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田
‖索菲婭·瓦西列夫娜·柯瓦列夫斯卡婭(1850-1891年):俄國數學家、文學家。‖
索菲婭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多血統混合的家庭,自小頗具數學天賦。8 歲時,她隨家人搬回出生地帕利比諾莊園。裝修墻紙不夠,父親用年輕時學過的微積分講義作裱糊。索菲婭盯著墻紙,盡管沒能破解奇怪的數學符號,但她樂此不疲。14 歲時,索菲婭從鄰居尼古拉教授那里看到一本物理書,而后用自己的方法推導出三角函數公式,得到“當代帕斯卡”的贊稱。索菲婭也愛文學,一邊拍皮球,一邊口頭作詩是她的童年常態,她說那是在效仿古代彈唱詩人“用腦子記錄靈感”。
19 世紀的沙俄,女子無法接受高等教育,1868 年9 月,索菲婭與朋友弗拉基米爾簽署有名無實的“協議婚約”才獲準留學。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聰慧又用功的她十分引人注目。在導師建議下,索菲婭前往柏林拜訪“現代分析數學之父”卡爾·魏爾斯特拉斯。四年時間里,卡爾每周為她私人授課,并指導她完成數篇論文。在這些論著中,索菲婭大大簡化了偏微分方程的證明形式,有關“不對稱剛體繞定點旋轉”的研究結論還在日后獲得博爾丁獎……憑借這些研究,索菲婭于1874 年得到哥廷根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這是現代數學領域首個給予女性的學位認可。
索菲婭與弗拉基米爾正式結為夫婦后回到圣彼得堡。由于找不到大學任職,古生物學專業的弗拉基米爾改做房地產生意,索菲婭則從事各種工作。這時的她以“狂熱的好奇心”擁抱新鮮事物,數學暫作擱淺,小說、評論等寫作漸入佳境。數學與文學之間,索菲婭似乎切換自如,直到女兒出生后她才再次回歸數學世界。1880 年,索菲婭在圣彼得堡學術會議做關于阿貝爾積分的演講;第二年又到柏林,聽從卡爾的建議探究光在晶體介質中的運動,并于奧德賽科學大會提交成果報告。不幸的是,1883 年春天,弗拉基米爾因被誣陷自殺離世。索菲婭不吃不喝直至昏迷,蘇醒后又強忍悲痛繼續工作。
這年秋天,索菲婭在數學家米達·列夫勒幫助下入職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當地媒體嘲諷她是一個“怪物”。索菲婭走上講臺,由緊張到正常,再到行云流水,終獲一致好評。1889 年6 月,索菲婭被學校任命為高等數學分析終身教授。與此同時,她當選為圣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打破了俄國從不授予女性“院士”稱號的傳統。
隨著國際婦女運動的興起,索菲婭加入女性精英社團“新伊頓”,圍繞科學、文學等方面深度探索。她還加入瑞典首個婦女協會,為女同胞爭取學習和就業權利。她與米達的妹妹、作家安妮·列夫勒共同進行女權主義文學創作,包括一部關于女性平權的戲劇《為幸福而戰》。除此,索菲婭還寫有自傳體小說《來自俄羅斯的生活:拉耶夫斯基姐妹》,里面的妹妹正是其本人的寫照,這部小說后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為諸多渴望獨立的女性提供了參考。
1891 年2 月,索菲婭因感冒引發肺炎,在一個安靜的凌晨告別人世。朋友將她安葬在斯德哥爾摩公墓,前來吊唁的人頂著寒風排起長隊。她的祖國為她發行紀念郵票,她的出生地為之建立紀念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斯德哥爾摩皆設“柯瓦列夫斯卡婭大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用“索菲婭”命名一座環形山和一顆小行星,德國洪堡基金會設“柯瓦列夫斯卡婭獎”……那熾熱的夢想之魂仍在人間續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