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時代背景下,廣大群眾在物質生活逐步得到滿足的基礎上,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文化館是基層群眾參與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承擔著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職責,傳統單一類型的群眾文化活動已經難以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因此,文化館應進一步強化職能,加強創新,開展內容新穎的文化活動,以此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本文研究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對策,突顯群文活動中文化館的重要作用,以期有效解決當前群文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而推動我國群文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滿足群眾持續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當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因此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館作為基層文化機構,具有教育群眾、推廣文化以及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職能。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如,講座培訓、文藝演出等,可以為群眾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展示自我和文化創作的平臺,深層次感受群眾文化的魅力,進而更好地滿足群眾持續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目前全球化的形勢下,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正面臨被遺忘的困境。通過創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如民族舞蹈、傳統音樂、非遺戲劇等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以及傳統手工藝制作,如魚皮畫、剪紙等活動,都是傳承文化的有效途徑,使年輕人能夠在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并積極參與到傳承傳統文化的隊伍中來。
(三)增強社區凝聚力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提升人們精神文明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人們不僅能夠增加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更能潛移默化地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并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此外,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還能夠增強社區凝聚力。如今的城市生活中,居民之間的交流正在逐步減少。在社區定期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可以拉近居民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間的了解,促進社區凝聚力的提升。
(四)有助于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
文化館是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陣地,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在提升群眾文化素養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體而言,文化館通過定期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參與其中,為群眾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使其能夠了解更多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文化知識,在拓寬群眾視野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群眾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文化館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大眾性,能夠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別的群眾參與。在此過程中,群眾可以獲得豐富的文化體驗,還能夠加深對本地文化的認知和了解,提升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五)促進社會發展
文化館作為基層文化機構,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可以起到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首先,文化館組織形式不一的文化活動,為不同群體、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動提供了平臺,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閡,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其次,現代社會持續進步,群眾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引導群眾參與文化館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如健身、文藝演出等活動,有助于讓群眾緩解身心壓力,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最后,文化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在關注活動特色表現的同時,也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引導人們參加群眾文化活動,有助于其明確自己的文化根源,對于增強社會向心力有著重要意義。
二、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
文化館是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文化館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群眾文化活動的效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文化館的場地規模較小,難以滿足舉辦大型文化活動的客觀需求。當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與日俱增,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也逐漸多樣化,現有的文化館活動場地已經難以滿足文藝演出、藝術創作、非遺技藝展示等活動組織開展的需求,以至于有些群眾文化活動無法順利進行,甚至出現壓縮活動規模來適應現有場地設施的情況,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質量。同時,有些文化館的設施老化或缺失,如燈光、音響、舞臺等設備陳舊,可能由于設備故障導致活動中斷,影響群眾文化活動視聽效果,難以客觀滿足群眾文化活動的技術要求。另外,在網絡化、數字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有些文化館并未建立專門的信息化管理的硬件系統,活動宣傳和管理等工作效率偏低,自然難以吸引不同層次群眾參與其中,影響群眾文化活動質量。
(二)文化館開展群文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不足
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是一項重要任務。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為群眾提供多樣、豐富的文化服務內容,對于提升國民文化素養,推動我國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實際上,有些地區的文化館在開展群文活動時,內容的創新度明顯不足,總是拘泥于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如繪畫、書法、舞蹈和音樂培訓等,此類藝術形式盡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藝術魅力較強,但現代社會發展較快,群眾文化需求逐漸多元化,這種單一的活動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群眾需求。還有一些文化館受限于人才、資金等因素,導致其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在形式、內容上均存在千篇一律的問題,缺乏吸引力和新鮮感,進而使群眾逐漸對文化館所組織的活動喪失興趣。另外,還有些文化館過分關注專業程度較高的文化活動,忽視了普通群眾的文化需求,導致活動參與門檻較高,與普通群眾日常生活脫節,難以激起群眾的共鳴和參與感。
(三)基層文化工作者綜合能力不足
很多文化館都存在著基層文化工作者綜合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導致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受阻,還會浪費寶貴的活動資源。首先,部分基層文化工作者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未能定期更新和完善。由于缺少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培訓,其在活動策劃、組織與管理等方面存在技能不足的情況,以至于在面對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時,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指導。其次,受傳統思維影響,部分群眾文化工作者創新意識不強,不愿意在工作中嘗試新的內容和新的形式,仍然沿用傳統的活動形式和工作方法,這導致群眾文化活動吸引力、新穎性不足,難以有效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最后,部分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組織能力與溝通協作能力存在不足,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存在效率低下、組織混亂等問題。即使有些基層文化工作者在組織小型群眾文化活動效果尚屬理想,但組織大型活動時,卻由于自身缺乏必要的組織和協調能力,致使最終的群眾文化活動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三、文化館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對策
(一)增加投入,完善文化館基礎設施
新形勢下,文化館如何高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一個重要改善措施即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更新和完善文化館的基礎設施,這關系到文化館整體服務能力,也關系到群眾參與活動的體驗感和滿意度。首先,相關部門適當增加對文化館的資金投入力度,增加專項資金用于更新設備器材,完善場地設施,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時,加強對資金使用過程的監管,確保資金用到實處,避免出現資金濫用、浪費現象。其次,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如引導文化領域相關企業、社會團體等參與到文化館建設中,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共同發展。
(二)推動文化館群文活動內容的創新優化
為了提升文化館的服務質量,高效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文化館工作人員應該深入調研群眾的相關需求,可以通過社區走訪、問卷調查等途徑,充分掌握群眾的文化需求、喜好,并反饋群眾的意見和看法,為文化服務內容創新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文化館還要要打破傳統框架束縛,嘗試著將更加現代化、多元化的文化內容引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如流行音樂、街舞等備受青年群體喜愛的文化形式,或是注重對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整合。在活動策劃方面,可以嘗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用社交媒體來宣傳和推廣群眾文化活動,并著力打造更具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品牌形象,以此來提高文化館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群眾的認可與支持。除此之外,文化館也要積極同社會組織、其他文化機構以及企業等謀求合作,整合各自優勢資源來組織更具規模、更高質量的群文活動。
(三)加強文化工作隊伍專業化建設
結合當今社會群文事業發展需要,文化館在關注群文活動形式、內容創新的同時,更要關注文化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作為支持群文活動開展的核心力量,文化館工作人員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化館組織的群文活動質量,以及是否可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故此,文化館可以不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學習文化藝術理論、現代管理技術以及活動組織策劃相關專業知識等,或是前往其他文化館學習和考察,逐步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和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群眾文化活動。同時,文化館還要注重人才引進,尤其是高校應屆畢業生等青年人才,這些青年人才可以將更多時代前沿的元素和理念帶到文化館,為群眾文化活動注入活力和生機。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為其創設更適宜的工作空間與環境,激勵人才自我提升和完善。此外,在文化館工作人員隊伍間,要形成完善的交互機制,強化內部溝通與協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館內可以不定期組織團建活動,或是組織內部交流會議,分享工作經驗和心得,相互取長補短,提升工作隊伍整體凝聚力。除此之外,文化館還應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評估機制,將工作人員的日常表現、組織活動的質量、參與人數等量化整合整合,納入評估工作中,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工作策略或是人員崗位,這樣能夠使文化館工作人員始終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群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實際工作中收獲了群眾的肯定與贊揚,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欠缺與不足之處。因此,文化館應進一步強化機構職能,與時俱進,更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內容,并注重先進技術手段和時代元素的融合應用,在專業可靠的工作隊伍支持下,組織質量更高、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在滿足廣大群眾精神需求的同時,還可以帶給群眾深層次的文化熏陶,開拓視野,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化素養,助力我國文化事業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順超.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24(01):15-17.
[2]黃琳清.以社區為中心,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多元化發展[J].大眾文藝,2024(01):12-14.
[3]甘懷建.新形勢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參花,2024(05):158-160.
[4]韓志亮.群眾文化活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化月刊,2023(12):126-128.
[5]易曉梅.非遺文化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結合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23(17):250-252.
[6]王倩.淮河琴書服務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4(04):74-77.
[7]李俊芳.群眾文化活動在文化館工作中的價值分析[J].百花,2023(12):110-112.
[8]胡海娣.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及活動開展策略[J].牡丹,2023(22):99-101.
[9]顧東升.公共文化服務背景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J].三角洲,2023(19):156-158.
[10]陸麗明.文化館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的作用和路徑研究[J].大眾文藝,2023(17):1-3.
(作者簡介:劉志楨,男,本科,太原市文化館lt;太原市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中心gt;,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