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詩者說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第三單元中的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它的作者是王維,同學(xué)們背得滾瓜爛熟了吧?你們知道嗎?李白也有一首詩,和它非常相似,題目是《九月十日即事》。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唐]李 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②舉觴③。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④?
【注釋】
①即事:以眼前事物為題材之詩,稱即事。
②更:再。
③舉觴:舉杯。觴,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④兩重陽:重陽后一日宴賞為小重陽。
【解讀】
昨天才剛剛登高采菊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什么要這般受苦,遭遇兩個重陽節(jié)采摘的傷悲?
在唐宋時期,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賞菊的人會在這一天繼續(xù)宴飲。人因團(tuán)聚而開心,可菊花呢,作為大自然的生命,卻要遭受兩次采擷的痛苦。明則是憐惜菊花,實際上是在心疼自己這個朝廷“逐臣”,李白的一生也遭遇到了兩次“采擷”——賜金放還與長流夜郎。花遭兩次重陽,人遭兩次重傷。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詩人說盡了在節(jié)日里想起自己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的憂傷情緒。
【習(xí)作啟發(fā)】
在《九月十日即事》中,李白未提一個“我”字,通篇只有“菊花”的形象,可對自身遭遇的“兩重陽”的惋惜卻一分不減。因此,寫人的痛苦,可以寫物的痛苦;寫人的快樂,可以寫物的快樂,如“鳥兒在盡情歌唱”。想寫自己,總是用“我”,顯得毫無新意,所以在單元習(xí)作中,才會有《小小“動物園”》,用動物來寫人,有趣極了。
(浙江省桐廬縣學(xué)府小學(xué) 李夢佩供稿)