建筑項目,無法為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支撐。
事實上,若想使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得以落實,需要開發商、建筑單位、第三方機構的共同努力,唯有彼此之間做到充分的配合,才能夠保證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等各項目標的實現。但是,在當前的工程管理中,各方往往更為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創造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重要意義。通過對我國各地區的綠色建筑相關法規進行調查發現,雖然其中有強調綠色建筑的重要性,但在內容上相對滯后,不存在明顯的激勵性,這就使得各開發商、承建商、管理方的綠色建筑管理意識不足。
針對當前綠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并結合相關的實踐與經驗,提出以下應對的措施:
通過對現實情況的了解得以發現,若想在企業中徹底實施綠色建筑理念,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才可以真正地做到綠色施工,而這便成為綠色建筑無法推進的主要原因。在現有制度的制約下,綠色施工或許可以在部分項目中進行試點,但想要做到整體的、持續地推進,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1]。鑒于此,相關部門必須建立強制推進綠色建筑的法律法規,并形成標準化管理體系,明確在項目開展時各方的職責,同心協力推進綠色施工,并做到綠色施工管理的制度化與常態化。
管理人員的素養,將直接影響該項工作的質量,甚至對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各企業的當務之急便是要大力地培養專業人才。首先,要不吝對人才的投資,邀請專業的人才參與到工作當中,保證其具備建筑學、管理學、生態學等各項知識,并有著優秀的職業素養。其次,要在內部制定人才培訓計劃,定期對單位中的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教育工作,培養屬于自己的人才隊伍。需要注意的是,青年人才具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能力,且在思維上、眼光上更為敏銳,并可以成為單位發展的后續力量,所以要加強對青年人才的培養最后,要定期開展業務考核,并建立一定的獎懲機制,這是提升管理人員工作熱情,并保證其工作質量的必要措施[2]。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國家相繼頒布了諸多建筑節能相關標準,希望可以真正實現節能減排。但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在很多城市及地區中,高能耗建筑依然存在,且沒有明顯減少的趨勢,可以說,我國建筑行業對能源的控制仍未達到理想的狀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行業內部的重點課題[3]。而通過相關的實踐與研究發現,唯有建立專門的綠色建筑管理機構,才能夠提升各方對該項工作的重視。同時,管理機構可以對各項目關聯方做出有效的協調,最終形成強有力的監管體系,在管理能力上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完善綠色建筑工程評價體系,是實現綠色工程管理的基礎。對此,相關部門建立嚴格的綠色建筑準入制度,嚴禁沒有資質的企業出現在行業當中。在對申請加入的企業進行審核時,需要對其進行嚴查,若不符合綠色建筑相關規定,堅決不能給予批審,防止部分企業打著“綠色建筑”的旗號欺騙大眾。另外,還要加強對綠色建筑項目施工過程的控制,體現其綜合性、系統性特征,從建筑設計階段、到審核階段、到施工階段,都要進行嚴格的把關,而且要將工作做到細枝末節,包括材料、設備等的評估,保證綠色建筑工程評價體系的完善性[4]。
無論是開發商、建筑單位,還是管理單位,對綠色建筑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若各方具備正向的思想認知,將會從根本上推動綠色建筑及其管理工作的開展與發展。此前,各方之所以對綠色建筑的重視程度不足,或者形容為不認可、不接受,其主要原因便是擔心自身的經濟利益受到影響[5]。對此,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綠色建筑的相關激勵政策,加大對節能、環保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開發商、建筑單位、管理單位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是工程項目的核心環節,也是產生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環節。因此,對建筑現場進行管理十分重要。相關部門應督促建設單位在現場建立沉淀池、過濾池、隔油池等設施,用于對污染物的排放及處理。還需要求建筑單位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將不含有害物質的垃圾排放在規定地點,并對含有害物質的垃圾進行特殊處理,隨后才可以對外排放[6]。另外,還要在 場地中建立廢水循環利用裝置,對不含污染物的廢水進行再次利用,并為有污染的廢水建立單獨的處理及排放通道,防止其對周圍的自然環境、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綠色工程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在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相關部門需深入洞悉行業發展趨勢,明確綠色工程管理價值,并掌握其工作要點,同時,認真地分析當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尋找經驗,持續對管理工作做出優化與完善,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并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