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凱
(通江縣公路養護管理段,四川 巴中 636700)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質量對其使用年限與體驗產生重要影響,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涉及范圍廣、影響因素多,其中,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產生的影響尤為重要,包含氣候、溫度等不可抗因素,加之公路項目露天建設,受外界因素影響更明顯。
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如果未全面考慮現場各類因素,則會對工程施工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時,施工材料的質量對工程的整體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作為主要施工材料的混凝土必須保證其質量符合標準。
材料質量問題產生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一是生產環節,施工材料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未嚴格執行規范要求,導致材料質量未達到標準要求。
二是采購環節,由于未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采購施工材料,導致產生材料問題。
三是存儲環節,建筑材料的儲存不當導致建筑材料變形,特別是在潮濕的條件下儲存材料,會對材料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在項目建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各類施工設備也在不斷升級,不過在實際施工中很多設備并不是完全自動化,有些是半自動設備,需要手工操作,但一些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專業知識薄弱,缺乏對設備操作規范的了解,導致無法滿足設備操作要求,造成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人為操作不當產生質量隱患。
在瀝青混凝土路面開始施工前,應按照相關施工規范、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進行公路基層的施工。公路基層是道路荷載結構的支撐層,瀝青路面的多數病害大多由基層施工質量問題而造成[1]。
因此,在公路基層施工過程中,需要保證基層施工的各項檢測項目,包括新瀝青混凝土路面或瀝青混凝土鋪設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后一環節施工時必須提前解決路面質量問題。
新建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時,要嚴格依據規程規范要求的流程和工藝進行施工,通常在基層上各接縫位置布設土工格柵,合理控制路面裂縫。基層驗收合格后,方可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后續環境進行施工(見圖1)。

圖1 基層驗收
在瀝青混凝土建筑材料中,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設的基礎,其質量對整個瀝青公路路面的質量有重要影響。
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必須嚴格依據設計文件和相關技術規范、標準要求采購各種建筑材料,并對材料型號、產地等做好記錄。由于瀝青混凝土路面對施工材料質量要求較高,在前期準備階段中,要對準備用于施工的各類建筑材料質量嚴格進行檢測。例如,粗集料通常由兩種或三種不同規格的石料構成[2],需確保其外觀干凈無污染,且滿足工程建設要求,為了更好地保證路面質量,在粗集料選擇過程中,需根據相關標準要求對其進行嚴格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入工地。
另外,由于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特殊性質,保證路面的耐久性是保障路面質量的根本,在質量控制過程中要嚴格審核把關施工單位自行采購的建筑材料,并且必須按要求嚴格檢測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質量,并監督好材料配合比設計,為后續路面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瀝青混凝土機械設備對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工程施工前應嚴格檢查擬投入施工現場機械設備類型、規格、性能和數量等內容,確保其能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滿足施工建設要求。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機械設備,應測定其相關性能指標,確保其能夠滿足項目規定。要充分考慮公路面層厚度、路面寬度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瀝青混凝土攤鋪設備,并合理控制其厚度與平整度,降低人為操作失誤率。
由于道路工程建設規模大,對施工質量要求較高,因此,在施工開始前,需開展瀝青路面的試鋪試驗。根據試鋪試驗結果驗證公路路面設計的參數、方案等是否能夠滿足項目建設要求。同時,完善施工方案并形成報告,為后續施工提供保障。在試鋪試驗過程中要做好試驗數據的收集、記錄、整理,以便為后續施工提供參考。
此外,在施工開始前,還要重視技術交底工作,對各類建筑材料、施工設備等,結合實際選擇適合的技術方案。根據瀝青混凝土混合料試拌與試鋪結果,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完善混合料配合比,合理規劃攤鋪與壓實進度,提升施工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同時,在攤鋪環節,施工單位應熟知施工流程,合理控制混凝土拌制溫度、瀝青摻入量等,確保攤鋪的速度、厚度及其寬度的準確性。
瀝青混凝土攪拌過程中需根據設計方案合理控制各類原材料配合比,同時合理把控攪拌速度和時間。
攪拌混合料由攪拌設備轉移至車輛時,需依據相應順序有序進行,避免出現瀝青混凝土材料粗細不均、離析等問題,確保攪拌的均勻性。為嚴格保障路面施工質量,在混凝土進行攪拌期間發現集料大顆粒、分離等問題后應立即停止攪拌,查找原因加以解決,或者重新設計配合比。
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運輸過程中運輸車輛應符合相關要求,載重量應符合相關規定并具備較好的保溫性,同時合理控制運輸距離和時間,利用篷布將材料進行遮擋,以減少溫度散失[3]。
為了保證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在攤鋪過程中必須借助攤鋪機進行操作,堅持勻速、不間斷原則,盡量避免中途停頓、起步猛烈等現象,施工人員在使用設備過程中,應確保其均勻性,并合理控制攤鋪方向與幅度。
此外,在攤鋪過程中施工人員結合規范和相關技術標準做好縱向接縫和橫向接縫處理,縱向連接要預留15cm 寬度,完成攤鋪操作后,施工人員先對預留接縫進行處理,從而提升接縫效果,要確保攤鋪與接縫施工的連貫性,避免影響路面平整性。還要檢查攤鋪厚度、路拱,對攤鋪操作情況進行動態化監測,確保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達到相關技術標準要求。
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碾壓施工時宜采用慢壓、緊跟原則,以便合理控制混合料溫度下降而引發壓實不足問題。膠輪碾壓方式因具備較強的密水性,壓實效果較好,在施工中可結合實際合理選用。
在碾壓施工過程中,不得在路面停放車輛,急轉彎時要注意做好加水加油處理。同時,合理控制碾壓溫度,確保攤鋪量比拌和量要小,對存在壓實推移現象的,必須提升初壓溫度,并同步合理控制壓實質量,以確保路面質量(見圖2)。

圖2 振動鋼筒式壓路機作業
在施工過程中,影響平整度的因素較多,除底基層、基層平整度對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有重大影響外,熱拌瀝青混凝土質量對路面平整度影響也較大,而平整度是公路路面瀝青混凝土質量檢測過程中的一項關鍵指標,必須高度重視瀝青混凝土生產質量,混合料攪和站完成生產任務后,需記錄拌和數量,同時合理控制總量,對結果做好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做好抽檢工作,核對結果,合理計算平均厚度,同時有效控制每日產量,核對設計路面厚度。
瀝青路面施工離析現象是指瀝青混合料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松散、分層、坍塌等現象,會影響路面的強度和平整度,降低路面的使用壽命。造成瀝青路面離析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瀝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瀝青溫度控制不當、施工工藝不規范等。為控制離析,要從源頭做起,根據環境溫度、路面等級、交通載荷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提高混合料的密實性和質量,施工前嚴格控制和監測瀝青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時應及時處理。
攤鋪施工過程中最常見的離析現象是路幅較寬,采取超寬幅全鋪攤鋪,加寬螺旋輸送器引起的瀝青混凝土離析。
因此,為避免在攤鋪過程中產生離析問題,要結合工程實際,選擇適合的攤鋪寬度和攤鋪方式,除特殊場合外,盡量避免采用全幅一次攤鋪方式。
混合料溫度對壓路機碾壓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混合料溫度越高其可塑性越強,通過壓路機碾壓后能夠有效促進其密實度的提升。混合料溫度較低則可塑性會變差,需要壓路機多次碾壓后才能提升其密實度,且壓實后的混合料還易出現裂縫等問題。
因此,為提升碾壓效果,確保瀝青混凝土路面質量,必須合理控制碾壓溫度,一般攤鋪后立即進行高溫碾壓的溫度需控制在130℃~140℃,終壓溫度不低于80℃。
瀝青混凝土路面攤鋪完成后必須做好養護工作,以便延緩路面性能過快衰減、延長路面使用壽命。對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應在瀝青混凝土完全冷卻、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4]。完成公路施工后,還要對其進行仔細檢查,需要及時清理路面覆蓋物,對發現的裂縫或沉降等問題,要及時上報,采取補救策略進行處理。在初期還要注重對縱橫向的施工接縫加強初期養護,做到鏟高補洼、烙平壓實,以消除縫口、保持平順密實。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過程中,要更好地提升施工質量,則要完善整體質量管控工作。根據項目施工實際,嚴格管控各環節,構建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規范施工流程,為項目順利建設打好基礎。
此外,在質量控制制度優化過程中,還要綜合考慮現場突發情況與項目建設進度,結合工程實際,對管理制度做出相應優化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過程中,質量管理人員需落實各環節內容,并在各環節配備專業人員,一旦遇到問題,可及時處理。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現場,發現隱患及時進行處理,并督促施工人員增強責任意識。在施工人員選聘過程中要注重選擇專業素質較高的人員,建立高素質的專業施工管理團隊。
總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會受到較多因素影響,要想更好地提升施工質量,不僅要提升施工人員專業技能水平,還需合理把控原材料質量,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強化質量控制工作,保障公路項目的順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